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图书馆精神 构建和谐图书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1915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图书馆精神 构建和谐图书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弘扬图书馆精神 构建和谐图书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弘扬图书馆精神 构建和谐图书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弘扬图书馆精神 构建和谐图书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弘扬图书馆精神 构建和谐图书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弘扬图书馆精神 构建和谐图书馆.docx

《弘扬图书馆精神 构建和谐图书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图书馆精神 构建和谐图书馆.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弘扬图书馆精神 构建和谐图书馆.docx

弘扬图书馆精神构建和谐图书馆

弘扬图书馆精神 构建和谐图书馆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

在网络知识日益丰富的今天,以人为本,弘扬图书馆精神,实施个性化服务,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图书馆精神;以人为本;和谐

  一、图书馆精神的内涵

  每一个行业总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或者精神,对于什么是图书馆精神,不同学者给予了不同的解释。

  贺小兰在《试论百年图书馆精神》一文中认为:

“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精神,不断推动着中国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百年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主线并延续至今。

”[1]胡军在《图书馆精神刍议》一文中把图书馆精神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

爱馆敬业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的创造精神,团结协作的凝聚精神。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叶继元教授所着《中国百年图书馆精神探寻》,通过对近百年几代图书馆学人的考察,进而把图书馆精神概括为:

敬业、爱书、利人精神。

程焕文老师则常将中国的图书馆精神概括为“四爱”——爱国、爱馆、爱书、爱人。

“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的灵魂和精髓,是图书馆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综上所述,结合自己10余年在图书馆学习和工作的心得,笔者认为:

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个人素质和职业素养,并有别于其他行业的一种精神体现。

包括其从事图书管理工作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精神风貌,最基本素质和职业修养。

具体而言,就是为师生细心服务的服务精神,“读书、懂书、爱书”的业务素质。

  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图书馆

  和谐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化的哺育与支持。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下,应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和谐的典范。

构建和谐图书馆要体现以人为本。

图书馆的以人为本包含两方面内容:

①是作为服务客体的读者;②作为服务主体的图书馆员。

  1.以读者为本,构建服务与需求间的和谐关系

  图书馆的主体是读者,而不是书。

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前提,没有读者的需求,就没有图书馆的事业,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

在图书馆中,读者是图书馆的真正“消费者”,“以人为本”第一要义就是以读者为本,必须明确图书馆业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人”而展开,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要在图书馆中营造人文氛围,倾注人文情素,弘扬人文精神,具体而言,就是要了解读者、尊重读者、爱护读者,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己任,对读者坦诚相助,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诸如图书馆网点布局,开放时间和开放程度上照顾读者的需求,为读者营造更为人性化的阅读环境,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更为人性化的服务等。

  2.以馆员为本,构筑和谐温馨的服务群体

  以往的图书馆管理中较多地注重服务客体读者的层面,以读者为中心,方便其使用,而对以人为本的另一个层面,即作为服务主体的馆员重视不够。

  列宁曾说过: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

馆员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主体,作为信息资源与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馆员在图书馆工作中扮演着主角。

广大图书馆员作为文献信息的加工整理者和传递者,是知识信息与读者间传递的桥梁纽带,是图书馆内部发展的动力,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他们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馆的服务质量。

一个馆员的水平,是看他能否帮助用户建立起通向信息资源的桥梁。

无数事实说明,无论是图书馆的信息采集、分类、加工等业务工作,还是面向用户的流通阅览与参考咨询工作,在同样条件与环境下,由于馆员个人素质与能力的不同,在工作效果上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为了更好地向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必须树立“以馆员为中心”的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

  3.建立馆员与读者的和谐关系

  馆员是连接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建立馆员与读者的和谐关系,对于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图书馆要在全体馆员中树立以人为中心、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以方便读者为出发点,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已任,尊重读者、理解读者、关心读者,主动热情为读者服务。

其次,设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方便读者随时反馈意见,及时解决问题,消除矛盾,把不和谐的因素降到最低。

第三、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在做好传统的借阅服务之外,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需求开展多层次的信息服务,提倡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

  三、弘扬图书馆精神,提高服务水平

  1.弘扬图书馆精神,树立服务意识

  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机构,为高校的发展提供资源保证,是学校评估的重要指标。

高校图书馆员与读者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服务与被服务关系。

图书馆员的精神状态和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的就是图书馆的精神面貌、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所以,高校图书馆员必须具有服务精神,使命感、爱馆心、正确性、责任感、信赖性、诚实性、适应性以及创新性等优秀品性。

图书馆员在每天与读者的接触交往中,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住住会给读者留下最直观的印象。

在这个特定的场所,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资质水平,包括提高知识、技能、品德修养等水平,图书馆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的意义。

通过图书馆员的主动服务,积极地体现双方在借阅过程中的互动、共鸣的过程,良好的处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双方的和谐交流,能够使又方在认知、情感、意志、人格等多方面相互影响,进而促进高校图书馆形成良好和谐的学习和人际氛围。

  2.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人文阅读环境

  马克思说过: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和谐的阅读环境是形成良好阅读氛围,吸引读者的重要条件。

图书馆创造和谐的人文阅读环境包括:

在图书馆的环境布置与装饰上应符合美学原理,做到布置典雅清爽,布局设计大器,色彩搭配合理。

走廊墙壁上适当装饰名人名言和书法绘画,过道上随季节变化放置花卉,使读者步入图书馆后立即被浓厚的文化气息、幽雅的陈设所感染,产生渴望知识的激情,心情舒畅地进行阅读;在制度建设上,应变更那些损害读者利益的条文,使图书馆各项管理条款人性化、科学化;在服务上,图书馆员应把“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渗透落实到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面带微笑、礼貌热情地接待好每一位读者,通过耐心周到的服务感染每位读者,创建和谐的人文阅读环境。

  3.满足读者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

  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离开服务去奢谈图书馆的发展只能是一种空谈。

美国图书馆界曾就各个因素在图书馆服务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图书馆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图书馆员占75%。

由此可见,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而要满足读者的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是关键所在。

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是“以读者为本”最充分的体现。

  所谓个性化服务是充分考虑读者的个人特点和独特的信息需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环境。

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包括个性化的检索方式,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个性化的用户界面以及个性化的信息处理方法。

图书馆从文献资料的收藏者和提供才,转变为信息产品的生产才、开发者和提供者。

它尊重读者,以读者为本,为读者人性化服务是指服务要符合人性,即服务者在服务过程中要认识人性,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包容人性的弱点,同时以满足人对资源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来开展服务。

  4.利用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

  图书馆知识信息传递方式主要以“文献传递”为主,这种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和读者需求。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在知识信息领域多学科交叉渗透,信息海量增加,各种信息混杂现象严重,对信息选择难度加大。

再者,现代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向深度和广度再延伸,有时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要精确到一个知识单元,甚至是知识点。

有时对某个知识信息需求会扩展到同类所有信息。

知识信息内的复合性和读者用户对信息要求的综合性,迫切要求图书馆实现“文献传递”向“知识传递”的转变。

“知识传递”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读者用户的需求,利用馆内外知识资源,担负起信息甄别、筛选、整理、传播的责任,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积极开展读者需求研究、跟踪服务、定题报道等一体化的动态读者服务,建立智能信息检索系统,专业信息资源导航、开发信息服务系统的个人化处理功能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四、结语

  创建一个管理民主、公平阅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图书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每一个图书馆人的美好理想。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扬图书馆精神,提供个性化服务,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不断创新,才能使图书馆事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贺小兰.试论百年图书馆精神.图书与情报,2004(6):

46

  胡军.图书馆精神刍议.津图学刊,2004

(1)

  叶继元.中国百年图书馆精神探寻.图书情报知识,2004(5):

21-25

  程焕文.跨越时空的图书馆精神.见:

程焕文、裘开明图书馆学论文选集.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

  马天东.论图书馆精神.沈阳人才,2005.[2006-04-28].http:

///?

NewsId=29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