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0778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docx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初稿)

说明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它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疗法为手段,以儿童为研究对象,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它与中医学的各门基础和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区别于西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儿科学特色,区别于中医内科学;具有鲜明的临床学科特色,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会儿科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认识论认识儿童和儿科病的特点,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份:

总论包括儿科学基础、儿童保健;各论包括新生儿病、肺系病证、脾系病证、心肝病证、肾系病证、传染病、寄生虫病、其他疾病。

另外,附录包括小儿推拿疗法,7岁以下正常儿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发育的衡量数字,常见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计划免疫程序,儿科常用临床检验正常值,方剂索引和中成药索引。

七年制中医专业中医儿科学课程的总学时安排建议为108学时,其中授课80(72~90)学时、自学10学时、见习18学时。

教学时除由教师讲授外,应充分运用CAI课件、录像、幻灯、图表等多种手段,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并安排临床见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各院校在教学中可按照本校教学计划,适当增减教学时数,但一定要达到本大纲规定的中医儿科学教学要求。

正文

上篇总论

第一章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儿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

2.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医儿科学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及学术著作。

3.掌握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学术进步及其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

1.中医儿科学的概念,中医儿科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2.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学术进展及取得的重要成就。

3.《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建立的学科基础;

钱乙、陈文中对中医儿科学体系形成的突出贡献;曾世荣、薛铠、薛已、万全、张景岳、夏禹铸、陈复正、吴瑭等医家的学术建树。

4.重点介绍建国以来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及取得的重大成就,特别是近十年来的研

究进展。

5.从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看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方向。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1学时。

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

【目的要求】

1.了解小儿年龄分期的目的与意义。

2.熟悉小儿年龄分期的方法,各年龄期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古今对儿科范围及小儿年龄分期的不同认识。

2.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的分期方法。

3.各年龄期的生理特点。

4.小儿年龄分期对儿童保健和儿科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护理工作的意义。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1学时。

第三节小儿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1.了解变蒸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

2.熟悉小儿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小儿体格发育正常值及测定方法。

【教学内容】

1.小儿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囟门、牙齿、呼吸、脉搏、血压生理常数及测定方法,体格发育指标的临床意义。

2.小儿智能发育,包括感知发育、运动发育、语言发育、性格发育的主要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3.介绍变蒸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

古代医家对娈蒸学说的不同观点。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2学时。

第四节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目的要求】

1.了解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对学好中医儿科学的意义。

2.熟悉小儿生理特点、病因特点、病理特点。

3.掌握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对儿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教学内容】

1.小儿生理特点、病因特点、病理特点的基本内容。

2.“稚阴稚阳”学说、“纯阳”学说及其理论指导价值。

对“稚阴稚阳”学说、“纯阳”

学说的不同认识。

3.对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肝常有余学说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4.“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学说的临床指导意义。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2学时。

第五节儿科诊法概要

【目的要求】

1.了解儿科诊法的应用特点。

2.熟悉儿科四诊的内容及诊查方法。

3.掌握以望诊为主四诊合参的儿科诊法要领,诊法与辨证紧密结合的思维方法。

【教学内容】

1.儿科四诊与成人相比较在应用中的特点。

现代四诊的扩充。

2.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操作技能,在儿科临床应用的方法。

3.常见四诊诊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4.现代临床常用理化检查的儿科应用。

5.诊法与辨证结合应用的要领。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2学时。

第六节儿科治法概要

【目的要求】

1.了解儿科治法应用应与成人有别。

2.熟悉儿科治法应用特点,儿科常用内治治法。

3.掌握儿科外治治法的操作及适应症,儿科常用治法因人、因病、因时的综合应用。

【教学内容】

1.儿科选用治法的原则及常用治法在儿科应用的特点。

2.儿科常用内治治法的功能、适应证候、选方示例。

3.儿科常用药物外治法的操作方法、适应病证、应用示例。

4.推拿疗法、针灸疗法、灯火燋法、拔罐疗法、割治疗法等其他疗法的儿科应用。

5.儿科中医多种治法配合应用、中医西医治法配合应用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2学时。

第七节中医儿科学研究方法

【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传统研究方法,现代医学科研方法,现代实验研究方法。

2.熟悉中医儿科科研思路。

3.掌握中医儿科目前科研选题。

【教学内容】

1.中医传统研究方法。

2.现代医学科研方法。

3.现代实验研究方法。

4.中医儿科科研思路。

5.中医儿科科研选题。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2学时。

 

第二章儿童保健

第一节胎儿期保健

【目的要求】

1.了解胎儿期保健的意义。

2.熟悉胎儿期保健的要求。

【教学内容】

1.胎儿期保健对于优生优育,后天健康成长的意义。

2.选择配偶、适龄结婚、婚前检查的重要性。

3.养胎护胎的注意事项:

饮食调养;寒温调摄;防感外邪;避免外伤;劳逸结合;

调节情志;谨慎用药。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1学时。

第二节新生儿期保健

【目的要求】

1.了解新生儿期保健的重要性。

2.熟悉新生儿特殊生理现象。

3.掌握新生儿期保健的内容。

【教学内容】

1.初生护养对于优生优育,后天健康成长的意义。

2.新生儿马牙、螳螂子等特殊生理现象的认识与正确处理。

3.初生护养的注意事项:

拭囗洁眼;断脐护脐;祛除胎毒:

洗浴衣着;生后开乳。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1学时。

第三节婴儿期保健

【目的要求】

1.了解婴儿期护养注意事项。

2.熟悉婴儿期预防接种要求。

3.掌握婴儿期乳食喂养方法。

【教学内容】

1.婴儿期护养在生活起居、衣着冷暖、锻炼训练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2.婴儿期防病要点及预防接种的要求。

3.婴儿期喂养方法:

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

添加辅食。

4.乳食喂养方法如何因期、因人、因时掌握应用。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2学时。

第四节幼儿期保健

【目的要求】

1.了解幼儿期保健的意义。

2.熟悉幼儿期保健的内容。

【教学内容】

1.幼儿期保健注意事项:

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疾病预防。

2.做好幼儿期保健对后期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1学时。

第五节学龄前期保健

【目的要求】

了解学龄前期儿童保健的要求。

【教学内容】

学龄前期保健注意事项:

体格锻炼;早期教育;疾病预防。

【教学时数】

自学1学时。

第六节学龄期保健

【目的要求】

了解学龄期儿童保健的要求。

【教学内容】

学龄期保健注意事项:

全面发展;疾病预防。

【教学时数】

自学1学时。

第七节青春期保健

【目的要求】

了解青春期保健的要求。

【教学内容】

青春期保健注意事项:

生理保健;心理保健。

【教学时数】

自学1学时。

 

下篇各论

第三章新生儿病

第一节胎怯

【目的要求】

1.了解胎怯的概念和诊断要点。

2.熟悉胎怯的病因病机。

低出生体重儿的西医治疗。

3.掌握胎怯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胎怯的概念,四诊诊查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诊断方法。

2.胎怯形成的先天病因,肾脾两虚的病机。

3.胎怯的脏腑辨证方法。

4.补肾培元、健脾助运的治疗法则,胎怯合并他症的处理原则。

5.证治分类:

肾精薄弱证治以益精充髓,补肾温阳;脾肾两虚证治以健脾益肾,温

运脾阳。

6.低出生体重儿的西医治疗。

7.胎怯的预防与调护。

8.古代医家对胎怯的重要论述。

胎怯的现代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1学时。

第二节硬肿症

【目的要求】

1.了解硬肿症的概念与发病情况。

2.熟悉硬肿症的诊断及病因病机。

硬肿症的西医治疗。

3.掌握硬肿症的辨证分型,内治外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硬肿症与胎怯及其他新生儿疾病的关系。

2.硬肿症的诊断要点。

3.胎禀虚弱的内因,生后受寒的外因。

4.寒凝血涩、阳气虚衰的主要病机,血瘀、邪热在硬肿症发病中的作用。

5.证治分类:

寒凝血涩证治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阳气虚衰证治以益气温阳,通

经活血。

6.复温疗法、中药成药、外治疗法在本病中的应用。

7.硬肿症的西医治疗。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1学时。

第三节胎黄

【目的要求】

1.了解生理性胎黄和病理性胎黄的区别。

胎黄的预防。

2.胎黄的病因病机。

3.胎黄的辨证要点及分证治疗。

【教学内容】

1.胎黄的概念。

生理性胎黄与病理性胎黄的区别。

2.胎黄诊断要点。

新生儿黄疸的西医分类。

3.胎禀湿蕴、脾虚的病因。

湿热、寒湿蕴郁肝胆,久则气滞瘀积的病机。

4.胎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5.证治分类:

湿热郁蒸证治以清热利湿,寒湿阻滞证治以温中化湿,气滞瘀积证治

以化瘀消积。

胎黄动风证、胎黄虚脱证的辨证与治疗。

6.新生儿黄疸的西医治疗。

7.胎黄的预防与调护。

8.古代医家对胎黄的重要论述。

现代对西医学不同类型黄疸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2学时。

第四节脐部疾患(脐湿、脐疮、脐血、脐突)

【目的要求】

1.了解脐湿、脐疮、脐血、脐突的概念。

2.熟悉脐湿、脐疮、脐血、脐突的病因与治疗。

【教学内容】

1.脐湿、脐疮、脐血、脐突的概念。

2.脐湿、脐疮、脐血、脐突的病因病机。

3.脐湿、脐疮、脐血、脐突的外治、内治方法。

4.脐湿、脐疮、脐血的预防。

【教学时数】

自学1学时。

 

第四章肺系病证

第一节感冒

【目的要求】

1.了解感冒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2.熟悉感冒主证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

3.掌握小儿感冒的特点,常见兼夹证的产生机理与辨证治疗。

【教学内容】

1.小儿感冒的发病特点。

2.冒受风邪、感受时邪的病因。

风寒、风热、暑湿、时邪犯表,肺卫失宣的病机。

3.证治分类:

主证风寒感冒证治以辛温解表,风热感冒证治以辛凉解表,暑邪感冒

证治以清暑解表,时邪感冒证治以清热解毒。

4.小儿感冒兼夹证夹痰、夹惊、夹滞的产生机理及其辨证论治。

5.感冒中成药的辨证选用。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1学时。

第二节咳嗽

【目的要求】

1.了解咳嗽的儿科发病情况。

2.熟悉咳嗽的病因病机。

3.掌握小儿咳嗽常见证候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咳嗽的概念,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

2.咳嗽的儿科发病情况。

3.风邪犯肺外因,肺脾虚弱内因。

风寒、风热犯肺,痰热、痰湿蕴肺,肺气、肺阴

亏虚,导致肺失宣肃的病机。

4.证治分类:

外感咳嗽的风寒咳嗽证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风热咳嗽证治以疏

风解热,宣肺止咳。

内伤咳嗽的痰热咳嗽证治以清肺化痰止咳;痰湿咳嗽证治以燥湿化痰止咳;气虚咳嗽证治以健脾补肺,益气化痰;阴虚咳嗽证治以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5.咳嗽中成药的辨证选用。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1学时。

第三节肺炎喘嗽

【目的要求】

1.了解肺炎喘嗽的概念和发病情况。

2.熟悉肺炎喘嗽的诊断要点。

3.掌握肺炎喘嗽的病因病机,常证与变证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肺炎喘嗽的概念,主证,儿科临床发病情况。

2.肺炎喘嗽的临床诊断。

小儿肺炎的西医学分类。

3.冒受风邪的外因,正气不足的内因。

常证风寒、风热、痰热、毒热闭肺,阴虚肺

热、肺脾气虚,导致肺气闭郁、宣肃失司的病机;变证心阳虚衰、邪陷厥阴的产生机理。

肺炎喘嗽常证与变证的演变与转化。

4.证治分类:

常证风寒闭肺证治以辛温宣肺,化痰止咳;风热闭肺证治以辛凉宣肺,清热化痰;痰热闭肺证治以清热涤痰,开肺定喘;毒热闭肺证治以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阴虚肺热证治以养阴清肺,润肺止咳;肺脾气虚证治以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变证心阳虚衰证治以温补心阳,救逆固脱;邪陷厥阴证治以平肝熄风,清心开窍。

5.小儿肺炎的西医治疗,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西医诊断与抢救治疗。

6.肺炎喘嗽的调护。

7.现代对西医学不同类型肺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2学时。

第四节哮喘

【目的要求】

1.了解哮喘的儿科发病情况。

2.熟悉哮喘的病因病机。

3.掌握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哮喘的概念,发病情况。

2.哮喘与肺炎喘嗽的鉴别诊断。

3.肺、脾、肾功能失调,痰饮留伏的内因,与感受外邪、接触异气的外因和哮喘发

病的关系。

4.外邪、异气引动伏痰,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的发作期病机;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肺肾阴虚的缓解期病机。

哮喘寒、热、虚、实病机的演变与转化。

5.证治分类:

发作期寒性哮喘治以温肺散寒,化痰定喘;热性哮喘治以清肺涤痰,止咳平喘;外寒内热证治以解表清里,定喘止咳;肺实肾虚证治以泻肺补肾,标本兼顾。

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治以健脾益气,补肺固表;脾肾阳虚证治以健脾温肾,固摄纳气;肺肾阴虚证治以养阴清热,补益肺肾。

6.哮喘及其持续状态的的西医治疗。

7.哮喘的预防与调护。

8.古代医家对哮喘辨证论治的重要论述。

哮喘的现代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2学时。

第五节反复呼吸道感染

【目的要求】

1.了解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

2.熟悉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期与缓解期的处理原则。

3.掌握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缓解期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概念,诊断要点。

2.小儿易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机理。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

3.反复呼吸道感染不同病期的处理原则。

4.证治分类:

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营卫失和、邪毒留恋证治以扶正固表、调和营

卫;肺脾两虚、气血不足证证治以健脾益气、补肺固表;肾虚骨弱、精血失充证治以补肾壮骨、填阴温阳。

5.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调护。

6.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现代中医防治研究进展。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2学时。

第五章脾系病证

第一节鹅口疮

【目的要求】

1.了解鹅口疮发病情况。

2.熟悉鹅口疮的病因病机。

3.掌握鹅口疮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鹅口疮的概念,发病情况。

2.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染秽毒之邪的病因。

秽毒蕴结,心脾积热,或虚火上浮,

熏蒸口舌的病机。

3.鹅口疮实火、虚火辨证要点。

4.证治分类:

心脾积热证治以清心泻脾;虚火上浮证治以滋阴降火。

5.鹅口疮内治、外治、护理的配合使用。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1学时。

第二节口疮

【目的要求】

1.了解口疮发病情况。

2.熟悉口疮的病因病机。

3.掌握口疮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口疮的概念,发病情况。

2.口疮的诊断要点。

3.风热邪毒侵犯的病因。

风热内乘,心脾积热上攻,或阴虚虚火上炎,熏蒸口舌的

病机。

4.口疮实火、虚火辨证要点。

5.证治分类:

风热乘脾证治以疏风散火,清热解毒;心火上炎证治以清心凉血,泻

火解毒;虚火上浮证治以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6.口疮内治、外治、护理的配合使用。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1学时。

第三节呕吐

【目的要求】

1.了解呕吐证和溢乳、其他疾病中出现呕吐症状的区别。

2.熟悉小儿呕吐的常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呕吐证的概念,呕吐证和溢乳的区别。

呕吐证和其他出现呕吐症状疾病的鉴别诊断。

2.呕吐的食积、胃热、胃寒、肝气病因,胃气上逆病机。

3.呕吐的实、虚,寒、热辨证。

4.证治分类:

乳食积滞证治以消乳消食,和胃降逆;胃热气逆证治以清热泻火,和胃

降逆;脾胃虚寒证治以温中散寒,和胃降逆;肝气犯胃证治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5.呕吐的推拿、针灸治疗。

6.呕吐的调护。

【教学时数】

自学1.5学时。

第四节腹痛

【目的要求】

1.了解腹痛证的概念。

2.熟悉腹痛证的常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腹痛证的概念。

腹痛证和其他出现腹痛症状疾病的鉴别诊断。

2.腹痛的中寒、伤食、脾寒、瘀滞病因,气机壅滞病机。

3.腹痛的寒、食、瘀,实、虚辨证。

4.证治分类:

腹部中寒证治以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乳食积滞证治以消食导滞,行气止痛;胃肠积热证治以通腑泄热,行气止痛;脾胃虚寒证治以温中理脾,缓急止痛;气滞血瘀证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5.腹痛的推拿、针灸、外治疗法。

【教学时数】

自学1.5学时。

第五节泄泻

【目的要求】

1.了解泄泻的概念。

2.熟悉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其他疗法。

3.掌握小儿泄泻的发病特点,易于产生变证的机理,常见变证的辨证治疗。

【教学内容】

1.泄泻的概念,儿科发病情况。

2.泄泻诊断要点。

泄泻与痢疾的鉴别诊断。

3.感受外邪、伤于乳食、脾胃虚弱的病因。

暴泻湿热内蕴、风寒客脾、乳食伤脾,

久泻脾虚失运、脾肾阳虚,又均引起脾湿不化、升降失司、合污下流的病机;变证气阴两伤、阴竭阳脱的产生机理。

4.暴泻湿热、风寒、伤食辨证;久泻脾、肾亏虚辨证;变证津伤气耗、阴竭阳脱辨证。

5.证治分类:

常证湿热泻治以清肠解热,化湿止泻;风寒泻治以疏风散寒,化湿和中;伤食泻治以运脾和胃,消食化滞;脾虚泻治以健脾益气,助运止泻;脾肾阳虚泻治以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变证气阴两伤证治以健脾益气,酸甘敛阴;阴竭阳脱证治以挽阴回阳,救逆固脱。

6.泄泻的推拿、针灸、外治疗法。

7.泄泻的西医药物治疗及液体疗法。

8.泄泻的调护。

9.古代医家对泄泻的重要论述。

现代对西医学不同病因腹泻的中医学治疗研究进展。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2学时。

第六节厌食

【目的要求】

1.了解厌食的诊断,发病情况。

2.熟悉厌食的病因病机。

3.掌握厌食的辨证治疗。

【教学内容】

1.厌食的概念,发病情况。

2.厌食诊断要点。

3.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暑湿薰蒸、情志失调的病因。

脾运失健、脾胃

气虚、脾胃阴虚,导致脾运胃纳功能失职的病机。

4.运化功能失健与脾胃气阴亏虚的辨别,脾健贵在运的治疗原则。

5.证治分类:

脾运失健证治以调和脾胃,运脾开胃;脾胃气虚证治以健脾益气,佐

以助运;脾胃阴虚证治以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6.厌食的饮食调护。

7.厌食的现代临床研究进展。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1学时。

第七节积滞

【目的要求】

1.了解积滞的概念,积滞与厌食的鉴别诊断。

2.熟悉积滞的病因病机。

3.掌握积滞的辨证治疗。

【教学内容】

1.积滞的概念,发病情况。

2.积滞与厌食的鉴别诊断。

3.乳食伤脾的病因。

乳食不化,壅积胃肠,气滞不行,或脾虚夹积的病机。

4.食积实证与虚实夹杂证的证候鉴别。

5.证治分类:

乳食内积证治以消乳化食,和中导滞;脾虚夹积证治以健脾助运,消

食化滞。

6.积滞的中药成药、推拿疗法。

7.古代医家对积滞的重要论述。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1学时。

第八节疳证

【目的要求】

1.了解疳证的概念,发病情况。

疳证的调护。

2.熟悉疳证的病因病机。

3.掌握疳证的辨证要点,主证与兼证的分证治疗。

【教学内容】

1.疳证的概念,古今发病情况的差异。

2.疳证诊断要点。

疳证与厌食、积滞的鉴别诊断。

疳证与西医学营养不良的联系与

区别。

3.喂养不当、疾病伤脾、禀赋不足的病因。

脾胃损伤,生化乏源,气血亏虚,病涉

五脏的病机。

4.疳证虚、实,轻、重,主证、兼证辨证要点。

5.证治分类:

主证疳气证治以调脾健运;疳积证治以消积理脾;干疳证治以补益气

血。

兼证眼疳证治以养血柔肝,滋阴明目;口疳证治以清心泻火,滋阴生津;疳肿胀证治以健脾温阳,利水消肿。

6.疳证的中药成药、推拿疗法。

7.疳证的调护要点。

8.古代医家对疳证的重要论述。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2学时。

第九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目的要求】

1.了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儿科发病情况。

2.熟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病机。

3.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概念,儿科发病情况。

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要点,病情分度。

3.禀赋不足、喂养不当、疾病影响的病因。

脾虚不能化气生血、肾虚不能填精生血

的病机。

4.证治分类:

脾胃虚弱证治以健运脾胃,益气养血;心脾两虚证治以补脾养心,益

气生血;肝肾阴虚证治以滋养肝肾,益精生血;脾肾阳虚证治以温补脾肾,益阴养血。

5.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西医疗法。

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饮食调护。

7.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现代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2学时。

 

第六章心肝病证

第一节夜啼

【目的要求】

1.了解夜啼的概念。

2.熟悉夜啼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夜啼的概念,夜啼与不适、拗哭的区别,发病情况。

2.先天禀受寒热或后天调护失宜的病因。

脾寒气滞、心经积热、惊恐伤神的病机。

3.证治分类:

脾寒气滞证治以温脾散寒,行气止痛;心经积热证治以清心导赤,泻

火安神;惊恐伤神证治以定惊安神,补气养心。

【教学时数】

自学1学时。

第二节汗证

【目的要求】

1.了解汗证的概念。

2.熟悉汗证的病因病机。

3.掌握汗证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汗证的概念,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发病情况。

2.禀赋不足,调护失宜的病因。

表虚不固、营卫不和、气阴两虚、湿热蒸盛的病机。

3.证治分类:

肺卫不固证治以益气固表;营卫失调证治以调和营卫;气阴亏虚证治

以益气养阴;湿热迫蒸证治以清热泻脾。

4.古代医家对汗证的重要论述。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