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痕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9294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13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无痕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教育无痕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教育无痕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教育无痕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教育无痕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教育无痕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1页
教育无痕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1页
教育无痕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1页
教育无痕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1页
教育无痕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1页
教育无痕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1页
教育无痕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1页
教育无痕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1页
教育无痕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1页
教育无痕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1页
教育无痕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1页
教育无痕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1页
教育无痕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1页
教育无痕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1页
教育无痕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1页
亲,该文档总共10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无痕doc.docx

《教育无痕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无痕doc.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无痕doc.docx

教育无痕doc

第一章—感悟童心,不让童心去流浪

一、多给孩子一些爱抚和拥抱

西方心理学研究发现,人都有皮肤饥饿感。

在父母给予孩子的众多触摸中,以抱着孩子和搂着肩膀最为有效。

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爱抚按摩已被认为是对婴儿健康最有益、最自然的一种保健方法。

它不仅能增强宝宝的免疫能力和反应能力,而且还能增进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时减少哭闹。

记得儿子出生后不久,我给他做婴儿操,他就很开心,咿咿呀呀与我对话,诉说着心中的喜悦,还不时呵呵地笑,那样子好可爱哟!

对孩子的真心爱抚,不仅对他的健康很有益处,而且还可以起到安抚情绪、传达爱意等效果,从而使孩子更加愉悦。

身体的接触是最容易使用的爱语,它就像大声地喊着“我爱你”,给予孩子的不仅是父母发自内心的爱,而且是对孩子心灵的呼唤,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真心的接纳和给予的力量及勇气。

研究表明:

常被拥抱和亲吻的婴儿更容易产生健康的情感。

孩子在婴幼儿期,比较喜欢让家长抱着;再大一点,他也经常跑到父母怀里或父母床上撒娇。

孩子渴求父母的爱抚和拥抱,他需要父母把对他的爱通过拥抱和爱抚传递给他。

一些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告诉父母们,拥抱只是一种形式,其实质是平等和尊重。

他们的忠告是:

0~3岁的婴幼儿必须要有父母拥抱;3~6岁的孩子很高兴父母拥抱他们;12岁左右的孩子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需要父母注意拥抱他们的场合;14岁以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情感渐趋外向,这时又很需要父母的拥抱。

身体的接触是最有力量的爱语之一,你可以借助身体的接触把爱传递到孩子的心中。

你的拥抱会给他传递一种力量和信念,给他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

其实,接触的爱语并不仅限于拥抱与亲吻,它包括所有的身体接触,比如轻轻触摸孩子的背部、头发、手臂或肩膀。

当你自然地表达这种爱语时,孩子会感到心情舒畅,内心充满阳光和爱。

他也愿意与你沟通,也更容易消除一些误解。

孩子不可能什么都是对的,当他犯错误的时候,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指正,也许这会令他不开心,但要让他知道你是真的爱他。

除了语言爱抚之外,我想你在最后拥抱一下孩子,你会传递给他一种信念,父母爱他是永不改变的,是无条件的。

这一小小的举动,会有神奇的功效,它会唤回孩子的良知,使他努力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和行为,努力做得更出色。

人都需要爱,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

人缺少了爱,脸上就会缺少光泽和活力,更缺少爱别人的行动和心理。

孩子更是如此。

缺少爱的孩子,小脸上冷冰冰的,内心也缺少温暖。

一个缺少爱的孩子绝不会主动去爱别人,对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也缺少热情和激情,更不必提梦想及为之努力的动力。

二、“舍”是为了“得”

教育必须顺其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

  —(法)卢梭

帕瓦罗蒂是意大利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他在回顾自己走过的成功之路时,对青年时代选定职业一事,感触颇深。

当时,他问父亲:

“我应该怎么办?

是当教师还是成为一名歌唱家?

”父亲说:

“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会掉到两把椅子中间的地上。

在生活中,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

每个人在教育子女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事实上,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不能选择太多,要学会和懂得舍弃。

经常听见有的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学啥啥不行,后来经了解,他们给孩子报三四个特长班,这不仅给父母带来失望情绪,而且让孩子背负了难以承受的重担与挫败感。

孩子的精力和体力都有限,而且他又处在发育期,过度的劳累只会损害身心的健康。

而且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和特长也是有限的。

孩子的兴趣也许非常广泛,但有时他们又会不太专一,一段时间对这方面感兴趣,一段时间对另一方面感兴趣。

记得我儿子小的时候也一样:

看见姐姐弹钢琴,他也要学;看见别的小朋友学画画,他也要学;幼儿园办小提琴班,他也要报名。

最后他选择了画画和小提琴。

学小提琴时,老师要求每天至少要练一小时,每周还要上两次课。

尤其他上小学之后,每星期三的晚上还要上课,他就有点不爱学了。

由于他每周还要上一次绘画课,确实很辛苦。

于是我和孩子爸爸征求他的意见,最后保留了绘画,小提琴课就不上了。

这样时间相对地富余了,他画画的劲头也更足了,我们也有了更多的交流时间。

同时孩子娱乐的时间也多了。

后来他考进中国儿童活动中心,拜龙念南先生为师。

龙老师的学生有不少在国际国内获奖。

但龙老师对孩子从不苛求,而且是充满爱心、耐心地与学生相处。

儿子说:

“上龙老师的课,我一点都不紧张。

尽管外出写生有许多游人指指点点的,但每次当龙老师蹲下身来,把我搂在怀里的时候,我顿时感觉到很温暖。

即使我画得不好,老师也不会批评我。

龙老师的高明之处,是他把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运用到美术课上。

他曾对家长说:

“不管孩子学什么,首先让他对这个学科感兴趣,他才能热爱这门课程,才能学好它;否则孩子是不可能在这方面有成就的。

我很庆幸儿子在学习绘画上碰到一位好老师,也很庆幸当初孩子难以兼顾画画和小提琴时,懂得“舍”与“得”的道理,所以后来能全力专心画画,从而有今天这样的好成绩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儿子的成长让我充分地感受到“舍弃”的真正含义,“舍弃”并不是不要,而是希望在另外的“选择”中“得到”更好的。

这是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的概念。

我们藉由明智的分析判断,勇敢地做选择,放弃效益较低的选项,让机会成本降低,从而让获益极大化。

因此,给孩子报三四个特长班,他怎么会样样都学好呢?

他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这样只会分散他的精力,消耗他的体力,浪费他的时间。

更糟糕的是孩子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如果把孩子三四个特长班改为一两个,也许孩子会更有兴趣和热情。

当然在这个选择与决定的过程中,要让孩子表述自己的意见,毕竟“自己最了解自己”。

三、竞选中队委

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

—(前苏联)高尔基

竞争能让孩子学会珍惜机会、把握机会。

竞争能让孩子理性地审视自己、把握自己。

10月是收获的季节,儿子也捧回了他丰收的礼物—连任中队委。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个中队委是他通过竞选而获得的。

“妈妈,我回来了。

”虽然他还在门外,可是他那激动的心情早已涌入家中。

“妈妈,明天给我五角钱。

老师让我买两道杠。

在这次中队委竞选中我连任了体育委员。

”他给我讲述了竞选的经过:

“当时我很紧张,我们班同学都有权参加竞选。

有三名同学挑战体育委员,他们上台演讲,说我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他们有哪些设想和打算。

后来我也上台演讲。

我是这么说的:

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担任体育委员,在整理班级队伍等方面已经很有经验……今天我参与竞选,想继续担任体育委员,出发点和主要目的是想为大家、为同学们服务,希望大家支持我。

这时大家给了我热烈的掌声,但在最后投票时,我紧张得心咚咚直跳,手心有点儿出汗。

儿子通过竞选当上体育委员后,我发现他更加珍惜这个荣誉,每天早晨都很认真地别上两道杠,放学回来,他会轻轻地摘下来,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

而且,从竞选上体育委员后,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打算。

中队委竞争上岗是一件好事。

它会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竞争,使自己的聪明才干得到充分展示。

当选的同学会更加珍惜自己的职务,会用心思考怎样开展好这项工作。

新的中队委更有活力,班里的工作会有一个新的起色。

竞争就是优胜劣汰,给竞选者带来锻炼的机会,同时也给落选者一个冲击,一个储备的过程,以便更好地迎接下一次挑战。

不过,关于竞争的修养,孔子曾说过:

双方要保持风度,“揖让而升”,竞争过后,握手致意,“其争也君子”。

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父母应鼓励孩子参加各项竞选或竞赛,让他从小就培养一种适当的竞争意识与能力,锻炼他追求目标的能力,就他知道不能期待“不劳而获”,那他将来会更好、更快地适应这个社会。

四、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有一种比能力更难得,更珍贵,更稀罕的东西,那就是认识能力的能力。

—(美)哈伯德

儿子到8岁的时候,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听我的话。

有一段时间,我总是为他穿什么衣服上学而跟他发生不快。

当时我感到很伤心,也很迷惘。

我认为好的、美的东西,他恰恰认为是坏的、丑的。

为此,我也苦恼过、失望过、反思过。

后来我在寻找这些答案的过程中,悟出了一点儿道理来。

原来是孩子让我长进了!

首先,我开始愿意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他不是父母的附属物,他遇事有自己的想法。

孩子的意见是他逐渐成长的表现和标志,应该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例如,孩子主张要穿什么样的衣服,这说明他已有自己的审美观点和情趣,只要不是太出格,就让他去穿,父母不宜用自己的标尺来控制和干涉。

否则,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他的想法总是被大人们忽视,而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和重视,他可能会变得越发倔强叛逆,不愿与父母交流沟通。

其次,我开始尽量寻找机会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而不是选择指责式的“唠叨”。

尽管父母有教育子女的权力,但权力不是等级。

孩子渴望受到尊重和理解,父母只有放下长者的架子,蹲下身来,与孩子进行平等、耐心的交流和对话,倾听孩子的心声,使孩子感觉与你没有距离感,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使自己的意见被孩子理解和接受。

否则,若你一味地苛求、指责,不容倾诉和申辩,孩子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言语会越来越少。

这并非说明他不想谈,而是不愿谈,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不说比说更好,说出自己的观点后只会引来无休无止的“唠叨”。

只要你能够耐心倾听并读懂孩子内心中各种各样的询问,孩子才会更加尊重你的引导,并在此基础上,走向更加宽广的未来。

否则,家庭互动形态就会比较僵化,缺少弹性,也就缺乏问题解决的技巧和方法,孩子就有可能与你背道而驰。

再次,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需要细心关注。

父母要在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基础上,适时对孩子采取合乎其年龄特点的教育方式,并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少走一些弯路,令孩子成长得更加健康。

在这个以知识为主轴的时代,凡事讲求专业,做父母的不能只凭常识或过去父母教我们的那套经验教育子女,而需要对如何当父母的理论知识(所谓父母学)有多一些了解。

美国著名的心理疗法专家詹姆斯·温德尔认为:

“8岁是孩子敏感的年龄。

他关心别人对自己的感觉,他的感情容易受到伤害……这一年龄的显著特点是孩子开始倾向于自立。

”因此,我对儿子能勇敢地提出异议与主张感到高兴,因为那是个性、健康与独立发展的表征。

一般父母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约束孩子的选择。

若是长此以往,父母会很累,因为渐渐地孩子就会丧失自我决定与负责任的能力。

今天社会变迁迅速,孩子将来要面临多种选择和决定,能力的缺乏只会带来恐惧、紧张。

台湾心理学家黄月霞认为:

“儿童有这方面的训练,在面对心理压力前,将会有较少的焦虑和恐惧,较能想出种种答案。

“问题解决技巧在日常生活也同样重要。

人生永远离不开问题,如果能不为问题所屈服,问题会使生活更有趣。

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问题反而成为令人兴奋的假想敌人。

真正快乐的人并非是没有问题的人,而是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的人。

若是你尊重孩子对自我世界的决定,那么,他会因而发展出自我约束能力,从而会有一种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和责任感,这对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对每个人来说,只有自己才能真切地决定未来的一生如何度过。

所以,不要尝试去干涉孩子对自我生命的决定!

五、孩子与玩具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鲁迅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玩具,孩子对玩具有一种天然的情感。

他可以不向家长要吃的、喝的、穿的,但他不能不要玩具。

记得鲁迅先生曾经指出: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这概括得太充分、太恰当了!

孩子们看见玩具时的眼神,是那么兴奋、冲动和陶醉,犹如看见天使一般。

在儿子7岁时写的作文里就有关于玩具的描写:

“我家有一只可爱而威武的塑料狗。

它是我生日那天去麦当劳用餐得到的。

它头上戴着一顶帽子,上面围着一条美丽又大方的黄色带子。

再看它那一双细长的小眼睛。

一个又小又黑的鼻子嵌在它的脸上,黑白分明。

它的嘴是一条线,像山中的一条深沟。

两只耳朵挂在它的脸两侧,耳朵正面是黑色,反面是白色,真好看。

它身上穿著一件棕色的衣服,看起来可真威风。

一条纱巾反系在它的脖子上。

还有就是那件衬衫,它是浅蓝色的,上面有两个圆形的扣子。

它手上拿着两个黄色的飞镖合在一起红黄蓝三色,使它变得特别美丽。

它每只脚都有三个连在一起的脚趾,脚趾从小到大。

我很喜欢我的小狗,在我没有伙伴的时候,它使我有了乐趣。

在爸爸批评我的时候,它使我不再伤心,不再孤独。

我喜欢我的小狗。

孩子通过写作来表达他对玩具的喜爱,以及对玩具深厚的情谊。

玩具可以作为孩子情绪的出口,可以在他受伤时,为他“疗伤止痛”,使他远离孤独和寂寞。

父母可以透过孩子对玩具的情绪表达,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并适时引导。

正因为孩子喜欢玩具,他才把玩具描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

那是一种一个人对心爱之物的细致观察。

例如儿子这么说:

1999年5月28日,是我在20世纪的最后一个生日。

那天,爸爸给我订了一个大蛋糕,还让我自己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

于是,我就拿了一个火星鼠。

它的头是天蓝色的,上面还长着两个小角。

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不住地盯着我,真是活灵活现。

它身上穿着一件天蓝色的衣服,上面还画着许多花纹。

它的两条腿肌肉发达、力大无比,像一个大巨人站在我面前。

它还可以坐上它的玩具车,而且非常般配。

它的左手上挂着一个可以射出去的飞碟。

因为它很好看,我就把它画了下来。

虽然我画得不是很像,可它在画里还是那样的威武、自豪。

到吃蛋糕的时候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它。

等到许愿时,我闭上眼睛,希望那个玩具火星鼠能变成真的。

孩子笔下精彩的文章让我知道,玩具不仅可以作为孩子的朋友、玩伴,而且还能激发孩子的想像力和观察力。

父母也可以通过观察孩子摆弄玩具来了解孩子的特点,并引导他发展兴趣和爱好。

若孩子喜欢对玩具敲敲打打并分析研究,他可能具有学理工的潜力;而有的小孩则喜欢绘画、文学方面的内容,用他的笔画出栩栩如生的各种玩具,或借助他的笔抒发一下他对玩具的情怀。

玩具是儿童学习与沟通过程中的一部分,父母要善用玩具来丰富孩子的生活世界。

我建议在给孩子选玩具时可以应用以下原则:

(1)给孩子提供创造与表达的机会和可能,例如黏土、积木;

(2)给孩子提供宣泄情绪的机会和可能,如彩色笔、布偶;(3)安全,例如注意黏土的材质是否具有毒,玩具是否尖锐并有刺伤身体的危险;(4)吸引孩子的兴趣,可让孩子参与选择,尊重他的意见。

如果可能,家中最好设置个游戏室,提供一个完全属于孩子的地方,这给了孩子一种信息:

“你可以自由使用这里的一切,去探索,去享用吧!

六、第二“童年期”

如果你不首先培养活泼的儿童,你就绝不能教出聪明的人来。

—(法)卢梭

童年对于多数成人来说,似乎是色彩斑斓、美丽而遥远的过去。

多少成人哀叹青春已去,童年不再来。

可是做父母的,不知是否意识到你同样拥有第二个“童年期”。

这是孩子给我们带来的,要好好珍惜它。

它会使你实实在在地体味、感受到自己仍然拥有儿时的活力和天真。

做了母亲后,我发现不仅要用母亲的眼光来看世界,而且还可以蹲下身来,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与孩子一起感受快乐和幸福。

在孩子小的时候与他捉迷藏,丢手绢,说歌谣,讲童话,仿佛我也置身儿童世界,进入童话故事当中。

等儿子再大一点儿,与他丢包,踢足球,跳绳,踢毽子;与他一起爬山,与高山对话;一起追逐蜻蜓和蝴蝶,向喜鹊问好;一起去玩滑沙;一起下河抓鱼、摸虾,划小竹排,有时一不小心,你会坐到水里……

蹲下身跟孩子游玩时,真是享受。

你可以带领孩子一同感受大自然的呼唤,喜鹊的友好,还有滑溜溜调皮的小鱼与你做游戏。

我每次与孩子们玩耍,一起大笑,都弄得满身是汗。

此时,我真的忘记了我是一位母亲,是一位成年女性,还自以为跟孩子一样大,感受着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

尤其是我那个爱捣蛋的儿子经常喊我“表姐”或叫我“小妹”,这使我真的就进入了“表姐”或“小妹”这一角色当中,感受着当姐姐或妹妹的快乐。

心理学有一种理论,认为每个人,无论年纪大小,都有“内在小孩”,那是你从小成长过程中,被养育、教导、照顾与关爱,这些童年经验,直到你长大成人后仍留在内心深处。

一个人终其一生是否快乐,跟这个“内在小孩”有密切关系。

作为大人,我们可以向孩子学习如何快乐、奔放,释放这个内在儿童。

我感谢儿子,他唤醒了我的童心,使我能重温童年的梦想,童年的欢乐,童年的狂野。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渐渐发现与孩子一起玩耍、奔放,好处多多,诸如可以进入孩子的世界,感悟童心,了解孩子;能让孩子感受到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和关爱,加深与孩子间的感情;同时我们成人也在不断地缓解压力,使自己的精神更加振奋,心情更加愉悦、开心,更有活力和热情。

给孩子快乐的童年是做母亲的职责,也是给孩子最佳的礼物。

我需要试着完全放下身段,完全放开来,像孩子般释放生命能量,可以哭可以笑。

只有如此,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妈妈的爱。

因为,情绪的自然流动是爱的最真实表现。

跟孩子在一起能使我拥有一颗童心,永葆青春,也让我更热爱生活,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沐浴着爱的雨露、爱的阳光。

因此,在家庭生活中,设定一个可以跟孩子同乐,也是同自己的“内在小孩”玩乐的时间,在欢笑中使情感充分交流。

这会让我们对生命有深刻的体验,生活得更轻松。

你可以在游戏中尽情欢乐,不必对游玩有罪恶感,也不必担心孩子嬉戏会影响学业。

七、发现孩子的学习模式

孩子最使你感到挫折的事,可能就是他们最大的优点和才能。

—(美)辛西亚·汤白斯

许多父母为了孩子看电视的习惯而伤透脑筋。

我和儿子曾经为了“看电视是否能写好作文”这样的问题争议过。

某天,我发现他一面看电视,一面写作文。

作文题是《牛虎铜案》,是我家墙上挂着的一件艺术品。

我当时有些不高兴,于是问他:

“儿子,你真的认为看电视能帮你写好作文吗?

”他回答非常坚决:

“是的,妈妈。

”这个问题还没能立即找到答案,我先尊重他。

第二天,他放学后,我正在厨房做饭。

他迫不及待地跑到厨房,把两只小手背在后面,走到我跟前,突然把已打开的作文本放在我眼前。

我一看,昨天所写的作文,除了前两行和最后一句外,剩下的老师都给画上红色的浪线,老师的评语是“你很有艺术鉴赏力”。

我读了一遍,还真不错。

现抄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今天,我在家里玩,无意中看见墙上的铜像,叫做“牛虎铜案”。

它的中心是一头铜牛,那长长的角像铜色的辣椒插入它的脑门,那小巧玲珑的耳朵像一朵小云彩在空中跳舞。

那大大的鼻孔散发出浓烈的烟雾,那眼睛像一块宝石嵌在它脸上。

那肌肉发达的大腿像四座很宽的桥墩,它的腹部被刻得非常细,腹部底下站着一只小牛,就像宝宝靠在妈妈的怀抱里。

铜案的后边是一只身上长满花纹,非常凶猛的老虎,它拉住大牛的尾巴,紧紧不放,而表现出了牛与虎之间的斗争。

我非常喜欢这副铜像。

我心里想,如果他作文篇篇都能写成这样,他看电视我就不再干涉。

我所认识的一位优秀作家,就是开着电视写稿子的。

他说:

“写东西的时候没有声音写不下去。

原来人类大脑的运作,主要是用五官从外界接收不同的讯息和资料,而其中绝大部分是从视觉、听觉和触觉。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把其中一种发展成较优胜和较喜欢运用的接收讯息渠道(模式),而其余两类则作为辅助。

其实每个人的学习都有一定的模式。

孩子运用自己优越的一种学习模式本身是没有对或错。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专家辛西亚·汤白斯认为:

“每个小孩都是一个与众不同、有自己的天赋与兴趣爱好的人。

个人的这些天赋与兴趣爱好就叫学习模式。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大约有三种学习模式:

“视觉型学习模式”的孩子敏感于眼睛的刺激,喜欢各种色彩、各种图像,不同形状、体积的东西;“听觉型学习模式”的孩子对听觉很敏锐,用耳朵来接收不同声音和文字,语言能力较强,能言善辩;“触觉型学习模式”的孩子善用触觉和动作来学习,喜欢具体操作,用手来尝试新事物。

每个人最可贵的就是他的独特性与多变性,父母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孩子在尊重的气氛中,享有自由成长的愉悦;从中你也会发现孩子的学习模式。

只要你抓住孩子的学习密码,相信你会发现,养育子女是个充满新鲜、快乐、惊喜、温馨的人生历程。

父母要成为了解自己孩子的专家,花时间和精力相处,与他沟通,欣赏并珍惜“你与孩子”、“你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之间的差别。

从而摆脱不必要的担忧,心胸更开阔,对孩子的看法也会大有改变。

孩子也会在你爱的阳光照耀下、爱的雨露滋润下更好地成长,充分发挥独特的潜力。

例如,一个好动的孩子,比较适合体能动作学习,即便要他静下来思考,也要先让他的体能获得充分释放与体验之后,才静得下来。

儿子曾跟我说过:

“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

”就看我们做家长的怎样了解他们的学习模式,因材施教了。

至于儿子一面看电视一面做功课的习惯并不好,一心二用,难能专心。

我提倡“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

于是我花时间来引导修正,后来我们商量了一个看电视的固定时间和时段,让看电视与看书写作都成为一种享受。

八、不要逼兔子学游泳

我们所给予他人的最大帮助,不是与他们分享我们的财富,而是帮助他们学会寻找自己财富的方法。

—斯瓦希里谚语

《傅雷家书》许多人都看过。

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把他的儿子傅聪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参加肖邦钢琴比赛并获奖的人。

傅聪对肖邦灵魂的深刻感受、对肖邦作品的精湛演奏,震惊了中外乐坛。

傅雷对教育子女有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不能逆天赋而行。

基于这样的想法,当傅聪还在三四岁时,傅雷就在他稚嫩的心灵活动中寻找他天赋的闪光点,开始为傅聪铺筑人生之路了。

当启蒙老师雷垣教授肯定傅聪“有一对音乐的耳朵”后,傅雷最终认定,自己确实发现了傅聪的音乐天赋。

父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了解孩子的闪光点,了解他的兴趣和爱好,更了解他的与众不同之处。

父母要懂得如何激发和保持孩子的学习动机。

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引导孩子。

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就可以让他学画画;孩子乐感不错,就可以让他学一门乐器。

不过,若孩子五音不全,而且对音乐兴趣缺乏的话,引导他去学钢琴等乐器,就要小心。

父母若是硬要孩子赶进度,期待达到一定技艺水平,其实这就像让兔子学游泳一样,到最后不仅让孩子丧失自信心,而且会对一切学科都厌倦了。

在引导孩子学习特长的时候,首先要征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意见;其次要了解孩子的禀赋,以便充分发挥他的长处。

父母的重要任务是妥善地引导并保护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渴望。

斯瓦希里谚语说的好:

“我们所给予他人的最大帮助,不是与他们分享我们的财富,而是帮助他们学会寻找自己财富的方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之处,父母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并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精心的培育。

若父母尊重孩子的个性,孩子的才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他内在潜能就会自由地成长。

我儿子一直在学绘画和打击乐,这都是基于尊重他的兴趣和爱好。

他小的时候喜欢画画,在墙上、纸上到处涂鸦。

于是我们商量让他学绘画。

他从3岁多就开始画,一直到现在用计算机绘画,技艺层次不断提升,获得多项荣誉。

当我们尚不知道孩子的特长时,就有必要引导孩子多方面体验,积累经验。

例如我之所以让儿子去学打击乐,本是想让他放松一下,多一些体验,却没想到儿子却与小鼓结下了不解之缘,对小鼓的感情一步步加深。

当时老师看中了他,认为他乐感很好,并要求他上小课,主要是想考验一下他是否有兴趣和毅力。

后来我看他不但喜欢,而且很执著,闲着没事时,经常拍肚皮,还说:

“妈妈,我学小鼓绝对不会影响学业,更不会影响我考初中,我会在上六年级之前考过9级。

”听了儿子的这些话,我没有不答应的理由。

他在上六年级之前,还真顺利通过9级。

目前他正在学习敲架子鼓。

循着孩子内在天性之光发展,会开创一条康庄大道。

孩子虽小,但他仍有着鲜活的思想和情感,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不能逆天赋而行,就像不要逼兔子学游泳一般。

尊重孩子的兴趣会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的喜悦,也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

“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内在的力量,足以使工作变得有乐趣。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展孩子的兴趣就是给孩子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它会让孩子从快乐的学习中发现学习的快乐。

它会给孩子战胜困难的力量和勇气,会带领孩子向前奔跑,跨过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