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0412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2.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图目录

图1:

美国投资大师成名作不同显示主导产业变迁历程6

图2:

美国产业结构演变6

图3: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与主导产业变迁7

图4:

1980年代,轻工业快速增长8

图5:

1990-2000年,家电保有量快速上升8

图6:

四川长虹相对上证综指的股价变化9

图7:

2000年之后,城镇化率增速加快9

图8:

05-07年牛市,地产、有色、机械、建材相对领先10

图9:

2007年针对苹果iphone的十一大预言13

图10:

中国车用汽油消费量15

图11:

全球汽车分类销量预测(万辆)15

图12:

智能汽车是实现智能交通的关键16

图13:

2025年十二大颠覆性技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万亿美元)16

图14:

全球汽车共享会员数量预测(百万)16

图15:

汽车共享将成为未来主流出行方式之一17

图16:

特斯拉是电动、智能、网联新科技综合体18

图17:

特斯拉全球销量预测(辆)18

图18:

特斯拉Gigafactory工厂19

图19:

特斯拉Gigafactory产能规划(GWh)19

图20:

Gigafactory工厂生产流程20

图21:

特斯拉驱动电机系统21

图22:

特斯拉AutoPilot2.0感知端硬件配置22

图23:

特斯拉AutoSteer功能23

图24:

汽车OTA技术原理25

图25: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及核心驱动因素(万辆)26

图26:

全球轻型车销量预测(万辆)26

图27: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测(万辆)27

图28:

全球主流OEM量产新能源车型28

图29:

全球主流OEM量产新能源车型电机供应商28

图30:

全球主流OEM量产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供应商29

图31:

2020年全球主要OEM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测(万辆)30

图32:

2020年全球主要地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测(万辆)30

图33:

大众MEB平台31

图34:

大众BUDD-e概念车32

图35:

大众I.D.概念车32

图36:

2020年国内主要新能源乘用车企销量预测(万辆)33

图37:

2020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测(万辆)34

图38:

国内电动代步车销量预测(万辆)36

图39:

2016年国内限购城市新能源汽车牌照数量36

图40:

自主OEM量产新能源车型37

图41:

国内OEM量产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供应商38

 

图42:

国内OEM量产新能源车型电机供应商39

图43:

国内动力电池需求量预测(GWh)40

图44:

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空间预测(亿元)41

图45:

2016年国内主要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GWh)41

图46:

2017年Q1国内主要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MWh)42

图47:

2020年国内动力电池各细分市场空间预测(亿元)42

图48:

国内三元动力电池Pack价格预测(元/Wh)43

图49:

三元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需求量(吨/GWh)44

图50:

国内三元动力电池出货结构预测44

图51:

国内三元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需求预测(万吨)45

图52:

国内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需求预测(亿元)45

图53:

国内动力电池氢氧化锂需求预测(万吨)46

图54:

国内动力电池氢氧化锂市场规模预测(亿元)47

图55:

三元正极材料钴金属质量含量48

图56:

国内三元动力电池钴金属需求预测(万吨)48

图57:

国内三元动力电池钴金属需求预测(亿元)49

图58:

国内动力电池隔膜需求预测(亿平米)49

图59:

国内动力电池隔膜需求预测(亿元)50

图60:

国内动力电池负极材料需求预测(万吨)51

图61:

国内动力电池负极材料需求预测(亿元)51

图62:

国内动力电池锂电铜箔需求预测(万吨)52

图63:

国内动力电池锂电铜箔加工市场规模预测(亿元)52

图64:

国内动力电池电解液需求预测(万吨)53

图65:

国内动力电池电解液市场规模预测(亿元)54

图66:

国内动力电池六氟磷酸锂需求预测(万吨)55

图67:

国内动力电池六氟磷酸锂市场规模预测(亿元)55

图68:

国内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市场空间(亿元)56

图69:

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市场空间(亿元)56

图70:

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机永磁体市场空间(亿元)57

 

表目录

表1:

永磁同步电机与异步感应电机特性对比21

表2:

全球主要新能源车型驱动电机技术路线及供应商21

表3:

特斯拉AutoPilot2.0与AutoPilot1.0感知端硬件对比23

表4:

特斯拉OTA升级历史24

表5:

全球主要乘用车企业新能源战略规划30

表6:

新能源乘用车单车NEV积分标准35

表7:

根据NEV积分推测2020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产量35

表8:

主要自主乘用车企业新能源战略规划39

表9: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细分行业对比58

表10: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产业链上市公司业绩弹性估算58

表11:

特斯拉ModelS供应商及国内相关上市公司59

表12:

国内特斯拉产业链上市公司业绩弹性估算59

表13: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公司投资要点60

 

1.经济周期崛起时,“新周期”股是最佳投资领域

1.1经济崛起,产业新周期造就巨额回报

回顾美国经典投资案例,与所处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高度相关。

1950年代的制造业,到1970年代的消费,到1990年的信息技术,产业新周期孕育当时的伟大公司,同时创造了巨额投资回报。

费雪: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制造业面临革命性变革,费雪选择的很多股票都属于制造业。

1955年买进德州仪器到1962年升了14倍;1960年代中后期,开始投资摩托罗拉,持有21年,股价上升19倍。

巴菲特:

1970-80

年代美国社会正向消费转型。

巴菲特1973年买入华盛顿邮报,10年之后他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1980年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到1985年翻了5倍。

比尔米勒:

1990年代因投资科技和网络股而功成名就。

对戴尔的

坚持和重仓,最终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戴尔成为1990年代表现最好的股票之一。

从投资的角度出发,如果能抓住一段时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那么投资

收益率大概率不会差。

图1:

美国投资大师成名作不同显示主导产业变迁历程

资料来源:

彭博社,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2:

美国产业结构演变

 

资料来源:

美国财政部,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1.2中国经济的新周期逻辑

改革开放到1990年代初:

国民经济处于供给短缺时代,以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求的轻工业成为当时的主导产业。

1979-1988年,中国轻工业产值年均增速高达14%,成为当时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1990年代中后期:

1997年人均年总收入突破了5000元大关,催生城乡居民消费升级,以“新三件”(彩电、冰箱、洗衣机)为代表的家电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这一时期的消费主流。

1996年1月-1997年5月,以四川长虹、青岛海尔、春兰股份、

深康佳为代表的一批家电巨头横空出世。

2000年后10年:

20-39岁住房刚需人群达到阶段顶峰,住房需求集中释放,城镇化率加速提升,地产及其产业链成为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力。

05-07年牛市,地产、有色、机械、建材等地产链涨幅居于为第一梯队。

图3: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与主导产业变迁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4:

1980年代,轻工业快速增长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5:

1990-2000年,家电保有量快速上升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6:

四川长虹相对上证综指的股价变化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7:

2000年之后,城镇化率增速加快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8:

05-07年牛市,地产、有色、机械、建材相对领先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2.汽车新科技,未来空间广阔的“新周期”股

颠覆品牌常常在质疑声中前行,特斯拉正在复制苹果iphone上一轮“成长奇迹”。

特斯拉从横空出世到目前,仍然面临众多质疑,一是技术水平,二是盈利能力,三是极高估值。

都和当年的苹果推出iphone一样面对众多质疑类

 

似,这与世人的格局观不够大和技术信心认知不充分有一定关系。

从目前的技术优势和消费认同度看,特斯拉成功概率越来越大,并且加速整个汽车工业的颠覆。

2012年6月,美国科技博客网站BusinessInsider称,苹果iPhone从开始出售至今已经满五年时间。

尽管该产品命中注定或许就是一个伟大的杰作,但是当初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看出这点的。

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于

2007年1月9日发布了该产品,但是五个多月之后该产品才开始销售。

而在此间隔时间,对该产品的命运,许多分析师、作家和业务巨头都发表了预言。

其中,一些被证明是有先见之明,而其它一些则不敢恭维。

下面就是当时最为著名的十一大预言:

1、彭博社:

iPhone的影响将微乎其微。

该产品只是对“少数具有小工具怪癖恋者”才有吸引力,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不必担心。

彭博社专栏作家马修〃林恩(MatthewLynn)在博彭社评论文章中预言,iPhone对无线行业的影响将微乎其微,该智能手机只是对“少数具有小工具怪癖恋者”才有吸引力。

他当时写道:

“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移动行业主要竞争者,不必神经质地感到紧张,不要认为该产品是对他们业务的新威胁。

2、IT杂志《PCMagazine》:

iPhone缺陷很深,一开始会销售许多,但随后销量将急剧下滑。

著名计算机杂志《PCMagazine》当时总编吉姆〃劳德巴克(jimlouderback)在该杂志发表评论文章预言,iPhone在美国销售开始时因“被压抑的需求”将强劲,但是,“一旦最初的热度消失”,该产品销售将枯萎。

劳德巴克当时声称,该手机具有太多缺陷,其中包括网络连接速度缓慢,缺少按钮。

不过,后来的情况正好和劳德巴克预言相反,iPhone销售逐渐增长,并且后来突飞猛进。

劳德巴克现在已经离开这家杂志,成为互联网电视网络公司

Revision3的CEO。

3、分析师吉恩〃蒙斯特(GeneMunster):

iPhone将是一个重磅炸弹。

该产品销售将稳步增长,并且2009年销售量将突破4500万部。

与消极评论相反的是,苹果的分析师蒙斯特当时预言,iPhone将会是一个重磅炸弹,其销售量将稳步增长,并且到2009年销售量将突破4500万部。

后来证明,蒙斯特对

iPhone未来预言有点过于乐观。

事实情况是,直到2010年该产品的销售量才

 

突破4500万部。

4、MarketWatch:

“承载所有”概念的手机是可笑的。

苹果需要推出许多变化,否则iPhone将立即凋谢。

iPhone推出前几个月,MarketWatch专栏作家约翰〃德沃夏克(JohnDvorak)在MarketWatch上发表评论文章,对苹果在手机行业的机遇进行抨击,并且预言苹果要迅速地生产出新的手机产品,以便竞争。

德沃夏克表示,苹果将需要准备半打数量的变化以保持该手机流行,否则该产品将在“三个月内凋谢”。

5、韦德布什〃摩根证券(WedbushMorganSecurities):

iPhone不会对手持游戏业产生影响。

韦德布什〃摩根证券公司(WedbushMorganSecurities)分析师迈克尔〃帕切特(MichaelPachter)当时预言,iPhone面对诸如任天堂DS等手持游戏设备任何时候不会有真正的竞争力。

但是实际情况是,两年之后任天堂出来并且责怪iPhone推动其DS销售下滑。

不过公平地说,在iPhone推出时,该产品没有还没有应用商店支持,人们还没有看到该产品在游戏上的潜力。

6、iSuppli:

苹果将会下调iPhone价格。

iSuppli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针对电子制造领域的市场研究机构。

在iPhone推出后不久,iSuppli登载的一篇评论文章预计,苹果拥有足够高的利润率,它可能会降低该产品价格。

实际上,苹果没有等待多长时间就下调了该产品价格。

iPhone推出三个月后,苹果出局了4GB产品,并且将8G产品价格下调了200美元。

7、Capital集团(CapitalGroup):

摩托罗拉RAZR是一款伟大的手机,价格吸引人(免费),iPhone没有办法竞争过它。

Capital集团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开展技术支持以及业务推广的集团公司。

iPhone在五年之前推出前,摩托罗拉RAZR是必须具有的热门手机,因此一些人预言,苹果还有相当长艰巨时间才能与之竞争。

Capital集团分析师阿肖克〃库马尔

(AshokKumar)当时表示,iPhone的价格将是与RAZR等基本上是无成本的手机进行竞争的“重要障碍”。

而现在呢,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手机是什么呢?

8、《商业周刊》(BusinessWeek):

iPhone绝不会对黑莓(BlackBerry)产生威胁。

斯蒂芬〃怀尔德斯特洛姆(StephenWildstrom)当时是《商业周刊》专栏作家,负责每期的“技术与你”专栏,主要分析最新产品与技术。

怀尔德斯

 

特洛姆当时在《商业周刊》撰文称,iPhone不会象某些人预言的那样成为黑莓杀手,因为这两种设备趋向于不同的市场。

他在分析文章中写道:

“人们购买黑莓看重的是电子邮件功能,特别是企业邮件功能。

而购买iPhone为的是娱乐,邮件只作为附带。

两种产品的生存空间几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最近几年,

iPhone已经开始占领企业市场,黑莓销售陷入下滑窘境。

现在,黑莓制造商RIM已经处于破产边际。

9、RIM公司CEO吉姆〃贝尔斯利(JimBalsillie):

iPhone对我们业务的影响微乎其微。

曾经预言iPhone的推出对黑莓手机不会产生影响的人,并非只有《商业周刊》专栏作家斯蒂芬〃怀尔德斯特洛姆。

2007年2月份,当时担任RIM联席CEO的贝尔斯利曾预言,iPhone对RIM业务的影响微乎其微。

他当时表示:

“所进入的这个领域是一个很忙碌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消费者有许多选择。

但是对黑莓将会产生惊人的影响,我认为这未免夸大其辞。

10、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Ballmer):

“没有机会”能够使得

iPhone将获得重大的市场份额。

“没有机会”。

鲍尔默同样地否认iPhone具有市场潜力。

在2007年谈及iPhone时,鲍尔默表示:

“没有机会能够让iPhone将获得任何重大的市场份额。

没有机会。

他们可能会赚很多钱,但如果真正地看看13亿部销售量的手机市场规模,我宁愿相信微软软件在其中的比例会在60%或70%或80%,而苹果也许只有2%或3%。

11、微软的高级营销总监:

记住我的话,苹果iPhone在2008年销量不会达到10万部。

微软当时认为苹果iPhone有巨大市场潜力。

微软高级营销总监里查德〃斯普雷格(RichardSprague)当时表示,iPhone被过分宣传,该产品销量将低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所预言。

微软这位高级营销总监在

2007年曾表示:

“我不相信iPhone会符合这些天花乱坠的宣传之辞。

请记住我

的话,并且两年时间之后再回来看看我的预言的结果:

我预言苹果该产品在2008

年的销售量无论如何不会达到乔布斯所预测的数字1000万部。

图9:

2007年针对苹果iphone的十一大预言

 

资料来源:

BusinessInsider,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工业4.0强调智能、互联、数字,以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为代表的汽车新科技与之不谋而合。

电动汽车支撑能源革命;智能汽车改造交通体系;汽车共享颠覆出行消费,未来有望带动数万亿美元的市场空间,从而成为本来经济周期的主导产业之一,同时也是机遇最大的投资方向。

电动汽车支撑能源革命。

汽车是能源消耗大户,据中国石油大学的数据,

2012年我国汽油消费中汽车用油占比高达89%。

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对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将产生巨大影响。

能源革命的实质能源绿色化和用能高效化。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灵活的负荷和储能设施,不仅可以削峰填谷、消纳风电和太阳能,更是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综合载体,成为能源互联网的关键一环。

根据IEA预测,到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超过600万辆,市场规模约

1800亿美元,每天与电网之间的能量交互高达3亿kwh。

智能汽车改造交通体系。

汽车是现代交通的重要运载工具,智能汽车的发展推动了交通运输产业的革命。

智能交通的目的是提高效率和安全性,这不仅需要单车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更需要汽车与外界交互信息,以实现整个交通系统的统一管理。

智能汽车是实现智能交通的第一步,带动诸如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先进传感器,如雷达、激光雷达、GPS、以及通信等行业快速发展。

据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无人驾驶汽车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高达1.9万亿美元。

汽车共享颠覆出行模式。

汽车共享是共享经济的代表,降低出行成本的同时,为车主创造收益,优化社会车辆配置和利用效率。

汽车共享将提供有别于公共交通和自驾出行的差异化出行服务,经济性和便利性突出,未来将跻身主流出行方式。

据Consultancy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2600万人注册使用汽车共享服务。

假设每人每日由此产生的交通费用为10美元,对应市场规模约

为950亿美元。

图10:

中国车用汽油消费量

资料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11:

全球汽车分类销量预测(万辆)

 

资料来源:

IEA,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12:

智能汽车是实现智能交通的关键

 

资料来源:

NEC,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13:

2025年十二大颠覆性技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万亿美元)

资料来源:

麦肯锡,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14:

全球汽车共享会员数量预测(百万)

 

资料来源:

Consultancy,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15:

汽车共享将成为未来主流出行方式之一

 

资料来源:

thedailybolg,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3.特斯拉:

汽车新科技综合体

特斯拉是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领导者,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程度领先传统汽车厂商5~7年,量产车型ModelS和ModelX融合诸多黑科技,并不断自我革新,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特斯拉目前拥有ModelS、ModelX两款量产车型,2016年销量7.6万辆,2017年一季度交付2.5万辆,同比增长69%,目标全年交付15万辆。

特斯拉第三款车型Model3全球订单超40万辆,预计2017年底量产交

付,三款车型2018年目标销量50万辆,到2020年公司计划将车型数量增至四款,目标销量100万辆,届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厂商。

Model3的发布,代表电动汽车消费的转折,标志着个人消费市场已被打开。

电动汽车凭借动力性、智能化、科技感、环保理念吸引大量用户;电池技术快速进步,充电网络不断完善,打消里程、安全焦虑,车型售价大幅降低。

图16:

特斯拉是电动、智能、网联新科技综合体

资料来源:

搜狐汽车,锂电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17:

特斯拉全球销量预测(辆)

 

资料来源:

特斯拉官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3.1电动化:

成本更低、续航更长

3.1.1动力电池系统:

采用21700替代18650

特斯拉已量产2款车型,ModelS和ModelX,均采用松下18650圆柱电芯,系统能量密度约为250Wh/kg,成本低于1300元/kWh。

即将上市的Model3将采用21700圆柱电芯,单体容量提升36%,系统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成本低至900元/kWh,预计2020年成本降至700元/

kWh。

电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负极材料在人造石墨中加入10%的硅基材料。

全新21700电池由特斯拉和松下共同打造,在位于内华达州的

Gigafactory工厂生产,将于2017年二季度量产配套Model3。

超级工厂将于

2018年完成二期建设,届时将具备年产35GWh的锂电池单体和50GWh锂电池系统的能力,大约足够配套50万辆新能源汽车。

2017年,特斯拉表示未来会建造至少三座Gigafactory,我们预计2020年将具备超过70GWh产能。

图18:

特斯拉Gigafactory工厂

资料来源:

汽车之家,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19:

特斯拉Gigafactory产能规划(GWh)

 

资料来源:

腾讯汽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20:

Gigafactory工厂生产流程

 

资料来源:

特斯拉官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3.1.2电机系统:

采用永磁同步电机

目前,特斯拉ModelS和ModelX的电机均为交流异步感应电机,高速区间的效率更好,与两款车型的跑车定位相吻合。

为提升效率,特斯拉采用纯铜转子替代铝转子,能量利用效率接近永磁同步电机。

相比较而言,永磁同步电机在低速、高扭矩的场景下更有优势,适合于城市家庭用车,并且功率密度大,体积优势明显,成本不相上下。

我们认为异步感应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是互补关系,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车型。

随着特斯拉产品阵容不断丰富,Model3将走永磁同步技术路线。

图21:

特斯拉驱动电机系统

资料来源:

搜狐汽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表1:

永磁同步电机与异步感应电机特性对比

 

资料来源:

一览众咨询,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表2:

全球主要新能源车型驱动电机技术路线及供应商

 

资料来源:

一览众咨询,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3.2智能化:

硬件布局已完成

特斯拉于2016年10月发布Autopilot2.0,硬件支持全自动驾驶功能,并宣布将配备所有的车型,包括Model3。

新系统包含8个摄像头,覆盖360°可视范围,监控距离最远可达250米;

12个超声波传感器,探测和传感的距离接近上一代的两倍;增强版前置雷达通过冗余波长提供更丰富的数据,可以穿越大雨、雾、灰尘,甚至前方车辆。

为了更好地使用这些数据,车辆搭载了比上一代运算能力快40倍的处理器,运行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研发的视觉系统、超声波与雷达系统软件。

2017年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