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0934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

第三单元提升练习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

(8分)

réncáibèichūyuányuǎnliúcháng

()()

tiāndìxuánhuánghánláishǔwǎng

()()

二、有趣的字谜,我们来猜一猜。

(4分)

1.哥哥一半大,莫作可字猜。

()

2.田里跑到田外,不能当作古字猜。

()

3.林字多一半,不当森字猜。

()

4.一只狗,两个口,谁遇它,谁发愁。

()

三、我知道下列歇后语中加点字的谐音字。

(6分)

1.秃子打伞——无法无天()

2.盲人戴眼镜——假聪明()

3.黄鼠狼钻鸡笼——投机()

四、按规律填词语。

(6分)

一尘不染—两败俱伤—()—()—()—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九霄云外—()

五、下列歇后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身体一向很好的王老师生病住院了,同学们想选出三个代表去看望他,大家问班长都选谁。

班长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一片好心却把事情办糟了,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C.奶奶的医术可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啦!

连外省的人都辗转奔波来找她治病。

D.奶奶第一次来我家,做饭的时候找不到盐,我对她说:

“这不是‘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吗?

您怎么就看不到呢?

六、精彩回放。

(16分)

1.甲骨文是刻在上的;它出土的地方是现在的。

(2分)

2.按照顺序写出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

(8分)

3.形声字分为形旁和声旁,分别代表了字义和读音。

如“星”的形旁是,声旁是。

我还可以写出几个形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七、连线。

(5分)

李耳北宋女词人

李清照明代医药学家

李时珍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李世民春秋末期思想家

李大钊唐太宗

八、课外阅读。

(23分)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

“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

“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

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

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

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

吟“爆竹声中一岁除”;吟“清明时节雨纷纷”;吟“明月几时有”;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吟“漫卷诗书喜欲狂”;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

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分)

(1)半开玩笑地回答。

()

(2)比喻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难以抑制。

()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横线上。

(6分)

A.中秋时B.清明时C.过年时

D.喜悦时E.慷慨时F.送别时

3.仔细读短文,回答问题。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有的答案不止一个)

(1)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

(3分)

A.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

B.又整齐又灵动,适宜表达一种微妙、诗意的情感

C.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文字

(2)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

(3分)

A.汉字的形B.汉字的义

C.中国古典诗词D.汉语拼音

4.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6分)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几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3分)

九、习作。

(填写研究报告计划表)(30分)

学习了本单元“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我们学会了如何写研究性报告。

下面请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完成下面的研究报告。

年月日

研究报告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1

2

3

(三)资料整理

调查统计:

书籍、报刊:

网络:

(四)汇报、交流的方式

(五)研究结论

 

第三单元提升练习答案

一、人才辈出 源远流长 天地玄黄 寒来暑往

二、1.奇 2.叶 3.梦 4.哭

三、1.发 2.充 3.偷鸡

四、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五彩缤纷 八仙过海 十全十美

五、D

六、1.龟甲或兽骨 河南安阳

2.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3.日 生 蜘 蛛 湖 课

七、

八、1.戏答 心潮难已 2.C B A F D E

3.

(1)ABC 

(2)C

4.

(1)路上行人欲断魂 

(2)把酒问青天 (3)西出阳关无故人

5.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

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

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九、提示:

填写研究报告时,可以模仿本单元“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写法,选择的课题不用很难,可以是你平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低头与昂头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

在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

那是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赴一位老前辈的约会,地点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

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嘭”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痛得他哭笑不得。

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

“很痛吧?

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

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牢记地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

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准则。

   还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应聘队伍。

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当头劈来一个耳光,问:

“这是什以滋味?

”几乎所有的人都捂着自己的脸出来了。

当然,这些人都落聘了。

后来,有个年轻人走了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个耳光,问:

“这是什么滋味?

”年轻人站直身子,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在同样的位置,给主考官同样的一个耳光,说:

“就是这样滋味。

”因此,这位年轻人被录取了。

   富兰克林以低头而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起头颅而被聘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

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摆放在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着做人。

(1)“低头”的寓意是什么?

(2)为什么说富兰克林被撞是最大的收获?

(3)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为什么许多人会落聘?

年轻人被录取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

(1)谦虚。

(2)因为这次被撞教育他一生要学会谦虚。

(3)落聘的人因为没有维护自己的尊严。

年轻人之所以被录取是因为他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一个人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如果连自己的尊严都维护不了,又有什么能力去胜任一份工作。

【解析】【分析】

(1)、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第一自然段概括答案。

(3)解答第一问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第二、三自然段概括答案。

第二问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谦虚。

(2)因为这次被撞教育他一生要学会谦虚。

(3)落聘的人因为没有维护自己的尊严。

年轻人之所以被录取是因为他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一个人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如果连自己的尊严都维护不了,又有什么能力去胜任一份工作。

      

【点评】

(1)、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课外阅读。

竹子

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

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

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出发,表现了“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

请你用波浪线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横线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________的文章。

(4)“息”字的解释有:

A.呼吸时进出的气。

B.停止。

C.消息。

D.利钱;利息。

短文中的“息息相关”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选__________解释。

(5)将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6)下面说法是否正确,请判断。

①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

________

②“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

________

③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________

【答案】

(1)竹竿;竹皮;竹沥;竹茹;竹笋

(2)春雨一过……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是这种精神吗?

(3)借物喻人

(4)A;B

(5)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6)正确;错误;正确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2)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形象。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借物喻人的文章。

(4)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5)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正确;②错误;“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梅。

③正确

故答案为:

⑴竹竿;竹皮;竹沥;竹茹;竹笋;⑵春雨一过……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是这种精神吗?

⑶借物喻人⑷A;B;⑸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⑹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联想的把握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借物喻人写法的把握能力。

(4)一字多义是一种语言现象,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

(5)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和文化常识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4.课外阅读。

灯光

  夏夜,静悄悄的,星星眨着眼睛,月亮姑娘出外飘游。

她那柔和的金黄色的光芒,像轻纱一样笼罩着大地。

她在天空中飘呀,飘呀。

夜渐渐深了,一家家的灯火相继熄灭了,人们进入了梦乡。

  夜更深了,月亮姑娘在静寂的夜空继续慢慢地飘着。

忽然,她发现有一盏灯还亮着,那灯光和天上的星光相互辉映。

月亮姑娘好奇地探头一望,只见那明亮的灯光下有一位老师,她面前放着厚厚的一摞学生作业本。

这位老师正在埋头批改学生作业。

她改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连一个小小的错误也不放过。

额上渗出了细小的汗珠,她也顾不上擦。

咦,她怎么笑了?

月亮姑娘又往前探了探头,啊,她改到了一篇好文章。

哟,怎么又皱眉了?

咳,原来是批到了“淘气大王”的胡涂作业。

  啊,这就是老师的甘和苦。

在这盏“长明灯”下,她的双鬓银丝不断增多,她的额上皱纹逐渐加深。

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她在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她的每一分光。

  月亮姑娘叹息着悄悄离去,她不忍心打扰老师的工作。

  啊,夏天的夜晚是多么宁静!

月亮是那么柔和,星星是那么闪烁迷人。

老师屋里的那盏灯,比月亮、星星更柔和,更迷人。

(1)给短文分段。

(2)概括第二、五自然段段意。

(3)找出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4)为什么说:

“老师屋里的那盏灯比月亮、星星更柔和,更迷人”?

【答案】

(1)共分三段。

第一段(第1节);第二段(第2—4节)第三段(第5节)。

(2)第2自然段:

深夜,月亮姑娘看见老师还在认真批改学生作业。

第5自然段:

老师屋里那盏灯比月亮、星星更柔和、迷人。

(3)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她在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她的每一分光。

(4)是老师无私地为教育事业奉献每分光的精神使她屋中的灯光比星星、月亮更柔和、迷人。

【解析】【分析】

(1)这篇课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第1节);第二段(第2—4节)第三段(第5节)。

(2)第2自然段:

深夜,月亮姑娘看见老师还在认真批改学生作业。

第5自然段:

老师屋里那盏灯比月亮、星星更柔和、迷人。

(3)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她在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她的每一分光。

(4)是老师无私地为教育事业奉献每分光的精神使她屋中的灯光比星星、月亮更柔和、迷人。

【点评】

(1)只有掌握了课文内容,才能划分出段落。

(2)找出了每段的中心思想;(3)考查了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为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她在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她的每一分光。

(4)告诉了我们是老师无私地为教育事业奉献每分光的精神使她屋中的灯光比星星、月亮更柔和、迷人。

5.

算计

陈志江

①夏天的天气真是变幻莫测,早上还是万里晴空呢,中午时天色就变了,小镇的上空阴云密布,一副山雨欲来的模样。

吴老头蹲在巷口,身边的纸箱上面还放着一把雨伞,纸箱上歪歪扭扭写着几个大字:

雨伞35元。

他抬头望望天,精瘦的脸上露出喜色。

②“唉,这伞是新的吗?

”一个男青年在小摊前停下了脚步,手里抓起雨伞问道,吴老头抬头瞅了他一眼,只见这男青年穿戴时尚,脖子上挂着一条粗大的金项链,黄灿灿的光晃的他眼睛都眯缝起来。

③“当然是新的,你看看,包装还是完好的,洋货,好用。

”吴老头用手点了点雨伞包装上的那两行洋文,夸道,这雨伞特好卖,一箱子只剩下这一把了。

④“骗鬼呢,随便印上两个洋文就冒充洋货。

”男青年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不屑地说“你以为我没上过学吗?

这几个汉语拼音我还认得出来,三十五太贵了,顶多给你二十,卖不?

⑤“不卖”老吴头斩钉截铁的摇了摇头。

⑥“二十五”男青年抬头看了看天,眉头皱了皱。

⑦“三十五,少一分也不卖。

”老吴头气定神闲地说:

“反正只剩下这一把了,我不愁卖不出去。

⑧“好,三十五就三十五。

”男青年咬了咬牙。

恨恨道:

“你这是趁火打劫呢,一把破伞也卖得那么贵。

⑨“大叔,这雨伞四十卖给我吧。

”忽然一阵香风袭来,摊子前多了一个风姿绰约的少妇。

一上来就抬高了价钱,声音妩媚的说:

“快下雨了,不要淋湿了我这身高档的连衣裙,香港买回来的呢。

⑩“行,你给四十元把雨伞拿走吧。

”财神爷从天而降,吴老头不由得喜形于色,少妇也爽快,从香肩上取一下小垮包,拉开拉链就要付钱。

.“慢”男青年一声大喝,制止了他们的交易,愤愤地说:

“这雨伞是我先看上的,做事总要讲究先来后到吧,懂不懂规矩?

”少妇不屑地撇了撇嘴“哟,你这小伙子就是不讲理,买东西都是价高者得,这规矩你又懂不?

.“哼,你以为自己有几个臭钱就很了不起吗?

本来大爷是最看不惯就是拿钱砸我!

好吧。

我出五十,这雨伞我要定了。

”男青年寸步不让。

.“七十!

”少妇白了他一眼说:

“好男不跟女斗,给点风度好不好?

.“一百!

奶奶的,我出一百!

”男青年似乎是豁出去了,铁了心要争到底。

他从身上摸出一张百元大钞,神气地说:

“大爷我有的是钱。

”吴老头急不可耐的从男青年手上抢过钞票,一把揣进口袋高兴地说:

“哈哈,你们俩也不用争啦,这事情我可以做主,这雨伞毕竟是小伙子先谈价的,小伙子一百元成交了。

.“有毛病!

”男青年的顽固似乎也让少妇偃旗息鼓啦。

狠狠的瞪了男青年一眼,扭着屁股走了。

男青年抓起雨伞,抬头看看阴沉沉的天气,也急匆匆的向另外一个方向走了。

.吴老头掏出一根烟点上,脸上带着狡黜的笑,从纸箱里再掏出一把雨伞放在箱面上。

少妇一阵风似的从巷口闪出来,笑嘻嘻的问:

“爹,女儿这招是不是管用?

.“管用,管用,嘿嘿,就你鬼点子多。

”吴老头笑吟吟地说,伷手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百元大钞递给少妇,喜滋滋的吩咐道:

“去打一斤酒买半只烧鸭,我今晚要喝上两盅。

.少妇接过钱,摸了摸手感不对,又举到眼前看了看,忽然脸色都变了,“爹,你怎么不仔细看看,这张是假钱!

.两人追到巷口,可是哪里还有男青年的影子,狂风呼啸着,宛如嘲弄的笑声。

(选自《小说选刊》2007年第1期)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气定神闲:

风姿绰约:

偃旗息鼓:

2.小说第①处画横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3.品读文中画波浪线的②③两句,揣摩句中吴老头“露出喜色”和“喜形于色”两处的“喜”的原因是否相同。

4.文中男青年买完伞后。

“急匆匆向另外一个方向走了”,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5.小说中的吴老头父女本想算计买伞男青年,结果反被男青年所骗,充满讽刺意味,你认为作者想借这篇小说表达什么?

1、气定神闲:

心情平和,丝毫不着急。

风姿绰约:

形容气质优雅、体态柔美。

偃旗息鼓:

比喻事情终止或气势减弱。

2、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突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方男青年急于买伞等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3.不相同,②处的“喜”,是因为吴老头看到天要下雨,自己将要迎来买伞的生意而高兴;③处的“喜”,是因为吴老头看到女儿假扮顾客高价居买伞,自己和女儿先前设计好的“算计”即将得逞内心非常得意。

4.“急匆匆”说明男青年用假钞居买伞后急于脱身,”另一个方向“说明他特意避开了少妇,很有心计。

这为下文吴老头发现钱是假的作了铺垫。

5.表达对社会假丑恶的批判和对人性真善美的呼唤。

 

6.

点燃一个冬天

①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的卷过来。

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

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来,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的颤抖。

孙老师的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的起床了。

②“瘟天,又是下雨。

”女人没好气的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的差不多了。

③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操场的角落。

孙老师说:

“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④女人望天、叹气。

“瘟天!

”女人又咧咧的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的划了根火柴。

“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

”女人说。

⑤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的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

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

“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⑥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篝火旁边。

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⑦女人在一旁默默的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

女人挎着背篓慢慢被雾帘遮住。

远处渐渐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⑧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

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

“天黑得早,早点回。

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

”孩子们点头。

⑨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

⑩“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1.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

“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

”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

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

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

而你还那么热心。

”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的哗啦哗啦的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啦?

”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

“看见了,他们在路上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

“你看你,唉。

”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吹了一个晚上。

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

女人说:

“听见没有,下雪了。

”孙老师说:

“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

怕什么?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

“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

寒风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

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啦,咋啦?

”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挨一个的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

”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

“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

“老师,够你们烧了吗?

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烁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的说:

“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

1.第31段“原来……”的省略号中省略了什么?

请你补充完整。

2.文中画线句写道“女人的脸红扑扑”的,说说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