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7167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10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从“使用工具”开始认识和研究一些工具和简单机械,通过研究,知道一些简单机械工作的基本的原理,并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课):

通过使用工具,发现关于工具和机械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工具和机械的兴趣。

第二部分(第2~7课):

通过设计、观察、研究杠杆等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认识这些机械的构成及其功能。

其中第2~6课研究的是杠杆类的机械,第7课研究的是非杠杆类的机械。

第三部分(第8课):

通过研究自行车这一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由简单机械组合成的机器)总结和巩固有关工具和机械的知识。

本单元保持了原教科书单元的整体结构。

在本单元的8个主题研究活动中,从使用工具开始,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由此开始认识杠杆类机械(轮轴、滑轮等),再研究非杠杆类机械(斜面),最后以自行车为载体,以齿轮研究和总结工具与机械的作用为主要内容,对本单元的研究作一次总结与提升,让学生对机械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也使本单元的整体结构显得更加的紧凑、合理与科学。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的动起手来,在实践(包括模拟实验)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真正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二|本单元教学发展目标:

从科学知识的层面讲,本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将指导学生“探究怎样才能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

因此,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建立起下列一些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从科学探究的层面来讲,本单元里,学生将相对独立地经历“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重点培养他们在制定实验计划、收集整理实验数据等到方面的探究技能。

在单元教学结束的时候,希望他们有如下收获:

过程与方法·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解释。

·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

·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科学问题。

从科学与技术的层面来讲,本单元遵循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原则,在指导学生研究机械原理的同时,还比较重视技术层面的知识。

所以,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所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机械和工具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能够将机械与工具的作用、安全和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进来。

·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机械和工具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三、理解·思考·研讨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正因为我们期望学生的探究水平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一是提出问题的能力。

这是从三年级开始就培养的探究技能,到六年级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而不再是随意的猜想或假设,必须是基于一定事实依据的可供研究的科学问题。

二是制定实验计划的能力。

如果三年级的时候学生更多的是在制定口头的科学研究计划,四年级更多的是在制定简单的实验计划,五年级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相对严格的对比实验计划,那么在六年级里,则是由小组同学相对独立地制定科学的实验计划。

三是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在本单元里,特别注重对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得出科学结论。

所以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建议重点思考与研讨的问题是:

1.在六年级里,我们对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应该要求或指导到什么样的程度?

到了六年级,对于学生提出的科学研究问题,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要求?

对于各小组的实验研究计划,要不要作一定的引导或限制?

2.在六年级里,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批判性和逻辑性思维来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对证据进行批判性思考指的是:

确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证据并对零乱的数据进行分析解释。

在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评价通过简单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对实验中的因果关系形成一个逻辑论点。

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尝试开始根据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来陈述某些解释。

3.在研究“杠杆的秘密”时,学生可能同时在改变两个变量,一个是挂钩码的位置,一个是挂钩码的数量。

在这个复杂的实验中,我们到底需要学生发现什么样的规律?

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以什么样的步骤去收集实验数据?

用哪种方法更加合理?

4.在研究大小不同的轮和轴的作用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予学生些什么帮助与指导?

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5.在研究了滑轮组的作用以后,教科书安排了学生做一次有趣的游戏,想一想这次游戏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学生根据这个结果会怎样思考?

我们怎样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它里面包含的科学道理?

6.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研究自行车,这也是对本单元研究活动的总结与提升。

通过对齿轮的研究和对简单机械作用的总结,巩固对工具与机械的认识。

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老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怎样引导学生研究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三、活动分析和建议本单元一共有8个研究主题,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指导完成好以下几个研究主题的活动。

(一)指导学生开展好“使用工具具”的活动这是本单元的起始,学生对工具与机械的研究源于使用工具的活动中他们所发现和提出的问题。

只有让学生对使用工具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提出可供研究的科学问题,他们才会对后续的关于工具与机械的研究产生兴趣。

有了他们自己提出的关于工具与机械的科学问题,他们才可能坚持参与工具与机械的研究活动。

经历使用工具的活动,实际上是学生在对客观存在的工具和机械进行评价,在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仅考虑到它们的性能与作用,还要考虑到其他标准,如它们的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等。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图表、文字、口头表述等方式进行交流。

在交流选择什么工具好的活动中,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比如学生可能会发现为什么螺丝刀可以很方便地起出螺丝钉,而用钉锤虽然不能很方便地起螺丝钉却能轻松地拔出铁钉?

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

得去研究一下。

因而就有了根据在试用工具中产生的问题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的活动。

这个问题来自于前面的活动,也会对后面的研究活动产生影响,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研究的价值,要能够在以后的时间里方便开展研究活动。

(二)指导学生开展好“研究杠杆的秘密”的活动研究“杠杆的秘密”,我们放弃了以前经典的做杠杆尺平衡的实验。

我们先让学生认识了杠杆上的三个点以后,重点是引导学生研究改变了杠杆尺两边的钩码后杠杆尺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从杠杆尺两边的变化中去寻找科学的规律,去发现杠杆的秘密。

我们重视对杠杆作用的研究,是因为杠杆类机械是简单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杠杆的作用是本单元对简单机械作用进行研究的基础。

因此,在研究杠杆作用的时候,我们要尤其重视对实验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

在研究杠杆类机械的实验中,教科书中多次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如第5页研究杠杆省力的问题,教科书中就提出了“我们准备收集什么数据?

怎样收集数据”的要求等;第10页研究轮轴作用的实验中,也要求记录下轴上挂钩码的数量和轮上挂钩码的数量;第12~13页上的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实验中,也要求记录左右钩码数量、直接提升重物所用的力的大小、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所用力的大小等数据……在这些收集实验数据的活动中,尤其以收集研究杠杆作用实验的数据最为重要。

建议实验中多收集几组数据,也可以将几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数据库来分在修订后的教科书里,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杠类研究、整理、分析与处理。

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更加具有科学性。

在修订后的教科书里,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杠杆的秘密”的实验数据,学生能够将明显的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区分出来加以分析研究和认识,但是对于那种从结构上来说属于省力杠杆,但由于用力太小不足以撬起重物的杠杆(如重物这边在第一格挂5个钩码,用力点这边在第二格挂2个钩码,虽然没有将重物撬起,但这种结构也是属于省力杠杆)就难以判断。

建议在对杠杆进行分类认识以后,引导学生对这样的杠杆进行讨论,相信学生在分类认识的基础上,能够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从而利用规律来认识还有哪些杠杆也是属于省力类型的杠杆。

(三)组织学生开展好教科书第15页的“有趣的游戏”动滑轮、定滑轮和起重机的研究,让学生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了解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再一次体验到机械带给人们的方便不仅仅是省力。

在教科书中还安排了让学生们玩一个有趣的游戏,通过游戏来巩固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游戏中,小个子同学可以轻松地把两个“大力士”拉动(两个大个子学生是很难站在原地不动的),甚至可以把两个“大力士”拉到一块去!

当绕在棍子上的绳子圈数越多,小个子玩起来就会越省力。

从这个游戏中,我们期望学生能够体会到,利用滑轮可以省力,利用滑轮组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由此而明白在起重机上来回地绕了那么多的绳子,实际上是利用了很多滑轮组来工作,这样可以更加省力。

(四)指导学生开展好研究“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的活动在指导学生进行相对自主探究“自行车上的链条与齿轮”“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思考如何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

包括从他们如何收集关于研究链条与齿轮作用的原始数据、整理分析、交流汇报等。

虽然看似是学生自主的参与探究的完整过程,其实在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学生毕竟还不能很好地开展完全自主的探究活动。

在研究“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的过程中,是对本单元的一次总结与提升,老师要指导学生将前面研究的工具与机械的作用进行回顾与总结,通过交流互补等形式,共同进行一次巩固认识工具与机械作用的活动。

本单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科学技术的结合,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将科学与技术紧密地进行结合,我们只有将科学探究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我们的探究才会有意义,我们的探究才会真正地被学生所接受。

四、|课时安排:

第个教学活动内容安排一个课时,单元整理1课时,机动5课时,共计14课时。

 

二、教学设计

第1课

课题

《使用工具》

课型

探究

科学概念:

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

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重点

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难点

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课前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

(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

(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

(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

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

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

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

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

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

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

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板书设计

使有工具

老虎钳偏口钳螺丝刀

教后反思

上下来,前面的讨论感觉很流畅,孩子们也能在我的引导下对各种常见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有比较好的认识,但是在归纳各种工具,引出“机械的概念的时候,感觉有些“犯糊涂”了,我一直对“机械”这个概念报以怀疑的态度。

关于机械的定义,书上的定义给我模棱两可的感觉,书上是这样阐述的:

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我们都知道这个“省力”是针对力学上的,但是很多孩子对省力的外延无限地扩大化;还有对其另一个中心词“方便”,孩子对其也非常模糊;据我了解,原五上教材对“省力”也没有明确地定义,现在突然提出,孩子自然而然对其的定义会扩大化,于是他们自然会想到“电饭锅”、“铅笔”。

我们再来说“简单机械”,我发现课本中指出的三个例子又似乎框定了“简单机械”的范围,难道简单机械仅仅局限于像这类的工具吗?

我们知道物品在具体的情景中它也可以定义为简单机械,如斜面。

总感觉课本中的这个定义存在着不少问题,希望各位同仁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

第2课

课题

《杠杆的研究》

课型

探究

科学概念:

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

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

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

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难点

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课前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活动:

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

(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

——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用力点

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

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

观察P4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

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什么是杠杆?

什么是用力点?

阻力点?

支点?

二、研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

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教师问题的提出:

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还有其他方法吗?

5、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

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

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

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

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

6、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教师进行总结:

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三、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

哪种方法更合理?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杠杆

用力点阻力点支点

教后反思

对于杠杆的认识,孩子们接受都比较快,也基本都能判别什么样的机械属于杠杆,在探究杠杆中的秘密时,杠杆尺的引出还是生硬了一些,特别是讨论如何收集数据上,浪费不少时间,我感觉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教师分段引导比较适合,盲目地抛出一个大问题,很容易使学生的思维无限发散,教学的效率会降低,可以有针对性地问这几个问题进行引导:

1、天平上,哪里是受力点,哪里是支点,哪里又是阻力点?

2、确定了这个三点,那么怎样是省力?

怎样是费力?

怎样又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呢?

3、教师演示省力的杠杆并引导:

在杠杆尺保持平行的情况下,我们还有什么新发现?

4、支点到两点的距离是否与杠杆的省力情况有关?

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我想孩子研究的点比较准,同时在这个点上再去发散孩子的思维。

我一直觉得:

科学课的探究必须要抓准一个点,再从点上去伸化,可是我们往往是没有点,而无限制地伸化,使课堂把握不住。

关于时间的问题:

我觉得这个课的探究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特别是35分钟的课堂,开头杠杆的认识千万不要拖泥带水,建议宁可先紧后松。

第3课

课题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课型

探究

科学概念:

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重点

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难点

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课前准备

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

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引入

游戏:

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

(合适)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

哪种是费力的?

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

(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

为什么?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

(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

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

7、小结:

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

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

(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

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

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

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杠杆有哪几种类型?

二、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

“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

(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

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

(祥见教参P17~18)

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

(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

(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

三、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杠杆研究

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

教后反思

这课在前面一课的基础上,孩子们学起来并不困难,我上下来,基本没有教学的难点,首先孩子能比较准确地判别杠杆三个点,其次,都能根据对杠杆尺的研究判别省力情况,唯一比较有争议的是一些特殊杠杆的认识与省力情况分析,教学中,我认为我们可以安排更多的生活中的杠杆来让孩子判别。

小杆秤的研究,很多孩子都关注在改变支点与用力点的距离,其实我们有一些秤有时也能改变阻力点与支点的距离,教师在这一点上,建议拿个生活中的秤来或者提供更清晰的图片来帮助教学会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闪光点出现。

第4课

课题

《轮轴的秘密》

课型

探究

科学概念:

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难点

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课前准备

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

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水龙头)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