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6906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docx

美术人美版第十册教案

第1课:

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

课业类型: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隐性目标:

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重点:

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难点:

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学生交流资料:

请2~3位同学向大家介绍齐白石。

(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介绍)

三、引导欣赏:

1.       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2.       《群虾》(课件出示)〈对比真的河虾与对虾〉

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

他自己很不满意。

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

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

从此,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

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中的“虾”。

3.       齐白石笔下的花鸟鱼虫

他为什么会留下大量的作品?

(勤奋刻苦)

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

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

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

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

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

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

(故事)

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画工笔画会很吃力,于是就趁年轻时画了很多张工笔的小虫,但是并不添加其他内容。

年纪大了以后,只在每一幅画中添加写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己规定的绘画量。

欣赏几幅齐白石的代表作品:

(教师引导分析)

中国画:

《蛙声十里出清泉》、《荷花蜻蜓》

篆刻:

鲁班门下

书法:

发扬民族文化

4.       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

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

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5.       分组研究(欣赏、学生模仿分析)

书中其他作品的特点(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等)

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谈谈它给你的感受。

四、小结:

 

教学反思:

第2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教学目的: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1)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马蒂斯生平。

          

(2)通过作品欣赏,以教材中的文字提示为线索,了解马蒂斯在造型、色彩上的艺术风格,对“野兽派”有初步了解。

          (3) 通过对马蒂斯剪纸作品的欣赏,初步了解剪纸艺术是他的艺术巅峰。

知道二至三幅代表作品。

应会:

(1)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学生能够总结马蒂斯的艺术特点。

          

(2) 通过学习,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评价马蒂斯的作品,能力强的学生能发生发表自己较为独特的观点。

    (3)能学习马蒂斯剪纸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了解马蒂斯一生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不断超越自我的生平,激发学生不满足过去,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

        

(2)  用马蒂斯晚年带病创作,达到个人艺术巅峰的事实,启发学生做事有恒心,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马蒂斯艺术特征,学习他一生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2、学习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的方法,体会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给观者带来的观感。

教学难点:

对马蒂斯较为抽象的物象造型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出示两幅图,一是写实人物作品,一是马蒂斯的《戴帽的女人》。

 

 

   问:

哪幅图给你的视觉冲击力最强?

为什么?

对比观察。

 

 

 

 

《戴帽的女人》。

因为整幅画的色彩非常强烈,马蒂斯不仅在背景和帽子,甚至这位妇人的脸部,都大胆地运用了绿色、朱红色和淡黄色,运用清晰的笔触,把轮廓勾勒出来,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通过比较,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体验绘画的不同表现方法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

重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讲授新课

的确,这幅作品不仅打动了你们,1905年在法国秋季沙龙展览会中,这幅作品以它鲜明的色彩、强烈的对比和特有的装饰性,轰动了整个美术界。

由于他们的作品与传统的写实色彩截然不同,评论家们戏称他们像“野兽”一样,“野兽派”因此得名。

 你们想不想认识这位20世纪的艺术大师呢?

 

增强神秘感,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出示课题

课题: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出示马蒂斯的肖像。

观看教材中的马蒂斯生平。

了解画家奋斗的一生。

欣赏马蒂斯的绘画作品

欣赏他的作品。

组内谈感受:

(关注造型上和色彩上的特点)。

   《蓝衣女人》创作于1937年。

画中的人物手拿着念珠在沉思,她戴着黄色含羞草编成的头冠,犹如火圈萦绕在头上,与其左侧的黄色图像相呼应。

此画颜色平整而明亮,整幅画面似乎由黑色的心形环抱着红黄蓝色调,更加彰显她时髦的思考姿态和感官。

《金鱼》这幅画作于1912年。

面对这幅画谁愿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欣赏他的其他作品。

 不幸的是到了晚年,他,患了肠癌,但顽强的他没有被病魔吓倒,反而激发他更加努力的创作热情,并使这一创作达到了艺术的高峰。

组内谈感受:

造型上采用夸张的手法。

   色彩上主张色块的组合对比,色彩大胆夸张,富有强烈的装饰性。

   他的作品虽然有一种令人震撼的力量,但常给人一种安详与平静的感觉。

   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汇

报:

《金鱼》这幅画在画面结构和色彩的运用上明显地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画家致力于追求富有力度的线条与鲜明色彩的协调。

画面以俯视角度布局构图,物象的配置、安排,线条的变化,色块的分布既强烈对比又和谐统一。

画家不是在抄袭自然,而是在表现自己对自然的感受,他画出了鱼缸中红色金鱼漂游的感觉。

   这件作品题为《绿色的条纹》,从发型轮廓到下巴,脸部被鲜明的绿色线条分开,这幅画看起来更粗放。

(这里属于有效教学与无效教学之间,内容有些罗嗦,孩子们不太感兴趣,但又是本课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我觉得应让孩子们自查资料,再用比赛等活动让孩子们完成此节的内容。

了解马蒂斯在造型和色彩上的艺术风格。

 

 

 

 

 

 

 

 

 

 

 

 

 

 

 

 

 

 

进一步感受这位艺术巨匠的创作魅力。

 

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

欣赏剪纸作品

(马蒂斯的照片)这是他手术后正在创作,猜猜看,他在搞什么创作?

(这里属于无效教学,首先孩子们对此内容不太感兴趣,而且对要达到教学目的没有太多的帮助,有画蛇添足之意。

  《常春藤与花》是他晚年的优秀作品。

这幅作品主要用了哪几种颜色?

给你什么感受?

 欣赏他的剪纸作品《王者之悲》。

 

 

 

 

 

 

 

 

 

《小鹦鹉与美人鱼》是1952年创作的大型作品(337厘米×773厘米),这是马蒂斯最喜欢的一幅作品,他曾这样说:

“我曾用彩色纸做了一只小鹦鹉,就这样,我也变成了一只小鹦鹉,我在作品中找到了自己。

   在这幅大型的作品中,我们仿佛看见一个美丽的童话般的世界。

水下的珊瑚、海草、小鱼,还有那各在一方的两个造型优美的主角,正在向我们讲述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如果你是画家,你想告诉欣赏者什么呢?

游戏:

请选择哪些是马蒂斯的作品?

(图)

以红、绿、蓝、黄四种鲜明的色彩展现了常春藤勃勃的生机。

绿色、蓝色的叶子,仿佛在阳光下跳动。

红色的花撒在叶片之间,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

   画面上有三个不同色块构成的抽象的类似人的形象,中间黑色块是个怀抱提琴的人物,跳跃的舞蹈者以夸张婀娜的美姿出现在彩纸剪贴中。

画家的目的是通过黑、白、绿、黄和红、蓝色块及线条的并置与对比,表达出自己愉快欢乐的心情。

(这里属于有效教学,让全体孩子参与教学中,每人动手动脑,激起孩子的兴趣,如加上小组比赛就更能使孩子们的主动性得以体现,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而且能很快很好的达到此处的教学目的)

 

 

 

 

 

 

 

 

 

 

 

 

 

 

 

 

学生汇报。

学生选择并反馈。

 

增强神秘感。

 

 

 

 

 

 

 

 

 

 

 

 

 

 

 

 

   引发学生展开联想。

 

 

 

 

 

 

 

 

 

 

 

 

 

 

 

 

 对本课学习的反馈。

 

1.马蒂斯的作品在色彩上注意什么?

   色块的组合对比口

   夸张的装饰色彩口

   细腻的写实色彩口

   2.你认为马蒂斯最爱使用的颜色是什么?

   3.通过本课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马蒂斯的绘画口

 马蒂斯的剪纸口

 马蒂斯一生不懈的追求口

 马蒂斯与野兽派口

 其他口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拓展部分

 

 

你们知道吗?

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还是二位著名的雕塑家和一位出色的设计师呢。

马蒂斯用剪纸的方法为汶斯礼拜堂创作了彩色的玻璃窗,这是他80高龄的作品,也是他一生追求的写照。

他的画,造型极其简练,线条弯曲起伏,笔法轻松流畅,散发着儿童般的天真稚趣,萌发着生命的朝气。

他的画,往往传达着某种欢快的情感,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激发学生不满足过去,勇于创新、超越自我的思想意识。

反思:

 

第3课 精细的描写

教学目的:

⒈了解蝗虫的结构特征及其身体结构的美感。

⒉启发引导学生以一个点进行创作,从不同角度表现蝗虫的主题。

设计意图:

此课的设计意图是以蝗虫为一个表现对象,在了解蝗虫的生理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其美感,启发学生从美感、生物知识、传说、自己与蝗虫有关的经历、想象谈感受和创作的点,发散学生的思维,避免主题创作的雷同,让学生从自己的记忆与经历中挖掘素材,以变通的思维围绕蝗虫这个主题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

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自己与蝗虫的接触中找到想表现的点:

蝗虫复杂而神秘的外表、和蝗虫游戏的经历、用蝗虫进行的造型设计和对其生活的想象等,结合自己的造型能力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造型的形式和主题的统一。

教学用具:

蝗虫的资料。

学习用具:

造型所需要的相应绘画材料。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谈话引入。

问题:

谁能谈谈蝗虫?

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你记忆中的蝗虫是什么样的?

意图:

直接引入课题,让学生从记忆中找出对蝗虫的清晰或已经模糊的印象,从学生的谈话中,看学生关注蝗虫的哪些方面,为后面辅导创作做准备。

二讲授新课

㈠从生物的结构和知识介绍入手

⒈展示蝗虫的图片资料

⒉分析蝗虫的结构特征。

⒊分析欣赏蝗虫的美感

对称性

翅膀的图案(飞翔的蝗虫)

身体和腿的夸张的比例关系。

(跳跃的蝗虫)

⒋启发学生谈蝗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分析的角度和深度有所不同。

㈡引导学生谈创作思路。

谈话和问题:

看了蝗虫的资料,蝗虫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让你表现蝗虫,你想表现什么样的蝗虫?

从什么角度表现?

小结:

有的学生描述蝗虫的结构觉得很奇特和有表现性、有的学生说到在书上看到蝗虫照片的记忆、有的学生讲了蝗虫曾经给农民带来的灾祸、有的学生从饮食上讲了蝗虫还是美味,更多的男同学谈到自己养蝗虫的经历、还有很多人谈到在科幻片中用蝗虫想象的太空怪兽等

意图:

多曾面和多角度的启发,目的在于挖掘学生对蝗虫记忆中的最深刻部分,强化这种感受,使创作的角度有自己的内容,避免雷同。

㈢造型表现的选择。

⒈以写生为主的创作

问题:

写生重要的是什么?

你想表现一个静态还是动态的蝗虫?

小结:

认真细致的观察,重点以蝗虫的结构为主,深入细致的刻画,造型要强调动势,突出有变化的地方。

在蝗虫生活环境表现上进行创作。

问题:

你要表现什么样的背景?

怎样才能画出合理的环境?

小结:

画面背景的表现要注意比例关系和情趣性。

⒉以个人经历为主的创作。

要求要有真情实感和儿童的情趣性。

问题:

你抓过蝗虫吗?

在什么地方抓过?

怎么抓的?

是什么心情?

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蝗虫?

你会在什么地方养蝗虫?

还有什么和蝗虫有关的经历?

小结:

重点要刻画出自己和朋友的心情和整个画面的情趣,因为很多学生有抓和养蝗虫的经历,要帮助画这类题材的学生找出不同的环境,避免画面雷同、重复。

⒊装饰图案化的表现。

(包括黑白画)

⑴以蝗虫自身图案为重点的表现。

⑵用装饰线进行表现。

(黑、白、灰)

小结:

对于有耐心和善于画装饰的学生鼓励他们用装饰画的形式表现。

意图:

根据学生提供的思路,帮助学生选择表现形式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重点鼓励学生谈思路,根据学生的思路,给学生有意义的建议(在这里教师只是辅助学生提建议,选择权在学生。

)明确了表现形式,为进一步的表现做准备。

㈣对不同表现形式的辅导和建议。

⒈构图

问题:

学生讨论怎么在画面中突出主体物?

小结:

突出主体,可以把蝗虫放到前景表现也可以画出蝗虫以外的人物或景物的局部。

作为主体物的蝗虫也可以通过画局部,表现出突出和强烈的效果。

⒉画面节奏

问题:

一幅写生线描画和线的装饰画的美感体现在哪里?

小结:

疏密的节奏要鲜明,对于蝗虫身体结构在线的表现上要有提炼。

在画面整体上也要有黑、白、灰节奏关系的呼应。

⒊色彩

创作的色彩要具有表现性,可以不表现真实的色彩。

装饰画的色彩要有装饰性。

对比或同类色表现都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色彩知识及运用在以前的色彩课上已经重点讲过。

建议:

用签字笔起稿的作业在上色是尽量选择用彩色铅笔或水彩笔上色。

 

教学反思:

 

第4课:

色彩的对比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讲解和欣赏,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色彩对比。

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使学生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并能初步运用对比规律。

分析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从而具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的反应。

培养学生的视觉表现能力和审美素养,从而使其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德情操。

2.教学重点:

学习色彩对比规律,对比色搭配原理。

3.教学难点:

色彩之间微妙的变化,以及色彩对比的运用搭配。

二.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色环表 范画 作画工具

学具准备:

绘画工具,水彩笔等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 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生存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用形容词还形容一下。

(学生: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

这说明了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色彩,色彩无处不在,色彩是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活力。

(2)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色彩又会怎样?

(学生:

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

(3)著名的色彩大师——伊顿:

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象死的一般!

(4)色彩是如何产生的?

观看课件《色彩的来源》 

1666年英国牛顿在剑桥大学实验室做了实验:

将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七色光谱(色彩是光刺激眼睛产生的视知觉)

2 教授新课:

(1)运用课件《色彩三要素》,了解什么是色彩的三要素——色相,纯度,明度

(2)仔细观察色环表并思考:

你知道如果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进行对比,会产生哪种视觉效果呢?

选两种颜色进行对比,根据它们在色相环上的位置,看看其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a:

同类色对比:

同一色相的颜色对比

如:

大红、深红、朱红、粉红等

特点:

色相相同,个性差异小,对比效果极弱。

画面比较柔和,不刺眼。

b:

邻近色对比:

在色环0---40度的颜色

如:

红---橙 橙---黄 黄---绿 绿---蓝 蓝---紫 紫---红

特点:

统一,色彩富于变化、柔和、过渡自然

c:

对比色对比:

在色环上0---180度的颜色对比。

如:

黄--紫 红--绿 蓝--橙

特点:

对比效果极为强烈,给人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d:

总结归纳:

在色相环中,距离较远的两种颜色,相互对比产生的视觉效果更强烈。

距离较近的两种颜色对比起来,产生的视觉效果更柔和一些。

(3) 分小组按色彩对比在生活中有什么影响的问题进行讨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来讲一讲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

(老师随机点评)

(4) 总结:

 色彩是十分重要的,生活中、艺术中都离不开色彩,色彩又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富有生机,因此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在艺术作品中与色彩的是紧密联系的,艺术家通过不同的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世界。

(5)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在已有的抽象的分割图形中填充颜色(运用已学到的色彩的对比的知识)

(6)教师示范,提出作画过程中的要求。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播放柔和音乐,烘托课堂气氛,进入无限的想象创作中。

五.课堂小结,老师点评部分作业(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学生自评、伙伴互评、小组评价。

)。

 

教学反思:

 

第5课 让色彩动起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副有动感的作业。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的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对比色的运用以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启动情智

1、比赛:

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以最快的时间利用彩色纸张拼贴作品《跳动的旋律》。

2、交流合作的成果,比一比谁运用的对比色最多、谁的画面表现的动感最强。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学生对前课关于“色彩对比”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比较合作的作品,巩固本课的知识点,并引入欣赏名作。

二、感悟—生成情智

欣赏:

请学生欣赏安德烈·德兰《查灵克罗斯大桥》。

1、出示两幅相同的画面,但所运用的色彩不同。

(A图:

原作B图:

利用修图软件修改成色调平和的画面)

2、两个画面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3、画家利用色彩的对比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

4、你在哪里见过这样充满强烈对比色彩的景物(画面)?

5、老师小结。

[设计意图]老师设计谈话式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

让学生在创设的环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愉悦的心情。

三、创作—展现情智

1、参考课本的学生作品:

利用水粉颜料表现一个跳动的画面。

2、尝试:

A:

在彩色的卡纸上表现《跳动的旋律》。

B:

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作。

3、老师巡视辅导,对优秀的作品进行适时的表扬,对个别的作品进行即时的修改。

[设计意图]从小组合作到个人表现、从色纸拼贴到颜料绘画,难度逐渐增加,既能循序渐进,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交流—发展情智

1、学生为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介绍、或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说说为什么喜欢。

2、老师作出适当的补充和点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评价能力,在欣赏与比较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延续情智

请学生在课后查找更多关于安德烈·德兰的资料,使自己对野兽派的创作风格有更多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美术涵养。

教学反思:

第6课 台历、挂历的设计

教学内容与目标:

1、应知:

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方面的知识,学习方法。

2、应会:

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设计制作台历和挂历。

3、隐性目标:

通过收集、欣赏、讨论、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关注生活和设计的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将设计的美观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学习材料:

课件、彩纸、各种工具和材料。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一款挂历,提出问题:

这是什么?

它的作用是什么?

观察后回答问题。

日历的基本功能就是提示人们时间。

讲授新课

 

1、小组探究学习。

演示课件或对比观看各种新旧挂历。

2、提问:

通过新旧台历、挂历的对比,从它们的造型设计、色彩、功能和选用的材料等方面发现有什么不同?

随着生活的不断进步,台历和挂历的外观设计装饰性越来越强,在功能上也越来越讲究多用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了解台历和挂历的发展。

问:

谁知道最早的日历?

4、引导学生观察台历和挂历的特点。

台历和日历的组成部分?

台历和挂历造型如何设计?

台历和挂历的图案你想设计什么?

5、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台历和挂历的表现形式和基本功能,启发创新。

观察台历和挂历的表现形式

台历和挂历的功能,如何在设计中显示出个性?

说说书本上的学生作品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你喜欢那种设计?

除了常见的装饰方法,你还知道那些独具匠心的创意?

6、引导学生观察如何装饰、美化台历和挂历。

 

 

学生观看,以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并回答问题:

造型新颖

色彩鲜艳

功能多样

材料丰富

 

大约在唐朝,将一年的日历分为12册,每册一月。

每日在空白处纪录皇帝的言行。

后人把节气及黄道之类都印在日历上,并留下大片空白以备记事,这就是最早的日历。

小组讨论:

有造型、图案、数字日历组成

造型设计可以多样,如动物、植物、风景、人物等。

动物、植物、风景、人物等。

可以用绘画形式、摄影形式、剪贴形式、电脑制作形式等。

台历和挂历有美观性和实用性。

可以标出有意义的节日、家庭纪念日、生日等重大日子。

如设计灯笼式台历

不同的装饰设计方法:

用彩纸剪贴装饰设计

用搜集图片装饰设计

用自己照片装饰设计

用绘画剪贴进行装饰

用废旧材料装饰

实践感受

1、作业要求:

个人或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件构思新奇的台历或挂历,送给最亲近的人。

2、学生实践、老师知道。

学生实践

展示作品

选出最有新意的作品

设计者谈论设计意图

 

教学反思:

第7课  衣架的联想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1、根据生活中衣架的形状特点,经过想象、设计、加工可以制成新的作品。

               2、通过本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隐性目标:

培养学生用原有物品,进行添加、想象、改装的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方案:

谈话法、启发法、观察实践法。

     教学重点:

利用衣架进行联想,运用好装饰方法,创造出新的形象。

     教学难点:

联想的是否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牛头》雕塑。

(课件展示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