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0002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docx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     )、(    )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2、科学探究是()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

科学探究也指()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3、科学探究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

所选择的问题要具有()性,即选择问题要适合自己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

4、传统的科学教学目标一直以(    )为中心,教师大多关注怎么教可以提高(    )与(    )的达成度,忽视学生的(    )、(    )(    )等。

5、探究法的基本程序有(    )、猜想假设、制订计划、(    )、收集整理信息、(    )、表达与交流。

6、科学中的实证意识即(                      )。

7、“示范—模仿”教学法属于与(         )有关的教学方法。

8、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      )、组际(      )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    )、(    )之间的多向交流。

9、小学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探究即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     ),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          )。

10、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      )有关的浅显的(      ),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      )和(      )。

11、逻辑思维就是(                    )。

12、质疑精神是指(                      )。

13、教学方法的施动者包括(      )和(      )。

14、小组合作学习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      )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精神和(      )意识。

15、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课程目标、(      )、(      )。

16、科学课程资源,广义地说是指(                  )。

17、合作学习中我们一般需要制订(     )、(     )、(     )等规则。

18、关于探究的类别,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它分为三种:

一是(      );二是(            );三是(         )。

19、所谓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成员在(    )、成绩、(    )、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

20、合作教学的关键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首先遵循(        )、(      )的原则。

二、简答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涉及哪三方面?

2、怎样才能使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3、《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对常识大纲有哪些突破?

4、判断课堂生成教育资源是否有益的标准是什么?

5、教学方法按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

6、交流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交流?

7、教学方法按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哪三类?

8、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指哪些?

9、在小学科学课材料准备中,后续材料有什么作用?

10、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倾听?

11、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强调“教师倾听学生”?

12、为什么要强调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探究的过程?

13、有结构的材料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哪些作用?

14、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三、辨析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课中每堂课必须要进行探究。

2、科学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传统的讲授法完全可以摒弃。

3、科学探究活动的程序中的每个环节,在具体操作时一个都不能漏掉。

4、在讨论、辩论活动中,教师不必多干预,可以让学生尽情的展开讨论,效果更好。

5、探究的出发点是人类对自然的好奇心,探究的基础是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探究的过程是曲折坎坷的,探究的结果有成功,但更多的是失败或者出乎意料的。

6、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7、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应注重启发性、趣味性、后继性和层次性。

8、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尊重事实,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四、观点论述

1、小学科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如何突出“科学味”?

2、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整合科学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3、如何面对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育资源?

4、从教学目标入手,比较《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和常识大纲,它们有什么不同?

5、“倾听教育”,强调不仅要让“学生倾听教师”,更强调首先要“教师倾听学生”,而且在探究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请你谈谈你是怎样来认识“倾听”的?

6、试论述在科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调控,促进合作竞争的良性运行?

7、按照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都是科学探究活动。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五、案例分析

1、在《奇妙的指纹》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提想研究的关于指纹的问题时,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假如是你在执教这一节课,你接下来会如何处理,请你写出处理的设计过程。

 

生1:

人为什么会有指纹?

生2:

为什么指纹是一圈一圈的?

生3:

为什么我的指纹不一样?

生4:

为什么透明胶可拓印指纹?

生5:

指纹有什么用?

生6:

怎样才能去掉人的指纹?

生7:

人的指纹从出生到长大会发生变化吗?

生8:

动物有指纹吗?

生9:

为什么指纹可以帮助警察破案?

生10:

除了书本上介绍的3种指纹外,还有没有其他形状的指纹?

生11:

人拿过东西后为什么会留下指纹?

生12:

双胞胎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

 

2、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自己的“角色”,请你结合下面这个案例从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探究的一般步骤谈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如何把握教师的指导作用?

一节题为《液体》的小学科学课上,老师顺次安排了以下几个探究活动:

(1)要求学生用老师提供的三种液体在斜面上赛跑;

(2)让学生把几滴蜂蜜倒入半杯水中,搅拌并观察;

(3)要求学生把几滴金龙油倒入半杯水中,搅拌并观察;

(4)让学生把一些洗洁精倒入活动3的烧杯中,搅拌并观察。

其中的每个活动都是由教师先讲清活动主要过程和要点,学生再操作。

教学现场的情景是:

全班学生兴致勃勃,个个忙于实验,操作;老师则忙于控制每个活动的时间,并让学生起来展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操作的方法。

看起来,场面非常热闹,每个学生都在自主参与,每个学生都在动手实践,而且课堂的活动内容也很丰富。

3、《淀粉的踪迹》中淀粉和滑石粉的比较片段。

师:

同学们看一下桌子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

其中有两袋粉末,关于这两袋粉末,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师:

看来大家对这两袋粉末到底是什么很感兴趣,今天老师带来的一袋是淀粉,另一袋是滑石粉,(板书:

滑石粉、淀粉)可是老师忘了贴上标签,你们能把这两袋粉末区分开来吗?

师:

你们准备采用什么方法?

(指名说)

(学生分组动手观察)(汇报交流)

师:

你们用什么方法?

初步判断的结果是什么?

师:

刚才我们用看、摸、闻等方法有了两种初步判断,那么哪种判断对呢?

你们还有什么办法加以证明?

引出用实验方法。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方法:

分别从两袋里取出一些粉末,放在纸上,再滴入碘酒,仔细观察,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实验时当心把粉末弄到桌上。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汇报实验发现,教师记录结果)

试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说说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4、在教学《观察蚂蚁》一课时,老师课前让学生带来了蚂蚁,可刚上课不久,有一位学生不小心打翻了装有蚂蚁的盒子,蚂蚁倒了一地。

这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处理:

方式一:

老师对这位学生进行了批评,并且制止他抓蚂蚁,让他与其他带蚂蚁的同学一起观察,然后继续顺利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

方式二:

老师没有指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捉。

这时有的学生努力地去捉东奔西跑的蚂蚁,满头大汗但却一只也没有捉到;有的轻易就捉到了两三只;有的学生用放大镜在地上就展开了观察;有的让蚂蚁在自己的手上爬;还有的和蚂蚁玩起了堵截的游戏……

这两种教学方法你认为哪一种处理比较恰当,或者你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请阐明你的观点。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2、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

科学探究也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3、科学探究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

所选择的问题要具有(可操作性)性,即选择问题要适合自己的(实际),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

4、传统的科学教学目标一直以(知识)为中心,教师大多关注怎么教可以提高(知识)与(技能)的达成度,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等。

5、探究法的基本程序有(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整理信息、(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

6、科学中的实证意识即(科学是讲求证据的,科学的结论经得起证实,也经得起证伪。

实证意识即思想文化的一种形式,也是科学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7、“示范—模仿”教学法属于与(习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教学方法。

8、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9、小学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探究即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方式)。

10、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11、逻辑思维就是(科学都是符合逻辑的,科学的结论经得起实证的检验)。

12、质疑精神是指(科学是没有尽头的。

它在不断的质疑过程中向前发展)。

13、教学方法的施动者包括(教师)和(学生)。

14、小组合作学习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15、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程目标)。

16、科学课程资源,广义地说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17、合作学习中我们一般需要制订(独立思考的规则)、(分工合作的规则)、(交流的规则)等规则。

18、关于探究的类别,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它分为三种:

一是(科学探究);二是(基于探究的教学或以探究为本的教学);三是(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19、所谓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

20、合作教学的关键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首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二、简答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涉及哪三方面?

16

答: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涉及“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怎样才能使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59

答:

使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1)把握“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营造合作的良好氛围。

(3)形成“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3、《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对常识大纲有哪些突破?

16

(1)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

(2)强调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探究。

(3)从保护和发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出发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与情感,而不是简单地归属思想品德教育。

(4)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资源、关心科技新发展等现代科技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4、判断课堂生成教育资源是否有益的标准是什么?

29

5、教学方法按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

1

答:

按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分类:

第一类:

以教师的传授活动为主的方法,如讲授、谈话、演示等。

第二类:

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的方法,如读书、讨论、实验、实习作业、研究等。

6、交流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交流?

53

答:

教师应指学生:

1、表达自己的见解。

2、尊重别人的发言。

3、小声交流。

7、教学方法按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哪三类?

1

答:

按学生获得的信息来源分类:

第一类:

通过语言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等。

第二类:

通过直观途经获得信息的方法,如演示法、观察法等。

第三类:

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信息的方法,如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研究法等。

8、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指哪些?

8-10

答:

(1)依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

(2)依据学生学习兴趣。

(3)依据学生思维特点,发展水平。

9、在小学科学课材料准备中,后续材料有什么作用?

45

答:

较后发放的学具称为“后续材料”,后续材料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问题的复杂性,并使学生在逐渐复杂的问题中思维活动步步深入,步步推进,继而给人以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力,促使学生进一步发现。

10、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倾听?

70

答:

通过倾听学生,一位好的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介绍;通过倾听学生,一位好的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还能对各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判断由教师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的。

实际上,正是通过倾听学生,通过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教师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

11、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强调“教师倾听学生”?

70

答:

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

在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

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可以使学生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

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

12、为什么要强调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探究的过程?

72

答:

探究过程本身不仅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

而且,也只有这样的亲历过程,儿童才能真情地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价值之美。

13、有结构的材料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哪些作用?

39

答:

(1)、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探索、锲而不舍的求知欲望。

(2)、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科学实践和探究活动过程中建构认识,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科学概念。

(3)、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4)、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5)、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搜集资料、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6)、用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7)、用助于心理的沟通、交流、领悟、感应和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共同责任感,有利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形成。

14、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68

答:

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以下4个方面:

(1)、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

(2)、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

(3)、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

(4)、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

三、辨析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课中每堂课必须要进行探究。

(×)

2、科学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传统的讲授法完全可以摒弃。

(×)

3、科学探究活动的程序中的每个环节,在具体操作时一个都不能漏掉。

(×)

4、在讨论、辩论活动中,教师不必多干预,可以让学生尽情的展开讨论,效果更好。

(√)

5、探究的出发点是人类对自然的好奇心,探究的基础是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探究的过程是曲折坎坷的,探究的结果有成功,但更多的是失败或者出乎意料的。

(√)

6、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

7、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应注重启发性、趣味性、后继性和层次性。

(√)

8、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尊重事实,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

四、观点论述

1、小学科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如何突出“科学味”?

17-18

答:

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二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2、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整合科学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1-24

答:

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三维目标整合是一个难点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最大的担心莫过于知识和技能的弱化。

尽管现在的教材都已经把知识的数量和难度降下了,教师仍然感觉课时不够用。

要想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者上有所发挥,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

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

发展学生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必须挖掘教材中活动的科学内涵和教学内涵,重新设计一系列有结构的活动来构建课堂,以求最大限度让三维目标在教学中得到整合。

3、如何面对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育资源?

29

答:

面对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开放性原则

(2)经济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个性化原则

4、从教学目标入手,比较《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和常识大纲,它们有什么不同?

16

答:

(1)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

(2)强调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探究。

(3)从保护和发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出发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与情感,而不是简单地归属思想品德教育。

(4)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资源、关心科技新发展等现代科技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5、“倾听教育”,强调不仅要让“学生倾听教师”,更强调首先要“教师倾听学生”,而且在探究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请你谈谈你是怎样来认识“倾听”的?

70

答:

通过倾听学生,一位好的教师能敏税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介绍;通过倾听学生,一位好的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还能对各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判断由教师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的。

实际上,正是通过倾听学生,通过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教师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

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

在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

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可以使学生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

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

6、试论述在科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调控,促进合作竞争的良性运行?

58

答:

(1)、有效引导,确立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关系。

(2)、有效引导,保证小组合作活动正常开展。

(3)、积极评价,优化合作竞争的后续性。

7、按照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都是科学探究活动。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课标解读)

答:

这句话告诉我们,探究学习的重点不在探究的操作方法以和操作技能上。

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不必追求科学家探究的水平,在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不必要求过高,这也不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重点。

当然也不能满足于儿童自发探究的水平,而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

具体说来,教师指导下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以下4个方面:

(1)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

(2)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3)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4)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

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自己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

五、案例分析

1、在《奇妙的指纹》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提想研究的关于指纹的问题时,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假如是你在执教这一节课,你接下来会如何处理,请你写出处理的设计过程。

72

 

生1:

人为什么会有指纹?

生2:

为什么指纹是一圈一圈的?

生3:

为什么我的指纹不一样?

生4:

为什么透明胶可拓印指纹?

生5:

指纹有什么用?

生6:

怎样才能去掉人的指纹?

生7:

人的指纹从出生到长大会发生变化吗?

生8:

动物有指纹吗?

生9:

为什么指纹可以帮助警察破案?

生10:

除了书本上介绍的3种指纹外,还有没有其他形状的指纹?

生11:

人拿过东西后为什么会留下指纹?

生12:

双胞胎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

答处理教学过程的这一环节,要求我们教师恰当的对待学生活动过程中提出的众多问题,课堂上限于客观条件无法解决的问题被学生提出来后,我们首先要鼓励他们,这是他们积极参与的成果,是他们思维的火花,学习科学的原动力,对于这些课堂上碍与条件无法进行却又是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可以安排几个特定的时间,课后与学生一起探究。

2、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自己的“角色”,请你结合下面这个案例从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探究的一般步骤谈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如何把握教师的指导作用?

72

一节题为《液体》的小学科学课上,老师顺次安排了以下几个探究活动:

(1)要求学生用老师提供的三种液体在斜面上赛跑;

(2)让学生把几滴蜂蜜倒入半杯水中,搅拌并观察;

(3)要求学生把几滴金龙油倒入半杯水中,搅拌并观察;

(4)让学生把一些洗洁精倒入活动3的烧杯中,搅拌并观察。

其中的每个活动都是由教师先讲清活动主要过程和要点,学生再操作。

教学现场的情景是:

全班学生兴致勃勃,个个忙于实验,操作;老师则忙于控制每个活动的时间,并让学生起来展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操作的方法。

看起来,场面非常热闹,每个学生都在自主参与,每个学生都在动手实践,而且课堂的活动内容也很丰富。

答:

(1)、恰当地对待学生活动中碰到的问题。

不是说一定要把学生活动中碰到的问题先交代清楚才体现教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