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0062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docx

《人教版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docx

人教版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综合测试含答案

第1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不符合细胞学说主要内容的是()

A.细胞中都有核糖体B.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

C.老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D.细胞的作用既有独立性又有整体性

2.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下列有关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的要点分析,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出现推动了施莱登、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C.细胞学说证明了植物界与动物界最本质的联系

D.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过程

3.下列有关细胞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染色质

B.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C.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D.不同生物细胞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

4.一片森林中的松树、鸟类等所有的生物组成了()

A.种群B.物种C群落D.生态系统

5.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熊猫和松树具有完全相同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B.病毒在活细胞中能够生存,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C.一个生物可以同时属于两个不同的结构层次

D.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6.关于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分子既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也不是其他系统的结构层次

B.因为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所以研究细菌,只能研究其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

C.精子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形成受精卵才具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

7.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大肠杆菌既可对应细胞层次,又可对应个体层次

B.病毒在生命系统中能表现生命活动,是最小层次的生命系统

C.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8.下列关于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换高倍镜前,需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的目标移至视野的中央

B.换高倍镜时,应该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换高倍镜后,可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D.换高倍镜后,视野较暗,可转动遮光器将小光圈换成大光圈

9.小芬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的比乙的亮

B.在甲中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影像会右移而乙的影像左移

D.若在甲中看到的影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影像

10.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只见甲异物动;然后转换物镜,乙异物仍存在,丙异物消失。

据此可判断甲、乙、丙三异物的位置分别在()

A.目镜、装片、物镜B.目镜、物镜、装片

C.目镜、反光镜、物镜D.物镜、装片、反光镜

11.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应选用②③

C.若丙图视野中有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则异物位于③中

D.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

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

12.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个体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也可算作“系统”,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C.科学家能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表明可以人工制造生命

D.生物个体中由“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都具备的

13.下列关于蓝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蓝藻单个细胞的直径比细菌的大B.发菜、颤藻、念珠藻都属于蓝藻

C.蓝藻的叶绿体含藻蓝素和叶绿素D.蓝藻也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14.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细胞壁B.细胞质内没有核糖体

C.有DNA分子D.核物质外没有核膜包被着

15.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A.前者有液泡

B.前者无拟核,后者有细胞核

C.前者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后者有细胞核

D.前者比后者核糖体多

16.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一组是()

①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必定为植物细胞②蓝藻以群体形式存在,所以单个蓝藻不是一个个体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④自养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17.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乳酸菌和酵母菌都有核糖体B.黑藻和衣藻都有叶绿体

C.放线菌和霉菌都有拟核D.发菜和菠菜都是自养生物

18.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中有几项正确()

①蓝藻和绿藻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②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最大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成形的细胞核

③细菌和真菌都有细胞壁、染色体和核糖体

④原核生物的细胞中的DNA分子不和蛋白质结合

A.1项B.2项C.3项D.4项

19.如图所示的四个方框分别代表醋酸菌、酵母菌、香菇和蓝藻,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

下列物质或结构不可能出现在阴影部分中的是()

A.RNAB.细胞核C.细胞壁D.核糖体

20.下列实例中,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是()

①流感病人打喷嚏时,会有大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

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

③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

④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繁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21.(11分)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和观察的问题。

(1)下降镜筒时,必须用双眼从侧面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物镜触及玻片。

(2)使用高倍镜前必须先使用________观察物像清晰后,将需要放大观察的目标移到________。

千万注意换高倍镜时不能将________升高。

(3)调焦时,在镜筒下降时要使用________准焦螺旋,镜筒上升时使用________准焦螺旋,换上高倍镜后要使用________准焦螺旋。

(4)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种类细胞的形态、大小等特点不尽相同,说明细胞具有________性;同时也看到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这又反映了细胞的________性。

22.(10分)下图甲中,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40×,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15×;乙图为显微镜下的某个视野。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为了使物像的放大倍数为600倍,应选用________(填序号)的镜头组合。

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________(填“长度或宽度”“面积”或“体积”)。

(2)当显微镜的镜头组合为①和④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若镜头组合换成①和③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__个。

(3)乙图中,欲将视野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________移动玻片。

如果载玻片上写着一个“dp”,那么视野中看到的将是________。

23.(10分)下图分别是蓝藻和衣藻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两者的统一性表现在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但是衣藻属于真核生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藻类有很多种,褐藻、发菜、颤藻、念珠藻中,不属于蓝藻的是________。

(3)蓝藻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两种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________生物。

(4)蓝藻中含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

24.(14分)每年的冬季,流感疫情都会进入一个流行期。

但由于人们接种了甲流疫苗后,甲型H7N9病毒不再是最占上风的毒株了。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实现。

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是人们很感兴趣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①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②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你支持第________种观点,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艾滋病病人能否通过注射青霉素抑制病毒的增殖?

________。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

①图中表示的细胞是________(填“动物”或“植物”)细胞。

②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________。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B.面积放大了400倍

C.长度或宽度放大40倍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倍

③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制成很薄的切片。

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________。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是无色透明的D.是活的细胞

25.(15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___。

甲、乙两细胞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细胞相似之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由此看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________性。

(3)丙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能进行________作用。

(4)湖泊水体被污染、富营养化等,湖中的丙会使湖泊发生________现象。

(5)如图丁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如图戊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_______(填放大倍数)。

(6)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

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____。

第1章综合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A

【解析】细胞学说中未提到细胞器的相关内容,A符合题意;细胞学说指出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不符合题意;新细胞可从老细胞中通过细胞分裂产生,C不符合题意;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不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列文虎克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细胞,显微镜的出现推动了施莱登、施旺建立细胞学说,A说法正确。

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魏尔肖总结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B说法错误。

细胞学说证明了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这也是植物界与动物界最本质的联系,C说法正确。

施莱登和施旺通过理论思维与科学实验相结合建立了细胞学说,D说法正确。

3.【答案】C

【解析】原核细胞没有染色质,A错误;细胞学说并没有揭示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B错误;细胞学说的内容之一: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因此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C正确;不同生物细胞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多样性,D错误。

4.【答案】C

【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群落是指不同种群相互作用形成更大的整体,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更大的整体是生态系统。

可见,一片森林中的松树、鸟类等所有的生物组成了群落,故选C。

5.【答案】C

【解析】大熊猫有系统这一层次,而松树没有这一层次,故A错误;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依赖活细胞,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故B错误;一个生物可以同时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如大肠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故C正确;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算作系统,但不属于生命系统,D错误。

6.【答案】D

【解析】一个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但却是构成化合物这一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研究细菌,可以研究其细胞、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层次,B错误;精子是特化的细胞,具有细胞结构,C错误;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D正确。

7.【答案】B

【解析】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一个大肠杆菌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A正确;病毒必须依靠细胞才能生存,最小层次的生命系统是细胞,B错误;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C正确;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D正确。

8.【答案】C

【解析】使用高倍镜时,首先在低倍物镜下看清目标,并把目标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转换成高倍物镜,A、B正确;换高倍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节,C错误;换高倍镜后,视野较暗,可转动遮光器将小光圈换成大光圈,D正确。

9.【答案】A

【解析】甲是低倍镜下的像,乙是高倍镜下的像。

低倍镜的视野比高倍镜的亮、大,故A正确、B错误。

若玻片右移,则甲、乙的影像都会左移,C错误。

若在甲中看到的影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后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才能看到清晰的影像,D错误。

10.【答案】A

【解析】转动目镜,甲异物动,说明甲异物在目镜上;转动物镜,乙异物仍存在,而丙异物消失,则丙异物在物镜上,乙异物在装片上。

反光镜上的异物可以降低光线的强度,但不会出现在视野中。

11.【答案】B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而目镜放大倍数与镜筒长度成反比。

结合题意可知:

①②为目镜,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④为物镜,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

A错误。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即用高倍镜观察,使物像放大倍数增大,应选用②③,B正确。

若视野中有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则异物位于②或③中,C错误。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即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移动装片,将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光圈,增加进光量→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D错误。

12.【答案】B

【解析】细胞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A错误;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虽然有自己的“系统”结构,但它们本身不能进行生命活动,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B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地进行生命活动,所以即便人工能够制造某种病毒,也不能说人工能够制造生命,C错误;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不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如单细胞生物只具备细胞层次,植物无“系统”层次等,D错误。

13.【答案】C

【解析】蓝藻细胞的直径比细菌细胞的大,A正确;发菜、颤藻、念珠藻都属于蓝藻,B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C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也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正确。

14.【答案】B

【解析】细菌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A正确;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错误;细菌属于细胞类生物,含有DNA分子,C正确;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正确。

15.【答案】C

【解析】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液泡,A错误。

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有拟核,B错误。

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正确。

两者都具有核糖体,但无法比较两者所含核糖体的数量,D错误。

16.【答案】D

【解析】①细胞生物中含有细胞壁的生物包括原核生物(支原体除外)、植物、真菌等,①错误;②蓝藻属于单细胞生物,因此单个蓝藻就是一个个体,②错误;③细胞学说提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③正确;④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因此能进行自养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④正确。

故选D。

17.【答案】C

【解析】乳酸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二者都含有核糖体,A正确。

黑藻和衣藻都是真核生物,都有叶绿体,B正确。

放线菌是原核生物,有拟核;霉菌是真核生物,无拟核。

C错误。

发菜是蓝藻的一种,菠菜是绿色植物,两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是自养生物,D正确。

18.【答案】B

【解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①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最大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成形的细胞核,②正确;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染色体,③错误;原核生物的细胞中的DNA分子不和蛋白质结合,是裸露的,④正确。

因此,说法正确的是②④,故选B。

19.【答案】B

【解析】蓝藻和醋酸菌为原核细胞,不具有细胞核;酵母菌和香菇具有细胞核;四者都具有RNA、细胞壁和核糖体。

故选B。

20.【答案】B

【解析】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于活细胞中才能生存,但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不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①不符合题意;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说明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已分化的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②符合题意;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说明细胞生物需要通过各种已分化的细胞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③符合题意;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繁殖,说明人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细胞,④符合题意。

二、

21.【答案】

(1)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2)低倍镜视野中央镜筒

(3)粗粗细

(4)多样统一

【解析】

(1)下降镜筒时,必须用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与玻片的距离,以防止物镜触及玻片。

(2)使用高倍镜前必须先使用低倍镜观察清晰后,将观察物移到视野中央。

换高倍物镜后不能用粗准焦螺旋,不能升高镜筒。

(3)低倍镜下调节粗准焦螺旋,即镜筒下降和上升时要使用粗准焦螺旋,换上高倍物镜后要使用细准焦螺旋。

(4)细胞的形态、大小等不同,说明细胞具有多样性;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等,说明细胞具有统一性。

22.【答案】

(1)②③长度或宽度

(2)4

(3)右上方dp

【解析】

(1)图甲中,①②表示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即①为低倍镜;③④有螺纹,表示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根据题意可知,

(倍),即选用②③的镜头组合;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

(2)根据题意可知:

在低倍物镜(10×)视野中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目镜不变,而物镜换用40×的高倍镜后,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应是原来的1/4。

因此,高倍镜视野中可以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个)。

(3)图乙中,观察的物体在视野的右上方,由于显微镜呈的是倒立的虚像,因此欲将视野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如果载玻片上写着一个“dp”,旋转180°后,看到的还是“dp”。

23.【答案】

(1)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衣藻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褐藻

(3)自养

(4)核糖体

【解析】

(1)题中两者分别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据图可知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衣藻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蓝藻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

(2)褐藻是藻类植物中较高级的一个类群,是真核生物;发菜、颤藻、念珠藻都是蓝藻。

所以,不属于蓝藻的是褐藻。

(3)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换为有机物的生物属于自养生物。

(4)蓝藻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4.【答案】

(1)②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依靠其他活细胞才能进行增殖

(2)不能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不含肽聚糖,故青霉素对病毒的增殖不能起抑制作用

(3)植物AA

【解析】

(1)确定病毒与细胞出现顺序的方法:

从结构上看,细胞的结构复杂,病毒的结构简单;从常规思维的由简单到复杂来考虑,则首先想到先有病毒然后有细胞,这是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

由于病毒的结构较为简单,必须依靠活细胞,离开了细胞不能生存,所以细胞应该先岀现。

(2)青霉素能抑制肽聚糖的合成,因为细菌的形成需要合成肽聚糖,所以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的形成。

但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该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不含肽聚糖,故青霉素对艾滋病病毒的增殖不能起抑制作用,即不能通过注射青霉素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增殖。

(3)①由题图可知,图中细胞呈正方形,有细胞壁,是植物细胞。

②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所以长度或宽度放大倍数是400×,A正确。

③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都是由单个细胞或单层细胞构成的,光能透过,所以能直接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A正确;酵母菌没有特殊的颜色,B错误;水绵是绿色的,洋葱表皮细胞是紫色的,C错误;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可以直接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不是因为它们是活细胞,D错误。

25.【答案】

(1)甲乙甲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乙有

(2)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统一

(3)叶绿素和藻蓝素光合

(4)水华

(5)40×

(6)逆时针

【解析】

(1)图中甲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乙有,因此甲属于原核细胞,乙属于真核细胞。

原核与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判断图中细胞类型的依据,即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真核细胞有。

(2)甲和乙细胞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由此看岀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统一性。

(3)由图可知,丙细胞属于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4)湖泊水体被污染、富营养化等,湖中的蓝藻会使湖泊发生水华现象。

(5)图丁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图戊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结果是8个细胞中只能看到2个细胞,即细胞直径被放大了4倍,因此物镜由10×更换为40×。

(6)据题意,视野中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由于在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是倒立的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即图像旋转180°即为实际流动方向,因此细胞质环流方向依然为逆时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