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9202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旬阳县木本中药材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法人单位

旬阳县新森林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1.1.3项目建设法人代表

吴群军

1.1.4项目主管单位

旬阳县林业局

1.1.5项目技术依托单位

旬阳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1.1.6项目性质

新建

1.1.7项目区范围

以旬阳县白柳镇为核心建设区,逐渐推广、辐射到周边乡镇,实现中药材规模化、现代化、区域化种植,培育、促进中药材产业成为县域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1.1.8项目目标

项目建设企业可实现销售8000万元;有效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促进农民就业和加工、交易增值增收。

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工业文明阶段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达,加上以鼓励消费和奢侈浪费来维持生产规模,人类以疯狂追求短暂利益为目标,把人类与生态系统对立起来。

1.1.9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建设木本中药材原料林1000亩。

其中拐枣100亩,枳壳200亩,木瓜50亩,丹皮150亩,林下种植白芨500亩;辐射带动发展中药材基地30000亩;建设管理厂房、仓储、科研中心及配套设施。

1.1.10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规划建设期:

16个月。

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

2013年9——12月前:

完成管理人员住宿区及农机具仓储区建设,育苗中心建设、产品仓储、初加工厂区建设、100亩拐枣的种植。

2014年1——6月:

完成200亩枳壳、300亩白芨、50亩丹皮的种植。

2014年7——10月:

50亩木瓜、100亩丹皮、200亩白芨的种植。

2014年11——12月:

查缺补漏。

1.1.11投资规模

该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3000万元。

其中:

原料林基地建设1903.86万元,仓储初加工及管理人员住宿区及农机具仓储区建设1014.6万元,流动资金81万元。

1.1.12资金来源

自筹资金1200万元,申请银行借款1800万元。

1.1.13编制单位

旬阳县林业勘察设计队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近年来,为了加快陕南中药材产业化步伐,促进陕南经济发展,陕西省人民政府在《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中指出,要大力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要加快天麻、白芨、杜仲、柴胡、黄姜、绞股蓝、葛根、丹参、丹皮、黄芩、五味子、枳壳、木瓜等优势中药材药源基地建设,加强濒危稀缺药用动植物人工繁育技术开发,推广应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先进技术,改良品种,扩大规模,满足生产需要,保护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保护野生中药材的原生状态。

研究陕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发掘中药材品种最适宜的生长区,提高中药生产的原材料质量。

加强中药有效成份的提取、纯化和质量控制新技术开发,加快中药现代剂型、中药饮片创新技术开发、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生物制药,建成现代生物医药生产基地。

安康市人民政府在《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山林经济的意见》中指出,要结合地区实际,大力发展山林经济,充分地念好“山字经”,做好“林文章”,通过立体种植,种养结合,示范带动的方式,推动山区农业发展。

同时,安康市人民政府在2012年5月16日又下发了《安康市现代农业“百园建设”实施方案》,方案中指出要坚持用现代工业模式做大农业、用现代流通方式做活农业、用现代金融手段做强农业、用现代生态理念做好农业发展的思路,把现代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抓手,按照设计科学、产业完整、要素聚集、技术领先、管理规范、效益显著的标准,全面构建以循环农业、山林经济、渔业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示范体系,精心打造一批设施装备现代、科技要素先进、生产经营规范、物流加工完美、市场对接有效、示范作用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旬阳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发展中药材产业历史悠久,条件得天独厚。

特别对于拐枣、枳壳、白芨、木瓜、丹皮等中药材来说,其品种、数量和品质在全国均处于比较优势地位,在全国市场上占居比较重要的位置。

中药材拐枣是旬阳的道地中药材品种,年产量达到8000多吨,是全国拐枣主产区之一。

而木瓜、丹皮等大宗中药材在当地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非常适宜于在当地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在当地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进行项目建设,不仅有利于发挥地区优势,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保护国家濒危物种,而且对于推动山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培育壮大旬阳优势产业的需要

国家把中药材的发展列入了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省政府把中药材产业作为陕南突破发展的首选项目,制定了《陕南中药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本项目的建设将坚持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来推动中药材产业园区建设,从产业链角度来说,其作用就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进一步把中药材这一产业优势发掘出来,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旬阳中药材产业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2.2.2项目建设将促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交汇地带,具有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区位优势。

全县境内有野生药材和适宜种植的药材品种多达496个。

然而,旬阳县仍是以粮食种植为主,山地种粮效益有限,自然环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由于反复耕作,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地表植被。

实施园区建设项目,将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强有力地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农户经营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行业领域,逐渐促使农业以经营粮食为主转变到以经营中药材为主的道路上来,从而将促进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地调整和优化。

2.2.3项目是持续增加区域内农民收入的有力措施

旬阳农业属于山地旱作农业区,主要以小麦、玉米传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相对较少,经济收入相对较低。

种植中药材显然较种植小麦、玉米作物效益更高。

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种植拐枣年均亩增收也在1200元以上,种植柴胡、木瓜、香椽等中药材的经济效益也远远大于种植农作物。

因此,通过项目建设对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的现代化。

2.2.4项目建设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旬阳是我国拐枣、丹皮、木瓜等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中药材培育和种植及其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项目地实施将有利于发挥当地自然资源的优势,种植效益可观,市场需求空间较大。

同时我国药材经营的习惯是多品种批量购进,所以,以拐枣为龙头产品可带动旬阳整个药材行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当地的城镇化建设。

2.2.5项目建设可有效服务“三农”、服务社会

项目建设可以有效服务“三农”,帮扶农民致富,积极发挥组织、引导、协调、培育、中介职能,为农民无偿提供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提供适宜当地种植、市场又紧俏品种的种植技术。

通过订单种植的方式帮助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振兴地方药材产业,发展地方经济。

公司已连续五年来每年经销中药材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对培育壮大旬阳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中药材产业,调整县域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现代化推进,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促进、示范、带动作用,对于区域农业的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建设条件及现状

3.1建设单位概况

旬阳县新森林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为发展模式,是一家以中药材科研、种植、加工、购销、出口于一体的企业,现有办公及加工厂房3000平方米,已征用土地6000平方米,租用土地2000平方米,注册资金500万元,2012年企业销售收入4503.9万元,净利润798.5万元,截至2012年底企业总资产4020.3万元。

企业培育的产品被旬阳县宣传部,旅游局评为“优秀产品”,以企业为龙头发起的“旬阳县中药材协会”被评为“安康市农业示范技术协会”、“旬阳先进民间组织”,2009年被授予“陕西省科普惠农富民先进集体”、“旬阳县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10年企业被政府授予“先进企业”,县重点培育的企业,省发改委重点帮扶企业。

2012年3月两个产品技术经过省工业信息化厅认定为到达国内领先,填补省内空白(见省工信厅183号文件)。

2012年7月《白芨种子繁育与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技术成果顺利通过市级评审验收,专家一致认为科技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并获得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

3.2项目区概况

3.2.1建设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拐枣、木瓜、枳壳、丹皮、白芨等中药材地生长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白芨喜阴,一般生长于较高海拔半阴半阳的山区,而拐枣、木瓜、枳壳等林果类中药材则较为普遍,高低海拔基本上都可以生长。

依据土壤条件、海拔高度、药物种植习惯、土地面积大小、流转难易程度、生态环境质量、药农居住分布和旬阳县农村经济结构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种苗培育基地、初加工厂、仓储区确定在白柳镇街道;木本中药材位于白柳镇柳村。

厂区位置处于白柳镇南出口处,东依旬河,西邻集镇公路,南邻小溪,距城区中心10公里,距旬阳火车北站500米,北邻街道距120省道1000米,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充足,周边环境无污染,厂区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3.2.2项目区自然资源状况

旬阳县县境地貌以中山为主,兼有低山、丘陵、河谷地形,海拔185—2358米,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年均降雨量851毫米,年平均气温15.4℃,位于汉江、旬河横贯全境,是南北方植物的交汇带。

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物、矿产、水能、中药资源十分丰富。

据中草药资源普查,全县药用生物丰富多样,有中药材496种,占全市三分之一;其中植物类中药材300种,动物类药材152种,矿物类药材44种;列入《中国药典》的有300多种,国家挂牌常年收购的有215种;其中享有名气的骨干品种20多种,曾于1983年被省药材公司确定为“金银花生产基地县”,是省上规划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3.2.3社会经济状况

旬阳县辖22个镇,318个行政村(居、社区),343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万人。

全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10.6万亩。

旬阳县是省政府批准的革命老区县,国家中药材种植示范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县,也是省上确定的扩权试点县。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7.7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4.87亿元,全县财政总收入12.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96元。

3.2.4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本项目是木本中药材建设建设同时也是拐枣、丹皮、枳壳、木瓜、白芨等中药材地培育与种植,属于中药材行业,是旬阳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此行业在旬阳“生态立县”战略、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和《旬阳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正在蓬勃发展。

旬阳县现有中药材经营额超过200万元的企业及个体户达到56户,年经营额达到在100—200万元的中药材经纪人80多人,参与中药材经营的人达到(不包括企业)300人左右。

中药材种植和购销两旺的喜人景象,为中药材地培育、种植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地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3.2.5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应用

旬阳属于山区农业,以生产小麦、玉米为主,种植规模普遍较小,种植品种比较单一,也难以开展机械化,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无疑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但是中药材种植地推广,不仅是给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有利于促进现代中药材先进技术地传播与推广,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促进农业发展。

近年来,旬阳县新森林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着力于中药材的规模化种植,同时,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积极研究中药材高产、优产的种植方法,而且通过立体双层发展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和综合生产率。

因此,通过项目建设,可促进中药材种植的现代化、产业化不仅符合了农业的整体发展方向,而且将会起到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户从事于中药材种植,通过发展比较优势产业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四章市场分析

4.1主要产品及用途简介

拐枣:

拐枣果梗属药食同源的中药材,采收后可当水果食用。

工业用途经过初加工烘干后远销韩国、香港等地作为保肝护肝产品的原料。

发酵后可用来酿酒,酿醋,制糖,通过榨汁后可生产成为拐枣果汁饮品系列、功能性饮品、医药中间体等其他综合产品。

拐枣果实中药中称为枳椇子可作为保肝原料。

枳壳:

枳壳均含挥发油和黄酮甙等物质.玳玳花未成熟果实的果皮中含新橙皮甙;果实成熟时,新橙皮甙消失而柚皮甙增多.接近成熟的酸橙果实中含维生素C.从香圆和枸橘中分离得同一种生物碱样物质。

具有增加冠脉流量和肾血流血,利尿作用,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木瓜:

木瓜素有“百益果王”之称.主治肌肤麻木,关节肿痛,脚气,霍乱大吐,转筋悄止。

治脚气剧痒难忍,用嫩木瓜一个,去籽煎服。

另番木瓜外作饮料喝,可以治愈呕逆,心膈痰唾,消食,止水痢后渴不止。

止水肿冷热痢,心腹痛。

常熬夜者应吃番木瓜,番木瓜的糖分高,而且有助于消化。

吕莉菱说,如果经常熬夜,身体中的酶会减少,对消化系统有一定影响,这种水果可作为补充。

牡丹:

牡丹有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将牡丹的根加工制成“丹皮”,是名贵的中草药。

其性微寒,味辛,无毒,入心、肝、肾三经,有散瘀血、清血、和血、止痛、通经之作用,还有降低血压、抗菌消炎之功效,久服可益身延寿。

养血和肝,散郁祛瘀、适用于面部黄褐斑,皮肤衰老,常饮气血活肺,容颜红润,改善月经失调,痛经,止虚汗,盗汗。

牡丹籽在抗衰老及抗炎、抗菌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白芨:

属兰科,草坪及地被观花类。

白芨具有较好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功效。

随着现代药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其对结核杆菌,肿瘤细胞等有明显抑制作用。

块茎具有护肤、抗皱、美白作用用于高级化妆品生产中。

4.2市场分析

4.2.1产品需求量分析

白芨不但止血、润肺功效好,而且具有护肤、抗皱、美白作用,不但国内需求量比较大,而且国外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年出口干品60吨以上,据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调查统计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及欧美国家。

拐枣具有生津止渴、保肝醒酒的作用,目前,国内主要以开发拐枣药用价值为主,需求量相对较低,而国外则把拐枣加工成饮料,在韩国最为畅销,成为韩国消费者最喜欢的饮品之一,目前,出口到韩国、日本的拐枣占国内产量的一半以上。

拐枣、白芨等药材不但功效好,而且加工后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比较畅销,因此,可以预测,开发出的解酒饮料系列产品及白芨护肤系列产品也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市场。

4.2.2价格分析

拐枣近几年来价格相对比较平稳,但从长期来看,则有上涨趋势,一是由于供给量相对平稳,而需求量逐渐增加,因此,价格上也将略有上浮。

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加工后产品的价值较原料产品价值将增加60%,而根据市场情况,这一幅度还将继续拉大。

丹皮,牡丹皮,中药名。

是牡丹的根部。

牡丹花美丽。

多数,多为重瓣花,变异很大,通常为倒卵形,顶端有缺刻,玫瑰色,红、紫、白色均有。

经历过1993-1998年连续六年20元以上的较高价位,自1999年回落至10元左右,其后的2000-2005年的6年间其价一直在6-9元间徘徊,2005年走出低迷后,其价开始回升,2007年升至16元以上,自2007年至2009年丹皮行情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期,3年中始终在14-18元之间低幅震荡。

2010年其行情进入上行快车道,由于种植周期相对较长,种植的人员减少。

价格继续上升。

白芨的需求量逐年大幅增加,但供给仅依靠野生供给为主,远远满足不了市场上的需求,一度被国家定为二级濒危中药材物种,市场价格已从2008年的30-40元∕公斤涨到现在的350-420元∕公斤,价格上翻了几番,但供给呈日益减少的趋势,因此,价格上仍然要大幅上涨。

4.3目标市场确定

本项目产品一方面投放于国内市场,通过与国内制药厂家进行合作,实现对接,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来进行销售。

另一方面出口到国外,主要外销到日本、韩国、台湾及港澳地区,拓展海外销售渠道,这些地区对中药材,特别是白芨、拐枣等药材需求量相当大,市场非常广阔。

4.4价格现状及预测

根据目前市场柴胡价格现状,预计白芨价格在2015年(一个周期)将翻一番,柴胡价格在2014年(一个周期)将上调20%,拐枣价格也将逐年上涨5%左右。

4.5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本项目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本项目的建设规模达到了规模优势,形成了规模效益,相应的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品售价可随行就市浮动,调节幅度较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效益随之增加,这也是促进该项目健康发展的动力。

二是产品质量优势。

本项目已和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国家西北濒危中药材研究中心合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产品质量有可靠保证。

三是原料采购成本低的优势。

本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有固定的种植基地和原料来源,可以大大降低运输和采购成本。

4.6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项目常遇到的最重要风险,本项目应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风险;

一是注意市场供求总量的实际情况与预测值的偏差带来的风险;

二是项目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带来的风险;

三是实际价格与预测价格的偏差导致的风险。

因此在项目整个实施过程中关键在于把握好上述主要三方面因素,以降低市场风险。

第五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5.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导,以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核心技术为支撑,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品质至上,坚持技术优先,坚持绿色生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用现代生态理念做好农业的发展思路,逐步实现农业发展主要依靠资源优势向依靠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方向转变;实现科研从技术研究向示范推广方向转变;实现原产品主要依靠收购供给向依靠收购和木本中药材供给方向转变;在十二五规划末,力争发展成为以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把企业发展成为开放、规范、高效、和谐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实现产值过亿元。

5.2规划原则

(1)坚持服务三农,辐射带动,致富农民原则。

(2)坚持与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相结合,与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相衔接原则。

(3)坚持土地流转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4)坚持一业为主,种养结合、立体发展、循环利用原则。

(5)坚持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原则。

(6)坚持长远规划,可持续发展原则。

5.3发展定位及目标

5.3.1发展定位

(1)该项目属于木本中药材建设项目,一方面是利用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来促进农业发展的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推动农业发展;另一方面是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周边农户发展种植,致富农民。

(2)该项目地实施将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通过项目建设来推动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转化、优化和升级,培育区域新型经济增长点。

5.3.2发展目标

建设总体目标:

根据发展需要,在白柳建设繁育实验、成分检测实验室、中药材组培室;建立木本中药材种植基地1000亩,其中木本中药材:

丹皮150亩,木瓜50亩,枳壳200亩,拐枣100亩;林下种植中药材白芨500亩。

 

第六章规划内容

建成木本中药材种植基地1000亩。

辐射带动农户种植基地5000亩。

6.1总体布局

根据项目建设总体要求,根据现有基础,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为主要组织形式。

项目分为三个区域,科研、初加工仓储区区位于旬阳县白柳镇中心,基地位于旬阳县柳村。

作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研发中心、示范基地、加工仓储场所和流通基地,既能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供科技支撑,促进农业科技转化,又能引导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这种模式将充分体现现代农业优越性,增强创新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基地作为研发成果转化基地,为先进农业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平台,这将充分体现农业科技的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区作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区域,组织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这也将充分体现现代农业给广大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利益。

6.2建设内容

6.2.1总体建设内容

(1)基本设施建设。

耕作道路、给排水、供电、标准化节能温室布局合理,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到位。

(2)基地建设。

坚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示范带动、规模经营、产业发展的原则。

根据发展需要,建立种植基地1000亩。

其中林果类中药材:

木瓜50,枳壳200亩,拐枣100亩,丹皮150亩,可林下种植中药材白芨500亩。

(4)仓储、交易中心。

(5)中药材研发中心建设。

(6)建立健全灵活高效的市场营销体系。

6.2.2功能定位

6.2.2.1研发区功能定位

1、功能定位。

根据核心区现有优势、基础和目标要求,该区功能定位为现代农业科技的研发创新、育苗科技成果转化、加工、交易、仓储和科普技术教育培训。

2、功能规划。

该区域初步规划有6大功能:

(1)农业高新技术研发繁育功能

利用和整合西北濒危药用植物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师范大学、重庆药用植物研究所、安康学院、安康植保站等单位现有研发力量和资源,重点进行符合地区发展需求的科技创新项目研发,建立农业科技研发创业中心,同时利用研究单位的开放实验室,吸引国内外各类农业研发机构和农业科技人员入驻创新创业。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功能

在白柳适当地对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进行集中转化示范。

建设炼苗大棚、优特中药材品种繁育中心及珍贵中药材等示范区。

(3)中药材加工功能

在旬阳县白柳镇生态工业园区建中药材初加工区对中药材进行分级、挑选、打包、脱皮等加工。

(4)科技成果及产品交易功能

在旬阳县白柳镇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农业技术成果交易市场,包括种苗交易市场、中药材交易市场、园艺花卉交易市场、无公害饮品交易市场、化妆品交易市场建设等。

(5)仓储功能

在旬阳县白柳镇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物流仓储,包括原材料的仓储、商品存储、包装加工、装卸搬运及配套设施建设等。

(6)农业科普教育与技术培训功能

面向园区及辐射区组织科普教育和培训,建设观赏花卉、经济林果园、休闲农庄及培训接待中心等。

6.2.2.2种植区功能定位

1、功能定位。

根据产业区现状和园区建设目标要求,该区功能定位于旬阳县白柳镇唐家院村。

该区功能定位为现代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旅游观光等功能。

2、功能规划。

该区域初步规划为3大功能。

(1)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实现标准化种植。

(2)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化种植,农民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3)采取立体循环发展,生态观光模式进行发展。

 

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1工程概况

园区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

7.2编制依据

1、“轻工业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QBJS10-2005。

2、我公司各有关专业可行性研究提资资料。

3、建筑工程费用根据建筑、结构两专业提资资料,按其结构形式及使用功能,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按平方米造价指标,计算建筑工程费用。

4、设备及设备安装费用:

专业设备及通用设备价格按厂方报价并参考同类工程近期的订货价,运杂费及安装费均按规定计算。

5、其它费用中的建设单位管理费、基本预备费都按规定计算。

7.3总投资

7.3.1园区建设前期投资估算

1、建设规划费用30万元。

2、科研、技术研究费用30万元。

3、仓储区征地费用480万元。

合计:

540万元。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