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1762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docx

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鲁教版

教学课件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一、自然环境

1.范围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形

(1)基本特征: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地貌:

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

3.气候

(1)类型:

东北地区的气候为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2)热量:

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

(3)降水:

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4.植被

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

[温馨提示]

东北地区的位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经纬度位置——最北部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最东部是我国位置最东部(135°E

以东);

(2)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

(3)政治地理位置——东、北、西三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相邻。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1.土壤肥沃

(1)黑土:

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

(2)黑钙土:

分布在松嫩平原中西部。

2.土地资源丰富

(1)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土地资源丰富。

(2)全国人均耕地量最高的地区,耕地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3)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

3.土地开发

(1)东北地区通过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并相继建立了一批国营农场。

荒地的开垦使耕地面积增加,商品粮和油料、糖料基地得到扩大。

(2)注重湿地的保护,北大荒将不再开垦荒地,并对已开垦荒地要求逐步还林、还草、还湿地。

三、农业生产和布局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1)农业结构:

比较完整,其中耕作业占主导地位,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

(2)地位: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及最大的甜菜生产基地。

(3)重要林业基地:

东北林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

其中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2.农业布局

(1)特点: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2)分布:

①自东向西:

依次为以森林为主的林农交错带,以农为主的农林、农耕、农牧地带和牧业地带。

②自南向北:

依次为海洋渔业地带、农耕地带和农林牧交错地带。

四、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问题

对策

黑土

开发

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注意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

林业的

发展

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

①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湿地的

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温馨提示]

黑土流失还会造成泥沙下泻,使河床抬高、水库和湖泊淤积,严重影响水库效益的正常发挥,使洪涝灾害更容易发生;使平坦的地形变得沟壑纵横,不利于大型机械的耕作;地表植被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

[教材P92活动]

1.虽然我国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保护耕地,但我国的耕地保护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非农业生产占用大量耕地,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②耕地遭受侵蚀,破坏严重,耕地质量下降,良田减少。

③耕作方式不合理,土壤盐碱化严重。

④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土壤污染、板结严重。

⑤农业经营规模小,经营方式粗放,耕地单位面积产量低。

2.为了切实保护我国的耕地,应强化行政、法律等手段对耕地进行管理,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民对耕地使用和保护的积极性。

[教材P98活动]

1.

(1)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物质基础;

(2)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增多,天然、健康的特色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2.发展特色农业有助于完善以特色农产品为纽带的产业链条,将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境全面发展,进而促进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创造就业机会,拓展增收渠道,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不同的区域可根据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和培育适合本地的特色农业,加大科研投入,研发特色农产品新品种,完善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开发体系。

另外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动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特色农业生产,扩大特色农业的生产规模,提高农业发展效益。

———————情景导入先思考———————

俺们家乡在20世纪中期以前,沼泽遍布,林海茫茫,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大荒原,也是一处野生动物的“天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俺们辛勤的耕耘,家乡成为中国第一大商品粮基地。

(1)你知道“俺们家乡”在哪儿吗?

提示:

东北地区。

(2)请说出“俺们家乡”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

提示:

地形平坦广阔,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等。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东北平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供应基地,其发展农业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生产条件

具体表现

影响

自然条件

土地资源

耕地广阔且集中连片分布

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层深厚

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宜农荒地多

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气候

条件

气候适宜,大部分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生长需求;热量南北差异大,降水东西差异大,有利于发展农业多种经营

森林

资源

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为发展森林工业奠定了基础,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草场

资源

现有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面积的9.3%,多为森林草甸草原

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基础

渔业资源

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大;有许多淡水湖泊和水库

水产资源丰富,淡水渔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

工业部门齐全,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建设东北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

运输

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便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开发

历史

较晚,人口密度较小

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规模

———————方法技巧很重要———————

分析区域农业发展地理条件的思路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

甲>乙>丙;降水:

甲<乙<丙

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

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

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解析:

1.C 2.B 第1题,从图中经纬度可知,图示地区为我国东北地区,从等温线数值可判断甲气温低于乙、丙;东北地区山环水绕,中间是平原;河流每年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在某些自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有凌汛现象;河流主要是靠雨水补给,其径流的季节变化随降水而变化。

第2题,东北地区热量条件差,生长期短,农作物一年一熟;由于人均占有耕地多,劳动生产效率高,粮食的商品率高;黑土冲刷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下图示意1978~2004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量与水稻产量的变化。

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区粮食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力的提高     B.耕地面积的扩大

C.市场需求的变化D.交通条件的改善

4.该地区粮食结构变化最可能导致该地区(  )

A.土地盐渍化B.温室效应

C.土地沙漠化D.水资源短缺

解析:

3.C 4.D 第3题,根据教材内容,市场需求量是决定农民种植什么作物、种植面积大小的决定因素,C项正确。

土壤肥力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因素,与粮食结构无关,A项错误。

耕地面积扩大,交通条件改善,都不会影响粮食结构的变化,B、D两项错误。

第4题,读图看出,粮食结构变化主要是水稻的产量增加,说明水稻种植面积增大。

水稻生产量大,可能导致该地区水资源的短缺,D项正确。

土地盐渍化发生在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灌溉造成的,A项错误。

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不会导致温室效应,B项错误。

水稻产区用水量大,土地水分含量高,不会出现沙漠化,C项错误。

———————情景导入先思考———————

我的家在东北 松花江上啊

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一间小草房啊 哎…

——庞龙歌曲《家在东北》

(1)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商品农产品基地,其中商品粮基地有哪些?

提示: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2)“满山遍野大豆高粱”的描述是否符合现实?

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

提示:

不符合现实,目前“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已经被玉米、大豆所代替。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水稻等。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东北商品粮基地特点及成因

二、农业布局

“寒暖农分异,湿干林牧全,麦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是东北地区农业分布基本格局的形象描述。

其布局情况如下图所示: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东北地区商品粮、糖、油、棉基地县分布图,回答1~2题。

1.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不包括(  )

A.松嫩平原      B.辽河平原

C.三江平原D.内蒙古高原东部

2.东北地区的糖料作物、棉花分布位于(  )

A.暖温带、中温带B.中温带、中温带

C.寒温带、中温带D.中温带、暖温带

解析:

1.D 2.D 第1题,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包括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内蒙古高原东部主要发展的是畜牧业。

第2题,东北地区的糖料作物是甜菜,喜温凉,主要分布在中温带。

棉花主要分布在辽河平原中南部,为暖温带地区。

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此完成3~4题。

3.该省成为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土地肥沃B.雨热同期

C.人均耕地多D.可垦荒地多

4.2010年该省小麦在晚种了3~5天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了近640斤/亩的好收成。

小麦晚种的主要原因是(  )

A.年均温偏低B.春季气温偏低

C.春季降水偏少D.春季积雪融水偏少

解析:

3.C 4.B 第3题,黑龙江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主要是人均耕地多,商品率高。

第4题,春季气温偏低,不利于小麦的播种、发芽,导致小麦播种推迟。

———————情景导入先思考———————

黑土地腐殖质丰富、土壤肥力高,有“土中之王”的美誉,且十分稀缺。

东北地区有世界上三大块宝贵的黑土区之一,主要分布在松花江、辽河流域,占全国粮食总产五分之一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一个并不为多数人了解的严峻事实是,支撑粮食产量的黑土层却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减少了50%,并在继续变薄,几百年才形成一厘米的黑土层正以每年近一厘米的速度消失。

照此速度,部分黑土层或将在几十年后消失殆尽,东北这一中国最大粮仓的产能也将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

(1)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的单产和品质逐渐下降,影响东北甚至全国的粮食安全,河道淤塞,影响航运。

(2)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还有哪些?

提示:

森林资源减少、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黑土利用中的问题及措施

黑土在开发前被茂密的草甸覆盖,开发后由于失去表层植被的保护,土层会出现冲刷现象,导致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等问题,进而会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应的治理措施主要是针对土层变薄,采取治沟、治坡、恢复植被,阻止进一步的冲刷;针对肥力下降采取培肥等措施。

具体的问题及措施如下图所示:

二、林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三、湿地利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目前,甲、乙、丙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是(  )

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

B.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森林减少

C.森林减少、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

D.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

2.导致甲所在区域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放牧B.过度开垦

C.过度砍伐D.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3.丙所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开辟水源,合理灌溉

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合理采伐,及时抚育

D.退耕还湿,建保护区

解析:

1.A 2.C 3.D 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甲地位于大兴安岭,最主要生态问题是森林破坏,森林减少;丙地位于三江平原地区,最主要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可能为温带草原区,土地荒漠化现象较为严重。

第2题,导致大兴安岭森林减少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砍伐。

第3题,丙所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

施是退耕还湿、建立湿地保护区等。

中国农业分布图的判读

中国农业分布示意图主要展示我国主要农业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地区,主要考查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分布条件和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判读技巧]

1.看位置,进行区域定位

(1)依据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如图1中A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B地位于以太湖平原为主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C地位于三江平原地区;D地位于河套平原地区;E地位于吐鲁番盆地;F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G地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2)依据经纬网及区域轮廓进行定位:

如图2为东北地区,图3为新疆地区。

2.依定位,分析环境特征

结合区域定位,分析各特色农业分布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如图1中A地地处高原,气候高寒;B地地形平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充足;C地地处平原,纬度较高,为温带季风气候;D地为冲积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E地气候干旱,年温差及昼夜温差较大;F地地势低洼,降水较多,热量充足;G地为低山丘陵地形,地势起伏较大,水热充足。

3.据特征,分析农业区位优势

主要是根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从自然条件方面判断分析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图1中,从地形条件看,除G地外,其他特色农业区都分布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冲积平原地带,土层深厚、肥沃,水源条件较好;从气候条件看,除A、D、E三地外,其他特色农业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水热充足;从光照条件看,都具有光照充足的优势,尤其是A、D、E三地。

4.看特色,判断农业主导区位

主要是根据图中显示的区域特色农业的名称,判断分析影响此种农业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

图1中A地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但地处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因此热量为其主导因素;B、C两地耕地类型不同,气候为其主导因素;D、E两地均因有灌溉水源而发展起来,水源为其主导因素;F、G两地均因地形特点而形成,地形为其主导因素。

5.看分布,分析具体影响因素

主要是根据图中分布信息,判断形成原因。

如图2中由生产潜力分布示意图可知,影响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降水,影响甲区域北移的因素是地形。

图3中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其影响因素为水源。

[演练冲关]

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是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图乙是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

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______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空间分布的变化分别是小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米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引起农业生产格局发生改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解析:

(1)题,答案读图甲即可获得。

(2)题,从图乙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积温在增加,说明气候在变暖,热量条件的改善影响了三大粮食作物的分布。

第(3)题,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分析。

答案:

(1)水稻 小麦 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 从原有与玉米混作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布(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 逐步向北部迁移

(2)热量 气候变暖,使一直制约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3)人均耕地多;地势平坦,土地连片分布,利于机械化耕作;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国家政策的支持。

东北平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市价大幅下降,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约1.6元/kg,降幅近30%,由于价格下跌,产品滞销,豆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受打击,纷纷减产或转产,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

读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和下图,回答1~3题。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产地

含油量

运输费用

/(元/kg)

生产成本

/(元/kg)

生产方式

国产大豆

17%

0.18

1.60

粗放式

进口大豆

19%

0.16

1.28

集约式

1.图中阴影所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有利的条件是(  )

A.热量充足       B.土壤肥沃

C.沼泽广布D.资源丰富

2.图中阴影地区代表的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分别是(  )

A.春小麦、棉花B.冬小麦、玉米、甜菜

C.春小麦、玉米、棉花D.春小麦、大豆、甜菜

3.从表中数据分析,提高东北大豆竞争力的主要措施是(  )

A.增加劳动力B.扩大种植面积

C.加大科技投入D.加大农业补贴

解析:

1.B 2.D 3.C 第1题,东北平原由于所处纬度较高,光照和热量不足,但该地区黑土分布广泛,土壤肥沃。

第2题,东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而不是冬小麦(长城是我国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分界线),玉米也是该地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油料作物大豆和糖料作物甜菜为主。

由于热量不足,东北地区不适宜种植喜高温的棉花。

第3题,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国产大豆含油量低,生产成本高,生产以粗放式为主。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大豆品质的重要措施是加大科技投入。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据此回答4~6题。

4.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

5.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产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6.关于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抓好种植业就行

B.牧区发展生态牧业和舍饲畜牧业

C.农业区搞农产品加工经济效益差

D.应加强大豆榨油、甘蔗制糖等食品加工

解析:

4.C 5.D 6.B 第4题,沼泽地过度开发,湿地破坏是东北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第5题,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粮、牧、企”中的“企”是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由“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过程,主要是土地资源的开发;东北地区最大优势是地广人稀。

第6题,东北农业基地的开发以种植业为基础,还要在此基础上搞好农产品加工业,效益更好;东北无甘蔗,牧区要发展生态牧业和舍饲畜牧业。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虎林”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这是满语的译音,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

虎林市总面积约9330km2,人口约31万。

根据材料,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有关虎林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较短

C.河流封冻期长,有春汛

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8.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生产出来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

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  )

A.气温的日较差小

B.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

解析:

7.A 8.D 第7题,虎林市所在的东北林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第8题,虎林市特有的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更利于优质产品的生产。

 

读我国农业十二五期间“七区二十三带”战略格局图,完成9~10题。

9.东北平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①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②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

③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10.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图中各主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②华南主产区要控制非农业用地规模 ③河套灌区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面积 ④甘肃新疆主产区要加大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

9.C 10.D 第9题,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复种指数低,一年一熟。

第10题,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因纬度较高,热量较少,不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河套灌区主产区因引黄灌溉水源有限,不适宜扩大灌区面积。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季节性积雪完全融化日期等值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③④两地积雪完全融化日期可能相差(  )

A.3天、8天B.8天、11天

C.3天、11天D.11天、16天

2.①地积雪完全融化日期晚于②地,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地形B.海陆位置、积雪量

C.地形、积雪量D.纬度位置、积雪量

解析:

1.A 2.C 第1题,据图中等值线可知,图中③地积雪完全融化日期介于4月5日~4月10日之间,④地积雪完全融化日期介于4月10日~4月15日之间,两地之间日期可能相差最大值不超过10天。

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①地与②地的纬度大体相当,①地的海拔高于②地,积雪量应较多。

3.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