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属经济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9398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属经济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市属经济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市属经济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市属经济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市属经济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市属经济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市属经济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市属经济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属经济调研报告.docx

《市属经济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属经济调研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属经济调研报告.docx

市属经济调研报告

市属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为进一步摸清“家底”,寻求加快市属经济发展的对策途径,近日,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市属经济发展现状

此次调研界定的“市属经济”,是指缴纳税收或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主要在市本级的企业。

据调查统计,2006年底,市属经济实现GDP251.6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0.5亿元、155.7亿元和95.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2:

61.9:

37.9。

从工业看,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4.4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9亿元、利税37.5亿元、利润2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6%、86.6%、13.4%和9.1%。

从建筑业看,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5.7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4亿元、利税1.23亿元、利润0.49亿元。

从服务业看,市属服务业完成增加值95.4亿元,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由去年的42.9%提高到46.7%。

(一)从总量看,膨胀速度较快但规模仍偏小。

近年来,市属经济发展迅速。

2006年,市属经济生产总值比2002年增长3.2倍;市属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比2002年增长7.4倍、5.4倍、4.0倍和4.4倍。

与自身相比,市属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但从全市看,市属经济总量小、实力弱的问题仍较突出。

2006年,市属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市的17.3%,对市本级地税收入的贡献为22.6%;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和地方的9.4%、23.7%。

总体看,市属经济整体实力离“龙头”地位还有一定差距,对全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尚不明显。

(二)从产业看,具备一定基础但层次低、链条短。

近年来,市属工业初步形成了以有色金属冶炼、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石油采掘、纺织印染和盐化工为代表的产业。

据统计,2006年六个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9亿元、利税36.9亿元、利润27.3亿元,分别占别市属规模以上工业的96.3%、98.4%和99.3%。

但这些产业多为传统产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链条较短,“一个企业代表一个产业”的现象较普遍,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等现代制造业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规模。

从服务业看,总量小、层次低的问题较为突出。

市属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6.6%,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相对稳定,现代服务业发展刚刚起步,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新兴产业所占比重较小,服务业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竞争力较弱。

(三)从企业看,数量增长较快但骨干企业少。

2006年,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01家,比2002年增加75家,增长3.9倍;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5家、10亿元以上的6家、50亿元以上的2家,分别比2002年增加9家、6家和2家。

在企业数量较快增长的同时,骨干企业少、单体规模小的问题也较突出。

2006年,市属10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销售收入2.67亿元、利税0.37亿元、利润0.27亿元,分别是地方30强企业平均水平的7.4%、11.1%和11.7%;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占市属规模以上企业的14.9%,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8%;进入全市销售收入前30强的工业企业仅有4家。

骨干企业少,成为市属经济薄弱的主要原因。

(四)从发展后劲看,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自主创新能力仍较弱。

近年来,以XX区为载体,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在迅速成长,成为市属经济新的增长点。

据统计,2006年底,市高新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4家,占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27.4%;入驻孵化器的企业70余家,已孵化完毕的27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82项,创新活力增强。

但另一方面,企业科技人才缺乏、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仍普遍存在。

目前,市属工业企业仅有省级技术开发中心2个、市级2个,分别占全市的16.7%和12.5%;省级以上名牌产品7个,占全市的10.9%;科技人员特别是高端科技人才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五)从布局看,企业相对集中,但总体上仍较散乱。

2006年底,市属10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有90家落户东营经济开发区,集中摆布的格局已经形成。

但从整个中心城区看,随着城区的快速扩张,一些原本处于市区边缘的企业逐渐被纳入城区,不仅企业自身发展受到限制,而且影响了城市形象,急需退城进园。

同时,由于周边区县也纷纷上马工业园区,客观上造成了“工业围城”的现象,城区的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从三产布局看,中心城总体布局开阔,办公、生活、商业各区块功能不尽完善,尤其在聚集大的人气商气上,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市属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一)优势条件

1、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外部机遇。

目前,国内外正处于新一轮产业转移加速期,发达国家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港澳台及南方地区制造业向北方转移、重化工业向沿海地区转移的“三大趋势”明显。

专家预测,今后5—10年是我国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时期,以石化为主的重化工业将逐步完成向沿海转移。

从自身看,我市地处几大经济区的交汇点,区位优势明显,具备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条件,这为我们加快开放开发、接受辐射带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自然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

除油气资源外,我市卤水储量74亿方,盐矿储量5900亿吨,可为发展大化工业提供充足的低成本原料供应。

农业、海洋渔业、风能、地热、旅游等资源丰富,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巨大。

土地资源在全省最具比较优势,目前未利用的土地2699.3平方公里,且多为国有荒地,发展空间很大。

市属两大开发区的规划面积都超过150平方公里,为摆布大型项目预留了充足空间。

在当前形势下,土地资源成为我市吸引投资的核心优势。

3\地处中心城区的优势。

目前,中心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51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亿元,为市属经济特别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XX经济开发区具备了承载大项目的能力,XX港经济开发区发展框架已经搭建。

同时,市属经济自身有了一定产业基础,完全有能力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快速发展。

(二)不利因素

1、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提高了新上项目门槛。

尤其是土地政策的趋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土地资源优势的发挥,用地指标受到限制,土地成本大幅提高,今年省里核定我市的建设用地指标为6000亩,远不能满足建设需求;XX经济开发区内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按照目前国家最低标准为13.6万元/亩,是过去的6.8倍,低成本优势不再明显。

信贷政策的趋紧,对我市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产生一定影响。

产业政策上,国家对石化、金属冶炼、纺织等行业制定了严格的调控措施,市属相关产业发展受到的刚性约束增强。

2、资源型城市特殊结构的影响。

作为资源型城市,我市境内财政收入的85%上缴,无法转化为当地消费,最终消费率(一定时期内总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16%左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近30个百分点。

城市化水平虽较高,但受矿区分散性的影响,城市人口聚集度低,外来流动人口少,创业成本较高,不利于聚集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客观上制约了市属经济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影响着中心城功能的发挥。

同时,我市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低,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任务艰巨。

3、对外通道不畅的影响。

我市目前缺少港口、铁路、航空等大型物流通道,现代化、跨区域的交通体系尚不完备,虽处于几大经济区的交汇点,但区位优势并没真正转变为区域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重化工业和加工制造业在原料、市场等方面的对外依赖度日益增强,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大进大出的便捷通道,尤其是出海通道,将非常不利于吸引投资、聚集产业。

市属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和产业选择

(一)总体思路

按照科学发展的总要求,紧紧围绕XXXXX开发战略,突出抓好XX经济开发区和XX港经济开发区两大载体建设,发挥XX城区优势,重点通过技术改造、招商引资和存续企业改制,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培植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推进自主创新和环境建设保护,努力实现市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产业选择

调查认为,应着重选择以下产业,集中突破。

——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据统计,2006年市属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0.7亿元,占市属工业总产值的29.3%,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7个百分点。

今后,应以XX高新技术开发区为载体,以科技孵化器为创业平台,挖掘XX现有信息技术企业潜力,发挥XX大学研发优势,依托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激光头、液晶显示器等电子产品,加快应用软件开发,打造全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同时,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迅速扩大新型保水剂、锂离子电池、水处理剂等产品规模,夯实产业基础。

——加快振兴以石油装备为主的先进制造业。

目前,XX开发区内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已发展到10家,年产值达到52.4亿元,以XX为代表的石油机械制造、以XX为代表的燃气发电机制造等装备制造业已初具规模。

今后,应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加快存续机械设备企业的整合,引导他们向XX开发区聚集,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重点发展石油装备制造,开拓国内外油田专用设备市场,打造全国知名的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

同时,依托XX港,引进船舶制造企业,开发生产中小型特色船舶,建设专用船舶、渔船制造和维修基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石油化工为主的重化工业。

主要包括石油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形成20个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新建8个,并实行炼化一体,配套百万吨级乙烯项目。

省委、省政府在XX城市群规划和XXXXXXX区规划中,都明确我市“优先发展石油化工业”,“尽快实现由传统石化工业基地向低排放、可循环、高加工度石化工业基地转变”。

目前,石化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将其迅速做大做强是必然选择。

应抓住国内外石化产业转移和重新“洗牌”的机遇,加强与大企业集团的合作,按照“大型化、一体化、精细化、园区化”的模式,以XX港经济开发区为载体,规划建设特色生态石化园区,积极争取国家布局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和百万吨级乙烯项目。

对现有石化企业加快整合,提升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在严格环保准入的前提下,鼓励其向XX港经济开发区集聚,尽快解决我市石化产业布局散、单体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等问题,努力将XX港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重要的石化基地。

另据调查,近年来我市5家企业计划新上总规模190万吨的盐化工项目。

对此,应顺势引导,支持企业开发利用海水、地下卤水和岩盐,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发展精细盐化工,搞好产业配套招商,推动石化、盐化企业联合,实现园区对接,加快形成油—盐化工产业链,培植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现代物流与现代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凡经济发达区,无一不是物流繁盛区。

应在高起点规划的前提下,着力发挥中心城和港口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两大平台,突出发展好园区物流和临港物流。

依托火车站、XX港、XX港和机场空港,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培育和引进大型物流企业,整合当地物流资源,加快构筑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依托XX城商品物流和XX经济开发区工业物流,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专业化物流服务功能,努力将我市的潜在物流优势发挥出来。

——突出发展生态型、文化型旅游业。

2006年,我市旅游业总收入14.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仅为1%(全省为5.9%),旅游总收入排在全省倒数第3位。

调查认为,缺少精品力作、宣传开发滞后、内外通道不畅等,是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今后,在指导思想上,应进一步明确旅游业的发展定位,切实作为XXXXX开发总战略的重要子工程来抓。

在发展方略上,围绕生态、文化这一主题,整体设计、推介、开发旅游资源,以高品味打造精品牌,增强影响力、吸引力,提升知名度、附加值。

在推进措施上,对外,继央视城市形象广告后,配套以有针对性地招商推介,提升影响,开拓客源;对内,重点搞好精品开发,完善配套设施,提高管理水平。

同时,要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旅游区的开发管理模式和方法,探索好具有生态、文化特色的旅游业发展路子。

加快市属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一)切实把发展市属经济摆上战略位置。

从长远看,省管县体制并非不能推行,加强市本级财源建设重要而紧迫。

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和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决定了我市财政收入的不稳定性,需要加速发展替代产业。

尤其是XXXXX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更需要市属经济作支撑,需要中心城辐射带动。

因此,必须切实加快市属经济的发展。

建议:

一是成立由市领导挂帅、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属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市属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是加强对市属经济发展的规划指导。

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的原则,制定市属经济发展规划,与XXXXXXX区建设规划相衔接,明确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强化规划对产业发展和项目投资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三是完善促进市属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及早研究出台加快市属工业发展以及XX经济开发区、XX港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意见,落实市委、市政府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市工业发展资金、服务业专项资金、科技三项经费等,应重点向市属企业倾斜。

(二)集中力量搞好技术改造和招商引资。

加快市属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壮大产业规模,培育产业集群。

一是应以现有骨干企业为依托,搞好技术改造,着力开发上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企业规模,增强带动能力;同时引进配套企业,实现“前延后伸”,放大主导产业的集群效应。

二是按照市属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搞好项目储备和对外推介,围绕重点产业,集中力量引进大项目、大企业集团,实现产业招商的突破,带动市属经济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三是研究利用好我市土地资源优势。

对现有项目用地,特别是市属两个经济开发区内的用地进行调查清理,依法收回闲置土地,提高投资强度和容积率,集约利用好土地。

同时,严格控制新上项目的产业类型和投资规模,对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或投资规模偏小的项目,一律不准进区,为引进大项目预留出充足的空间。

(三)加快推进XX存续企业改制。

自2003年XX存续企业改制以来,已有43家改制为地方企业,总资产102亿元、净资产27亿元。

据XXX计划安排,到2008年96家存续企业将全部完成改制,涉及总资产150多亿元。

对此,应将其纳入市属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扶持引导,加快改制步伐。

建议:

一是与XX协商,最大限度地争取支持,根据改制企业情况,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为存续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对纳入改制计划的企业进行全面梳理,根据产业、资产、人员、发展前景等情况,搞好引导,做好退二进三、退城进园工作。

三是对改制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特别在土地权属认定和出让手续办理等方面,及时给予支持帮助。

(四)着力推进市属经济两大平台建设。

按照“功能互补、特色鲜明、产业集聚、优势突出”的原则,搞好两个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形成竞合发展的态势。

在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上,XX经济开发区应着眼建设现代化新城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XX港经济开发区应依托港口,着力建设现代化新港城,着重发展重化工业、船舶制造维修业、临港物流业等。

在园区建设上,以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资产运营公司和两区资产运营公司为平台,加快市场化融资步伐,加大对两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尤其是XX港经济开发区刚刚起步,应尽快配套完善区内基础设施,使其达到项目落地要求。

在园区内部布局上,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配套完善各项功能,做到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优化园区环境,增强园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五)进一步完善对外交通体系建设。

调查认为,打通对外大通道,尽快构筑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是推动全市加快开放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是加快推进“两港”建设。

应高度重视XX港的建设运营,在加快引桥等公用设施建设的同时,用“捆绑式”招商等方式,着力加快油码头、液体化工码头、散杂货通用码头建设,形成以港带区、以区促港的互动格局。

同时,加快XX港散杂货码头的建设,为XX经济开发区发展就近开辟海上通道。

二是加快推进“三路”建设。

加快XX高速公路建设,积极争取XX铁路、XX铁路尽快开工建设,同时做好铁路向我市两个开发区延伸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构筑以铁路为主干的陆路交通网络。

三是加快推进XX机场改造扩建,依托机场建设航空物流园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