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狭窄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126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尖瓣狭窄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二尖瓣狭窄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二尖瓣狭窄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二尖瓣狭窄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二尖瓣狭窄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二尖瓣狭窄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二尖瓣狭窄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二尖瓣狭窄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二尖瓣狭窄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二尖瓣狭窄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二尖瓣狭窄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二尖瓣狭窄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二尖瓣狭窄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二尖瓣狭窄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二尖瓣狭窄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二尖瓣狭窄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尖瓣狭窄1Word文件下载.docx

《二尖瓣狭窄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尖瓣狭窄1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尖瓣狭窄1Word文件下载.docx

  2.病理生理正常成人二尖瓣口开放时其瓣口面积约为4~6cm2,瓣口长径为3~3.5cm。

当瓣口面积2.5cm2或瓣口长径1.2cm时,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

临床上根据瓣口面积缩小和长径缩短的程度不同,将二尖瓣狭窄分为轻度(2.5~1.5cm2;

1.2cm)、中度(1.5~1.0cm2;

1.2~0.8cm)和重度(1.0~0.6cm2;

0.8cm)狭窄。

根据狭窄程度所出现相应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将二尖瓣狭窄自然病程分为3期:

  

(1)左心房代偿期:

轻、中度二尖瓣狭窄由于舒张期左心房回流至左心室血流受阻,左心房发生代偿性扩大及肥厚以增强收缩力,使舒张晚期心房主动排血量增加,延缓左心房平均压升高。

  

(2)左心房衰竭期:

随着二尖瓣狭窄病变加重,左心房代偿性扩大、肥厚和收缩力增强难以克服瓣口狭窄所致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则左心房压逐渐升高,继之影响肺静脉回流,导致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相继升高,管径扩大,管腔淤血。

一方面,可引起肺顺应性下降,呼吸功能发生障碍和低氧血症;

另一方面,当肺毛细血管压明显升高时,血浆甚至血细胞渗出毛细血管外,当淋巴引流不及时,血浆和血细胞渗入肺泡内,可引起急性肺水肿,出现急性左心房衰竭的征象。

  (3)右心受累期:

长期肺淤血使肺顺应性下降,可反射性引起肺小动脉痉挛、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

长期肺动脉高压可进一步引起肺小动脉内膜和中层增厚,血管腔进一步狭窄,加重肺动脉高压,形成恶性循环。

肺动脉高压必然增加右心室后负荷,使右心室壁增厚和右心腔扩大,最终引起右心衰竭。

此时,肺淤血和左心房衰竭症状反而减轻。

【症状】

  临床表现

  1.症状二尖瓣狭窄病人由于狭窄严重程度、病情进展速度、生活条件、职业、劳动强度和代偿机制不同,其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别,临床上主要症状有:

  

(1)呼吸困难:

当二尖瓣狭窄进入左心房衰竭期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早期仅在重度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时出现,稍事休息可以缓解,常不引起患者注意。

随着二尖瓣狭窄程度加重,以后日常生活甚至静息时也感气促,常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作。

病情进一步发展,常不能平卧,需采取半卧位或端坐呼吸。

上述症状常因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心动过速、情绪激动和心房颤动而加剧。

  

(2)咯血:

发生率约15%~30%,多见于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病人,可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大咯血:

是由于支气管黏膜下曲张的支气管静脉破裂所致。

因肺静脉与支气管静脉间有侧支循环存在,突然升高的肺静脉压可传至支气管小静脉,使后者破裂出血。

常因妊娠或剧烈运动使肺静脉压突然升高所诱发,出血量可达数百毫升,因出血后肺静脉压下降常自行终止,故极少发生出血性休克,但必须警惕咯血所致窒息。

二尖瓣狭窄所致咯血多发生在肺淤血较早期,并非肺动脉高压的表现,后期因曲张的静脉壁增厚,大咯血反而少见。

  ②淤血性咯血:

常为小量咯血或痰中带血丝,因支气管内膜微血管或肺泡间毛细血管破裂所致。

  ③粉红色泡沫痰:

是急性肺水肿合并肺泡毛细血管破裂的特征性表现。

  ④肺梗死性咯血:

二尖瓣狭窄尤其长期卧床和心房颤动者,因静脉或右心房内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而产生咯血,常呈胶稠暗红色痰。

  ⑤慢性支气管炎伴痰中带血:

二尖瓣狭窄患者支气管黏膜常水肿,易引起慢性支气管炎。

  (3)咳嗽:

除非合并呼吸道感染或急性肺水肿,多为干咳,多见于夜间或劳动后,系静脉回流增加,加重肺淤血引起咳嗽反射;

有时由于明显扩大的左心房压迫左支气管引起刺激性干咳。

肺淤血和支气管黏膜水肿和渗出,加上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纤毛功能减退,易引起支气管和肺部感染,此时可有咳痰。

  (4)心悸:

常因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所致。

快速性心房颤动可诱发急性肺水肿,使原无症状的病人出现呼吸困难或使之加重,而迫使病人就医。

  (5)胸痛:

二尖瓣狭窄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可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压迫感或胸闷痛,历时常较心绞痛持久,硝酸甘油多无效,其胸痛机制未明,二尖瓣狭窄手术后胸痛可消失。

此外,二尖瓣狭窄合并风湿性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栓塞或肺梗死时也可胸痛,老年人尚需注意同时合并冠心病。

  (6)声音嘶哑:

少见,左心房明显扩大、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和肺动脉扩张均可压迫左侧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Ortner综合征)。

  (7)其他:

  ①疲乏无力:

因二尖瓣狭窄所致心排血量降低。

  ②吞咽困难:

由扩大的左心房压迫食管所致。

  ③若左心房附壁血栓脱落:

可引起动脉(脑及内脏)栓塞症状。

  ④当右心受累致右心衰竭时:

由于胃肠道淤血和功能紊乱,可致食欲减退,因肝淤血和肝功能减退可出现肝区疼痛、肝大、腹胀、下肢水肿、消瘦等表现

  2.体征

  

(1)心尖区舒张期杂音:

心尖区舒张期杂音是诊断二尖瓣狭窄最重要的体征,绝大多数病例据此可作出二尖瓣狭窄诊断。

典型者其特点是常局限于心尖区,呈舒张中晚期低调、递增型、隆隆样杂音,窦性心律时常有舒张晚期(收缩期前)杂音增强,并持续到第1心音(S1),当发生心房颤动时收缩期前增强消失。

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杂音用钟型听诊器轻压心尖区胸壁和让病人左侧卧位时最易听到,对于杂音较轻者可采取运动、咳嗽、用力呼气或吸入亚硝酸异戊酯等方法使杂音增强。

一般情况下,二尖瓣狭窄严重程度与心尖区舒张期杂音响度有一定关系,但两者关系不一定呈正比。

杂音的响亮度主要取决于血容量及血液通过狭窄瓣口的流速。

在一定范围内杂音响亮度与狭窄程度成正比,但重度狭窄时杂音反而减轻,甚至听不到杂音,即所谓“哑型二尖瓣狭窄”,这是因为通过二尖瓣口血流量明显减少所致。

当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多为较重二尖瓣狭窄)、心动过速或左心房衰竭时,杂音也会减轻;

待心功能改善、心率减慢后,杂音可以增强。

此外,合并肺动脉高压、瓣叶固定时杂音也减轻,而心排出量增加时,则杂音增强。

  临床上少数二尖瓣狭窄听不到舒张期杂音,即所谓哑型二尖瓣狭窄,这种情况虽可见于极轻度二尖瓣狭窄,但临床上多指有严重二尖瓣狭窄并肺动脉高压者,其产生原因主要是:

①瓣口严重狭窄(小于1.0cm2)、瓣膜增厚粘连、活动度减弱,使通过二尖瓣口的血流减慢、血量减少,以致杂音极轻甚至听不到;

②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明显扩大,极度顺钟向转位,迫使左心室向左后移位,影响二尖瓣口杂音传导。

此外,部分二尖瓣狭窄病人当心功能明显减退和(或)合并心房颤动、心动过速,可使原来舒张期杂音明显减弱乃至消失,变成哑型二尖瓣狭窄。

随着心功能改善、心律失常纠正或心室率减慢后,杂音可再度出现。

偶尔,二尖瓣狭窄并主动脉瓣病变时,由于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左心房室间跨瓣压差减少,可使心尖区舒张期杂音减弱、消失。

其他如肺气肿、大量心包积液等也可能影响杂音传导,而肺部病变产生的啰音有时可掩盖舒张期杂音,此时应嘱病人暂停呼吸再作仔细听诊。

尽管哑型二尖瓣狭窄心尖区听不到舒张期杂音,但二尖瓣狭窄的其他征象可依然存在,如心尖区第1心音亢进、二尖瓣开放拍击音、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亢进分裂、Graham-Stell杂音以及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杂音等,X线、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仍有二尖瓣狭窄相应改变;

临床上可有肺淤血、左心房衰竭和(或)右心衰竭的表现。

  

(2)第1心音(S1)亢进和开瓣音:

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压升高,在舒张末期,左心房、室间仍有较大压差,加上左心室舒张期充盈量减少,二尖瓣前叶处于心室腔较低位置,当心室收缩时,瓣叶突然快速关闭,可产生亢进的拍击样S1。

开瓣音也称为二尖瓣开放拍击音,此音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或心尖区的内上方最易听到,为紧随S2之后的高调、清脆、短促而响亮的心音。

其产生机制是,二尖瓣狭窄时,舒张早期左心房室压力阶差大,狭窄的二尖瓣的前叶被左心房高压血流有力推向左心室,但中途突然开放受阻,引起前叶张力骤然增加,促使瓣叶突然短暂关闭一下所致;

近年,经超声心动图证实系二尖瓣开放后,突然瞬间快速关闭一下,然后再开放所致。

S1亢进和开瓣音的存在常表明二尖瓣前叶活动能力和弹性较好,有助于隔膜型二尖瓣狭窄的诊断,对选择作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治疗有帮助。

漏斗型二尖瓣狭窄,其瓣口僵硬而呈漏斗状,瓣膜失去弹性,故心尖区S1减弱,无开瓣音,且常伴有关闭不全的收缩期杂音。

  (3)肺动脉瓣关闭音(P2)亢进、S2分裂:

当二尖瓣狭窄导致肺动脉高压时,可产生P2亢进、S2分裂,有时具拍击性。

随着肺动脉高压进展,可使肺动脉发生扩张,在肺动脉瓣区可听到喷射样收缩期杂音及肺动脉喷射音(收缩早期喀喇音)。

当肺动脉重度扩张时,可产生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在肺动脉瓣听诊区可出现舒张早期吹风样杂音,即Graham-Stell杂音。

当二尖瓣狭窄发展到右心受累期时,可产生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在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4)其他体征:

  ①病人面颊发红及口唇轻度发绀的“二尖瓣面容”。

  ②儿童或青少年时发病者可有心前区隆起伴抬举性搏动。

  ③心尖区可触及拍击样S1及舒张期震颤。

  ④叩诊心界可呈梨形改变右心室扩大时心界向左扩大。

  ⑤当发生肺淤血和肺水肿时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

  ⑥右心衰竭时则有大循环淤血体征。

  诊断

  典型二尖瓣狭窄,根据其临床表现,尤其是心脏听诊即可作出定性诊断,有经验的医生尚能评估二尖瓣狭窄严重程度,但准确的定量诊断尚需依靠实验室检查。

目前确诊二尖瓣狭窄最有效的辅助检查是超声心动图,其次是X线检查,心电图仅作辅助诊断,侵入性的心导管检查目前极少应用。

  二尖瓣狭窄程度和病理类型的诊断:

判断二尖瓣狭窄程度和定量诊断应作全面综合分析,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估计:

  1.心功能状态二尖瓣狭窄病人若心功能处于代偿期,表明狭窄较轻;

若反复左心房衰竭、肺水肿发作和(或)已有右心衰竭征象,则表明狭窄多较严重。

  2.体检时心浊音界的变化二尖瓣狭窄患者若有右心室肥大和肺动脉高压时,则心浊音界向左右扩大(以向左为主),而心腰饱满,呈典型二尖瓣型心改变,其扩大程度往往与二尖瓣狭窄程度呈正比。

  3.心脏听诊发现有心房颤动者,二尖瓣狭窄多较重,反之则较轻;

有阵发性心房颤动者,二尖瓣狭窄程度较持续性者轻。

注意二尖瓣开瓣音与第二心音的时距,两者越接近,则二尖瓣狭窄越重。

至于心尖区舒张期杂音,在轻、中度狭窄者,其响度多与左心房、室间的舒张期压差及狭窄程度呈正比,而重度狭窄时,杂音反而减轻。

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S2)亢进、分裂,有Graham-Stell杂音,说明有明显肺动脉高压存在,是二尖瓣狭窄较重的佐证。

此外,三尖瓣区若有三尖瓣关闭不全所致收缩期杂音,也表明二尖瓣狭窄较重。

  4.心音图检查心音图检查除印证上述听诊发现外,尚可参考R-Sl时间,即心电图上R波(或Q波)开始到S1二尖瓣关闭成分的时距,二尖瓣狭窄越重,则R-S1时间越长。

正常的R-S1为40~60ms,轻度二尖瓣狭窄为50~70ms,中度为80~90ms,重度为100ms。

S2与开瓣音(S2-OS)时距测定也有一定参考价值,若S2-OS90ms,多为轻度二尖瓣狭窄;

若50ms,则为较重二尖瓣狭窄。

  5.心电图检查若有右心室肥大、劳损伴心房颤动者,多表明二尖瓣狭窄较重。

  6.X线检查中度以上二尖瓣狭窄,多显示主动脉结缩小,肺动脉段突出,左心房、右心室扩大,肺门阴影加深,心胸比例增大至60%~80%,可见KerleyB线或A线。

  7.UCG检查可直接测量瓣口面积和左心房、右心室大小,对二尖瓣狭窄具有定量诊断的价值。

  根据临床表现判断二尖瓣狭窄的病理类型,旨在为病人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一般来讲,隔膜型和隔膜增厚型的临床特点是心房颤动少见,心尖区S1亢进呈拍击样,常有二尖瓣开瓣音,舒张期杂音多呈收缩期前增强,此两型多属轻中度二尖瓣狭窄。

隔膜漏斗型是上述病理类型的进一步发展,其临床特点是,听诊时心尖区S1虽亢进,但多不清脆,开瓣音不清晰,甚至听不到,约半数病例有心房颤动,多属中重度二尖瓣狭窄,心功能多属于失代偿期。

漏斗型者常伴二尖瓣关闭不全,其临床特点是,绝大多数有心房颤动,心尖区S1低沉,多无开瓣音,舒张期杂音减轻,常无收缩期前增强,常有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收缩期杂音,本型多属重度二尖瓣狭窄,常有明显心功能不全。

  一般来说,隔膜型和隔膜增厚型可采用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或外科闭式扩张术;

隔膜漏斗型应在体外循环下,先试行闭式扩张术,视病情也可改为直视分离术;

而漏斗型者多需施行瓣膜置换术。

【饮食保健】

【护理】

【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是可以预防的,如果能有效地控制甲链咽炎的感染,就不会得风湿热,风心病就不会发生。

预防主要措施有:

  1.一级预防指防止风湿热的初次发作。

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治疗甲链性扁桃体炎。

凡发热、咽痛或不适,头痛、腹痛、咽充血和扁桃体有分泌物者都应在治疗前作咽拭子培养,确定有无甲链生长。

如为阳性,应立即开始抗生素治疗。

  除了青霉素过敏者,对所有病人青霉素应为首选药物,理由是:

①所有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株对青霉素同样敏感;

②在应用40多年后,青霉素对这种细菌的平均抑菌和杀菌浓度没有发生变化,仍在0.005μg/ml左右;

③没有出现对青霉素抵抗的征象;

④至今没有别的抗生素抗链球菌感染的活性和临床效果超过青霉素G;

⑤青霉素相对价廉,抗菌谱较窄,因此不会抑制正常菌群,可避免二重感染,并较其他有效的抗生素副作用少。

苄星青霉素适用于不能完成10天口服青霉素疗程者;

有RF个人史或家族史者;

或地理、社会经济环境属RF高发区的患者。

单用苄星青霉素肌注较痛,用苄星青霉素加普鲁卡因青霉素混合的针剂注射时不痛。

混合针剂所含苄星青霉素剂量应为:

27kg的患者为60万U,27kg的患者为120万U。

对于多数小患者,用苄星青霉素90万U和普鲁卡因青霉素30万U的混合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这种制剂不适于青春期或成人患者。

对RF低发地区,可予青霉素V口服治疗。

青霉素V具有酸稳定性,吸收较好,产生的青霉素血药浓度较高。

对儿童和成人,剂量均为250mg,3次/d,共10天。

必须强调应连续服药10天的重要性,即使服药几天后症状消失,也应服满10天。

少于10天效果明显减低,但多于10天亦不能增加疗效。

其治疗链球菌咽炎的疗效与口服青霉素相同或几乎相同,对成人,2次/d给药疗效不可靠,以3~4次/d为好。

但最大剂量不超过1g/d。

其次选用先锋霉素Ⅳ、Ⅵ0.25g,4次/d,共10天,但对青霉素过敏休克病人不能用。

四环素国内已不生产,磺胺嘧啶不能清除链球菌,因此不能用于治疗链球菌性咽峡炎。

但持续应用磺胺嘧啶对预防RF复发是有效的。

  2.二级预防(风湿热复发的预防)对有明确风湿热病史或现有风心病者都需要连续的抗生素治疗,预防风湿热的复发。

  

(1)预防期限:

取决于复发危险性大小,一般来说,经常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者,居住拥挤、医疗条件差者以及多次发作史者,复发的危险性高,预防用药时间宜长,反之,可适当缩短。

已经有过风湿性心脏炎的病人心脏炎复发的危险性相对较高,应接受长期抗生素预防直至成年或终身预防。

相反,没有患过风湿性心脏炎的病人复发时心脏受累的危险性低,抗生素预防几年后便可停止。

一般情况下,预防应持续至病人到二十几岁或末次风湿热后至少5年。

  

(2)预防方案:

  ①肌注苄星青霉素G:

常用方案是长效青霉素制剂苄星青霉素G120万U、肌内注射,每4周1次。

在急性RF高发国家和地区,以及高危病人,最好每3周肌注1次。

  ②口服抗生素:

RF复发危险性较低的患者,例如已到青春期末或青年期或至少5年没有风湿热复发者,可改为口服抗生素预防,按下面推荐的剂量服药:

  A.磺胺嘧啶:

体重27kg者,剂量1.0g,1次/d。

体重≤27kg者,0.5g/d。

副作用轻而少见,偶可致白细胞减少,宜每2周查1次血细胞计数。

妊娠晚期患者禁用,因为磺胺嘧啶可透过胎盘屏障,与胎儿体内的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结合位点。

  B.青霉素V:

剂量为250mg,2次/d。

过敏反应与肌注青霉素相同,用前宜作青霉素皮肤试验。

  C.红霉素:

250mg,2次/d,适用于青霉素和磺胺药均有过敏者。

  D.中药如金银花、黄连、黄芩、黄柏、蒲公英、板蓝根、穿心莲;

中成药如银黄片、银翘片、抗炎灵片、银黄针等对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均有良效,可选择应用。

  根据WH0最近报告,在1986~1990年对16个国家33651例RF或RHD患者注册进行二级预防治疗。

但只有大约63.2%的病人完成了二级预防。

其中95.7%的病人用长效青霉素每月肌注1次,2.1%口服青霉素,0.1%用磺胺嘧啶,2.1%用红霉素。

0.3%病人对青霉素有不良反应,有53例RF复发,占0.4%病人/年。

如果不进行预防,风湿热的复发率高达60%病人/年。

【检查】

  1.超声心动图(UCG)UCG对二尖瓣狭窄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除可确定有无二尖瓣狭窄及瓣口面积之外,尚可帮助了解心脏形态,判断瓣膜病变程度及决定手术方式,对观察手术前后的改变及术后二尖瓣狭窄复发等方面也有很大价值。

  

(1)M型UCG:

二尖瓣狭窄M型UCG的表现包括:

  ①二尖瓣前叶EF斜率明显降低:

在窦性心律患者,EA呈一平段(或平斜型)改变,即城垛样改变。

二尖瓣狭窄时,EF斜率常50min/s,由于瓣膜增厚、钙化和(或)纤维化致瓣叶回声增多增强。

必须指出,EF斜率降低虽是诊断二尖瓣狭窄的敏感指标,但并非特异,也见于严重肺动脉高压、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病变、左心室顺应性降低、舒张末压增高等情况。

  ②二尖瓣前瓣CE幅度降低:

CE间距代表心动周期中前瓣关闭和完全开放时活动幅度,可反映瓣膜的柔韧度、弹性和活动度。

二尖瓣狭窄时,CE幅度减少,若幅度15mm,加上瓣膜回声明显增多增强,瓣膜有僵硬感者应考虑瓣膜钙化的存在,严重钙化者即使单纯狭窄也应作瓣膜置换术的准备。

  ③心电图Q波与二尖瓣前瓣C点间期延长:

二尖瓣狭窄时,Q-C间期往往80ms,这是由于左心室与左心房压力交叉点后移之故。

正常Q-C间期为40~60ms,轻、中度二尖瓣狭窄者,Q-C间期常100ms,若Q-C间期100ms,多为重度狭窄。

  ④二尖瓣后瓣曲线改变:

二尖瓣狭窄时,由于前后瓣交界处粘连,舒张期瓣口开放,后瓣因与前瓣粘连受瓣叶面积较大的前瓣牵制而被拉向前方,呈同向运动,与正常人呈异向运动不同。

但约10%病例二尖瓣前后瓣仍呈异向运动或水平运动,应予注意。

  ⑤EE间距缩小:

EE间距应在二尖瓣瓣尖处测量,代表舒张期瓣膜开放的最大距离,二尖瓣狭窄时,EE间距缩小。

  ⑥其他改变:

包括左心房增大,其增大的程度与二尖瓣狭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增宽、左心室不大,部分病例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在舒张期呈同向运动。

  

(2)二维UCG:

二尖瓣狭窄时二维UCG的表现包括:

  ①心前区左心室长轴切面可见二尖瓣叶变厚、回声增强:

活动僵硬,瓣尖常呈结节状。

瓣叶增厚以瓣尖处尤为明显,舒张期前后瓣的瓣尖不能分离,开放活动受限、迟缓,前瓣体部常呈圆顶形向左心室流出道凸出,呈“气球样”改变。

一般认为此圆顶形越明显,其狭窄程度越轻,瓣膜弹性也越好:

反之,如果圆顶消失且呈板状运动者,说明狭窄严重且弹性明显降低。

实时下可见后瓣瓣尖被前瓣牵引入左心室流出道,呈同向运动。

此外,可见左心房增大,其增大程度与狭窄呈正相关。

有时可见左心房内附壁血栓。

  ②心前区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可见二尖瓣口边缘有结节状增厚,回声增强,交界处融合,舒张期瓣口呈鱼口状或呈不规则状,瓣口面积明显缩小。

  ③心尖区及剑突下四腔切面有助于观察二尖瓣受累程度和测量各房室大小。

  (3)多普勒UCG:

连续或脉冲多普勒将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口或左心室流入道内,可探测到舒张期宽带频谱-湍流,在舒张期保持高流速。

该血流信号有两个尖峰分别代表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双尖峰状高速的血流类型与二尖瓣跨瓣压差有关,据此压差可估计狭窄严重程度。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变窄,中央呈反色显示,周围有多色镶嵌。

血流的形态和方向不一,可呈偏心型或分成多股血流射向左心室。

  (4)定量诊断:

在二维UCG上,可利用电子游标直接绘测出狭窄的瓣口面积;

在连续多普勒频谱上,通过压力减半时间(pressurehalftime,PHT)估测二尖瓣口面积;

也可应用多普勒测量出跨瓣压差。

若合并三尖瓣反流,则可采用三尖瓣反流频谱估测右心室压力或肺动脉压力。

利用频谱多普勒和(或)彩色多普勒可对瓣膜反流进行半定量检测。

  (5)经食管UCG:

经食管UCG有良好的声窗,采用高频探头,直接在左心房后方探查,较常规经胸壁UCG更准确地观察瓣膜及其附属结构,在发现心房血栓方面尤具优势。

经胸壁UCG检出左心房血栓的敏感性约30%~60%,而采用经食管UCG检测,其敏感性达90%以上。

  近年发展的三维UCG可在三维方向上动态观察二尖瓣结构,其重建的三维图像直观,与实际解剖结构近似,可较好地显示瓣膜的病变情况,为手术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2.X线检查X线所见与二尖瓣狭窄的程度和疾病发展阶段有关。

轻度二尖瓣狭窄,心影可正常。

中度以上狭窄,在检查时可发现左心房增大,肺动脉段突出,左支气管抬高,并可有右心室增大等。

后前位,心影如梨状,称为“二尖瓣型心”,主动脉结略小;

右前斜位吞钡检查可发现扩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