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人民医院3期药讯系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0320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绥阳县人民医院3期药讯系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绥阳县人民医院3期药讯系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绥阳县人民医院3期药讯系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绥阳县人民医院3期药讯系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绥阳县人民医院3期药讯系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绥阳县人民医院3期药讯系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绥阳县人民医院3期药讯系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绥阳县人民医院3期药讯系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绥阳县人民医院3期药讯系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绥阳县人民医院3期药讯系列.docx

《绥阳县人民医院3期药讯系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绥阳县人民医院3期药讯系列.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绥阳县人民医院3期药讯系列.docx

绥阳县人民医院3期药讯系列

绥阳县人民医院

 

药物通讯

(2011年第3期)

一、 药品信息

英国OTC类可待因液体制剂不用于儿科咳嗽的治疗

     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在2010年第3期《DrugSafetyUpdate》中发布信息称,其人用药委员会(CHM)已完成了用于治疗儿童咳嗽的OTC类含可待因的口服液体制剂类药品的评估,建议此类药品不用于治疗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的咳嗽。

  可待因多年来一直用于止咳和镇痛的治疗。

含可待因的药品用于缓解干咳,在英国为非处方药,但必须在药师指导下通过药房销售(P类管理药品)。

对可待因类治疗儿童咳嗽的评估是基于对儿科感冒咳嗽药安全性的担忧,此前英国已采取措施禁止OTC类感冒咳嗽药用于6岁以下儿童,但不包括含可待因成份的止咳药。

  CHM和儿科药品专家顾问组在审查了所有可获得的可待因治疗儿童咳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包括文献报道、治疗综述、药品专论、临床指南)后,发现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可待因在治疗儿童咳嗽方面的有效性,并得出结论,认为含可待因的OTC类口服液体制剂用于治疗18岁以下患者咳嗽其风险大于受益。

CHM建议此类药品不用于治疗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的咳嗽;所有此类药品的容器必须是儿童防护型,以减少儿童意外摄入的风险。

  目前,生产商更新了含可待因的OTC类液体止咳药的包装和说明书,以包括最新的建议。

新的包装和说明书自2011年4月面市,在此期间,已有的包装好的药品将继续销售。

二、 不良反应

关注双膦酸盐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37期)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而建立的一项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国外信息版主要介绍有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最新安全性信息,分析安全性信息发布的背景及相关技术资料,同时参考通报品种在我国临床使用情况,评估其在我国的安全性。

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国外信息版旨在让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医务工作者,全面了解和掌握最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降低或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从而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筑起一道有效屏障。

  本期通报的品种为双膦酸盐药物。

近年来,欧美部分国家药品管理当局、国外相关医学杂志相继发布了双膦酸盐药物的安全性信息以及修改相关药品说明书的建议。

考虑到此类风险在我国临床应用中也同样存在,为使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及时了解该类药品的使用风险,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系统梳理了国外关于双膦酸盐药物的安全性信息,以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相关品种的资料,并将该类药品的安全性信息以特刊形式通报。

关注双膦酸盐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

  双膦酸盐药物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症、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高钙血症等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欧美部分国家药品管理当局、国外相关医学杂志相继发布了双膦酸盐药物的安全性信息以及修改相关药品说明书的建议。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双膦酸盐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也一直保持高度关注,及时跟踪国外最新的安全性信息,并在多期《药物警戒快讯》中发布相关信息。

为使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更好的了解双膦酸盐药物可能出现的风险,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特通报此安全性信息。

  一、国外关于双膦酸盐药物安全性的警示信息

  1.颌骨坏死

  2005年5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发布信息,在接受静脉注射双膦酸盐药物治疗的癌症病人身上发现颌骨坏死症状,帕米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的制药厂商已修改其说明书。

之后,美国牙科杂志又发布研究结果,表明阿仑膦酸钠可能增加颌骨坏死风险。

2010年底,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和相关生产企业联合发布药品安全性信息,称舒尼替尼合并双膦酸盐药物治疗时出现颌骨坏死的病例。

  2.肌肉骨骼痛

  2008年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双膦酸盐药物可能导致严重肌肉骨骼痛的警示信息。

2010年1月,FDA又发布信息,称所有的双膦酸盐药物说明书的警示部分均会添加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可能出现大腿骨的非典型骨折风险的信息。

  3.食道癌

  自1995年10月阿仑膦酸钠上市至2008年5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收到23例食道癌报告,其中21例将阿仑膦酸钠作为怀疑药品,2例为并用药品;另外,欧洲和日本也收到31例患者服用阿仑膦酸钠后被诊断出食道癌的报告。

2010年11月,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也发布了口服双膦酸盐药物可能导致食道癌的风险警示信息。

  4.肾功能衰竭

  2005年8月,加拿大卫生部发布消息,警告医疗卫生人员和公众有关唑来膦酸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并提请注意制药厂商修改唑来膦酸注射液的有关内容。

  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监测情况

  截至2011年2月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双膦酸盐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报告1072例,涉及不良反应1351例次;严重病例67例,占6.25%。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双膦酸盐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广泛。

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发热/高热、无力/乏力、过敏样反应、寒战、流感样症状等;胃肠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恶心、腹痛、胃肠道反应等;肌肉骨骼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骨痛、肌痛、关节痛、肌肉骨骼痛、骨关节痛等。

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表现还包括神志不清、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等。

  有关国际上重点关注的不良反应/事件情况如下:

  1.骨骼肌肉损害相关不良反应/事件

  可能与骨骼肌肉损害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包括骨痛、肌肉痛、关节痛、腰背痛、全身疼痛、肌肉骨骼痛、骨关节痛、骨无菌性坏死、下颌骨酸痛等,共计191例次,占14.14%。

主要涉及药品包括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帕米膦酸二钠、伊班膦酸钠。

  2.食道损害相关不良反应/事件

  可能与食道损害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包括吞咽困难、食道、胃灼热感、消化道溃疡、胸骨后疼痛、胸痛等,共计53例次,占3.92%。

不良反应报告未发现有食管癌病例。

主要涉及药品包括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帕米膦酸二钠、依替膦酸二钠。

  3.肾功能损害相关不良反应/事件

  可能与肾功能损害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包括全身、肢端或头面部水肿、肾功能异常、尿频、肾功能衰竭及血尿,共计20例次,占1.48%。

主要涉及药品包括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

  4.下颌骨损害相关不良反应/事件

  可能与下颌骨损害相关不良反应/事件,包括下颌骨坏死、下颌骨无菌性坏死和下颌骨酸痛,共计3例次,涉及药品分别为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及氯膦酸二钠。

  三、建议

  鉴于双膦酸盐可能存在上述风险,建议临床医生在使用双膦酸盐药物时密切监护患者健康状况,应针对患者不同状况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或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尽管所有的双膦酸盐药物都存在上述风险,但每个品种出现风险的概率并不相同。

建议生产企业及时完善产品说明书;加强药品安全用药的宣传,详细全面的告知药品安全性信息;实施主动监测,收集品种不良反应信息,针对不同品种制定不同的风险管理计划,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三、合理用药

注射剂合理应用的探讨

注射剂是疗效确切可靠、起效迅速的剂型,几乎无吸收过程,无首关效应,无滞后时间,但它也是安全性和机体适应性最差的剂型之一。

随着注射剂在临床的大量使用,其引发的不良反应事件也屡见报道,尤其静脉给药,由于输液量大,给药时间长、配伍复杂等原因,加之客观或主观上在输液过程中的失误,均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不良事件发生。

据报道,我国不合理用药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更普遍,所以研究如何控制注射给药的失误,是保障药效达到最大效应,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一大措施,也是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监控环节。

1.给药途径的控制

   不同的注射剂型,因其制剂工艺、质量要求、处方的不同而适用于不同的给药途径。

选择给药途径时要综合考虑其理化特性、剂型特点、处方工艺等因素。

1.1油溶液型注射剂仅供肌内或局部注射,禁用于静脉给药

   有的药物因在水中不溶解或不稳定或为了延缓药效而采用非水溶剂如注射用油制成油溶液型注射剂,这类注射剂仅供肌内或局部注射,不得用于静脉给药。

如维生素K1或K2、维生素D2或D3、黄体酮注射液均为灭菌油溶液。

1.2仅供肌内或局部注射的混悬型注射剂不宜于静脉给药

   激素类药常用其醋酸酯,多在水中不溶,常制成混悬剂型,如醋酸氢化可的松混悬注射液只能关节腔注射和鞘内注射;甲泼尼龙醋酸酯混悬剂仅供肌内、关节腔内注射。

1.3加入局部止痛药或抑菌药的注射剂不宜用于静脉给药

   有的药物注射时可引起剧烈疼痛,有时会加入局部止痛剂(如普鲁卡因、三氯叔丁醇、利多卡因)。

局部止痛药的加入一般仅限于肌内或皮下注射,如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

而有的注射剂制备时不加入局部止痛药,在使用时才加入。

如在配备的专用溶剂里加入局部止痛药,如青霉素钾以0.25%利多卡因作为溶剂。

1.4因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而不宜静脉推注

   如氨基糖苷类,静脉推注时,血药浓度骤然升高,可引起呼吸抑制作用,只可肌内注射和静脉滴注。

又如氯化钾注射液,静脉推注时浓度过高,不仅会引起局部剧痛,推注后血钾浓度会立即上升,损害心肌,可引起患者猝死,因此本品不能直接静脉推注,宜缓慢静脉滴注,浓度宜控制在0.34%之下。

水溶性维生素A注射剂不得用于静脉注射,误用后有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危险,严重者可致死,只可肌内注射。

不得直接静脉推注的药物还有硝酸甘油注射液(可静滴)、各种钾盐、氯化镁、青霉素钾盐、林可霉素、多粘菌素、盐酸丁卡因、盐酸布比卡因等。

1.5因剂型特点或其他原因不能用于静脉给药

   此类注射剂有肾上腺色腙注射液、维生素B12、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K3、硫酸软骨素注射液、胰岛素制剂(普通胰岛素可滴注)等。

l.6局部刺激性大的药物不宜肌肉注射

   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酸性较强,具有较强的局部刺激性,浓度过高可引起局部剧痛、炎症和坏死,故不可肌内注射,宜用稀浓度缓慢静脉滴注。

不宜肌内注射的还有去甲肾上腺素、葡萄糖酸钙(以及各种钙盐)、氯化钾(包括各种钾盐)、氨甲环酸、氨甲苯酸、酚磺乙胺、碳酸氢钠(包括各种碱制剂)、去甲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磷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安灭菌)、喹诺酮类、阿昔洛韦、某些抗肿瘤药物等,因为这些药物肌注可引起局部强烈刺激性疼痛,甚至局部组织坏死。

另外,地西泮肌内注射的生物利用度比口服差,不宜肌内注射。

2输液配伍时溶媒的选择

  选择溶媒时要依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包括药物的酸碱性、溶解性、稳定性等)。

2.1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GS)稀释的注射剂

   青霉素类在GS等酸碱溶媒中均不稳定,易分解出致敏物质,同时疗效降低;溶媒量过大,输注时间就长,也易水解产生致敏原。

因此,青霉素类一般不用GS溶解,若非用不可则应少量(100ml)快速(0.5h内)滴完。

又如呋喃苯胺酸的pH值为8.5~10,在酸性环境(GSpH3.2~5.5)中产生呋喃苯胺酸沉淀,不能与50%、5%、10%GS合用,一般用0.9%NS稀释。

在GS中不能加入的药物还有:

可溶的巴比妥类、红霉素、氢化可的松、卡那霉素、新生霉素、可溶的磺胺类、华法林、布美他尼、肝素钠、苯妥英钠、依托泊苷、奥美拉唑等。

2.2不宜用0.9%NS和含有电解质溶媒稀释的注射剂

   如氟罗沙星,加入0.9%NS250ml中,结果立即产生大量白色絮状沉淀。

不能用0.9%NS和含有电解质溶媒稀释的注射剂还有葛根素、参附、痰热清、多烯磷酯酰胆碱、甘草酸二胺、卡铂、甘草酸单铵半胱氨酸、环磷腺苷葡胺、依诺沙星、培氟沙星、参麦、甘露醇、两性霉素B、盐酸吡柔比星等。

3专用溶媒的使用问题

   大部分注射用无菌粉末适用溶剂较广,按说明书指定输液如5%~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等直接溶解即可。

但有部分注射用无菌粉末因药品稳定性或溶解度原因配有专用溶剂,临床使用时要注意先用所附的专用溶剂溶解后,再扩溶至指定输液中,按常规使用。

常见专用溶剂是2.5%~5%碳酸氢钠(pH7.5~8.5),有利于溶解含酸性基团的药品,如硫普罗宁(凯西莱)、丁二环酸腺苷蛋氨酸(思美泰)配5%碳酸氢钠;还有奥美拉唑钠(洛赛克)稳定性与pH值相关,专用溶剂是5%碳酸氢钠;头孢孟多酯钠(锋多欣)配2.5%碳酸氢钠为专用溶剂。

这类以碳酸氢钠为专用溶剂的注射剂因含有碳酸氢钠,因而与含有钙或镁的溶液(包括复方氯化钠溶液、复方乳酸钠注射液、25%硫酸镁、5%氯化镁、10%葡萄糖酸钙、10%氯化钙、门冬氨酸钾镁等)有配伍禁忌。

有的肌注专用溶剂是含0.9%苯甲醇的注射用水,如大观霉素注射剂、重组人生长激素(用法:

肌注/皮下注射),而关于含苯甲醇注射剂有一些规定:

凡处方中含有苯甲醇的注射液,禁止用于儿童肌肉注射。

有的肌注溶剂是注射用水或0.5%~1%利多卡因注射液,以减轻疼痛,如头孢地嗪注射剂。

因此凡是附有专用溶剂的必须按照要求严格使用,切勿因为使用不方便而弃之不用。

4溶媒量的控制

   药物稀释时溶媒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药物的浓度,药物浓度与药效、不良反应、刺激性、溶解性等息息相关。

稀释过度或溶媒量偏少都不恰当。

4.1过度稀释

   如β-内酰胺类其滴注浓度一般为1%~2%,滴注时间以控制在0.5~lh内为宜,溶媒量过大,输注时间长,易发生水解和分子重排,导致其活性、疗效降低,分解出更多致敏物质,增加致敏几率。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其最适宜的给药浓度40mg/20ml,临床往往稀释过度,导致药物浓度过小,影响疗效。

4.2溶媒量过少

   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滴注时浓度一般要求<0.1%,溶媒量过少时,药物浓度过高、刺激性强,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导致静脉炎和血栓;又如氨基糖苷类,氯化钾等浓度过高、输注速度过快时,会产生呼吸抑制或心脏停搏等严重后果;注射用无菌粉末尤其溶解性能不是很好时,溶媒量过少,会造成溶解不完全,产生大量微粒,当超标的微粒进入血液时,可发生致热样反应、抗原性或新生物样反应、小动脉炎、微栓塞、血栓形成、异物肉芽肿及肺高压等。

5输液时药品间的配伍禁忌

   一般情况下,输液中不提倡加入多种药物,混合的药物种类越多,配伍禁忌的发生几率越高。

但临床上多种药物伍用的情况却时常出现,因此掌握药品一定的理化性质(包括药物的酸碱性、溶解性、稳定性等)将有助于正确判断药物间的伍用反应,降低配伍禁忌的发生。

   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为极微溶于水的有机碱,为解决其溶解性,一般用其盐酸盐或乳酸盐,酸性较强,与青霉素钠盐、水杨酸钠盐、巴比妥钠盐、磺胺嘧啶钠等碱性药物配伍时发生中和反应可析出其原型—有机碱沉淀。

青霉素类在酸碱环境均不稳定,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

因此不宜与维生素C,维生素B6等酸性物质同瓶混合,更严禁和地塞米松、呋塞米、三磷酸腺苷、氨茶碱、碳酸氢钠等碱性物质配伍。

   磺胺类为几乎不溶于水的有机酸,具两性,可溶于氢氧化钠或氨试液或稀酸中,多用其钠盐(pH9.6~10.5)。

酸性溶液(如GS)中易析出不溶性结晶。

在输注液中忌与碳酸氢钠配伍,因可产生CO2导致药物沉淀。

酚磺乙胺注射液不稳定,遇碱变色或沉淀,不宜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pH7.5~10.5)、氨茶碱、速尿、碳酸氢钠、谷氨酸钠、巴比妥类钠盐、磺胺类钠盐等溶液配伍。

   另外,掌握一定的配制技巧也有助于减少配伍反应,如2种药物在同一输液中伍用时,应先加浓度较高者,后加浓度较低者;有色的药物应最后加入,以利于发现细小沉淀;注意加药的力度、振摇方向和加药速度;对不同组输液间有配伍禁忌时可换管或稀释液冲管。

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液(TPN)、氨基酸、血液、右旋糖酐等不得添加任何药物,应单独应用。

6输注速度的控制 

    药物输注速度的快慢取决于与药物的稳定性、刺激性、效应要求、患者的耐受性、不良效应等。

一般来说,需形成高峰浓度提高效应的或需较快起效的或活性物质宜快速滴注,如甘露醇和辅酶A,前者为高渗溶液,快速滴注后(控制在10ml•min-1),由于血浆渗透压升高,可使组织迅速脱水,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后者为活性物质,应较快输入体内。

而刺激性大或输注过快易引起重要器官不良效应的药物应控制输入速度,如氯化钾、氨茶碱、维生素K1、利多卡因、镇静催眠等神经系统药(如咪达唑仑、地西泮、苯妥因钠、苯巴比妥等),速度过快时,易产生心脏停博、呼吸抑制等,甚至引起患者死亡。

快速滴注和缓慢滴注的药品二者不宜同容器配伍,如临床上常将氯化钾与辅酶A配伍使用,这是不妥的。

   总之,影响注射用药安全性有许多相关因素,注射剂的理化特性、质量要求、剂型特点、处方工艺与给药途径、给药速度、浓度、溶媒选择、药品间配伍禁忌等密切相关,加强注射用药的临床监护,分析注射给药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掌握一定的配制技巧,对确保药物的相容性、稳定性,将注射给药的失误和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具有积极意义。

 

四、新药介绍

我院新进部分药品介绍

商品名

通用名

主要成分

规格

用途

安明松

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

缬沙坦

氢氯噻嗪

80mg:

12.5mg

用于单一治疗不能充分控制血压的轻度-中毒原发性高血压

倍博特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

缬沙坦

氨氯地平

80mg:

5mg

用于单一治疗不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

五、用药小常识

驱虫药的服用

说到驱虫药,不少朋友一定会想到儿时吃过的宝塔糖,那奇异诱人的造型、鲜艳的颜色、香甜的口感,令许多不谙世事的孩童视驱虫为一种美好的体验。

  如今,宝塔糖依然可见,但成分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双羟萘酸嘧啶宝塔糖、盐酸哌嗪宝塔糖(六一宝塔糖)、盐酸咪唑宝塔糖等多种,可治疗蛔虫、蛲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与传统的宝塔糖相比,它们毒性更低,疗效更好。

  除宝塔糖之外,最为人们熟知的恐怕就数“两片”(肠虫清)了。

肠虫清的通用名称为阿苯达唑,与它同类的药品还有抗蠕敏、扑尔虫等,用以治疗蛔虫、蛲虫、钩虫、鞭虫感染。

另外还有左旋咪唑(商品名:

驱虫速、驱钩蛔、肠虫净、驱虫糖、小儿治虫栓等)、甲苯咪唑(商品名:

安乐士、驱虫康、一片灵、威乐治等),这三类咪唑类驱虫药同属广谱驱虫药,适用于常见的寄生虫感染。

  这些驱虫药的共同特点就是用法简单、疗效短、疗效好。

以肠虫清治疗蛔虫病为例,每次只需服两片,晚睡前一次服下,或每晚一片,连服两天,疗效甚佳。

  尽管如此,应用驱虫药还是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选择驱虫最佳时机秋季是驱蛔的最佳季节。

夏季,大人和儿童进食大量的生鲜蔬菜和瓜果,其上难免带有蛔虫卵,感染蛔虫的机会较多。

到了秋季,幼虫长为成虫,都集中在小肠内,此时服用驱虫药,可谓是打个正着。

  两岁以下儿童慎服驱虫药两岁以下的儿童,肝脏发育尚不完全,而大多数驱虫药中都含有影响肝功能的成分,服用后会造成孩子的肝功能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和厌食症。

两岁以下儿童防治肠道寄生虫病的最好方法就是注意生活卫生,切断接触虫卵的来源。

  服药后不会立即排虫有的人服药后一天就急于检查粪便,若没找到虫体,便认为药效不佳或剂量不够。

这种错误观念源于使用传统驱虫药。

传统的驱虫药毒性较强,不宜在体内久留,因此与泻药组成复方制剂。

这样,驱虫药将虫体麻痹后,借助泻药及肠蠕动将虫体排出体外。

  而新型驱虫药的药理机制为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吸收,使虫体糖原耗竭,使寄生虫无法生存和繁殖。

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杀虫机制,使得服药后2--4天才有虫体排出。

所以,服药后还要耐心等上2--3天,才能看到“战果”。

  小儿不宜常服驱虫药有的家长看自己的孩子身体瘦弱,吃东西不香,就给孩子吃驱虫药,一看还真打出几条虫子,便视为法宝,隔三差五就给孩子吃两片,打打虫子。

殊不知驱虫药也和其他药物一样,常服或服用过量都会产生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呕吐、肝功能损害、脑炎综合征等。

所以,小儿不宜常服驱虫药,肝肾功能不全、脾胃虚弱、急性发热的儿童,更应慎用或禁用。

  小儿肚子痛时不要服驱虫药有的家长一看孩子肚子痛,就认为是孩子肚子里的虫子在“作祟”,忙不迭地找来驱虫药给孩子吃。

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先不说孩子的肚子痛不一定都是虫子引起,即使是虫子引起,也不能服用安乐士、肠虫清等驱虫药,因为这类药物可激发虫体游动、乱窜或扭结成团,加重腹痛,个别病人甚至会发生胆道蛔虫或肠梗阻,使病情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

  驱虫药宜空腹服用驱虫药最好在空腹或晚上睡觉前服用,因为驱虫药毒性较小,空腹时服用,药物在肠道内的浓度会高些,可以提高杀虫效果。

左旋咪唑类杀虫药用糖水送下,不仅可以改善口感,也可以增加疗效。

此外,服用驱虫药后,应多吃一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芹菜、韭菜、白菜、香蕉、苹果等,以利于虫体排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