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0101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4.docx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4.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4.docx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4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4)

一、积累和运用。

(25分)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4分)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A、(diàn)了

下来了……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B、(zhàn)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我凑上去,

想摘一朵。

①根据文中的拼音补全汉字:

A、     B、     .

②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  

③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与“忍俊不禁”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弱不禁风  B.禁不住  C.严禁走私 D.关禁闭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发表谈话,____交战双方保持克制态度,尽快回到谈判桌上来。

②别人不可能替我们预备关于社会情况较完备的甚至起码的材料,所以我们自己非做____

材料的工作不可。

③由于他勤奋刻苦,不到半年就已____了公司的各种业务。

 

A.敦促搜集熟习  B.督促收集熟悉

 C.敦促收集熟悉  D.督促搜集熟习

3.文学常识(2分)

《水浒传》中,有一位侠肝义胆的英雄,为历代读者所喜爱。

为了“打开危险路”,“杀

尽不平人”,他可以全然不顾什么朝廷法度,佛门清规,更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他就

是    。

绰号    ;

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介绍他事迹的一篇课文   。

同样,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位这样的人物,长坂坡桥头一声大吼,百

万大军魂飞魄散,

他就是      。

②但愿人长久,            。

③予独爱            ,濯清涟而不妖。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            。

⑤《陋室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            。

5.阅读古诗,并回答问题(2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问题: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                                          .

6.对下面这首现代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醉汉 (非马)

把短短的巷子左一脚母亲啊

走成一条    十年   我正努力

曲折      右一脚  向您

回荡的     十年   走来。

万里愁肠

(注:

非马,台湾诗人,祖籍广东,1948年离开大陆到台湾。

A.诗的开头写道“把短短的巷子”“走成”“万里愁肠”,表达的是一种思念母亲、思

念故乡的无奈而又惆怅的情感。

B.诗的结尾说“我正努力向您走来”,写出了作者忆母情深、思乡情切的执着,期待着

早日团圆的虔诚。

C.这首诗言约意丰,辞藻华丽,并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使作者的情感

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D.这首诗结构别致,句式参差不齐,把词组甚至单个词排列成行,使“醉汉”的醉态与

诗歌内在的情感节奏十分契合。

7.综合性学习实践(7分)!

 

在你班组织的“毕业晚会”活动中,你经历了下面—些事情,你是怎么解决的?

(1)班级征集晚会题目,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

你写的是什么?

(1分)

                                    .

(2)根据节目表,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后是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台词。

(80字以内)(2分)

                                  .

                                   .

                                   .

(3)事后某同学为校广播站写了一则消息,交稿前,他请你做些修改:

(2分)

①为了活泼毕业班同学的课余生活,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九年级

(一)

班最近组织了毕业晚会活动。

②同学们踊跃参与,认真准备,各显其能。

晚会内容

丰富,节目形式多样,③有歌舞、朗诵、合唱、相声、小品等。

活动中,大家增进

了友谊,展望了未来。

晚会过后,该班同学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

A.句①中,有词语搭配不当,可将“       ”一词改为“       ”。

B.句③中,有词语并列不当,应删去“       ”。

(4)晚会后,你感到收获很大。

第二天上学路上;邻班一位同学问你:

“学习这么紧张,花那么多时间搞活动,划得来吗?

”请你用一两句话得体地回答他的提问,表明你的看法。

(2分)                             .

二、阅读理解(6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横线词:

(4分)

①今齐地方千里       . ②孰视之        .

③臣之妻私臣       .  ④而形貌昳丽        .

9.翻译下列语句:

(2分)

原文: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

10.本文选自     ,这本书中收集了许多寓言故事,而且许多故事已经凝固成成语,请写出一个       。

(2分)

11.结合选文第一自然段画线语句,概括邹忌性格?

(2分)

      

                               .

12.从比美这件事中邹忌悟出了什么道理?

(2分)

                                     .

13.自古以来,大臣直言劝谏就是一门艺术,请分析本文中

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3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20分)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

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

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萧管笛,无一不通。

③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

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

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

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

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

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

他会做各种灯。

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

在小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

④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

我小时上学,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

我的作文,每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

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

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

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

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

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给我去伴奏。

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

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

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

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

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

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

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

父亲说:

“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⑤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

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儿子那时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

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回信。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被打成“黑帮”,送进“牛棚”。

偶尔回家,孩子们对我还是很亲热。

我的老伴告诉他们:

“你们要和爸爸‘划清界限’。

”儿子反问母亲:

“那你怎么还给他打酒?

”只有一件事,两代之间,曾有分歧。

他下放山西忻县“插队落户”,按规定,春节可以回京探亲。

不料他带回了一个同学。

他这个同学的父亲是一位正受林彪迫害,搞得人囚家破的空军将领。

这个同学在北京已经没有家,按照规定是不能回北京的。

但是这孩子很想回北京,在一伙同学的秘密帮助下,我的儿子就偷偷地把他带回来了。

他连“临时户口”也不能上,是个“黑人”。

我们留他在家住,等于“窝藏”了他,公安局随时可以来查户口,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也可能举报。

当时人人自危,自顾不暇,惹了这么一个麻烦,使我们非常为难。

我和老伴把他叫到我们的卧室,对他的冒失行为表示很不满。

我的儿子哭了,哭得很委屈,很伤心。

我们当时立刻明白了:

他是对的,我们是错的。

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是庸俗的。

我们对儿子和同学之间的义气缺乏理解,对他的感情不够尊重。

他的同学在我们家一直住了四十多天,才离去。

⑥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

了解,但不干涉。

⑦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

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

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

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⑧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

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

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14.开头“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3分)

答:

                                           .

15.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表现了“我的父亲”的性格特征。

(3分)

16.第⑦段中两次写到“没大没小”,第一处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处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7.认真品昧,第⑧段中“而且,可恶!

”一句中的逗号不能去掉,为什么?

(3分)

答:

                                          .

18.本文艺术表现上的特点之一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请概述一例。

(4分)

答:

                                          .

19.从文章选材的角度看,第④段中画线部分似乎有损于“父亲”的完美,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谈谈你的理解。

(4分)

答:

 

                                         .

(三)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15分)

到海底安居(李湘洲)

⑴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

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及陆地表面的拥挤,人类向海洋空间和海底发展是必然趋势。

一般而言,海洋开发大体分三部分:

资源、能源开发(海底石油、天然气、海底矿物、海浪发电、水产养殖等);海洋空间利用(海上机场、海上城市、海洋公园等);海底利用(海底电缆、海底基地等)。

⑵科学家们预测,人类未来的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

随着对海底的开发和利用,人们将自由地出入海洋,甚至到海洋旅游、疗养和海底考古。

到那时,海底、海面和陆地将有机地连通在一起,人们可以方便地自由往来。

  

⑶然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

人类能不能在海底居住,并且像在陆地上那样建起一座座海底城市。

其实,在这方面,人类已经有过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⑷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名叫库司桃的法国

人,组织了一项名为“大陆架”的海底生活实验活动。

他们把一个直径5米的圆球形水下“房屋”,送到距离海平面100米深的海底,6名实验人员在水下房屋内进行了21天的观察工作。

这项实验当时惊动了世界,它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

一是人类首次在海底生活了21天,二是征服了100米深的海底。

  

⑸继法国人之后,美国夏威夷海洋学院也进行了水下实验室的实验。

他们设计和制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下房屋,这种水下房屋是两个长21米、直径2.7米的浮筒,重达700多吨。

其中一个为实验舱,另一个是生活舱。

这项实验由5名潜水员参加,在距离海平面159米的深处进行。

5名潜水员在海底生活了5天,然后跟水下实验室一起返回海面。

这项实验的成功,表明人类能够在100米以下的海底生活,也说明,人类有能力占领整个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并向深层海底进军。

  

⑹供人居住的水下房屋,除了要坚固耐用以外,              。

比如,人生活在水里,呼吸供给是个大问题。

在水下房屋里,一般的压缩空气是不能供人呼吸的,必须采用经过配制的氮氧混合气体。

  

⑺此外还有食品供应问题。

一个潜水员每天需要3500卡的热量,因此,食品应该是高蛋白的。

但是,没有经过加工的肉、蛋类食品,是不能带到水下房屋里储存的,否则会污染空气。

  

⑻另外,在水下房屋里绝对不能使用明火加工食品。

短时间内,潜水员可以吃一些罐头食品,时间长了,就得另想办法。

淡水的供应也很重要。

在海底房屋里生活,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是分开的,饮用水质量要高,其他生活用水量要大。

  

⑼海底房屋的取暖、照明包括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电。

如何保证供电?

目前

,主要通过从岸上拉电缆供电、水面发电船供电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海底房屋应备有蓄电池。

专家们认为,未来的海底城市,采取海浪发电是最理想的。

  

⑽在海底居住,有时要远离海底房屋去进行水下作业,因此,只凭体力游来游去是不现实的,如果在水下搬运工具和器材,就更需要运输工具。

最理想的运输工具是“水下摩托”,这种运输工具的外形很像鱼雷,有一个流线型的前罩和外壳,推进器是尾部的螺旋桨,前段还装有水声定位仪、探照灯以及摄影器材等。

  

⑾为了防止在水下迷路,还要随身携带信号接收机。

可是电磁波不能在水里传播,尤其无线电短波在水里会被吸收掉。

为此,人们发明了一种“语言修正器”,它利用水能很好地传播声波的特点,采用水下超声波来传递信号,这样就能够在水下自由通话联络了。

20.本文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请用一句话写出来。

(3分)

                                             .

21.文章开头列举的三个数据中,如果需要去掉一个,你觉得去掉哪一个比较合适?

为什么?

(3分)

                                       

       .

22.请指出第五段中加点词“当时”一词的言外之意?

(3分)

                                              .

23.在第七段空白处填句子,请从下列备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不需要其他条件  B.还要为人们提供充足的空气

C.有可能要一些条件  D.还要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

24.科学技术是人类战胜一切困难,实现美好愿望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证。

请用概括性的语言总结一下本文科学技术在人类开发利用

海洋中的重要作用.(要求:

不少于两条)(3分)

                                                                                                                                       .

(四)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

(15分)

①什么是第一等学问?

北宋哲学家程颐认为:

“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第一等的学问。

”这句很朴素的语言,不仅通俗地道出了深邃的哲理,而且点出了做人的第一要素。

②遇事肯替别人着想,不单是一种博爱,更是一种境界。

那些功利主义者,世俗之人,凡夫俗子是绝对做不到的,只有那些超尘拔俗,心慈好善,像白求恩、焦裕禄、孔繁森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事当前先替别人打算的人,才真正算是掌握了程颐所讲的第一等学问。

  

③当然这第一等的学问绝非只是高人雅士们的专利,只要具有一颗仁厚之心,一颗在为自己着想的同时,也为他人想一想的平常心,无名小卒、平头百姓也同样可以学得。

学会辨证看问题,你就会发现,你为别人着想,别人同样

也会为你着想。

常言所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讲得就是这个理儿。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

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

“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

”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

“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提供别人光明,帮助别人。

如此一来,别人也就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我们且不急于给这位盲人戴上顶高尚之人的高帽子,但他确实称得上有思想、懂得人生哲理的人。

  

④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别人帮助,这一点不要说人类,就是在动物界也是如此,达尔文经多年的研究发现,动物界也有同类互助的表现。

如果说同类互助是人性中最原始的本性,那么为别人着想则是人类历经磨难,抗争自然,战胜自身的美好品德的升华。

你为别人着想或许并不希冀得到等价的回报,然而使你料想不到的是越是这样恰恰越得到了回报。

慷慨无私地为人着想,就像播种,总能看到收获,尽管这种收获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但有良心重情义的受益者终究会把爱的种子珍藏于心,直到永远。

2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

26.第②段的中心句是                         。

围绕中心句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和     。

(3分)

27.作者用盲人的故事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3分)

                                                                                        .

28.根据选文第二段的内容,再补充一个类似的事实论据,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分)

                                            .

29.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过本文后的感受?

(3分)

                                            

                                            

三、请从下面任选一题作文(60分)

(一)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

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十六岁,我多了一分____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

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2.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

一群年幼的沙鸥,无忧无虑地在绿色的湖水中嬉戏。

一只勇敢的小沙鸥尝试着,挣扎着,试图展开翅膀,飞向蓝天,它一次次不停地扑摔着,挣扎着,失败着……突然间,那只沙鸥成功了,自由地翱翔于天际。

在那只会飞的沙鸥的引领

下,第二只、第三只沙鸥开始了同样的尝试……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沙鸥都学会了飞翔。

要求:

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25分)

1、淀、绽、jīn、B  

2.A。

①必用"敦促",排除B、D;③必用"熟习",故选A。

敦促:

诚恳地催促,用于抽象。

督促:

监督、催促,用于具体。

搜集:

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

收集:

使聚集在一起。

悉:

对情况了解得清楚。

熟习:

对某项技术、学问掌握得好。

 

3.鲁智深、花和尚、《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张飞    

4.略  

5.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两点各1

分,计2分。

意思对即可)    

6.C  

7.

(1)花季情·良师恩②同窗的你我③友谊地久天长&c(答案不限于此。

未扣住“毕业”或“同学情”“师生情”的,扣1分;语言不够简洁、形象的,扣1分)

(2)示例:

①伴着生活的优美旋律,我们荡着双桨,度过了难忘的三年;带着美好的憧憬,我们走向明天。

但不管走到哪里,我们坚信

友谊永存我心,友谊地久天长!

(下面请欣赏舞蹈“友谊地久天长”)?

(答案不限于此。

内容不能承上启下的,扣2分;语言不够简洁的扣1分;感情不够饱满的扣1分)

(3)

(1)A、活泼-----活跃;  B、删去“合唱”

(4)示例:

①你可以有不同看法,不过我感到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

②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我觉得有一个好的心态更重要。

③复习时间是受到影响,但我和很多同学都觉得这类活动挺好的。

(答话顶撞对方、语气过于生硬的,扣2分;答话内容未表达“活动有收获”意思的,扣1分)

二、阅读理解(65分)

(一)8.土地方圆;仔细;偏爱;光彩美丽。

 

9.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10.《战国策》;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画蛇添足、南辕北辙。

 

11.善于思考、实事求是。

 

12.生活中人们常常由于种种原因不说出事实真相;由此推及到治国,要广开言路,虚心纳

谏,人们都敢于说真话,国家才能大治。

 

13.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小见大,以家喻国,寓治国安邦的道理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心悦诚服。

另外在语言上,排比句的使用营造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的阐明了自己的论点。

(二)14.多年父子成兄弟。

(或:

“文章标题”) 

15.绝顶聪明、很随和、关心“我”的学业。

 

16.无教养,不分辈分。

平等民主。

 

17.有逗号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化效果的作用(或:

更突出了对那种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孩子的父亲的谴责)。

 

18.略。

(文中事件很多

,只要能用概括简练的语言举出一例即可) 

19.突出“多年父子成兄弟”这一中心;也体现了文章写真实、

说真话、抒真情的特点。

(三)20.开发利用海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