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1583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

 

单元质量检测

(一) 关注社会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1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作为政府官员,要和各行各业的人交朋友,但官商交往要相敬如宾,不能称兄道弟,更不能狼狈为奸。

②由于钻石稀少而价格昂贵,尤其是比较大粒的钻石,一般人都不敢问津。

③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创作素材。

④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⑤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巴西一只美洲豹在喝水纳凉时制服了一条鳄鱼,场面令人咋舌。

⑥李克强总理的回信如同空谷足音,使得吉林大学白求恩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的热情瞬间被点燃,守望相助的正能量传遍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D.②⑤⑥

解析:

选D ①相敬如宾:

形容夫妻之间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用错对象,不合语境。

②不敢问津:

对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和尝试。

符合语境。

③下里巴人:

本来是指古代楚国的一种通俗的民间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与“阳春白雪”相对。

属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④敝帚自珍:

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

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不合语境。

⑤令人咋舌:

形容让人惊异、畏惧,以致不敢出声。

符合语境。

⑥空谷足音:

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符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广东省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培育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

B.广州市教育局对某重点中学进行综合安全检查,检查结果表明该学校配套安全设施基本完成中国现行校园安全法规和广州市安全校园最新标准的要求。

C.“感动执信”评选活动自今年6月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以来,这些上榜的候选师生得到了广州市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投票人数持续增加。

D.执信中学在招聘教师时,最喜欢的是除了专业素质过硬以外,还在文、体等方面拥有特长,最好还具有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的“班主任苗子”。

解析:

选D A项,成分残缺,在“自主创新”后加“能力”。

B项,搭配不当,“完成”与“要求”不能搭配,应把“完成”改为“符合”。

C项,中途易辙,第一句的主语“评选活动”发布以来,并未完整陈述意思,而下一句的主语变成了“这些上榜的候选师生”。

3.从下面各项中选出一项填入空白处使其衔接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在千岛湖的龙山岛上有一座“海公祠”,它古朴典雅、肃穆端庄,是为了纪念一代清官海瑞所建造。

            。

祠中的匾额、楹联,大多出自名家手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海公祠从创建至今,三次迁移三次重建,足以表明淳安子民对海瑞这位父母官的深情缅怀。

A.作为淳安民间雕刻艺人创作的珍品之一的海公祠,集淳安民间工艺木雕、石雕、砖雕于一身

B.海公祠也是淳安民间雕刻艺人创作的珍品之一,淳安民间工艺木雕、石雕、砖雕都集于它一身

C.作为淳安民间雕刻艺人创作的珍品之一的海公祠,淳安民间工艺木雕、石雕、砖雕都集于它一身

D.海公祠也是淳安民间雕刻艺人创作的珍品之一,集淳安民间工艺木雕、石雕、砖雕于一身

解析:

选D 此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海公祠”,所以A、C两项中用偏正结构表述,强调了定语,不合适,排除此两项。

B项后句主语是淳安民间工艺木雕、石雕、砖雕,陈述主语不一致,衔接不自然。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            ,           ,        。

因为刘禹锡的乌衣巷只是他心中的一个意象,而这个意象又寄寓着刘禹锡对历史和人生的认识。

①巷口的粉墙上是否真有一抹斜阳夕照

②那飞进百姓家的紫燕是否真是曾在王谢家雕梁上做窝的那一只

③他从乌衣巷的沧桑变迁中看到一种历史的必然

④刘禹锡的目光穿透了空间的千山万水和时间的厚厚烟尘

⑤这一切并不重要

⑥无需去考证当时的朱雀桥是否真的长满了开白花的小草

A.⑥①②⑤③④B.④⑥②①⑤③

C.④③⑥①②⑤D.⑥②①③④⑤

解析:

选A 本题注意瞻前顾后、关联词、事理逻辑,由“是否”这个词,结合诗歌《乌衣巷》,可以推断⑥①②⑤存在先后顺序;结合后文“因为刘禹锡的乌衣巷只是他心中的一个意象”可以推测④是最后一句。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抗生素曾被称为抗菌素,在大量使用多年后, ① 让细菌产生了极强的抗药性。

大部分抗生素取自土壤活菌,  ②  就像开采过度的矿山一样,如今要在那里发现新的抗生素越来越难。

科学家发现,不少人鼻腔中存在着金黄色葡萄球菌,但真正致病的 ③ 并不多,这一现象一直让科学家疑惑不解。

在新的研究中,他们用在鼻腔中发现的路邓葡萄球菌产生出了一种抗生素,其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表现出强有力的抗菌活性, ④ 还不易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内产生耐药性。

研究人员称, ⑤ 处于研发中的新型抗生素不多,该研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⑥ 凸显了人体微生物作为新型抗生素潜在来源的价值。

A

虽然

/

并且

如果

B

/

而且

由于

而且

C

虽然

并且

即使

而且

D

/

/

而且

由于

解析:

选B 第①处紧承上句,不用填入词语;②处句子句意在上句基础上发生转折,应用“但”或其他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③与“但”照应,用“却”加强转折意味,也可以不加词语;④句语意在上句基础上进了一步,应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⑤处前句是原因,后句是结果;⑥语意递进。

二、阅读能力训练(5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

关于月饼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

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究竟源于何时?

至今仍有不同观点。

比较流行的说法有祝捷说、杨贵妃说和抗元说。

一种说法是,月饼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

唐朝初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八月十五胜利而归。

当时有经商的西域商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

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

“应将胡饼邀蟾蜍。

”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把杨贵妃也牵扯了进来。

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

而带有神秘色彩的当属抗元说。

元代,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

后来,朱元璋终于推翻元朝政权,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此后,吃月饼便成为一种官方倡导的民俗。

实际上,南宋的吴自牧《梦粱录》一书中,已有“月饼”一词。

在此前的北宋,皇家中秋节的食谱中记载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这是否就是月饼,现在已难以考证。

到明代,民间中秋吃月饼的记载不少,这表明了当时的一种流行。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记载:

“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们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

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

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

历经上千年的积淀,今天的月饼,通过材料、皮质的选择,使月饼具有特殊的地域风味,已经形成了广式、京式、苏式、潮式等不同风味的月饼。

有专家指出,真正的传统中国月饼,能够从八月十五保存到正月初一还不腐坏。

这是为了让八月十五不能及时赶回家的亲人吃上月饼,并且制作过程中还要用到十年以上的陈猪油等,有一系列复杂的方法,所以月饼久放不坏并不是常人所理解的防腐剂超标。

除了传统的月饼,冰皮月饼、水晶月饼、冰淇淋月饼等新花样和口味则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并更多地被年轻人所接受。

(节选自《北京日报》)

6.关于中秋吃月饼起源的传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初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八月十五胜利而归,一位商人送来圆饼庆祝,高祖李渊分给众人吃,并笑指空中明月说了一句话,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由此开始。

B.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见月而改名“月饼”。

C.朱元璋抗元朝起义,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天,以互赠月饼来传递消息。

后来朱元璋推翻元朝,吃月饼的习俗也由此流传开来。

D.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中秋吃月饼的一种说法。

解析:

选D D项,这是讲月饼的起源,而非中秋吃月饼的起源。

7.下列各项的表述和原文不符的一项是(3分)(  )

A.清代诗人袁景澜的《咏月饼诗》中的一些诗句详细地记叙了月饼制作、亲友间互赠,以及设家宴及赏月的全过程。

B.关于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究竟源于何时的问题,人们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

C.月饼在北宋宫廷食谱中就有记载,而且苏轼的诗词中也提到了月饼,可见月饼一词在当时已非常流行。

D.现在除了传统的月饼,冰皮月饼、水晶月饼、冰淇淋月饼等新花样的月饼不断出现,并更多地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解析:

选C C项,由原文“这是否就是月饼,现在已难以考证”可知,“月饼”一词在当时并不一定真的出现过,更别说流行了。

8.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专家指出,真正的传统中国月饼,能够从八月十五保存到正月初一还不腐坏。

这是由于月饼中使用了陈猪油的缘故。

B.南宋的吴自牧《梦粱录》一书中,已有“月饼”一词。

由此可以推知,“月饼”一词应该出现在《梦粱录》一书写成之前。

C.现在的月饼,由于材料、皮质选择的不同,使月饼具有特殊的地域风味,已经形成了广式、京式、苏式、潮式等不同风味的月饼。

D.在明朝,关于民间中秋吃月饼的记载有很多,这表明中秋吃月饼这种习俗在当时已开始流行。

解析:

选A A项,不腐坏的原因很多,不能只归于陈猪油,原文在用陈猪油前加了“并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25分)

材料一:

(本报记者徐瑞哲)从新文化运动算起,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已走过百年。

“百年语文”走到当下,有什么教得太多了,又有什么教得太少了?

昨天,上海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主办的首届语文教育论坛在华东师大落幕,不少名家一针见血、针砭时弊。

语文,是语言,也是文学,但绝不同于美术课。

甚至有时,借助视图的“帮助”,反而限制了学生对语文文本本身的理解,无助于语言文字能力培养。

如今,中小学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频率与其他科目一样多。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表示,滥用多媒体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毒药”。

他发现,有些中学语文课堂已经不用黑板,只靠多媒体屏幕上课。

比如教曹操的《观沧海》,作者介绍、作品背景、字词注释、思想意义、艺术手法等,全是下载、拼凑而成的。

他认为,这样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却被切割得零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

另一方面,语文课少了一个重要的口语教育功能。

与外语课相比,语文课几乎与口语表达训练没什么关系,在“听说读写”中嘴巴似乎最用不上。

在新一轮高考改革过程中,上海等地的外语科目考试都加入了听说测试。

而语文科目考试从来都是笔试,“既然高考不考,就几乎没人关注语文也应当培养口头能力”。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表示,眼下很多政府官员、企业家、明星等“头面人物”,在公开场合露面时,似乎离开讲稿就不会讲话。

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其实与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不无关系;同时,这也与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有关,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一定程度抑制。

(2014年12月22日《解放日报》07版)

材料二:

3月28日上午,美国教育联合会驻华代表处主任孙连成为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的老师、部分家长做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的报告。

当天的报告会上,一直致力于中美基础教育领域交流工作的孙连成一再强调母语教育的重要性。

“在中国,母语教育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课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不过相信在2017年高考改革后这一状况将得到改观。

”孙连成说。

孙连成介绍说,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美国高考考三科,第一科大家知道肯定是数学,第二科是什么呢?

大家可能说是语文,对,那第三科呢?

我告诉你还是语文。

美国高考有三科:

数学、阅读和写作。

数学多少分呢?

800分,那两科呢?

每一门也是800分”。

再看看美国小学的课程表。

相当于我们语文课的英文课,一年级每天的教学时间大概190分钟,二年级150分钟,其他年级和二年级都一样。

“我曾做过统计,美国人对母语教学的时间一周是950分钟,我们是多少?

拿非常重视母语教育的清华附小来说是320分钟。

”孙连成认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排在各科之首,“因为无论你走到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你有再多的思想也没有用,你需要语言的表达。

”他说。

孙连成分析说,起始于2017年高考的这轮改革方案,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强了语文的重要性,语文的分值增加几乎已成定局。

“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不是学习美国,而是借鉴了西方教育的一些方法。

比如对母语的重视,比如强调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思品等的融合教学。

”孙连成说,在中国,学校不能给学生们更多的空间,因为有些课程体系课表是由教育部门决定的。

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补回这些东西。

数学很重要,但孩子的语文一定要重视。

他介绍,美国学校的课程种类少,但注重演讲和辩论以及小组学习,尤其强调细致观察。

老师会经常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幅图或者一个画面,然后说自己观察到什么,再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

(长春广播2015年3月29日,有改动)

材料三:

中考总分相同,优先比较语文成绩。

日前,北京市教委详细解读中考招生政策,这一条特别引人关注。

往年单科成绩参考录取顺序是数学、语文、外语,今年则将语文调到首位。

从“更注重数学成绩”调整为“更注重语文成绩”的导向,值得点赞。

人是传播的动物,语言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工具,语文是重要的人文社会,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和科学的基础。

对学生来说,学好语文的确重要。

因为,无论学习什么都需要借助语文的力量,在语文上多下点功夫没有亏吃。

希望中小学生、家长和学校都能重视语文,采取多种措施强化语文素养,加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这样做不但在中考时不吃亏,更有益长远。

(摘自2015年3月25日《北京日报》)

材料四:

何怀宏说自己曾做过一次试验,让孩子朗读一个学期的语文课本,结果40多分钟就读完了。

“作为母语的中文,整整一个学期在学校学一本课本,每天几堂语文课,回来还有课后作业,就翻来覆去学这点东西,考试还不怎么样,真是觉得太奇怪了。

”何怀宏说,他认为只有大量阅读好书和勤于写作才是培养好的语言能力的关键,而好的语言能力则又是好的思考乃至好的创意的关键。

(摘自2015年4月1日腾讯教育)

9.新闻材料就我国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所发表的看法,下列对有关名家观点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语文,是语言,也是文学,不同于美术课,借助视图“帮助”,限制了学生对语文文本本身的理解,无助于语言文字能力培养。

B.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美国高考考三科,数学、阅读和写作,每科是800分。

美国人把母语教学排在各科之首。

C.语文教育专家认为,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和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使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很大程度抑制。

D.中小学语文课堂滥用多媒体而不用黑板上课,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却被切割得零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重要的语感也被放弃了。

E.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不是学习美国,而是借鉴了西方教育对母语的重视,强调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思品等的融合教学,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补回这些东西。

解析:

选AD B项,“美国人把母语教学排在各科之首”错。

C项,“使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很大程度抑制”,不是“很大”是“一定”。

E项,“借鉴了西方教育对母语的重视”错误。

10.材料一和材料二就我国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所发表的看法,着眼点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说明。

(6分)

答:

 

参考答案:

材料一着眼于微观,就目前我国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发表看法,内容具体;材料二着眼于宏观,通过中美母语教育比较,指出了我国对母语教育重视不够的问题,内容较宽泛、笼统。

11.语文教育为什么非常重要?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答:

参考答案:

①语文是学习的基础,无论学习什么都要借助语文的力量;②语文是交流的工具,人的思想要靠语言来表达;③学好语文是产生好的思考与创意的关键。

12.针对材料中提到的当前我国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予以解决?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参考答案:

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要充分认识语文对工作生活的重要性,重视语文教育,增加语文课的教学时间及其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②课堂教学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要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③重视口语训练,经常举行演讲与辩论会,将口语表达纳入考试的范畴;④突破课本的限制,加大学生的阅读与写作量,树立大语文观,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本题为探究题,无统一答案。

只要立足文本,言之成理,即可适当给分)

(三)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13~16题。

(25分)

侯晶晶:

轮椅上“走”出精彩人生

侯冠宇

她是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中国十大女杰”之一。

不久前,她又登上了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领奖台。

面对诸多荣誉,侯晶晶更习惯将自己定位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

“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分内的事,荣誉是很偶然的。

侯晶晶,1975年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

因为从小迷恋读书写字,4岁时就被父母送进小学。

让大家惊讶的是,在第一次单元测验中,她就得了双百分。

很快,侯晶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11岁那年,这个活泼的小女孩因为一次误诊,从此失去了行动能力,瘫痪在床,不得不告别校园。

侯晶晶坦言自己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但家人的爱给了她极大的支持。

父母从不在她面前叹息流泪,总是乐观地告诉她不要放弃希望。

远方的姑父姑妈长年与她通信,鼓励她自学成才。

病床上的侯晶晶拿起书本开始在家自学。

在长达10年的自学历程里,每一步她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坐在专用沙发上看书,时间久了下肢会因血流不畅而浮肿,每隔一两个小时侯晶晶就必须把腿放直,让母亲按摩一会儿。

最难熬的还是冬季,由于下肢没有知觉,晚上睡觉时,她的腿经常被放在被褥里的热水袋烫得血肉模糊,几乎每次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蜕痂。

1994年,侯晶晶第一次坐在轮椅上进入自学考试的考场,这几乎也是她8年来第一次出门,当时的情景让她至今难忘。

虽然既激动又紧张,但基础英语3个小时的考试她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自信地交卷了,大学语文也考得非常顺利。

最终,侯晶晶的基础英语获得了马鞍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认识侯晶晶的人都评价她“意志如钢”,她则淡淡地说:

“认准一个正确的价值方向,化为点滴行动,坚持不懈,我只是在努力这样做。

”在侯晶晶的人生道路上,她就是以这样的态度一直坚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的。

1998年,侯晶晶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

结束了10年的自学生涯,她开始了最大限度地挑战体能与耐力的学校生活。

由于控制不了上厕所的时间,又无法用一般的公共设施,每次离开宿舍去听课,她都提前几小时禁水。

即便如此,她也总是背着一个大书包,里面装着用来方便的器具。

毕业的那一年,侯晶晶又以专业方向第一名的成绩跨专业考上了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的博士。

为了完成关于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博士论文,她硬是啃下了13本诺丁斯的英文原版著作,其中有12本著作在国内还没有中文版。

侯晶晶还设计了两种调查问卷,坐着轮椅深入各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观察调研关怀教育在中国学校的开展状况。

博导朱小蔓教授评价说,侯晶晶的调查发现和结论对关怀教育在中国教育界的运用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如今,侯晶晶终于圆了小时候的“教师梦”,成为南京师大的一名教师。

尽管“走”上讲台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已经连续两个学期被评为该校“最受欢迎的老师”。

现在侯晶晶的生活,仍然是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主。

她一直以一种从容冷静的态度对待种种荣誉:

“人生似波浪起伏,有波峰波谷。

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该尽量沉下心来做点事情,不要迷失方向。

(选自《中国青年报》)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这则新闻的标题非常耐人寻味,“坐”在轮椅上却能“走”,将看似不合理的内容放在一起,含意深远,也更吸引读者。

B.侯晶晶因误诊瘫痪在床,失去了行动能力,但她从不灰心、绝望,在家人和亲戚的鼓励下,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道路。

C.侯晶晶认准一个正确的方向后,就会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奋斗,所以她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事业有成。

D.侯晶晶结束10年自学生涯后,第一次坐轮椅参加了自学考试,后来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进入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读研究生。

E.侯晶晶在挫折面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荣誉面前,也能保持从容冷静的态度。

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解析:

选BD B项,“但她从不灰心、绝望”有误,原文第三段说侯晶晶坦言她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

D项,“第一次坐轮椅参加了自学考试”是在1994年,她受伤8年后。

14.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

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6分)

答:

参考答案:

属于导语部分。

作用:

集中介绍新闻要报道的人物,为整篇新闻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15.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侯晶晶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哪些?

(6分)

答:

参考答案:

①认准人生的方向。

侯晶晶虽然遭遇了这么大的挫折,但仍坚持自学,渴望成为一名教师。

②坚持不懈的努力。

多年来,侯晶晶最大限度地挑战体能与耐力,持之以恒地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③战胜自我,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侯晶晶也曾低落过、绝望过,但在家人的鼓励下,她终于找回了自我,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最终事业有成。

16.侯晶晶身残志坚、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迪?

试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感想。

(8分)

答:

参考答案:

启迪: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勇于面对人生的挫折,找准生活的目标,不断进取,终将会有所收获。

联系实际谈感想:

略。

(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谈)

三、表达能力训练(16分)

17.在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