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9278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docx

《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docx

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

教师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效教育

[2007-5-219:

44:

00|By:

清风风情]

(一)注重了解独生子女的心态,努力体现教育艺术,要防止和克服小学阶段独生子女中出现的消极心理,作为教师,就必须及时了解他们的心态,激发他们的内在需求,捕捉教育时机,以高超的教育艺术,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具体做到:

1、关注学生的动态,进行针对性的疏导。

教师要经常从学生的行动、情绪反应来了解他们的心态及其变化,发掘“闪光点”和积极因素,把握教育的时机。

一般说来,独生子女的自尊心都很强,他们觉得自己很有优越感,这就是教育的良机。

如自尊心受伤害而又想自强时,自己的努力受挫而又不甘心失败时,对过失感到内疚时,等等。

如教师能及时引导,就能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从而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平衡发展。

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每个学生都有优点、长处,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这些优点和长处时,学生才会产生上进心。

学生和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往往交错在一起,教师要善于用辩证的观点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用优点克服缺点。

这要比单纯用批评、处分的办法使其克服缺点、错误有效得多。

3、教育者要有良好的教育心态。

教育者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信任他们,经常运用“自己人效应”与学生保持同体,即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

这样就会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控制学生的心态。

针对学生中偶发事件或学生的失礼言行要制怒,要理智地进行冷处理。

对他们一时想不通的问题和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反复,要善于等待,相信他们是会醒悟的。

4、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个别教育。

以不同的时间、条件和情境,因人因时因地地运用说服、榜样、道德评价等方法进行正面引导。

重在提高他们的认识,使之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二)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使之形成正确评价。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优越感强,唯有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才能充分认识自己,离开了交际对象或可供比较对象,就失去了衡量自己的尺子和照鉴自己的镜子。

一个小学生如果终日独来独往,孤僻冷漠,缺乏交往,那他对自己的认识就缺乏了“参照系”,也发现不了别人身上有好或不好的东西,也就无法调整和改进自己。

尤其是那些脾气暴躁的独生子女,他们常常不明白别人的意思,因为他们在别人还没有表达完自己的意思时,就发脾气了,别人自然就不会愿意和他多交流。

于是他们由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而脾气越来越“暴躁”,陷入恶性循环当中……所以,我们要尽量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做好学生思想的引导者。

作家肖伯纳曾经比喻说: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

”学生多一种思想,多一种为别人着想的思想,他们就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审视自己的行为。

这种换位思考,既减少了对他人的责怪和埋怨,让学生对别人也有正确的认识,又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总之,它能让独生子女冲破自我封闭的小世界,从而进行自我调控、自我解脱。

(三)密切联系家长,优化家庭教育。

为了避免“学校教育千言万语,抵不上回家三言两语”的负面影响,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构建新的教育体制和格局。

否则,各唱各的调,相互分割,互不通气,就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多数家长缺乏教育的常识和方法,所以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

对于家长有问题的,教师必须毫不客气地给家长指出来,告诉他们这样将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危害。

并经常向学生家长介绍一些教育方法,请有经验的家长介绍成功的教育经验,使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这样,教师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协调进行,为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创设良好的氛围。

(四)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

面对社会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小学生往往还未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尤其是与外界社会接触较少的独生子女,他们常常是因为好奇心驱使进行模仿,难以辨清其实质或其中蕴含着的积极、合理因素。

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及时、有效、准确地把握这些现象和问题,把它提出来置于被教育者面前,深刻分析其实质和其中的合理成份,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的追随,提高他们是非判断能力。

独生子女时代如何进行多子女教育?

[2008-01-1409:

13]作者:

佚名出处:

pckids录入:

chenjiaqi

关键字:

独生子女教育生活

导读:

我国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步入婚育年龄。

我们进入了一个独生子女时代。

目前我国约有9000万独生子女。

但是目前中国仍有一些家庭为多子女家庭。

在独生子女时代,我们同样需要重视多子女的教育问题。

独生子女时代如何进行多子女教育?

  我国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步入婚育年龄。

我们进入了一个独生子女时代。

目前我国约有9000万独生子女。

但是目前中国仍有一些家庭为多子女家庭。

在独生子女时代,我们同样需要重视多子女的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谁成功的完成了家庭教育,那么他就赢得了孩子的未来。

成功的家庭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多子女家庭中,家长应该注重孩子行为品德的养成。

于孩子较多,而父母的精力有限,因此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之间更容易出现矛盾。

他们易为小事情发生争论。

因此,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关注儿童行为品德的养成,要培养儿童谦让的性格,教育孩子要相亲相爱,而不是互相倾轧。

二、多子女家庭中,家长应该培养孩子之间良性竞争的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人们时刻处于竞争的状态之下,孩子也会受到社会的影响,不自觉的在生活中和学习上与同学或者是自己的兄弟姊妹进行比较。

因此,家长应该培养儿童的良性竞争意识。

让儿童意识到竞争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伤害他人为目的。

竞争必须在平等、公平的基础上进行。

三、公平的对待每个孩子目前我国社会多子女家庭大多存在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因此,家长可能更加偏爱自己的某个子女,更加关注这个子女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而忽视了其他子女各个方面的需求,这会严重的伤害其他子女的感情,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心理创伤。

  因此,在多子女家庭中,家长应该注意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子女,促进所有子女的健康发展。

在这一点上,美国的教育方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成长的烦恼中,父母公平的对待每个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独生子女时代我们怎样做父母

□一鸣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独生子女时代”,因为独生子女家庭逐步成为家庭结构的主流。

这一变化正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和家庭生活。

那么,在独生子女时代,我们如何做父母,是现在的父母们不得不深思的一个问题,因为独生子女对家庭来讲,教育成功与否都是百分之百的事,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在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的广大独生子女家长,更应该学会做称职聪明的父母。

我们分析独生子女教育成功的家庭得出,称职的家长都有以下几点共性。

多给孩子磨炼的机会

中国的一些教育家,在培养孩子的目标上,从来都主张首先要教育孩子学会做人。

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知老”。

如果家长能注意从小就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生活能力的培养,进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综合的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一旦孩子染上了某种不良行为习惯,往后是很难纠正的,甚至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注意培养孩子自理生活的能力和习惯,如烧饭、洗衣等,还要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其中首先要学会与同学交往,这是一个人适应生存的最基本的能力。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报告书中提出“学会生存”:

应当培养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并使之成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

日本人把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看成是人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

他们注意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帮助孩子克服输不起的心理障碍,教会孩子能谦让,能合作,能吃亏。

为对孩子进行磨难教育,在现代化生活环境下,就让孩子用洗衣板洗衣服,用扁担挑水,用煤炉生火,到荒无人烟、气候恶劣的孤岛上去自搭帐篷,自制海盐,自己做饭。

其目的就在于使孩子从小学会生存。

每个民族都在培养自己的后代,为了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强者,能自立于人世间,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独生子女应当少一点怜悯和照顾,多给他们一些磨炼的机会。

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相当激烈,不难理解为何现在的独生子女家长把孩子的智育看得那么重。

但怎样才能使孩子读好书,读书好呢,其中有很多学问。

其实,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常耐心地帮助孩子,其前提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并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和缺点,对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及时加以鼓励。

而且学习要靠自觉,要使孩子做到自觉,从小培养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大量研究证明,早期的家庭教育对开发个体潜能有重要意义。

在良好的环境和合理的教育下,完全可以把孩子巨大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创设民主的家庭氛围

尊重、理解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重要条件。

爱孩子,就要了解孩子,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孩子在成长期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是事事去干预,还是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这是在家庭教育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事实证明:

让孩子有充分的独立和自由,在民主的气氛中有较多发表意见的机会,这种教育方式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现在发生在大学中的极个别恶性事件,究其原因,大多是由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所致。

这些学生往往学习成绩不错,有的甚至一路免试直升到研究生,但恰恰是因为缺少健康的个性而使其无法正视人生的挫折。

健康个性的培养与家庭有着直接关系。

孩子出生后,和父母的接触最多,因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思想品德、个性品质、知识经验、智慧才能、情感意志和育儿技能等方面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关系到孩子健康个性的养成。

独生子女教育成功的家庭另一个共同点是民主型的教育方式:

父母对己,注意提高自身修养,以身作则;对孩子则充分尊重、理解。

抓学习首先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着手,以使孩子养成学习的自觉性,让孩子在优良和谐的环境中陶冶性格,形成健康的个性。

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健康的孩子固然是一项需要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共同携手的系统工程,但如果在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中,能有意识地注意到上述几点,相信独生子女教育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说,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称职家长对他们的培养与教育。

独生子女与家庭教育(2007-11-0311:

33:

12)标签:

生活记录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优势。

优势之一:

独生子女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比较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孩子在营养、穿着、玩具、书籍、学习用品等方面都能得到满足。

大大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

据一项对独生子女的调查和测定表明:

独生子女;在智商方面,独生子女的智商平均值,也高于非独生子女的智商平均值。

优势之二:

独生子女的家庭能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对孩子心理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家长的关切,家庭的温暖,使儿童经常不停地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愉悦。

如果家长能在驾御上注意方法,孩子的心理就能健康地成长。

优势之三:

独生子女的家长能在孩子身上化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孩子的教育具有更大的针对性和开发性。

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与孩子接触。

经常带孩子去看电影、到公园去游览、解答孩子遇到的问题。

这对开阔孩子的视野,打开孩子的思路,启迪孩子的智慧,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独生子女家庭在教育上的针对性、开发性,使独生子女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比非独生子女好。

优势之四:

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能为孩子成长创造优越的条件。

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高,有利于对子女早期教育和因材施教。

父母会给孩子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更有兴趣研究如何教育好自己孩子的问题。

家长愿意化较多精力和财力来培养孩子成材。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既有优势,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①重智轻德。

由于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此普遍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教读书写字者有之,让孩子学绘画的有之,学乐器的有之,学书法的有之。

而且家长也十分舍得对孩子开发智力的投资。

有的家庭,孩子还没生下来,钢琴已经买好。

此外,在时间精力上家长同样舍得投资,陪读、陪练,有的家长除了上班之外,业余时间基本上都化在孩子身上。

但是对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发展培养却比较忽视。

因此造成许多孩子智力发展了,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却比较差。

②重物质投资轻精神投资。

据一项调查表明,有半数家庭用于孩子的生活费用占家庭总收入的50%。

除牛奶鸡蛋外,每天服用“太阳神”等补品相当普遍。

家长为了望子成龙不惜代价,倾注钱财。

相反,为孩子买书等则较少。

有书籍100本以上的家庭占11.2%。

许多家庭物质给予过剩,远远超过目前家庭实际经济水平,超过了孩子生长发育对营养的正常需求。

在精神生活方面,还大多天天与电视为伴。

造成家庭中“物质超迁,精神滞后”的后果。

③重知识轻能力。

在不少家庭中,家长比较重视对孩子知识的学习传授,而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什么东西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都很差。

发展到小学、中学就使孩子成为“高分低能“者。

④重肌体轻心理。

在健康投资上父母比较偏重孩子的肌体健康,让孩子吃饱吃好,少生毛病,所以大多数独生子女的躯体比较健康。

但是父母一般又都比较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投资,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健康,如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怯弱胆小等,导致孩子心理是行的“幼稚症。

⑤重言教轻身教。

据一项调查表明:

能把“以身作则”放在首位的家庭仅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7%。

不少家长本身素质不高和缺乏现代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把家庭教育片面理解为“空乏的说教”、“严厉的训斥”、“粗暴的棍棒”。

恰恰相反,家庭教育首先是潜移默化的教育。

父母本身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和精神风貌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下一代。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

只有言教的家庭带给孩子的教育只是畸形的教育。

青年期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与家庭教育

导言

1979年,我国开始以实施独生子女政策来控制人口的增长。

应该说,这是一个人口大国在特殊条件下采取的一种历史选择。

目前全国独生子女的总数大约在7000万左右。

许多城市早在1974年就提倡少生孩子。

第一批领取独生子女证的独生子女,现在都已经是22、23岁的青年人了。

他们开始面临继续升学、劳动就业、恋爱婚姻、社会交往等一系列社会适应的新任务。

进入青年期的独生子女现状究竟如何?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最近实施了“走进青年期的上海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课题。

研究方法

这项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上海共发放问卷1040份,发放对象为15~29岁的青少年,其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三项指标的抽样比例,依据是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中的上海统计资料。

样本分布的范围涉及普通中学学生(12.25%)、职业技术学校学生(11.83%)、高等院校学生(6.65%)、中小学校教师(2.43%)、医务人员(3.17%)、政府公务员(7.18%)、企业员工(28.93%)、商店营业员(6.44%)、宾馆服务员(4.22%)、社区工作人员(16.16%)、郊区农民(0.74%)。

实际回收有效样本916份,其中:

男性453人.占49.45%:

女性463人,占50.55%;独生子女434人,占47.28%;非独生子女482人,占52.72%。

这次调查的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活需要、人格特征、社会参与、社会交往、职业选择与适应、经济与消费、家庭生活、恋爱婚姻等九个方面,涉及272个变量指标我们对271个指标作了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因素的相关分析,并作了双向表的卡方检验。

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

76%的指标在统计学上并不呈现显著性意义,说明进入青年期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有所差异,但不存在本质差异。

有所差异所表现的积极方面,构成了青年独生子女的主流。

第一,独生子女的实际文化程度及对提高文化程度的需求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

大专以上学历(含大学本科、研究生)的独生子女为8.83%,而非独生子女为5.96%;高中学历(含技校、中专)的独生子女为18.23%,而非独生子女为14.80%。

在调查青年的生活需要时,我们又让其对“升入理想学校”的需要程度作出判断,结果表示“非常需要”的独生子女占30.88%,而非独生子女占28.47%;相反表示“说不清”和“不需要”的独生子女为0.46%,而非独生子女则为1.51%。

第二,独生子女较之于非独生子女更注重实现个人的价值及发挥个人的才干。

选择职业的主要标准是“能出名”的独生子女为15.17%,而非独生子女为13.86%;认为这一点“不太重要”及“很不重要”的独生子女为18.01%,而非独生子女高达27.25%。

至于择业时注重选“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独生子女占12.6%,而非独生子女仅占9.59%;相反表示这一标准“不太重要”或“很不重要”的独生子女仅占4.86%,而非独生子女高达11.49%。

第三,独生子女对“创造性”的自我评价明显优于非独生子女。

我们在调查中询问:

“你是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吗?

”回答“非常符合”的独生子女占5.71%,而非独生子女只占2.80%;回答“不太符合”、“完全不符合”的独生子女占7.69%,而非独生子女高达12.8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有所差异所表现出来的消极方面表现为:

1.社会交往问题我们向被调查者询问:

在社会交往中“害怕被孤立”是否符合您个人的实际情况。

结果,回答“非常符合”的独生子女高达“11.42%,而非独生子女仅占7.81%;反过来,回答“不大符合”的独生子女为5.83%,而非独生子女为8.94%。

这说明青年独生子女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较多地担心不被别人接纳,不能融入社交圈子。

当调查“您现在已经结交的朋友年龄属于哪一类”时,40.39%的独生子女选择“同龄朋友”,低于非独生子女的作此选择(42.13%);4.75%的独生子女选择“年岁大些的朋友”,也低于非独生子女对此所作的选择(8.80%)。

两者不仅在交友对象上有差异,而且在交友数量上也有些不同。

青年独生子女社会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独生”、“独门”、“独户”中找到一部分原因。

因为“独生”而失去兄弟关系的基本模式,加上父母过多的呵护与迁就,使他们在生活中有可能不善于去处理相应的各种人际关系。

因为“独门”,孩子们被迫关在各自的家里,在课余无法尝到许多小朋友在一起遇到的喜怒哀乐。

在缺乏这些锻炼的情况下,他们的心理发展就会增加障碍。

2.职业适应问题我们设问:

“您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不称心、不满意时,通常会倾向于哪一种做法?

”表示“跳槽”(指换单位)的独生子女为23.48%,非独生子女为22.44%,前者要高出1.04个百分点;而表示“既然干上这一行,就应该爱上这一行”的独生子女为8.56%,而非独生子女为14.14%,后者要比前者高出5.5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跳过槽”的独生子女为34.97%,而非独生子女为41.63%。

虽然“跳槽”能否最终实现由各种因素决定,但与个人综合能力尤其是生存发展能力的高低不无关系。

调查证实,一些父母至今还不舍得让已成长的独生子女参与更多的家务劳动。

青年独生子女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每天半小时的占23.23%,1小时的占5.38%,1.5小时的占4.11%,2小时的占3.54%,均低于非独生子女。

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青年独生子女的每天半小时的占0.5~1小时,仅相当于一个美国小学生每天的劳动时间。

3.社会责任问题调查设计了不同的“助人”场景;在一系列问题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都表现出比较积极的参与精神,没有明显的差异。

但当我们调查“和平时期,您有主动参军的打算吗?

”结果表示“有”的独生子女为11.18%,低于非独生子女的17.40%。

青年独生子女对待“参军”所持的态度,有着象怕苦怕累、远离父母、缺乏安全等非常复杂的原因,难以一概而论。

但在这里,我们不得不看到家庭教育在这个问题上对子女的影响。

现在由于激烈的学业竞争,学校的教育功能延伸到家庭中来,原本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家庭教育被智力培养和开发所代替。

长大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做人的问题被忽视了。

4.消费生活问题独生子女“赞成量入为出、节约开支”的占19.74%,而赞同这一观点的非独生子女则占到25.93%,独生子女赞同“能挣能花”的占14.14%,高于非独生子女(13.08%)。

这说明独生子女对于传统消费观念的偏离要大一些。

我们又发现独生子女的平时衣食化费比非独生子女低6%左右,而追求名牌穿着则要高出一倍。

这说明青年独生子女存在一定程度的高消费现象。

青年独生子女高消费与平时较少承担家庭的生活开支有直接的关系。

已经就业的独生子女每个月把钱(比如工资的一半)“上交”家庭(父母或配偶)的,是非独生子女人数的三分之一。

独生子女中出现追求高消费以及缺乏家庭经济责任感的现象,主要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引起的。

在大多数家庭收入目前还不太富裕的情况下,这种对孩子需求的满足,一定程度上是大大降低父母生活水平为代价的。

在独生子女进入青年期后,父母依然忽视对孩子承担家庭经济责任感的培养,继续为已就业的孩子“免费”提供衣食住行。

这样,大多数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手中有更多的钱,其消费偏离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可能性也就大得多。

分析

比如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存在较系统的差异。

独生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使他们更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与智力开发。

这次调查的结果显示,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比例为15.94%,而非独生子女父亲为13.54%;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比例为6.83%,而非独生子女母亲为3.96%(显著性水平P<0.05)。

独生子女父母从事职业领域明显不同。

他们从事脑力劳动的比例大多都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显著性水平P<0.05)。

父母文化、职业背景的不同,无论在观念还是行为上,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比如在家庭教育上,我们询问被调查者:

平时“父母管得最严的是哪些方面?

”虽然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首选的内容都是“学习”,但次选独生子女为“待人接物和礼仪”,而非独生子女为“不乱化钱”(显著性水平P<0.05)。

因此在消费观念与行为方面,独生子女出现高消费的现象就可以理解了。

社会生活环境不同也是造成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的深层原因。

这次调查结果显示,从来没有过寄宿生活的独生子女为31.56%,高于非独生子女的25.30%(显著性水平P<0.05)。

独生子女父母舍不得让孩子过集体生活、担心其受苦犯病的倾向十分明显。

而这一点成为独生子女产生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弱点的重要因素之一。

讨论

青年独生子女在社会适应中的问题说明目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担负的功能还远未到位。

为改变这种状况,如下问题值得讨论:

第一,制订《青少年劳动法》,强化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制订《青少年劳动法》至少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不准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溺爱而剥夺孩子参加各种劳动的权利;二是防止孩子相互攀比逃避家务和其它劳动的现象;三是保证教育大纲规定的劳动安排不被教学活动随意替代。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学校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

教育职能的这种转变,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今天,让独生子女参与家务劳动,就不单是让他们流多少汗,不单是减轻父母多少负担,而是让他们从学会生存到提高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这种整体素质的提高正是独生子女未来参与社会所必须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