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130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3.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维构成教案之2.docx

二维构成教案之2

课时教案

授课章节及题目

色彩的三属性物理原理、生理原理

授课时间

第10周第5·6节

课次

18

学时

2

教学目标与要求

(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色彩的三属性。

教学重点

与难点

色彩的三属性

教学用具

采用多媒体技术,以“实践”教学为主

教学过程

环节、时间

授课内容

教学方法

课程导入

(5分钟)

(1)明度、纯度、色相、光与色、光源色、物体色、固有色

(2)视觉生理特征、色彩的视觉研究、

(3)错觉与幻觉

采用多媒体技术

6-80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

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1642~1727)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把太阳光从细缝引入暗室,让光通过三棱镜,使其产生折射,并在银幕上显现出一条美丽的彩带,呈现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它们按彩虹的颜色秩序排列。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分解或光谱。

光与可见光谱

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

从380nm~780nm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受。

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大于780nm称红外线,波长小于380nm称紫外线,这两种线肉眼都看不到.

光源色

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因其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色光,叫做光源色。

例如灯泡的光所含黄色和橙色,波长的光比其他波长的光多而呈现黄色。

一般营火灯光含蓝色波长的光多则呈蓝色。

只含有某一波长的光就是单色光。

含有两种以上波长的光就是复色光。

含有红、橙、黄、绿、青、篮、紫所有波长的光就是全色光。

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但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物体的受光部,受光源色的影响显著,其色彩倾向是物体色与光源色的综合。

其中高光几乎是光源色的直接反射。

物体的背光部,受环境色的影响显著,其色彩倾向是物体色与环境色的综合。

背光部的反光处受环境色影响最明显。

物体色与光源色的相互关系还与光线投射的角度、强弱有关。

在间接光下,物体色明显;在直接光下,光越强,物体色越弱。

色彩的三要素

世界上的色彩丰富多彩,这些色彩分无彩色.每一个有彩色系里的色彩都有三个很重要的属性:

色相、明度、纯度。

它们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共有关系。

一、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本身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

色相的种类很多,可以识别的色相多达160个左右。

二、明度

明度指的是色彩的明暗程度,也称亮度、深浅度。

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任何色彩都可以还原为明度关系来思考,它是搭配色彩的基础,最适合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三、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鲜艳程度,又指色彩的明亮、鲜灰程度,也有艳度、浓度、彩度、饱和度的说

法。

光谱中单色光即为最纯的颜色,当它加入黑、白、灰以及其他色彩时,纯度就会降低。

在色环上,纯度最高的是三原色(红、黄、蓝),其次是三间色(橙、绿、紫),再其次为复色。

蓝绿色在颜色中是纯度最低的色相。

视觉的生理特性

一、色感觉恒常

视觉的这种自然地或无意识地对物体的色觉始终想保持原样不变和“固有”的现象,就是色感觉恒常,也叫视觉惰性。

二、视觉的适应

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使感受起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状态叫做适应。

暗适应(DarkAdaptation)是眼睛由亮到暗的适应过程。

明适应(LightAdaptation)是由暗到亮的适应过程。

人眼对环境颜色刺激作用下造成的颜色视觉变化,是视觉对颜色光的适应所致,被称为“色彩适应”。

视错觉

视错觉现象就是视觉色彩补偿现象。

人的视觉对色彩永远需求一种生理的平衡,即人眼看到任何一种颜色时,总要求它的相对补色,如果客观上这种补色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动调节,在视觉中制造这种颜色补偿。

色彩补偿现象在色彩艺术理论中非常重要,作为视觉规律,直接关系

到色彩的美学问题。

一、负残像性视觉效果

视觉残像形成的原理是因为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而引发的,是眼睛连续注视所致,所以又被称为“连续对比”视错觉。

视觉负残像现象,指在停止物体色或光色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仍然短暂残留与原有物体色或光色成相互补充色映像的视觉情况。

这种视觉现象是光色适应后视觉变化引起的色彩错觉,也称为负残像性视觉效果。

二、同时性色彩效果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安置在一起的色彩搭配,每一种色的纯物理性质在视感觉中有所改

变,色彩并置得当则可交相辉映,从而使整个色彩组合仿佛是一部绝妙的交响乐。

另外,当色彩的对比关系较微弱时,其同化性的色彩视觉效果就会显现出来。

采用多媒体技术

80-90

总结本次课程,布置作业。

采用多媒体技术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实训教案

实训项目

明度、纯度

实训类别

课堂实训()实验()校外实践()

课次

19

实训班级

13广告,装潢

学时

2

实训地点

画室

实训时间

1·2

教学目标与要求

让学生能熟练色彩明度、纯度的色阶、推移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

色彩明度、纯度的色阶推移练习

教学用具

4开纸,铅笔,针管笔,曲线板,尺子。

教学过程

明度色阶

①明度色阶

目的:

体验明度渐变色阶带来的秩序与理性感觉。

要求:

a.做两组:

一组是无彩色的明度色阶,一组是有彩色的明度色阶,将它们并排贴在一张8开纸上。

明度等级为11个,黑定为0,白定为10,从1到9为灰色系列(孟谢尔色彩体系)。

b.选明度较深的颜色来做(因为颜色加白容易干净、漂亮,加黑容易显脏),如群青、青莲等。

方法:

a.在画纸上打好15个左右5cm×4cm的横格,从白色开始涂,一点点地加黑,直到黑色。

超出15个层次也可以,最后从中挑选11个合适的色阶。

b.从色块上裁下3cm×1.5cm大小的正式色阶,将其粘贴在另一张8开纸上(色阶之间可留有一定的间隔)。

②明度推移构成练习

目的:

从一个颜色向深或向浅的发展中了解单一色相的表现范围;从色阶的深浅变化中理解渐变的节奏关系,以此达到色彩的光感、深度感、空间感等的表现;从明度推移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色彩的调和手法。

要求:

a.色阶要10个层次左右,变化要有均匀、等差或等比关系。

b.抽象图形。

构图尽量单纯,尤其是第一张无彩色系的明度渐变构成,可用简单的重复性构图,易出效果。

c.色阶要在调色盒里调和,以备一个颜色反复使用。

方法:

a.画好构图,根据画面需要确定色阶数;或者先调好色阶,再根据色阶数安排构图。

b.调色方法:

白色与黑色分别摆放在色盒的两端(假定11个色阶),第一格的白是10份,第二格是9份,第三格是8份,依次递减,最后一格的白是0;反过来,这边第一格黑是10份,第二格黑足9份,依次递减。

每一格色彩都应是10份(靠感觉估计色量)。

调一个色,在纸上试一个色,边调边试。

试色时注意:

颜色与颜色要挨着,不要留缝隙,这样才容易准确。

c.有彩色的明度色阶调配方法同上。

如果色阶需要加黑时,一定要小心,以免过渡太快。

d.将调好的色阶带入抽象图形中,构成画面。

尺寸:

20cm×20cm

纯度色阶

①纯度色阶

目的:

弄清什么是纯度色阶,学习高级灰色的调配法。

要求:

a.选纯度值较高的色,如红、黄、橘,色阶数9个。

b.所选的灰(黑白相配)要与纯色的明度保持一致,如选红,红的明度值为4,灰就选择无彩色阶中的第4号灰

方法:

a.在画纸上打好12个左右5cm×4cm的横格,将选好的纯色与灰色放在两头,一只笔从纯往灰过渡,一只笔从灰往纯过渡。

最后从中选出9个合适的色阶。

b.从色块上裁下3cm×1.5cm大小的正式色阶,将其粘贴在另一张8开纸上(色阶之间可留有一定的间隔)。

目的:

从一个颜色向深或向浅的发展中了解单一色相的表现范围;从色阶的深浅变化中理解渐变的节奏关系,以此达到色彩的光感、深度感、空间感等的表现;从明度推移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色彩的调和手法。

要求:

a.色阶要10个层次左右,变化要有均匀、等差或等比关系。

b.抽象图形。

构图尽量单纯,尤其是第一张无彩色系的明度渐变构成,可用简单的重复性构图,易出效果。

c.色阶要在调色盒里调和,以备一个颜色反复使用。

方法:

a.画好构图,根据画面需要确定色阶数;或者先调好色阶,再根据色阶数安排构图。

b.调色方法:

白色与黑色分别摆放在色盒的两端(假定11个色阶),第一格的白是10份,第二格是9份,第三格是8份,依次递减,最后一格的白是0;反过来,这边第一格黑是10份,第二格黑足9份,依次递减。

每一格色彩都应是10份(靠感觉估计色量)。

调一个色,在纸上试一个色,边调边试。

试色时注意:

颜色与颜色要挨着,不要留缝隙,这样才容易准确。

c.有彩色的明度色阶调配方法同上。

如果色阶需要加黑时,一定要小心,以免过渡太快。

d.将调好的色阶带入抽象图形中,构成画面。

尺寸:

20cm×20cm

②纯度推移构成练习

目的:

此练习是在等明度的情况下进行,目的在于理解色彩的鲜、浊带来的强、弱反应;在微弱的对比中体会纯度那含而不露的丰富的色味。

要求:

a.做一个色相的纯度变化。

b.尽量选用纯度值高的色来做。

c.纯度推移表现力弱,图形不宜复杂。

方法:

在色盒里调好纯度色阶,再将它们带入到抽象图形中,构成画面。

尺寸:

20cm×20cm

讨论题/

思考题

课后分析

实训教案

实训项目

光源色、物体色、固有色

实训类别

课堂实训()实验()校外实践()

课次

20

实训班级

13广告,装潢

学时

2

实训地点

画室

实训时间

3·4

教学目标与要求

让学生能熟练掌握直线的几何构成创意设计的方法。

要求学生能掌握带状骨格/平面重复骨格创意的基本方法,熟悉放射构成/铺装构成设计的编排。

教学重点与难点

带状骨格/平面重复骨格/放射构成/

教学用具

4开纸,铅笔,针管笔,曲线板,尺子。

教学过程

如下图所示,通过观察照片,提取其中的光源色、物体色、固有色,绘制成色标,然后以色标中的颜色,创作一个抽象图案。

 

在重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如果与原物象的形同时进行考虑,效果可能会更好,更能充分显示其美的实质,突出整体特征。

因为许多物象色的表现是建立在特定形和形式之上的,尤其是自然色彩。

反过来,原物象色的形和色关系往往还能给画面的结构、产品形态等带来启示。

重构图案时应注意一下问题:

1、光源色:

光源色是光源照射到白色光滑不透明物体上所呈现出的颜色。

除日光的光谱是连续不间断(平衡)的外,日常生活中的光,很难有完整的光谱色出现,这些光源色反映的是光谱色中所缺少颜色的补色。

检测光源色的条件:

要求被照物体是白色、不透明、表面光滑。

如:

普通灯泡的光所含黄色和橙色波长的光多而呈现黄色味,普通荧光灯所含蓝色波长的光多则呈蓝色味。

那么,从光源发出的光,由于其中所含波长的光的比例上有强弱,或者缺少一部分,从而表现成各种各样的色彩。

2、物体色:

物体在不同光源下呈现的不同色彩。

光的作用与物体的特性是构成物体色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3、固有色:

就是物体本身所呈现的固有的色彩。

对固有色的把握,主要是准确的把握物体的色相。

由于固有色在一个物体中占有的面积最大,所以,对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般来讲,物体呈现固有色最明显的地方是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的中间部分,也就是素描调子中的灰部,我们称之为半调子或中间色彩。

因为在这个范围内,物体受外部条件色彩的影响较少,它的变化主要是明度变化和色相本身的变化,它的饱和度也往往最高。

讨论题/

思考题

课后分析

课时教案

授课章节及题目

色彩的知觉现象与特征

授课时间

第11周第5·6节

课次

21

学时

2

教学目标与要求

(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心理平衡。

了解物理平衡

教学重点

与难点

心理平衡

教学用具

采用多媒体技术,以“实践”教学为主

教学过程

环节、时间

授课内容

教学方法

课程导入

(5分钟)

(1)色彩的膨胀感与收缩感

(2)色彩的同化效果

(3)色彩的易见度

采用多媒体技术

6-80

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感

 

色彩的冷暖:

冷色与暖色还会带来一些其它感受,如;重量感、湿度感等,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集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两者相比,冷色有透明感,暖色透明感较弱;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有退远的感觉,暖色有迫切感,这些感觉是受我们心理作用而产生的主观印象,属于一种心理错觉。

 

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感

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同时通过水晶体时,聚集点并不完全在视网膜的一个平面上,因此在视网膜上的影像的清晰度就有一定差别。

(法兰西国旗)色彩的膨胀、收缩感不仅与波长有关,而且还与明度有关。

(电灯泡的钨丝)

色彩的兴奋与冷静感

一般说来,暖色较易引起心理的亢奋和积极性,属于兴奋色,其中以朱红色最具兴奋作用,其它明度较高、纯度较高的颜色如黄色、橙黄色等也都具有扇动性,倾向于兴奋色。

寒色较具压抑心理亢奋的作用,令人消极、沉静,属于冷静色,其中以蓝色最具清凉、沉静的作用。

另外明度、纯度较低的颜色,也都偏向消极、镇静的作用,倾向于冷静色。

(医院的色彩)

色彩的轻与重感

色彩的轻重感与明度、纯度、寒暖等特性相关联。

明度较高的色彩,纯度居中的色彩和色性偏冷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是较轻的。

相反,明度低的色彩,纯度极高或极低的色彩和色性偏暖的色彩,给人以重的感觉。

色彩的明度与纯度也会引起对物理印象的错觉。

颜色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暗色给人以重的感觉,明色给人以轻的感觉。

纯度与明度的变化,还可以给人色彩软硬的印象,如淡的亮色给人柔软的感觉,暗的春色则有强硬的感觉。

 

色彩的强与弱感

所谓色彩的强与弱,是指色彩给人心理的刺激所造成的震撼力的强和弱。

纯色是色彩饱和度最高的颜色,给视网膜的刺激最强烈,感觉鲜艳而醒目,震撼力大,属于强色。

当色彩经过混色之后,饱和度降低,纯度下降,而趋于柔和。

纯度愈低,色彩强度愈弱,直到接近无彩色时,刺激性最弱,属于弱色。

在色彩的明度上,一般明亮的颜色属于强色而深暗的颜色属于弱色,当其并置关系时,明暗对比强的颜色属于强色,而明暗对比弱的颜色属于弱色。

纯度对比强烈,为色相的补色对比,明度对比也极强,属于强色感觉,具有明快、强烈、兴奋、紧张不安等心理反应。

纯度极低、明度对比极弱,是属于弱色感觉。

弱色给人以松弛、柔和、亲切等心理反应。

 

色彩同化

当某一色被其他色所包围时,如果被包围的色在色相、明度方面与包围色非常接近,或者两者面积对比十分悬殊,被包围之色面积很小,那么,被包围之色就会被包围之色“吃掉”,这种色彩现象称之为色彩同化。

其原因是色彩对比的视觉刺激值小于视觉的可见值。

例如,在大面积浅黄色背景上配以与此色明度非常接近的浅橙色,橙色在视觉上不起作用。

再如,在大面积绿色背景上,配以针尖般大小的红色,虽然红绿互补,对比强烈,但是由于面积过分细小,使眼睛难以发现红色的存在。

因此,色彩构成时应恰当地调节各色之间在色相、明度、纯度以及面积比例的对比度,充分发挥各色的视觉作用,避免发生色彩同化效应。

色觉守恒   

大脑对来自眼睛的视觉信息作出的色觉反映,有时并不完全是客观的,总或多或少地带有主观色彩成分。

同一物体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由于光谱成分的变化,客观上应该改变其物理色彩效应,但是人们仍会以生活经验中听积累的色彩记忆来判断它。

人们长期以来把阳光照射作为确定物体色彩标准的所谓“固有色”的印象是不可忽视的。

色彩学上称这种主观色彩现象为色觉守恒。

例如,强光照射下的煤炭和晚间微弱光线照射下的棉花,从光学物理角度上讲,在明度上强光照射下的煤炭的“黑”比弱光照射下棉花的“白”要亮的多,然而人们仍会固执地认为煤炭是“黑”的,棉花是“白”的,因为色彩感觉觉常常受到黑色煤炭和白色棉花的生活色彩记忆和联想的支配。

由于人们看到的外部世界总是经过主观补正的世界,因此在色彩感知过程中,要把视觉以外的知觉心理因素全部排除,只是看到纯粹色是很困难的。

显然,主观色觉守恒对强光照射下的炭黑变成灰色的变化总是“视而不见”。

  

物体的色觉恒常与光源光谱的成分有关,在太阳光、日光灯照射下,色觉守恒性明显;在霓虹灯、水银灯、钠灯的照射下,由于其光谱成分单纯,故物体色觉恒常性就低一些。

其次,色觉恒常性与物体所处的明暗环境有关,明亮环境中色觉恒常性高,黑暗环境中色觉恒常性低。

  

色觉守恒性虽然具有人类适应自然生存环境的生物意义,但是它不能准确地感觉色彩的物理特征。

色彩顾问为看到受测对象色彩变化效果,在分析认识色彩过程中应尽量排除色觉守恒现象的干扰。

因此,色彩顾问必须经过严格的色彩训练,不断提高认识色彩和分析色彩的能力,才能把握色彩变化的规律,准确的判断出属于受测者的色彩。

色彩生理理论:

色彩的易见度

在白纸上书写黄字或黑字,哪个看起来清楚呢?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当然是白底黑字清楚。

如前所述,这是因为人眼辨别色彩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色与色过分接近,由于色的同化作用眼睛无法辨别。

色彩学上把容易看清楚的程度称为易见度。

色彩的易见度和光的明度与色彩面积大小有密切关系。

光线太弱,人们易见度差;光线太强时,由于眩目感,易见度也差。

色彩面积大易见度大,色彩面积小易见度则小。

如果光源与形的条件相同时,形是否看得清楚,则取决于形色与背景色在明度、色相、纯度上的对比关系,其中尤以明度作用影响最大。

对比强者清楚,弱者模糊。

  易见度高的配色实例:

黄/黑、白/黑、黄/紫、蓝/白、绿/白、黄/蓝。

易见度低的配色实例有:

黄/白、绿/青、黑/紫、灰/绿等。

  色彩的易见度和对比度与前进后退感有关。

  基本规律如下:

  强 易见度高 具有前进感

  明度对比

  弱 易见度低 具有后退感

  强 易见度高 具有前进感

 

  纯度对比

  弱 易见度低 具有后退感

  强 易见度高 具有前进感

  色相对比

  弱 易见度低 具有后退感

  色彩的易见度又称知觉度,即给人的强弱感觉。

配色中常常运用色彩易见度原理来处理色彩的宾主和层次关系。

如在绘画艺术中为了加强画面的色彩透视效果,主体和前景常常配以易见度高的醒目之色;装饰色彩构成时,为了突出装饰主体,引人注目,一般应采用易见度高的色彩配合。

采用多媒体技术

80-90

总结本次课程,布置作业。

采用多媒体技术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实训教案

实训项目

色彩的膨胀感与收缩感

实训类别

课堂实训()实验()校外实践()

课次

22

实训班级

13广告,装潢

学时

2

实训地点

画室

实训时间

1·2

教学目标与要求

让学生能熟练掌握色彩的膨胀感与收缩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色彩的膨胀感与收缩感

教学用具

4开纸,铅笔,针管笔,曲线板,尺子。

教学过程

色彩的膨胀与收缩、色彩的前进与后退

训练要点:

依据下面所给的图例,进行色彩图案设计,注意:

暖色前进膨胀,冷色收缩后退;亮色前进膨胀,暗色收缩后退;高纯度的色前进低纯度的色后退;对比强的色前进对比弱的色后退为基础做色彩的膨胀与收缩、前进与后退的练习。

要求:

每幅色彩在5个以上。

建议:

画面尺寸:

10×10(CM),4张,手绘完成。

暖色、高明度,具有扩张感

冷色、低明度,具有收缩感

在黑暗的舞厅中心旋转的玻璃反射球反射出红、黄、蓝、紫四色光点好像是在太空中运行的星际,我们可以发现,在这四色光点中,红、黄光点似乎近些,而蓝、紫光点似乎远些。

清晨,太阳只照在雪山顶上,其他山林均处于冷灰色的晨雾之中,此时橙黄色的雪山顶显得格外近,结构清晰可辨。

如果此时写生,万不可被这种前进感所迷惑,否则,雪山就无法推远。

待太阳完全升上天空,所有的山林大地均被阳光普照,此时再看雪山,一下子被推得很远很远,此时的远近才是正确的感觉。

即便是中午看雪山,雪显得十分明亮,洁白明净,但在写生时也不可用纯白去写生,需加冷色,因为雪山离我们很远很远,在这之间有大量的空气和水分子,只要与其他景物比较即可发现。

这就是色彩的透视。

在写生时候。

远处一块盛开的油菜花非常鲜艳,与周围环境对比是那样强烈,但又与环境是那样和谐。

但万不可被这种现象所迷惑,如果不经过分析处理,一味地凭感觉在画面上涂上一块柠黄,那它肯定会立即跳出画面,显得不协调。

”这指的正是色彩的前进与后退。

讨论题/

思考题

课后分析

实训教案

实训项目

色彩的同化效果、色彩的易见度

实训类别

课堂实训()实验()校外实践()

课次

23

实训班级

13广告,装潢

学时

2

实训地点

画室

实训时间

3·4

教学目标与要求

让学生能熟练掌握色彩的同化效果、色彩的易见度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带状骨格/平面重复骨格/放射构成/

教学用具

4开纸,铅笔,针管笔,曲线板,尺子。

教学过程

色彩的易见度

配色中常常运用色彩易见度原理来处理色彩的宾主和层次关系。

如在绘画艺术中为了加强画面的色彩透视效果,主体和前景常常配以易见度高的醒目之色;装饰色彩构成时,为了突出装饰主体,引人注目,一般应采用易见度高的色彩配合。

色彩的易见度和光的明度与色彩面积大小有密切关系。

光线太弱,人们易见度差;光线太强时,由于眩目感,易见度也差。

色彩面积大易见度大,色彩面积小易见度则小。

如果光源与形的条件相同时,形是否看得清楚,则取决于形色与背景色在明度、色相、纯度上的对比关系,其中尤以明度作用影响最大。

对比强者清楚,弱者模糊。

易见度高的配色实例:

黄/黑、白/黑、黄/紫、蓝/白、绿/白、黄/蓝。

易见度低的配色实例有:

黄/白、绿/青、黑/紫、灰/绿等。

色彩的易见度和对比度与前进后退感有关。

 

黑底子色彩易见度分析

分析上面这张图片,特别要注意绿色之间的细微区别和颜色的提取,运用色彩的易见度的基本规律,设计一张20*20厘米的图案。

  基本规律如下:

  强 易见度高 具有前进感

  明度对比

  弱 易见度低 具有后退感

  强 易见度高 具有前进感

  纯度对比

  弱 易见度低 具有后退感

  强 易见度高 具有前进感

  色相对比

  弱 易见度低 具有后退感

  

色彩同化

当某一色被其他色所包围时,如果被包围的色在色相、明度方面与包围色非常接近,或者两者面积对比十分悬殊,被包围之色面积很小,那么,被包围之色就会被包围之色“吃掉”,这种色彩现象称之为色彩同化。

其原因是色彩对比的视觉刺激值小于视觉的可见值。

例如,在大面积浅黄色背景上配以与此色明度非常接近的浅橙色,橙色在视觉上不起作用。

再如,在大面积绿色背景上,配以针尖般大小的红色,虽然红绿互补,对比强烈,但是由于面积过分细小,使眼睛难以发现红色的存在。

因此,色彩构成时应恰当地调节各色之间在色相、明度、纯度以及面积比例的对比度,充分发挥各色的视觉作用,避免发生色彩同化效应。

 

分析上面的秋天落叶图,设计一副图案,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