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1559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第三次质量检测.docx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第三次质量检测

2010~2011年初三化学竞赛辅导第三次质量检测

班级姓名成绩

本卷可能用到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有:

H~1O~16C~12Na~23N~14Fe~56Cu~64Cl~35.5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48分)

1.(08湖北省)初中化学实验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事()

A.用50mL量筒量取5.26mL水B.用托盘天平称取5.6g铁粉

C.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D.用温度计测得某NaOH溶液的温度为20.35℃

2.(07山东)食品保鲜的措施有:

添加防腐剂、充填保护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保鲜剂等。

一次,小明在食用盒装月饼时,撕开了用于保鲜的小纸袋,发现其中盛放着一种灰黑色的粉末,几天后,看到灰黑色粉末变得有些发红。

原保鲜剂粉末可能是()

A.木炭粉B.铝粉C.还原性铁粉D.氧化铜粉末

3.“绿色化学”要求物质回收或循环利用,反应物原子利用率为100%、且全部转化为产物,“三废”必须先处理再排放。

下列做法或反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A.焚烧塑料以消除“白色污染”B.深埋含镉、汞的废旧电池

C.C3H4+2H2+2COC5H8O2D.2KMnO4===K2MnO4+MnO2+O2↑

4.(2004年全国)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

飞船在重返大气层时,由于同空气的剧烈摩擦,船体的表面温度将上升到2000℃~3000℃,因此飞船表面必须有良好的防高温措施。

下列有关飞船的防高温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A.使用陶瓷类的贴面覆盖船体,以防止高温侵入舱内

B.使用在一定条件下能熔化或气化的表面覆盖材料

C.使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大气层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燃烧的表面覆盖材料

D.使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的表面覆盖材料

5.(2010年广东)硫隔绝空气加热后的蒸气中有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S8,关于S8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它是一种单质

C.它的一个分子中有8个硫原子D.相对分子质量为256

6.(2010年全国)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固体表面化学的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成果之一是揭示了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下图所示)。

符合上述反应过程的顺序是(  )

A.⑤④①③②B.④⑤①②③C.④⑤①③②D.⑤④①②③

7.(2008年全国)常温常压下,10mL某气态物质含有2.68×10

个分子,而在这些分子里又含有8.04×10

个原子,则判断该物质是一种(  )

A.单质B.化合物C.混合物D.以上都有可能

8.(2009年选拨)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a个CO分子和b个O2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碳原子个数和氧原子个数之比是()

A.a/(a+2b)B.a/2(a+b)C.a/bD.a/2b

9.(2006年全国)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的瑞士科学家维特里希夫巧妙地选用生物大分子中的某原子(X)作为测量对象,测出相邻X原子间的距离和方位。

再通过计算机破译了某些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

已知X原子是有机分子中数量最多的原子,该原子是()

A.CB.HC.OD.N

10.(2005年全国)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l,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n2-1。

下列有关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能形成化学式为X(OH)3的碱B.X可能形成化学式为KXO3的含氧酸钾盐

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肯定为奇数D.X能与某些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

11.(2008年山东)铁酸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铁酸钠之所以能净水,除了消毒杀菌之外,还能使反应后的产物吸附杂质,制取铁酸钠(M)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Fe(NO3)3+16NaOH+3C12==2M+6NaNO3+6NaCl+8H2O,则M的化学式为()

A.Fe2NaO4B.NaFeO4C.Na2FeO4D.Na2Fe2O8

12.(99年全国)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

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

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

4、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⑥B.①②⑤C.①③⑥D.①④⑤

13.(2005年全国)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84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0

14

试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14.(2004年全国)“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往“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

在用C3H4(丙炔)台成C5H8O2(2-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过程中,欲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要其他的反应物是()

A.CO和CH3OHB.CO和H2OC.H2和COD.CH3OH和H2

15.(2010年天津)美国首颗“嗅碳”卫星在2009年2月24日在发射升空过程中因运载火箭出现故障坠毁,这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绘制全球二氧化碳循环地理分布图。

下面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C.网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

D.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16.(2010年广东)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

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更需要从人人做起,“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多用电邮、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B.乘地铁上下班

C.将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用石灰水吸收D.吃天然食品、穿棉质服装

17.(1997年全国)如果一个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则不会改变的是()

A.氧原子的相对质量B.一个碳的12原子的质量

C.硫酸的式量D.10克二氧化碳所含的分子个数

18.(1998年全国)下列对a、b、c、d四套装置中,在注入酸起反应后对气球的变化情况作出正确分析的是()

A.气球①不胀大,②-④都能迅速胀大

B.气球②逐渐胀大,气球④迅速胀大

C.气球②逐渐胀大,气球③缓缓膨胀后停止,气球④迅速胀大

D.以上都不正确

19.(2009年天津)下表中列出了一定压强和温度下每立方厘米活性炭所能吸附的常见气体的体积,分析表中数据与气体的组成、性质的关系,你认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气体性质

H2

CO2

O2

N2

Cl2

气体的沸点/℃

-252

-78

-183

-196

-34

被吸附体积/mL

4.5

97

35

11

494

A.气体分子所含原子个数越多,气体易被吸附B.沸点越高的气体,越易被吸附

C.气体是化合物时,易被吸附D.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易被吸附

20.(2002年全国)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为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少     B.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

C.减少燃料气进入量或增大空气进入量  D.增大燃料气进入量或减少空气进入量

21.(2010年全国)在a、b两支试管中加入体积相同的同种生铁块。

在a中加入食盐水,塞上橡皮塞,如右图。

U型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等高)。

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铁块中的主要成分是铁,也含有少量的碳

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两试管中铁均被锈蚀

D.a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是:

2C+2Fe+3O2=2FeCO3

22.(2009年天津赛区)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

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

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B.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含铜

C.溶液中一定含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D.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23.(2010年全国)t℃时,将一定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5g、10g、15g,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依次为ag、bg、cg,则a、b、c三者的关系为()

A.c==a+bB.c==2b-aC.c==a+2bD.c==2a-b

24.(98年全国)氢氧化钙在80°C时的溶解度为x克,20°C时Ca(OH)2溶解度为y克,取80°C时Ca(OH)2的饱和溶液a克蒸发掉w克水后,再恢复至20°C,滤去折出固体,滤液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z%,则x、y、z的关系正确的是()

A.x>y>zB.yz

二.填空与实验题(共14小题,合计58分)

25.(08年江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

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

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①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

;③用途:

.

(2)请从分子构成的角度,指出氧气和臭氧的不同点:

(3)写出材料3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

(4)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请写出磷在臭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

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2009年天津赛区)在集气瓶内放入一装有少量酒精的坩埚,先点燃坩埚内的酒精,再将镁条伸入集气瓶内点燃。

可看到镁条剧烈燃烧,在瓶底白色固体粉末中夹杂着少量黑色固体,瓶内壁也附着一些黑色固体。

(如图)

甲同学将生成物取出,用足量的盐酸处理,结果发现白色物质溶解,黑色物质不溶。

于是他猜测黑色物质是原镁条中所含的杂质。

乙同学没有轻易赞同甲同学的意见,他通过查找资料,知道镁与空气中三种人们熟知的气体都会发生反应,他推断这黑色物质是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先点燃坩埚内的酒精,对后续实验的作用和影响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砂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7.(2009年全国)现有X、Y、Z三种元素,其中X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Y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X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为ZX3,每个分子内有10个电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Z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X分别与Y、Z形成的化合物中,具有5个原子核的微粒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些常见物质可用来合成新材料,如利用高温高压法使石墨转变为人造金刚石。

科学家认为Y、Z元素可形成一种比金刚石更硬的化合物,后来人们在实验室成功合成了含有这些元素的化合物(制作晶体薄膜材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试推测合成这种化合物所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8.(2009年全国)由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新型发动机,热效率高、寿命长。

这类材料中研究较多

的是化合物G。

化合物G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0,含有硅元素,其质量分数为60%,另含有元素Y。

化合物

E(含两种元素)与NH3反应制得G和HCl。

(1)G和E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粉末状G能够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所得产物中有一种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另一种是氧化物,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压的条件下向G中添加氧化铝,经高温烧结制成一种高强度、超硬度、耐磨损、抗腐蚀的陶瓷材料“赛伦”,化学式可表示为Si6-xAlxOxY8-x。

不同温度下x的值不同,在1400℃时x为2.0,则“赛伦”中Y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9.(1993年全国)某热电厂地处多雨地带,所使用的燃料煤中含少量硫,燃烧的气体未经处理即排往空中,又有部分发电用水未经冷却排入河流。

观察其下游几十公里的河水中鱼类几乎绝迹,试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必要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0.(2009年全国)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除去混在N2中的O2,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铜丝网后,发现铜丝网变黑。

在研究如何除去黑色物质,回收再利用铜丝网的讨论中,制定了下列方案。

请根据以上方案回答:

 

(1)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中B物质自行确定)_________。

两种方案相比较,甲方案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

(2)若采用甲乙两种方案处理此黑色铜丝网,则回收的铜丝网a的质量(填“<”、“>”、“=”)铜丝网b的质量。

(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按乙方案反应后烧杯中的液体有腐蚀性,应加以适当的处理。

他们采取加入铁粉的方案处理废液。

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搅拌,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______。

31.(1993年全国)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使用较浓盐酸跟足量碳酸钠固体反应,并将所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他在较长一般时间内未发现石灰水变浑,原因是;然后石灰水变浑,但很快又变澄清,浑浊现象消失很快的原因是:

32.(2006年江西省)小明和小华两同学进行盐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研究。

小华用较稀的盐酸与锌反应,小明用较浓的盐酸与锌反应。

他们分别取等质量的锌粒与足量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并从反应的开始每隔一段时间测定。

烧杯中物质总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减小的原因有:

__、_、_。

(2)表示小明实验结果的是图示中的曲线_;

(3)请比较图示中的曲线①与曲线②的不同,说明原因:

33.(2009年广东中山)水田或池塘里常常不时地冒出一些气泡,几位同学决心弄清这种气泡的成分。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如下的探究:

【猜想】Ⅰ.这种气体含有CO2;Ⅱ.这种气体含有CH4。

【实验和结论】

(1)在水田中一位同学用木棍搅拌瘀泥,另一位同学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于水中的气泡上方接收气体,如此重复几次后集满了2瓶气体。

这种集气方法属于。

(2)将一集气瓶的玻片移开少许,向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盖好玻片反复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猜想Ⅰ”(填:

成立、不成立);然后移开玻片,立即用燃着的火柴靠近瓶口,剩余气体噗的一声燃烧起来,一位同学就认为“猜想Ⅱ”成立,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另几位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说明CH4的存在,原因是。

(3)为了验证这种可燃性气体含有碳和氢,他们把另一瓶气体装配为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旋开活塞放水到集气瓶中,经验纯后用燃着的火柴靠近导管口,气体燃烧起来,紧接着的操作、现象和判断是:

①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火焰上方,如果杯底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中含碳;②

干燥管中的碱石灰(CaO+固体NaOH)所起的作用是。

【拓展】如果要进一步确证这种含有C和H的可燃性气体就是CH4,还应该进行

34.(2010年天津)下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Fe3O4粉的工艺流程简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铁的另两种常见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2)副产品P是,由溶液N获得该副产品的操作顺序是b→→→d。

a.过滤b.加热浓缩c.冷却结晶d.晶体加热至完全失去结晶水

(3)通空气时的化学方程式是4Fe(OH)2+2H2O+O2===4Fe(OH)3,由沉淀M获得

Fe3O4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Fe(OH)2+2Fe(OH)3===Fe3O4+4H2O,控制“一定量空气”的目的是,

沉淀M中Fe(OH)2和Fe(OH)3的最佳质量比为。

35.(99年全国)河水里的微生物使有机物(以C6H10O5表示)转化为CO2和H2O的过程中所需的O2量叫生化需氧量(BOD),BOD是衡量水体质量的一个指标。

(1)C6H10O5和O2,反应生成CO2和H2O的化学方程式为

(2)20oC时,1.0L某水体(假使该水的密度为1g/mL)中含有机物(C6H10O5)的质量分数为0.0010%。

则该水体的BOD为g/L

(3)20oC时,1.0L水中溶O20.0092g。

上述水体适合于鱼类生存吗?

    。

原因是                        。

36.(09年江苏)以下是Na2CO3和NaHC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

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0℃

20℃

30℃

40℃

Na2CO3

12.5g

21.5g

39.7g

49.0g

NaHCO3

8.1g

9.6g

11.1g

12.7g

 

(1)Na2CO3的溶解度曲线应为__________(填“a”或“b”)。

(2)欲使接近饱和的Na2CO3溶液变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3)已知Na2CO3转化为NaHCO3的反应为:

Na2CO3+CO2+H2O=====2NaHCO3,根据以上信息,向20℃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99年全国)许多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如复分解反应),往往有易溶物转化为难溶物或难溶物转

化为更难溶物的现象。

表1为相同温度下某些物质的溶解度。

(1)若在有氯化银固体的水中加人硫化钠溶液,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2)生成硫酸铵化肥的方法之一是:

把石膏粉(CaSO4)悬浮于水中,不断通人氨气并再通人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立即过滤,滤液经蒸发而得到硫酸铵晶体。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8.(09年宁夏理综·26)碱式碳酸铜可表示为:

xCuCO3·yCu(OH)2·zH2O,测定碱式碳酸铜组成的方法有多种。

(1)现采用氢气还原法,请回答如下问题:

写出xCuCO3·yCu(OH)2·zH2O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试验装置用下列所有仪器连接而成,按氢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是(填入仪器接口字母编号):

(a)→()()→()()→()()→()()→()()→(l)

③称取23.9g某碱式碳酸铜样品,充分反应后得到12.7g残留物,生成4.4g二氧化碳和7.2g水。

该样品的结晶水质量为g,化学式为;

(2)某同学以氮气代替氢气,并用上述全部或部分仪器来测定碱式碳酸铜的组成,你认为是否可行?

请说明理由。

三.计算题(共小2题,39题6分,40题8分,合计14分)

39.(2005年全国)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据估计地球上年均发生31万余次的闪电。

每当电闪雷鸣之时,空气中发生的一种反应为N2+O2=2NO。

己知32g氧气和足量氮气化合成一氧化氮时要吸收180kJ的能量,假设每次闪电的能量为1.50×107kJ,其中有l/1000的能量用于这一反应,求:

(1)此次闪电所产生的NO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2)此次闪电的生成物相当于多少千克尿素[CO(NH2)2]的含氮量?

 

40.(2010年全国)取50.00g某质量分数浓度的NaOH溶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再向溶液中逐滴滴入18.25%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假设反应后CO2完全逸出)与所加的盐酸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保留两位小数)

(1)计算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

 

(2)求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及其质量。

(保留两位小数)

 

初三化学竞赛辅导第三次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C

C

A

D

D

A

B

A

C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AC

D

C

BD

B

BD

C

BD

B

B

CD

二.填空与实验题(共14小题,合计58分)

25.答案:

(1)①淡蓝色气体;②具有强氧化性;③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2)构成它们各自分子的氧原子的个数不同;

(3)3O2

2O3;

(4)6P+5O3=点燃3P2O5

(5)CO2可用于灭火但过多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26.参考答案:

(1)酒精燃烧产生的CO2作为后续反应需要的反应物,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点燃镁条

(2)防止集气瓶底部局部受热而炸裂

(3)将镁条浸入足量的盐酸中,镁条全部溶解,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27.(4分)

(1)

;CH4(NH4+也可) 

(2)C3N4;  高温高压

28.

(1)Si3N4;SiCl4

(2)Si3N4+3O2==3SiO2+2N2(3)−3

29.参考答案:

鱼类要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的水中才能生存,而含硫的煤燃烧生成的SO2溶于水生成H2SO3使河水酸度增大使鱼难以生存。

发电厂放出大量的热,通过发电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