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9694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8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

阶段特征

政治上:

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并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全国抗战、解放战争期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遭到摧残。

思想上:

毛泽东思想形成,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19讲 国共十年对峙与解放战争

一、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

1.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10月,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土地革命

(1)背景:

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3)意义:

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3.根据地建设

(1)理论: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实践

①经济:

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②军事:

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人的“围剿”。

③政权: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

(3)成就:

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红军达十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

4.红军长征

(1)原因:

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经过

①开始: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②生死转折:

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③胜利会师: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3)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③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概念辨析 “左”倾与右倾

1“左”倾:

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等。

2右倾:

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3关系:

二者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

因此,既要反“左”,也要反右。

二、解放战争

1.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1)努力

①重庆谈判:

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②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结果:

政协协议被国民党撕毁,和平建国的希望破灭。

2.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争进程

阶段

时间

战略重点

战略防御

1946年6月~1947年6月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1947年6月~1948年9月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地区

战略决战

1948年9月~1949年1月

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

解放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3)胜利意义

①对中国:

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②对世界: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③理论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轻巧识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央所在地的变化

考点一 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1.长征胜利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系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以陕北为根据地,将中国革命的胜利推向全国。

(2)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中国共产党以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基点,将革命辐射到全国。

(3)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

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

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瑞金→陕北。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

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

1.论从史出

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选择

史料一 192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

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

结论 史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共内部在革命道路选择上的分歧与矛盾。

划线部分信息“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城市武装暴动”“农村武装暴动”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着走城市为中心和农村为中心的两条革命道路。

史料二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结论 史料二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解读史料要注意出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部作品阐述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划线部分信息“根据地”“建设政权”“土地革命”“扩大人民武装”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内容,说明毛泽东等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2.史由证来

阅读下列两幅示意图,分析论证革命中心变化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

图一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图二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提示:

两幅示意图体现了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瑞金)转移到西北(延安),从革命力量、抗战形势上去分析。

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长征使中国革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保存了革命的力量,有利于人民武装的发展壮大;随着民族矛盾的加深,全民族抗战的来临,革命中心陕北成为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考点二 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和平与独裁、内战的较量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

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4)从农村再到城市:

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三大战役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工作中心从农村转到城市。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变迁

(1)国民革命时期

①政策:

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依据:

帝国主义“以华治华”,支持北洋军阀专制统治。

广大民众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土地革命时期

①政策:

由武装反蒋到逼蒋抗日。

②依据:

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

1931年,随着日本大举侵华,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向民族矛盾。

(3)抗日战争时期

①政策:

联蒋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依据:

法西斯与世界人民的矛盾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

(4)解放战争时期

①政策:

自卫反蒋。

②依据:

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专制独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方针、策略:

论证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我党的战略方针有何重要变化?

史料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

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

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年,展开了战略反攻,从内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引向外线(国民党统治区),说明中国共产党及时抓住有利战机,改变了策略。

1.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道路探索

莫斯科支持中国共产党按照俄国革命的模式发动苏维埃革命,从政治方针一直到具体政策文件的制定,从决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到选派代表亲临上海,甚至到苏区就近帮助工作和指导作战,可以说是事无巨细,几乎一包到底。

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惨重的失败之后……土生土长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迅速崛起,或可谓一种必然。

——沈志华

发现问题 中共成立后,盲从共产国际与苏联的领导。

命题视角 共产国际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中共内部民主革命道路的分歧。

2.民族矛盾激化下的国共关系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

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

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

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朗。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发现问题 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国共两党都在调整自身的政策。

命题角度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怎样实现的;国共关系变化的根源;民族危亡下国共两党的互动。

3.辛亥革命事业的“延伸”和“胜利”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

“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后的胜利”。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发现问题 解放军的战略反攻预示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命题角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辛亥革命的历史联系;从民主革命看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历史意义。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时间

题号

时间

题号

2017

全国Ⅱ,30

全国Ⅲ,30

2016

全国Ⅱ,29

2013

全国Ⅰ,30

1.命题点: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道路的选择

(2013·课标全国Ⅰ,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

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答案 B

解析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民主革命道路。

但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却强调,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革命高潮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说明中国共产党六大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否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属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选B项。

A、D两项与材料信息明显不符,可排除。

易错选C项,中共六大的决议强调的是城市暴动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2.命题点:

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经济建设

(2016·课标全国Ⅱ,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1930年”可知当时处于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赢得了农民的支持,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因而出现了粮食增产现象,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3.命题点:

抗战胜利后国共力量的变化对比

(2017·课标全国Ⅱ,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力量及群众组织的巨大发展,相较于抗战初期,反映出国共力量对比变化,故D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中共革命工作重心转移,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抗日战争胜利后”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不是统一战线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

4.命题点:

解放战争及中共的外交理念

(2017·课标全国Ⅲ,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答案 B

解析 人民解放军对英国军舰的做法没有听之任之,而是坚决还击,这实际上说明我们并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B项正确。

A、D两项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时间不符;这一行动只是使列强退出长江流域,C项以偏概全,排除。

5.命题点: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条约的性质

(2016·天津文综,9)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

“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

”这一声明(  )

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史实可知,A、B、C项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均排除。

材料中“一切丧权辱国条约”体现国民政府对国家利益的出卖,故D项正确。

1.命题点:

红军长征的作用和影响

(2017·商丘三模,29)下面是红军长征途中留下的一些遗存图片。

当时有歌谣唱到:

“红军走了留哪样?

留下标语指方向。

红军走了留哪样?

留下话儿暖心肠!

”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这类刻画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介绍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B.播撒了持续革命的火种

C.彻底摆脱“左”倾思想影响

D.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答案 B

解析 图片只是宣传标语,没有介绍当时的革命形势,故A项错误;“红军走了留哪样?

留下标语指方向。

红军走了留哪样?

留下话儿暖心肠!

”可得出红军的宣传拉近了和百姓的关系,播撒了革命的火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左”倾和右倾思想,故C项错误;长征是战略转移,不是工作重心的转移,故D项错误。

2.命题点:

从苏维埃政政权名称变化看国共关系的变化

下列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期间发生的重大史实。

这一过程(  )

时间

1931年11月

1934年10月

1935年10月

1937年9月

主要史实

成立于江西瑞金

撤离江西苏区

转移至陕甘苏区

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A.伴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演变

B.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对峙—合作的历程

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的曲折

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

答案 A

解析 注意表格中的时间是1931年到1937年,这一时期正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国共两党处于对峙状态。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走向合作,因此答案为A项。

3.命题点: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廉政建设的尝试

(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30)1932年5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红色政权打响了惩治腐败分子的第一枪,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被处决。

同年12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第一个惩治腐败的法令。

类似法令(  )

A.有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B.是工农红色政权存在的前提

C.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范围

D.说明中央苏区推崇法律至上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惩治腐败的法令有利于革命根据地政权的巩固,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中共的正确领导是工农红色政权存在的前提,故B项错误;法令不能扩大根据地的范围,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并未体现出法律至上,仅仅是为巩固政权进行的法令建设,故D项错误。

4.命题点:

中共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让步与坚守

中国共产党曾在一份宣言中提出: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

A.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释放出诚意

B.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以民族大义为重

D.为争取国内和平民主做出了让步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中共中央取消了阶级斗争和阶级对立的行动,体现出当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国共由对立转向合作,故C项正确。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填写(  )

1894~1912: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39~1956: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答案 B

解析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符合“开天辟地”,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独立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符合“渐趋成熟”,故B项正确。

2.(2017·武汉调研)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曾作出决议称,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之特别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

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

上述材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

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C.团结北伐以维护国共合作大局

D.调整了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

答案 D

解析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用国民党的旗帜(南昌起义)到逐渐打出了自己的旗帜(秋收起义),说明调整了革命的斗争策略,故D项正确。

3.下图为1930年至1931年鄂东南苏区印制的纸币的正面和背面。

从中可以看出纸币的印制十分重视(  )

A.政治宣传B.联系群众

C.经济发展D.勤俭节约

答案 A

解析 注意纸币的正面“鄂东农民银行”,题干中说明这是苏区的纸币,背面的文字是“十月革命歌”,这些信息都指向了政治宣传,故A项正确;“联系群众”与图片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经济发展”在图片信息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出现“勤俭节约”的信息,故D项错误。

4.(2018·宜春一模)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刚一成立,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并强调“任何放弃现有根据地的企图应受到严厉的打击”。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正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B.认识到了国民党势力的强大

C.存有“左”倾激进主义错误

D.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1931年”“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应受到严厉的打击”,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但又犯有严重的“左”倾错误,故A项错误,C项正确;根据材料“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可知,一味“左”倾冒进,并未意识到国共两党的力量悬殊,也没能继续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政策,故B、D项错误。

5.(2018·河南高考模拟,30)1932年颁布的《剿匪区内各省农村土地处理条例》规定:

“农民在土地革命中分得的地主的土地,一律以发还原主确定其所有权为原则。

”这表明(  )

A.地主土地所有制重新确立

B.土地革命的成果得到承认

C.政府纵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

D.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缓和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农民在土地革命中分得的地主的土地,一律以发还原主确定其所有权为原则”可知地主土地所有制重新确立,故A项正确;规定否定了土地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维护地主土地所有制,但并没有纵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故C项错误;规定不会缓和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故D项错误。

6.(2017·揭阳二模,30)“我们是无产阶级的军队!

”“红军是抗日的武装!

”“蒋介石是卖国贼!

”“打倒国民党政府!

”“工人组织起来,改良待遇!

工人农民加入红军实行土地革命!

”某一历史时期这些宣传标语口号(  )

A.服务于红军战略转移的需要

B.已摆脱“左”倾路线的束缚

C.突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来看无法看出其已经摆脱了“左”倾路线的束缚,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逐步转变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