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3课 张衡传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9211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13课 张衡传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13课 张衡传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13课 张衡传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13课 张衡传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13课 张衡传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13课 张衡传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13课 张衡传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13课 张衡传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13课 张衡传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13课 张衡传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13课 张衡传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13课 张衡传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13课 张衡传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13课 张衡传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 第13课 张衡传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13课 张衡传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第13课 张衡传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第13课张衡传第2课时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

第4单元第13课张衡传2

一、双基夯实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西鄂(è)    讽谏(jiàn)

璇机(xuán)邓骘(zhì)

B.辟公府(pì)阉竖(yān)

侍中(shì)无征(zhēnɡ)

C.逾侈(yú)属文(shǔ)

累召(zhào)陇西(lǒnɡ)

D.骸骨(hái)诡对(huǐ)

上疏(shū)篆文(zhuàn)

【答案】 A(B.“辟”读bì;C.“属”读zhǔ;D.“诡”读guǐ)

2.下列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②中有都柱,傍行八道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④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⑤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⑥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⑦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⑧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D.②⑦⑧

【答案】 C(①“员”通“圆”;②“傍”通“旁”;④“尊”通“樽”;⑥“禽”通“擒”)

3.下列句中加点词全属于与官职任免变动有关的专用词语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B(征召/调动/官吏初到任。

A.就职/复返/整治;C.被举荐/离京外放/游学;D.官员到职工作/调动/交往接触)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A.妙尽璇机之正

B.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C.单于壮其节

D.大王必欲急臣

【答案】 C(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与“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A.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求人可使报秦者

【答案】 C(被动句)

6.下列各句全能表现张衡人品的一组是(  )

①才高于世 ②无骄尚之情 ③善属文 ④不好交接俗人 ⑤衡不慕当世 ⑥衡下车,治威严

A.①②⑤B.②④⑥

C.①③⑤D.②④⑤

【答案】 D(①表现才干,③表现文学才能,⑥表现治理严明)

7.下列的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衡小时候就很有文学才华,后经广泛学习,学业精通,才能卓异,只是性格内向,不爱交往,也无心做官,更不关心俗人俗事。

B.张衡有多方面的成就,他擅长术数,精通天文,设计制作了浑天仪等测天仪器,主要著作有《两都赋》《算罔论》和《灵宪》等。

C.张衡共三次出任太史令,其后又做过河间王刘政的相,他敢于和骄奢的刘政作斗争,一举剪除了刘政的党羽,使河间政事清明。

D.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是前无古人的创造,经实践的检验,显示出非凡的性能。

由于这一仪器的问世,才开创了地震方位的记录。

【答案】 D(A.“不好交接俗人”不等于“不关心俗人俗事”;B.是《二京赋》;C.应是“两次任太史令”,“党羽”之说也牵强)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文,回答8~11题。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8.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因上疏陈事     陈:

陈奏

B.帝引在帷幄引:

牵拉

C.衡乃诡对而出诡:

虚假

D.一时收禽禽:

通“擒”

【答案】 B(引:

请)

9.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张衡曾经询问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

省略主语“张衡”应为“张衡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B.阉竖恐终为其患。

这些宦官害怕(张衡)终究会成为他们的祸患。

省略动词宾语“衡”,应为“阉竖恐衡终为其患”。

C.因以讽谏。

于是用(它)来讽喻规劝。

省略介词宾语“之”,应为“因以之讽谏”。

D.果地震陇西。

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

省略介词“于”,应为“果地震于陇西”。

【答案】 A(应为省略主语“顺帝”,省略宾语“张衡”)

10.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贵,因而他所担任的官职往往多年得不到提升。

本句话充分表明张衡不攀附权贵,洁身自好,不以权谋私。

语言凝练平实,从中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

B.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

本文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和“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

C.本文介绍了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详写了其才能和成就。

在介绍其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则较简略。

这种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

D.全篇以记叙为主。

记叙以时间为经,以张衡的事迹为纬,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以记叙为辅。

本文以客观记叙为主,但字里行间也渗入了作者的评论。

【答案】 C(详写科学成就,略写政治成就)

11.翻译下列句子。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出众,曾多次征召他做官,他都不应召。

(2)宦官怕张衡讲自己的坏话,都给他递眼色。

(3)张衡不羡慕高官厚禄,他所担任的官职往往多年得不到提升。

(4)张衡也常考虑自身的安全,认为祸福相倚,幽深微妙,难以看明。

于是就写了《思玄赋》来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志趣。

(5)曾经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启动了,但(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地震,于是京城的学者都责怪它不灵验。

(6)当时朝政逐渐混乱,权力被大臣把持,张衡就上疏陈奏这些事。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也。

性矫饰,好矜夸,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艺,乃以武勇自称。

太宗在藩,引入幕府,数从征伐,累除车骑将军。

太宗即位,迁左卫将军,时将讨吐谷浑伏允,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以君集及任城王道宗并为之副。

九年三月,师次鄯州,君集言于靖曰:

“大军已至,贼虏尚未走险,宜简精锐,长驱疾进,彼不我虞,必有大利。

”靖然其计,乃简精锐,轻赍深入。

道宗追及伏允之众于库山,破之。

伏允轻兵入碛,以避官军。

靖乃中分士马为两道并入,靖与薛万均、李大亮趣北路,使侯君集、道宗趣南路。

历破逻真谷,逾汉哭山,经途二千余里。

转战过星宿川,至于柏海,频与虏遇,皆大克获。

乃旋师,与李靖会于大非川,平吐谷浑而还。

太宗征文泰入朝,而称疾不至,诏君集讨之。

文泰闻王师将起,谓其国人曰:

“唐国去此七千里,涉碛阔二千里,地无水草,冬风冻寒,夏风如焚。

风之所吹,行人多死,当行百人不能得至,安能致大军乎?

”及军至碛口,而文泰卒,其子智盛袭位。

诸将请袭之,君集曰:

“不可,天子以文泰骄慢无礼,使吾恭行天罚,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

”于是鼓行而前,攻其田地。

智盛穷蹙,致书于君集曰:

“有罪于天子者,先王也。

天罚所加,身已丧背。

智盛袭位未几,冀尚书哀怜。

”君集报曰:

“若能悔过,宜束手军门。

”智盛不出,因命士卒填其隍堑,发抛车以攻之。

智盛计无所出,遂开门出降。

君集分兵略地,遂平其国,俘智盛及其将吏,刻石纪功而还。

君集初破高昌,私取宝物。

将士知之,亦竞来盗窃,君集恐发其事,不敢制。

及京师,有司请推其罪,诏下狱。

中书侍郎岑文本以为,功臣大将不可轻加屈辱,疏奏,乃释。

君集自以有功于西域,而以贪冒被囚,志殊怏怏。

十七年,张亮以太子詹事出为洛州都督,君集激怒亮曰:

“何为见排?

”亮曰:

“是公见排,更欲谁冤!

”君集曰:

“我平一国,还触天子大嗔,何能抑排!

”因攘袂曰:

“郁郁不可活,公能反乎?

当与公反耳。

”亮密以闻,太宗谓亮曰:

“卿与君集俱是功臣。

君集独以语卿,无人闻见,若以属吏,君集必言无此。

两人相证,事未可知。

”遂寝其事,待君集如初。

及承乾事发,君集被收。

太宗亲临问曰:

“我不欲令刀笔吏辱公,故自鞠验耳。

”君集辞穷。

太宗谓百僚曰:

“往者家国未安,君集实展其力,不忍置之于法。

我将乞其性命,公卿其许我乎?

”群臣争进曰:

“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请诛之以明大法。

”太宗谓君集曰:

“与公长诀矣,而今而后,但见公遗像耳!

”因歔下泣。

遂斩于四达之衢,籍没其家。

(节选自《旧唐书·侯君集传》,有删改)

1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次鄯州        次:

驻扎

B.使侯君集、道宗趣南路趣:

追逐

C.天罚所加,身已丧背背:

背叛

D.籍没其家籍:

登记

【答案】 C(背:

离开、去世)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侯君集“有功于国”和“居功自毁”的一组是(  )

A.频与虏遇,皆大克获

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艺

B.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

刻石纪功而还

C.与李靖会于大非川,平吐谷浑而还

君集恐发其事,不敢制

D.君集分兵略地,遂平其国

我平一国,还触天子大嗔

【答案】 D(A.第二句表现侯君集自夸而非能。

B.第一句写其策略,第二句并无“居功自毁”之义;C.第二句是因自己作恶,不敢节制部下)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讨伐吐谷浑的战役中,侯君集把握战机,向李靖建言献策。

在以后的战斗中,又艰苦转战,克敌制胜,胜利会师,可谓功勋卓著。

B.在征讨文泰一役中,侯君集率军深入边陲,既示之以礼,又加之以威,最终使敌人开门出降。

但侯君集私夺人财物,纵兵盗窃,获罪下狱,前功尽弃。

C.侯君集自以为有功于西域,虽经岑文本向皇上说情获释,但郁郁不乐,待张亮出都城任洛州都督,于是激怒张亮,显示他已有反叛朝廷之心。

D.唐太宗对侯君集十分器重,宽缓有加。

但侯君集不思己过,居功自傲,屡屡触犯国法,最后遭受斩刑,完全是咎由自取。

【答案】 B(“纵兵盗窃”与原文语意不合;唐太宗对侯君集评判,并未否定其功绩,因此“前功尽弃”的说法不当)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士知之,亦竞来盗窃,君集恐发其事,不敢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与君集俱是功臣,君集独以语卿,无人闻见,若以属吏,君集必言无此。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将乞其性命,公卿其许我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将士们知道后,也竞相盗窃财物,君集害怕将士揭发他,不敢加以节制。

(2)你和君集都是功臣,君集单独跟你说的话,没有人听到,如果我交付官员查办,君集一定说没这回事。

(3)我要替他求命,你们大概会答应我吧?

【参考译文】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

性格骄纵,喜好夸饰,摆弄弓箭却没有成就技艺,竟然称自己十分勇武。

唐太宗当时在起义军的藩落之中,推荐他进入幕府,多次随太宗征战,逐渐升官至车骑将军。

唐太宗即位后,提升为左卫将军。

当时将要讨伐吐谷浑伏允,太宗命李靖任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任命侯君集和任城王李道宗做他的副手。

太宗九年三月,部队驻扎在鄯州,侯君集对李靖说:

“我们的大部队已到,敌人尚未逃到险要处,我们应该挑选一些精锐的人马,快速前进追赶敌人,他们一定不会料到我们的行动,我们可以获胜。

”李靖认为这种策略是正确的,于是挑选精兵强将,轻装追击敌军。

李道宗追击伏允的军队一直到库山,打败了敌人。

伏允率精兵进入沙漠,来躲避官军。

李靖于是将自己的人马分为两部分从两条路上一同进入沙漠,李靖与薛万均、李大亮从北路追击,派侯君集、李道宗从南路追击。

侯、王二人一路攻破逻真谷,直达汉哭山,行军二千余里。

转战星宿川,直到柏海,多次与敌军遭遇,都大败敌军。

于是大军回撤,和李靖在大非川会师,平定吐谷浑回京。

唐太宗征辟文泰入朝做官,文泰假托有病不来,太宗下诏书让侯君集讨伐文泰。

文泰听说唐军将来讨伐,对他的国人说:

“唐距离我们七千里,要穿越两千里的沙漠,其间没有洼水和粮草,冬天大风凛冽,夏天大风如焚。

风到之处,走路的人大多死了,就是一百多人走过来也难以抵达,更何况大部队呢?

”等到大军走出了沙漠,文泰病死了,他的儿子智盛继承王位。

唐军中的将领请求攻打,侯君集说:

“不行,皇上因为文泰骄横无礼,让我们替天惩罚他,现在别人死亡之后袭击他,不是问罪之师该做的事。

”于是击鼓前行,攻占田地。

智盛愁苦万分,给君集来信说:

“对天子有罪的人,是先王。

上天已经施加了惩罚,他已经死了,我继承王位不多久,希望您同情可怜我。

”君集回报说:

“如能悔过,你应到军门投降。

”智盛不出城,君集于是命令士兵填平护城河,用车抛石攻击敌军。

智盛无计可施,于是开门出城投降。

君集分兵占领土地,平定了那个国家,俘虏智盛和他的官员,在石碑上刻下战功返回。

君集当初攻破高昌时,私自夺取珍宝和财物。

将士们知道后,也竞相盗窃财物,君集害怕将士揭发他,不敢加以节制。

等回到京城,官员推究他的罪过,皇上诏书打入大牢。

中书侍郎岑文本认为,有功的大将军不能轻易屈辱他,上奏皇上,才释放了他。

侯君集自认为在西域战事上有功劳,竟以贪恋财物被囚禁,心里特别不高兴。

太宗十七年,张亮以太子詹事的身份任洛州都督,君集激怒他说:

“为什么被排挤?

”张亮说:

“连你都受排挤,(我)还能怨谁!

”君集说:

“我平定一国,回来惹怒天子,怎么能忍受这种排挤?

”于是携着张亮的衣襟说:

“忧郁不能过活,你能造反么?

我将要和你一起造反。

”张亮把这些秘密告诉皇上,太宗说:

“你和君集都是功臣,君集单独跟你说的话,没有人听到,如果我交付官员查办,君集一定说没这回事。

两人指证,事情难以查办。

”于是平息了此事,像当初一样对待君集。

等到太子承乾的事被揭穿,君集被逮捕。

太宗亲自审问说:

“我不想叫文官们侮辱你,因此亲自审验。

”君集无话可说。

太宗对百官说:

“从前国家不安定,君集的确大展才能,我不忍心让他伏法。

我要替他求命,你们大概会答应我吧?

”众臣竞相进言:

“君集的罪过,天地不能容忍,请求杀了他来正法。

”太宗对君集说:

“我和你永别了,从今以后,只能看到你的遗像了!

”太宗于是感慨落泪。

君集在大路口被斩,朝廷登记没收了他的家产。

四、高考热点

16.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下面一则材料的主旨。

(限30字)

几个人喝同一口井里的水,有人用金杯盛着喝,有人用泥碗舀着喝,有人干脆用双手捧着喝。

用金杯者觉得自己富贵了许多,用泥碗者觉得自己贫贱了许多。

只有那用双手捧水喝的人痛快地说:

“好解渴啊,甘甜的水!

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只有不受外物左右,才能品尝到人生的真味,享受生活的乐趣。

17.下面是某生给同学写的作文评语,其中有简明、得体和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请找出三处并做修改。

①写好抒情散文,关键的地方是要让感情有所寄托,这样才能避免空洞无物的毛病。

②你将情感寄托于往事,表达对逝去的昔日时光的留恋,营造了富有诗意的情感氛围。

③看来,你在抒情散文写作方面已经有了极深的造诣。

④请在语言方面再下点工夫,古人说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是很有道理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删去“的地方”。

②删去“逝去的”或“昔日”。

③“很深的造诣”改为“较高的水平”。

④删去引号内的句号。

18.仿照示例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意蕴丰厚,有文采。

诗歌是什么?

是一首永恒的歌。

是草堂茅屋里的一声长叹,

____________________,

是雨打黄昏的一片哀愁。

诗歌是什么?

是一段深深的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上柳梢见证爱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是东篱采菊的一种闲适

慈母手中纺织亲情

烟波日暮寻觅乡情

(五)读写创新

19.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时下,经典文学作品不受学生欢迎,甚至被弃置一边;与此相反的,以口袋书为代表的地下阅读却蓬蓬勃勃。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认识和感悟呢?

请以“地下阅读与文学经典”为思考基点,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佳作赏读】

地下阅读VS文学经典

现在的很多学生,对传统的文学经典不屑一顾,用时髦的话说就是面对经典文学作品一点也不感冒;相反的,地下阅读,搞笑、魔幻、甚至言情类的书籍却大有市场,引得无数学子竞折腰……(用概要的语言简述现状。

你看,曹雪芹、托尔斯泰的作品都静静地躺在图书架上,很少有人亲近它们;韩寒、郭敬明的作品却光芒四射,与学生的眼睛和心灵多次亲密接触……(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现状,具体可感。

地下阅读挑战经典阅读,是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地下阅读的蓬勃,有学生生活紧张单调的原因。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的学生所受的压力,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三点一线的生活,习题作业的密集轰炸,生活既紧张又单调,而阅读经典,又过于严肃和沉重,所以,轻松活泼搞笑的文学就得到青睐了……(对地下阅读的原因分析一。

地下阅读的蓬勃,还有作品本身的原因。

语言虽然有些另类,但是轻松幽默,夹杂着诙谐和搞笑,读来轻轻松松,能获得一种宣泄式的快感……(对地下阅读的原因分析二。

当然,学生地下阅读的作品有些是很优秀的,有愉悦身心、增长见识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格调低俗、思想不健康的,需要我们积极引导以增强鉴别力……(对地下阅读做一分为二的分析。

经典文学作品的消退,有其本身的原因。

一是过于艰涩难懂,阅历和学识不足的学生,恐怕连登堂都难,更别提入室了;二是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现在的学生要沟通,有时代的较大阻隔……(对经典文学作品消退的原因分析一,又细分为两个小分论点。

经典文学的消退,还有时代的原因。

如今,社会节奏明显加快,动辄百万言的大部头就渐渐失掉了市场……(经典文学消退的原因分析二,内含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辩证分析。

地下文学与经典文学,各有魅力,但是我们不能为追求轻松而过于迷恋地下文学。

对于经典文学,应该有选择地读一些,历经千百年而始终溢彩流芳,自有独特的魅力含在其中,采百花酿香蜜,学识的增长也应该吸收多方面的有益因素……(总结收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