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苏教版附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2228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苏教版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苏教版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苏教版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苏教版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苏教版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苏教版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苏教版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苏教版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苏教版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苏教版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苏教版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苏教版附答案.docx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苏教版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苏教版附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苏教版附答案.docx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苏教版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苏教版附答案)

一(25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0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②吾视其辙乱,▲,故逐之。

(《曹刿论战》)

③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关雎》)

④▲,白露未晞。

(《蒹葭》)

⑤▲,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⑥▲,村南村北响缲车。

(苏轼《浣溪沙》)

⑦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张养浩《骊山怀古》)

⑧▲,坐断东南战未休。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⑨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虔诚▲

(2)教诲▲(3)晨xī▲(4)一chou莫展▲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市委要求干部恪尽职守,不辱使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B.有媒体表示,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令人惊叹,中国经济所取得的成就无与伦比。

C.王老师是一位优秀教师,对学生总是吹毛求疵,严格要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D.对簿公堂的双方积怨很深,在法官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得到化解。

下面是“世界读书日”期间,某学校开展了以下活动。

4.请阅读“图书漂流活动”海报,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取标题图书漂流活动海报副标题还空着,请你取个别致而吸引人的标题。

(1分)

图书漂流▲

②读信息根据海报内容,下列哪一项说法不对?

(▲)(1分)

A.本次活动是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而举办的。

B.4月23日之后,图书漂流现场活动便结束了。

C.教材和教辅类用书不能捐赠。

D.只要向图书馆捐赠三本图书,便可获得一张捐赠纪念卡。

③改病句两点“注意”里,其中一点是病句,请找出,并写出修改意见。

(2分)

第▲点是病句,修改意见▲

5.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画图的内容。

(2分)

6.请用《水浒传》中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

(2分)

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3题。

(14分)

﹝古诗阅读﹞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

梁园①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①梁园:

即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建造,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方圆三百多里。

7.请描绘“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所表现的景象。

(2分)

8.关于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人先写梁园的萧条景象是远望,后写庭园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是近看。

B.“梁园日暮乱飞鸦”中,“乱”字描绘了日暮中的梁园鸦群声音嘈杂,上下乱飞的萧瑟景象。

C.三、四两句借“庭树”发花,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梁园春季美景的留恋之情。

D.诗歌以乐景写哀情,运用反衬手法,衬托梁园的景色愈见萧条,诗人的吊古之情也愈见伤痛了。

﹝古文阅读﹞

三年春,(太祖)从世宗①征淮南,首败万众于涡口,斩兵马都监何延锡等。

南唐节度皇甫晖、姚凤众号十五万,塞清流关,击走之。

追至城下,晖曰:

“人各为其主,愿成列以决胜负。

”太祖笑而许之。

晖整阵出,太祖②拥马项直入,手刃晖中脑,并姚凤禽之。

宣祖③率兵夜半至城下,传呼开门,太祖曰:

“父子固亲,启闭,王事也。

”至旦,乃得入。

韩令坤平扬州,南唐来援,令坤议退,世宗命太祖率兵二千趋六合④。

太祖下令曰:

“扬州兵敢有过六合者,断其足!

”令坤始固守。

太祖寻败齐王景达于六合东,斩首万余级。

还,拜殿前都指挥使,寻拜定国军节度使。

《宋史bull;宋太祖本纪》

注:

①世宗:

指后周世宗柴荣。

②太祖:

指宋太祖赵匡胤。

③宣祖:

宋太祖的父亲。

④六合:

今南京市六合区。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太祖笑而许之(▲)②寻拜定国军节度使(▲)

10.下列句子中的“以”与“愿成列以决胜负”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头抢地耳B.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不以物喜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11.用/给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2分)

太祖寻败齐王景达于六合东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句。

(2分)

父子固亲,启闭,王事也。

13.请概括太祖的形象。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4~18题。

(14分)

家乡的竹林

阎受鹏

①故乡的竹子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约有七八十种,毛竹是竹类里的老大哥。

春天,毛竹最早献给人们味感极美的毛笋,冬日,朔风凛然,草木枯槁,山野萧索,而青枝翠叶的毛竹却在皑皑的白雪覆盖下的泥土里,悄悄地孕育着羊角大小的笋芽,这便是誉满江南的冬笋。

②采掘冬笋,要丰富的经验,要讲究技术,冬笋深深地躲在泥底,要找到它很不容易。

记得小时候,一辈子伺候竹山的父亲去掏竹笋时常会带我上竹山,他选择笋芽早发的朝南向阳的暖坡去找。

两眼就像扫雷的仪器,仔细地搜索着地面,他顺着略微胖起、周围有几条丝带状裂纹的泥土故乡竹民叫“爆”,小心翼翼地用锄头刨,一层层挖下去,便引来我的一阵惊呼:

“哇,笋!

笋!

”只见嫩黄的冬笋像娃娃似地睡在泥土里呢!

待到笋全裸,父亲便从背后的小竹筐里摸出钢凿子,按在笋芽根部,用锄背轻轻敲几下,一枝黄黄的光滑的可爱的笋芽儿就毫发无损地掏出来了。

父亲说:

“冬笋嫩,如果刨土时不小心,锄头碰到了会皮破肉绽的,这样一棵好端端的嫩笋就弄坏了。

”父亲找冬笋还有望竹觅笋的能耐。

一次,他带我走进竹山,瞧瞧一棵竹子的皮色,再瞅瞅竹枝,竹叶长势,笑指前方一片土说,那里有笋了,他估摸着找去,果真见到“爆”,挖到了笋。

③冬笋过后是春笋,童年时,那一夜春雷骤响后,清晨在竹山里见到的轰轰烈烈的景象令人终生难忘。

那块巨石从坎上掉下来,一棵硕大的春笋,尖上扬着一簇金色的流苏(山民叫它苏头),意气奋发地顶翻了它,那片被柴荆之根盘结硬得像锄头也难扎进去的泥土,也冒出了几颗新笋,新翻的竹山沃土里,一颗颗春笋犹如一座座宝塔,生机勃勃地矗立在地面上,还有数不清的刚露“爆”的春笋,有的黄苏在春风里初展,有的角尖含着晶莹的露珠,有的昂首沐浴暖暖的阳光,

④近些年,故乡培育了一种新的竹子雷竹,雷竹的优点在于竹农精心培育后,农历十月便可长出与冬笋媲美的雷笋。

⑤雷笋上市的价格比猪肉贵得多哩!

⑥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大到豆棚瓜架,小至扫帚,光棍扁担,哪一样不是竹做的?

一日三餐更是与竹子相连,量玉米的“升子”,淘米的淘箩,盛饭的筲箕,擦盘刷锅的洗帚,扒饭夹菜的筷子,乃至灶膛里熊熊的竹根、竹枝等燃料,件件样样都有着竹子呢!

因此故乡的人,即使再穷也要苦心经营一片小小的竹林,自春至秋翻土除草,施肥浇水,营养竹子,冬日又盖糠铺草,细心地为竹子保暖,终年辛勤劳作,把自己命运与竹子连在一起。

⑦一点也不夸张,故乡每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与竹子打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情结。

小毛头时“箩窠”竹箩里塞满稻草铺成的睡窝是竹做的,大到周岁“坐车”方形的椅子,中间铺一坐板,仿佛古代的战车,坐进去前后都有横的竹棒护住身子,万无一失,不用说,它又是竹制成的。

⑧当长到会奔跑了,就用竹子做竹蜻蜓,提着它满晒场飞翔,斩一节比笔杆管稍粗一点的碧绿的箭竹,做成“水枪”,水枪往溪水里吸满水猛一推活塞,水柱子直蹿三四丈外;做一支“机关枪”,摇来嘎嘎响,还有打苍蝇的拍子,粘知了的网兜,春天放的纸鹤和元宵提的小灯笼。

再大一点编鱼笼、鳝笼、扎竹梢丝诱捕虾獒,

⑨长大成人了,更是竹不离肩释手,一年到头与扁担、垛柱、箩筐、土箕、锄柄朝夕相伴。

(选自2013年3月《散文选刊》有删改)

1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2分)

冬笋的特点:

▲春笋的特点:

▲雷笋的特点:

上市早、价钱高。

15.认真阅读第②段,从动词运用的角度,结合语境赏析画线句。

(3分)

待到笋全裸,父亲便从背后的小竹筐里摸出钢凿子,按在笋芽根部,用锄背轻轻敲几下,一枝黄黄的光滑的可爱的笋芽儿就毫发无损地掏出来了。

16.文章第⑥段说“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一刻也离不开”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17.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8.下列句子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全文介绍了家乡的冬笋、春笋与雷笋,表现故乡人与竹子联系密切时是按照人成长的顺序。

B.作者在描写冬笋与春笋时都写到自己“小时候”、“童年时”,是因为他在现在的故乡已经看不到这样的景象,所以只能回忆了。

C.第一段中描写冬笋生长的环境是萧索缺少生机的,更突出孕育在泥土中的笋芽的可贵。

D.第三段中“轰轰烈烈的景象”是指一场春雨后,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春笋尽情生长的状态,春笋生长的轰轰烈烈的壮观景象。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9-22题。

(13分)

翻浆

毕淑敏

那年,我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回家,颠簸了10天,到了一处戈壁。

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

你!

”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一个浑身是土的人。

他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不是找死,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你没长眼睛吗?

驾驶室里已经坐满了,哪有你的地方!

”司机愤愤地说。

“我没想坐驾驶室,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

这样的天,蹲大厢板,会生生冻死!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

“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

”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

司机说:

“我有一个同事,是个很棒的师傅。

一天,他的车突然消失了。

后来才知道有个青年,化装成一个可怜的人,拦了他的车,上车以后把他杀死,甩在沙漠上,自己把车开跑了。

我心里一沉,找到司机身后的一个小洞,紧张地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土色的男子抱着头,缩在起伏的轮胎里。

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突然,我看到搭车人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

包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

“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我有办法。

”只见他狠踩油门,车子疯狂地弹射出去。

我从小洞向里窥探,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

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那个男子灵敏地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

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身剧烈倾斜。

再看那人,他一下子被重重地甩到厢板上,但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他吃力地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

那边,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他还在偷,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

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

“到兵站了,”司机打亮了驾驶室里的大灯,说:

“现在不会出什么事了。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

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

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怕我的母亲喝不上小米粥,现在到天亮前,我赶得到家了,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

“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那个男子迷惑地面对我们。

我爬上大厢板,动作是从未有过的敏捷。

我看到了我的提包,像一个胖胖的婴儿,安适地躺在黝黑的轮胎之中,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

为了不使我的提包在车颠簸时被甩出去,他把它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文章有删改)

注翻浆:

冰冻春融期因行车过多导致路面沟壑纵横。

北方春天常发生。

19.概括故事情节,完成下列填空。

(2分)

(1)▲,我同情并劝说司机。

(2)司机讲述同事被害,土色男子挪动提包。

(3)司机故意整那男子,。

(4)▲,我误解男子偷东西。

20.司机讲述自己的同事途中被害的事,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3分)

(1)我看到了我的提包,像一个胖胖的婴儿,安适地躺在黝黑的轮胎之中,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3分)

(2)文章结尾说“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请展开合理的想像,揣摩“我”的心理,写出“我”的心理活动。

(2分)

22.下列句子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翻浆”为题,除了点明小说的环境特点外,主要是为了凸显当时行车环境的恶劣以及青年在颠簸的车厢里被碰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事实。

B.小说的主题是嘲讽了当今社会“人心惟危”的现象,呼唤社会相信善良,彼此信任。

C.小说塑造的搭车男子是一个纯朴、孝顺、善良的人物形象。

D.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在猜忌中开始情节,在伤害中发展情节,在震撼中解开悬念。

作文题目:

,是一面好镜子

书写4分

一(25分)

1.(10分)①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望其旗靡③寤寐求之。

④蒹葭萋萋⑤莫道不消魂⑥簌簌衣巾落枣花⑦当时奢侈今何处?

⑧年少万兜鍪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每空1分,有错漏添倒,该空不得分)

2.(4分)

(1)qian

(2)hui(3)曦(4)筹

3.

(2)C

4.(4分)①取标题示例:

给知识一个美妙的旅程;(1分)②D(1分)③第2点,在“三本及以上图书”后面加上“的师生”。

(2分)

5.(3分)示例:

画面的主体是一本打开的书,书的封面写有“一本好书”字样,封底写有“一生财富”字样。

书的下面露出三双脚,分别代表成年男子、成年女子和一个孩子,他们共同阅读这本书。

(用说明性语言,1内容全面1分,顺序合理1)

6.(2分)林教头花和尚

二、(41分)

(一)(14分)

7.(2分)示例:

夕阳西下的暮色中,梁园上空乌鸦边飞边叫着。

极目远望眼前景象一片萧条,只能看到三两处人家零星地散落在大地之上。

〖附〗

译文:

后周显德三年春天,太祖世宗出征淮南,首战就在涡口击败一万多人。

杀兵马都监何延锡等人。

南唐节度使皇甫晖、姚凤领兵号称十五万人,阻隔住清流关,太祖攻打他们,皇甫晖等败走。

太祖追击他们直到城下。

皇甫晖说:

“我们各为其主,希望我们双方能摆开军列一决胜负。

”太祖笑笑答应了他。

皇甫晖整队出城,太祖抱着马脖子径直上前,一刀砍下皇甫晖的脑袋。

并擒获了姚凤。

宣祖不能也领兵到了城下,传令要城门打开。

太祖说:

“我们父子虽然亲近,但是城门的开合是国家的大事啊!

”到了第二天早上,宣祖才带兵入城。

韩令坤领兵攻打扬州,南唐派军前来援助,韩令坤商议想要退兵,后周世宗命令太祖领两千人马赶到六合,太祖下令说:

“扬州的军队有敢退过六合的,就砍断他们的脚。

”太祖在六合的东面寻机打败了齐王景达,杀敌一万多人。

班师回朝后,后周世宗封太祖为殿前都指挥使,不久又封他为定国军节度使。

(二)(14分)

14.(2分)冬笋的特点(深埋于泥里,嫩、黄黄的光滑)春笋的特点(扬着一簇金色的流苏,生机勃勃地矗立在地面上)

15.(3分)“摸”“按”“敲”“掏”等动词,具体细致地展现了父亲挖冬笋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丰富的劳动经验,高潮的挖笋技术。

16.(3分)①餐桌的美食(经济来源)②生活的用具③当做燃料④婴儿的护具⑤孩子的玩具⑥劳作的工具。

(答出一点得1分)

17.(3分)对竹的赞美;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家乡的热爱。

(每个要点1分)

18.(3分)B

(三)(13分)

19.(2分)

(1)土色男子请求搭车(4)土色男子感谢我们。

20.(3分)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

为上文司机不愿让搭车说明了原因(1分),又引出下文我对搭车男子的怀疑和提防,司机故意用车整那男子的情节作铺垫。

(1分)

21.(5分)

(1)(3分)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的提包完好无损,表现了搭车人的善良、忠厚的性格,为文末“我”心情的变化作铺垫。

(写出手法1分,分析作用2分)

(2)(2分)(提示:

从愧疚、自责和对搭车人的同情、崇敬两个角度来写,语句通顺,感情真挚)

22.(3分)A

这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更多关于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的相关信息请点击查看初三语文试卷栏目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