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2389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docx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高一物理教案1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连接体运动”是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现象,也是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答的一种重要题型。

在“连接体运动”的教学中,需要给学生讲述两种解题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教师可以采用下列这样一个既简单又典型的“连接体运动”例题,给学生讲解两种解题方法。

如图1-15所示:

把质量为M的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高台上,用一条可以忽略质量而且不变形的细绳绕过定滑轮把它与质量为m的物体连接起来,求:

物体M和物体m的运动加速度各是多大?

⒈“整体法”解题

采用此法解题时,把物体M和m看作一个整体,它们的总质量为(M+m)。

把通过细绳连接着的M与m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看作是内力,既然水平高台是光滑无阻力的,那么这个整体所受的外力就只有mg了。

又因细绳不发生形变,所以M与m应具有共同的加速度a。

现将牛顿第二定律用于本题,则可写出下列关系式:

mg=(M+m)a

所以物体M和物体m所共有的加速度为:

⒉“隔离法”解题

采用此法解题时,要把物体M和m作为两个物体隔离开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因此通过细绳连接着的M与m之间的相互作用力T必须标出,而且对M和m单独来看都是外力(如图1-16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M可列出下式:

T=Ma①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m可列出下式:

mg-T=ma②

将①式代入②式:

mg-Ma=ma

mg=(M+m)a

所以物体M和物体m所共有的加速度为:

最后我们还有一个建议:

请教师给学生讲完上述的例题后,让学生自己独立推导如图1-17所示的另一个例题:

用细绳连接绕过定滑轮的物体M和m,已知M>m,可忽略阻力,求物体M和m的共同加速度a。

如果学生能不在老师提示的情况下独立地导出:

,就表明学生已经初步地掌握了“连接体运动的解题方法了。

(如果教师是采用小测验的方式进行考察的,还可统计一下:

采用“整体法”解题的学生有多少?

采用“隔离法”解题的学生有多少?

从而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

)”

【指点迷津】

⒈既然采用“整体法”求连接体运动的加速度比较简便?

为什么还要学习“隔离法”解题呢?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①采用“整体法”解题只能求加速度a,而不能直接求出物体M与m之间的相互作用力T。

采用“隔离法”解联立方程,可以同时解出a与T。

因此在解答比较复杂的连接体运动问题时,还是采用“隔离法”比较全面。

②通过“隔离法”的受力分析,可以复习巩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⒉在“连接体运动”的问题中,比较常见的连接方式有哪几种?

比较常见的连接方式有三种:

①用细绳将两个物体连接,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细绳的“张力”体现的。

在“抛砖引玉”中所举的两个例题就属于这种连接方式。

②两个物体通过“摩擦力”连接在一起。

③两个物体通互相接触推压连接在一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弹力”。

⒊“连接体运动”问题是否只限于两个物体的连接?

不是。

可以是三个或更多物体的连接。

在生活中我所见的一个火车牵引着十几节车厢就是实际的例子。

但是在中学物理解题中,我们比较常见的例题、习题和试题大多是两个物体构成的连接体。

只要学会解答两个物体构成的连接体运动问题,那么解答多个物体的连接体运动问题也不会感到困难,只不过列出的联立方程多一些,解题的过程麻烦一些。

二、学海导航

【思维基础】

例题1:

如图1-18所示:

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一物体A,在A上再放一物体B,物体A和B间有摩擦。

施加一水平力F于物体B,使它相对于桌面向右运动。

这时物体A相对于桌面

A.向左运B.向右运

C.不动D.运动,但运动方向不能判断。

答:

()

思维基础:

解答本题重要掌握“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

解题思路:

物体A、B在竖直方向是受力平衡的,与本题所要判断的内容无直接关系,可不考虑。

物体B在水平方向受两个力:

向右的拉力F,向左的A施于B的摩擦力f,在此二力作用下物体B相对于桌面向右运动。

物体A在水平方向只受一个力:

B施于A的向右的摩擦力f,因此物体A应当向右运动。

注1、水平桌面是光滑的,所以对物体A没有作用力。

注2、物体A与物体B间的相互摩擦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应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生同灭,分别作用于A和B两个物体上。

答案:

(B)

例题2:

如图1-19所示:

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1和2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1和F2,且F1>F2,则物体1施于物体2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A.F1B.F2

C.

(F1+F2)D.

(F1-F2)

答:

()

思维基础:

解答本题不应猜选答案(这是目前在一些中学生里的不良倾向),而应列出联立方程解出答案,才能作出正确选择。

因此掌握“隔离法”解题是十分重要的。

解题思路:

已知物体1和2的质量相同,设它们的质量都为m;设物体1和2之间相互作用着的弹力为N;设物体1和2运动的共同加速度为a。

则运用“隔离法”可以列出下列两个方程:

F1-N=ma①

N-F2=ma②

∵①、②两式右端相同

∴F1-N=N-F2

2N=F1+F2

得出:

N=

(F1+F2)

答案:

(C)

【学法指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们还需要讲述综合性例题进行指导。

例题3:

一条细绳(忽略质量)跨过定滑轮在绳子的两端各挂有物体A和B(如图1-20所示),它们的质量分别是mA=0.50kg,mB=0.10kg。

开始运动时,物体A距地面高度hA=0.75m,物体B距地面高度hB=0.25m,求:

物体A落地后物体B上升的最大高度距地面多少米?

启发性问题:

⒈在本题中细绳连接着物体A和B一块运动,这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动力学问题?

⒉在运动过程中物体A和B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吗?

求它们的加速度有几种方法?

⒊当物体A落到地面时物体B开始作什么性质的运动?

⒋有人说物体B上升的最大高度H=hA+hB,你认为是否正确?

为什么?

⒌在求解过程中本题需要运用哪些关系式?

(请你先把所需的关系式写在纸上,然后通过解题和对照后面答案看看是否写完全了。

分析与说明:

⒈本题属于“连接体运动问题”。

⒉物体A和B的加速度大小是相同的。

求它们的加速度有两种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由于本题不需要求出细绳的张力,所以采用“整体法”求加速度比较简便。

⒊当物体A落到地面时,因为物体B有向上运动的速度,所以物体B不会立即停止运动,而是开始作竖直上抛运动直至升到最大高度。

物体A落地时的末速度VAt与物体B作竖直上抛运动的初速度VB0是大小相等的(但方向相反)。

⒋认为物体B上升的最大高度H=hA+hB是不正确的。

这种错误是由于没有考虑到物体B作竖直上抛运动继续上升的高度h上。

所以物体B距地面的最大高度H=hA+hB+h上才是正确的。

5从下列“求解过程”中可以看到解答本题所需用的关系式。

求解过程:

先用整体法求出物体A和B共同的加速度。

再求物体A落到地面时的末速度:

(可暂不求出数值)

因为物体A和B是连接体运动,所以物体A落地时的末速度与物体B作竖直上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相等。

根据高一学过的匀变速运动规律Vt2-V02=2aS,当Vt=0,V0=VB0,a=g,S=h上可导出下式:

综上所述可知物体B距地面的最大高度是由下列三部分合成的:

物体B原来距地面的高度hB=0.25m

物体B被物体A通绳拉上的高度hA=0.75m

物体作竖直上抛运动继续上升的高度h上=0.50m

所以物体B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

H=hB+hA+h上

=0.25m+0.75m+0.50m=1.5m

解题后的思考

物体B所达到的最大高度是保持不住的,因为上抛至最高处时就会按自由落体的方式下落,因此物体B停止运动后,最终的距地面高度h=hA+hB=0.75m+0.25m=1m,但这不是物体B在运动过程中曾经达到的最大高度。

补充说明:

“竖直上抛运动”是一种匀减速运动,它的初速度V0是竖直向上的;它的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g,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当物体的运动速度减为零时也就达到了最大高度。

有关这类问题我们还将在下章中进行深入的讨论。

【思维体操】

上面所讲的例题虽然具有典型性和综合性,但是灵活性还不够。

为了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讲授下列例题,加强学生的思维锻炼。

例题4:

如图1-21之(a),(b)所示:

将m1=4kg的木块放在m2=5kg的木块上,m2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若用F1=12N的水平力拉m1时,正好使m1相对于m2开始发生滑动;则需用多少牛顿的水平力(F2)拉m2时,正好使m1相对于m2开始滑动?

“准备运动”(解题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根据题意可分析出物体m1和m2之间必有相互作用着的摩擦力f。

因此图1-22之(c),(d)所示的就是(a),(b)两种状态的受力分析图。

又因m2是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所以由m1和m2所构成的连接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一定会产生加速度。

由于(c),(d)图示的受力形式不同,所产生的加速度a和a也不同。

(还请读者注意题文中的“正好”二字,因此二物体相对滑动的瞬间仍可当作具有共同的加速度。

“体操表演”(解题的过程):

根据前面的图(c)用隔离法可以列出下面两个方程:

F1-f=m1a①

f=m2a②

由①、②两式相加可得:

F1=(m1+m2)a③

根据前面图(d)用隔离法可以列出下面两个方程:

F2-f=m2a④

f=m1a⑤

由④、⑤两式相加可得:

F2=(m1+m2)a⑥

由③、⑥两式相除可得:

由②、⑤两式相除可得:

即:

根据:

⑦、⑧两式可以写出:

将已知量m1=4kg,m2=5kg,F1=12N代入⑨式:

解出答案:

F2=15N

“整理运动”(解题后的思考):

⒈你想到了物体m1和m2之间必存在着摩擦力吗?

⒉你想到了在(a),(b)两种情况下物体m1和m2都作加速运动吗?

为什么在(a),(b)两种情况下运动的加速度不相等?

3在解题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

你还能想出其它的解法吗?

三、智能显示

【心中有数】

⒈若连结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时,首先应该把这个连接体当成一个整体(可看作一个质点),分析它受到的外力和运动情况,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若要求连接体内各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这时可把某个物体隔离出来,对它单独进行受力和运动情况的分析,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

2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或方向不相同时,一般采用隔离法。

如果不要求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也可采用整体法,步骤如下:

(1)分析系统受到的外力;

(2)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建立直角坐标系;

(4)列方程求解。

【动脑动手】

(一)选择题

1.如图1-23所示,质量分别为m1=2kg,m2=3kg的二个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秤连接。

水平力F1=30N和F2=20N分别作用在m1和m2上。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弹簧秤的示数是10N。

B.弹簧秤的示数是50N。

C.在同时撤出水平力F1、F2的瞬时,m1加速度的大小13m/S2。

D.若在只撤去水平力F1的瞬间,m1加速度的大小为13m/S2。

2.如图1-24所示的装置中,物体A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由此可知:

A.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物体A可能不受摩擦力作用。

D.物体A一定受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无法判定。

3.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1和2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如图1-25所示。

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1和F2,且F1>F2,则1施于2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A.F1

B.F2

C.(F1+F2)/2

D.(F1-F2)2

4.两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1-26所示,对物体A施于水平推力F,则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等于:

A.m1F/(m1+m2)

B.m2F/(m1+m2)

C.F

D.m1F/m2

5.如图1-27所示,在倾角为的斜面上有A、B两个长方形物块,质量分别为mA、mB,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的推动下,两物体一起沿斜面向上做加速运动。

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设A、B之间的相互作用为T,则当它们一起向上加速运动过程中:

A.T=mBF/(mA+mB)

B.T=mBF/(mA+mB)+mBg(Sin+Cos)

C.若斜面倾角如有增减,T值也随之增减。

D.不论斜面倾角如何变化(0≤<90),T值都保持不变。

6.如图1-28所示,两个物体中间用一个不计质量的轻杆相连,A、B质量分别为m1和m2,它们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和2。

当它们在斜面上加速下滑时,关于杆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1>2,则杆一定受到压力。

B.若1=2,m1

C.若1=2,m1>m2,则杆受到压力。

D.若1=2,则杆的两端既不受拉力也不受压力。

7.如图1-29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几个质量都是m的不同物块,先后在斜面上以不同的加速度向下滑动。

下列关于水平地面对斜面体底部的支持力N和静摩擦力f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速下滑时,N=(M+m)g,f=0

B.匀加速下滑时,N<(M+m)g,f的方向水平向左

C.匀速下滑时,N>(M+m)g,f的方向水平向右

D.无论怎样下滑,总是N=(M+m)g,f=0

8.如图1-30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水平外力F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质量是M,木块的质量是m,加速度为a。

木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摩擦力的大小是:

A.mg

B.ma

C.mF/(M+m)

D.F-Ma

9.如图1-31所示,小车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小车内光滑底面上有一物块被压缩的弹簧压向左壁,小车向右加速运动。

若小车向右的加速度增大,则车左壁受物块的压力N1和车右壁受弹簧的压力N2的大小变化是:

A.N1不变,N2变大

B.N1变大,N2不变

C.N1、N2都变大

D.N1变大,N2减少

10.如图1-32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

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A.m1g/k1

B.m2g/k2

C.m1g/k2

D.m2g/k2

(二)填空题

11.质量为M倾角为的楔形木块静置于水平桌面上,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质量为m的物块置于楔形木块的斜面上,物块与斜面的接触是光滑的。

为了保持物块对斜面静止,可用水平力F推楔形木块,如图1-33所示,此水平力F的大小等于________。

12.如图1-34所示,质量M=10kg的木楔ABC静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动摩擦因数=0.02。

在木楔的倾角=30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路程S=1.4m时,其速度V=1.4m/S。

在这个过程中木楔没有动,则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方向是_____________。

(g取10m/S2)

13.总质量为M的列车以速度V0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各车禁止所受阻力都是本车厢重力的K倍,且与车速无关。

某时刻列车最后质量为m的一切车厢脱了钩,而机车的牵引力没有变,则当脱钩的车厢刚停下的瞬时,前面列车的速度为_________。

14.如图1-35所示,三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1、m2和m3,带有定滑轮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滑轮和所有接触面的摩擦及绳子的质量均不计。

为使三个物体无相对运动,水平推力F等于_____________。

15.如图1-36所示,在一个水平向左运动的质量为M的车厢内,用一个定滑轮通过绳子悬挂两个物体,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2>m1,m2相对于车厢地板静止不动,系m1的绳向左偏离竖直方向角,绳子质量和滑轮的摩擦可以不计。

则这时作用在m2上的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___,车厢地板对m2的支持力的大小是_________。

(三)计算题

16.如图1-37所示,将质量m=10kg的钢球挂在倾角为30的倾面上,求:

(1)斜面向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至少多大时,钢球对斜面的压力为零?

(2)当斜面以5m/S2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钢球受绳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各是多少?

(3)当斜面以20m/S2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钢球受绳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各是多少?

(4)当斜面以多大加速度向右运动时,钢球受绳的拉力刚好为零?

17.如图1-38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的斜面体放在粗糙地面上,质量为m1的物体A与质量为m2的物体B之间有摩擦,物体B与斜面间摩擦不计。

A、B在加速下滑的过程中相对静止,求:

(1)物体B对物体A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各是多少?

(2)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名是多少?

18.如图1-39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质量为4.0kg的木块A,木块A上放置质量为0.50kg的砝码B。

连接木块A的绳通过定滑轮吊一个砝码盘(质量为500g),在盘中放有质量为1.0kg的砝码。

木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0,砝码B与木块A相对静止。

不考虑绳和滑轮的质量和摩擦。

使砝码盘从离地面1.0m高处由静止释放。

求:

(1)木块A运动的加速度和绳子的张力。

(2)砝码B所受的摩擦力。

(3)当砝码盘着地瞬时,木块A的速度。

(4)若开始运动时,木块A与定滑轮的距离是3.0m。

砝码盘着地后,木块A是否会撞到定滑轮上?

(g取10m/S2)

19.有一个质量M=4.0kg,长L=3.0m的木板,水平外力F=8.0N向右拉木板,木板以V0=2.0m/S的速度在地面上匀速运动。

某时刻将质量m=1.0kg的铜块轻轻地放在长木板的最右端,如图1-40所示。

不计铜块与木板间的摩擦,铜块可视为质点,g取10m/S2,求铜块经过多长时间离开木板?

【创新园地】

20.如图1-41所示,在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细玻璃中,有一段长L=20cm的水银柱。

当玻璃管水平静止放置时,水银柱恰在管的中央,两端空气柱的长度相等,均为L0=20cm,温度相同,气体压强均为P0=1.0×105Pa。

当玻璃管沿水平方向向右有一加速度a时,两端空气柱的长度变为L1和L2,已知L1=19cm。

若空气柱的湿度保持不变,试求a的数值,并画出水银柱的受力图。

(水银密度为13.6kg/m3)

21.如图1-42所示,传热性能良好的容器,两端是直径不同的两个圆筒,里面各有一个活塞,其横截面积分别是SA=10cm2和SB=4.0cm2,质量分别是MA=6.0kg和MB=4.0kg,它们之间有一质量不计的轻质细杆相连。

两活塞可在筒内无摩擦滑动,但不漏气。

在气温是-23℃时,使容器和大气相通,随后关闭阀门K,此时两活塞间气体体积是300cm3。

当气温升到27℃时,把销子M拔去。

设大气压强P0=1.0×105Pa不变,容器内气体温度始终和外界相同。

求:

(1)刚拔去销子M时两活塞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活塞在各自圆筒范围内运动一段位移后速度达到最大,这段位移等于多少?

22.n个质量均为m的木块并列地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43所示,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当木块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木块3对木块4的作用力大小是多少?

第二单元

【动脑动手】

(一)选择题

1.C、D;2.A、B、C;3.C;4.B;5.A、D;

6.A、D;7.A、B、C;8.B、C、D;9.B;10.C、

(二)填空题

11.(M+m)g(+tg)

12.0.61N,水平向左

13.MV0/(M-m)

14.m2(m1+m2+m3)g/m1

15.f=m2gtg,N=(m2-m1/Cos)g

(三)计算题

16.

(1)

=

g=17.32m/S2

(2)T=93.5N,N=61.5N(3)钢球离开斜面,受绳的拉力T=224N(4)

g/3=5.8m/S2

17.

(1)fA=m1gSinCOSNA=m1gCos2

(2)f=(m1+m2)gSinCosN=Mg+(m1+m2)gCos2

18.

(1)

=1.0m/S2,T=13.5N

(2)f=0.50N(3)V=1.4m/S(4)砝码盘落地后,木块A做匀减速运动的路程为0.50m,距滑轮还有1.5m,所以撞不上。

19.放铜块前,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设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有

F=N=Mg

∴=F/Mg=0.20

放铜块后,由于铜块与木板没有摩擦,所以铜块相对地面没有运动。

这时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为:

f=N=(M+m)g=10N

由于f>F,所以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

=(f-F)/M=0.50m/S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L=Vot-

t2

即3.0=2.0t-

×0.50t2

解得:

t=2.0S

【创新园地】

20.水银柱受力图,如图1-57所示。

设管的截面积为S,水银密度为,以水银柱为研究对象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F1-F2=ma

其中F1=1S,F2=2S,m=LS

以气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玻──马定律:

0SL0=1SL1=2SL2

由以上各式解得:

21.

(1)以容器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在阀门K关闭到销子M拔去前的过程中,是等容变化。

初态P1=1.O×105Pa

T1=250k

末态P2=?

T2=300k

由气态方程

得:

对两活寒和杆隔离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58所示,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取向左为正方向:

两活塞加速度大小为1.2m/s2,方向向左。

(2)两活塞在向左运动过程中温度不变,是等温过程,但是由于体积增大,所以容器中气体压强在不断减小,由问题

(1)可知加速度也不断减小,速度却不断增大。

当容器中气体压强减小到跟外界大气压强相等时,加速度为零,这时速度达到最大。

根据玻──马定律:

P2V2=P3V3

其中:

v2=300cm3P3=P0=1.0×105Pa,可求出:

设所求位移为x,则

22.以n个木块整体为研究对象

F-nmg=nma

以(n-3)个木块为研究对象

T-(n-3)mg=(n-3)ma

由以上两式解得

T=(n-3)F/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