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2626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docx

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

2020年全国各地名校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一模试题汇编

【1-2020年5月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一模】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长腿的玫瑰

①三十五岁,他玩够了,终于要成家了,第二天便要迎娶新娘。

亲人朋友们正在帮着他准备婚礼,满屋的欢声笑语。

忙中出乱,朋友告诉他,用来装点洞房的玫瑰,明明已经送来了,现在却遍寻不见,真是急人,想必是哪个亲朋家调皮的孩子,悄悄拿了去,只好差人再去买。

②突然,姐姐慌里慌张地跑过来:

“爸不见了!

”他拨开人,急匆匆各屋子里找一圈,不见,瞪圆了眼,冲着姐姐大声吼叫:

“说了别叫他来,别叫他来,你非让他来,来了,你可好好看着啊!

要是爸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

③父亲是老来得子,四十来岁才有了他,如今七十多岁的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

今天,非要闹着到新房。

他怕人多:

父亲去了添乱,可姐姐央求,说儿子娶媳妇了,父亲想凑凑热闹,亲身感受一下,应该满足他的愿望,父亲去了,她负责好好看着。

哪知父亲还是跑丢了。

④大家只好分头去找,这么大一个城市,要想找一个人,简直就是大海捞针。

正当大家急得焦头烂额时,他的手机响了,一个陌生的女人告诉他,有个穿紫红色衬衣的老头正在她们医院。

他的心“咯噔”一下,坏了,难道出了事儿?

“我爸,他,他怎么了?

”他有些语无伦次,女人说:

“你别急,他没什么事儿,你过来接他吧!

⑤等他们赶到医院,父亲正坐在一张病床上,手里抱着一大束玫瑰,那正是下午送来,装点洞房的那束玫瑰花,旁边的小护士在他的面前,轻声轻语地和他说着话,见他们来,小护士松了一口气“你们可来了,这个大爷坐了好半天了,也不肯走,后来我们感觉他脑子有些问题,在他口袋里找出了这个电话,就打了过去。

”他拉父亲走,父亲摆摆手,满脸笑着,指指怀里那一束玫瑰,说:

“别急,等会儿,等你妈回来,送给你妈,再走!

”他这才意识到,这个房间,是两年前妈妈病重时住过的,父亲坐的,正是妈妈曾经躺的那张病床。

⑥他想起,那时,女友过生日啦,情人节啦,他都会买玫瑰送女友,母亲知道了,满眼的羡慕,说现在的年轻人真好啊,这么好看的花儿,放屋子里,香多少天啊!

他总是逗笑:

“让我爸也给你买。

”回头就对爸说:

“爸,给我妈买捧花送送呗!

”爸爸总是汕笑着,从鼻子里“哼”一声:

“还送花儿?

送个狗尾巴草吧!

傻老太太哪配得上花儿!

”母亲也笑:

“妈这辈子,是没人给送花儿喽!

⑦看爸满含微笑,紧提着玫瑰。

固执地坐在病床上,他的泪湿了眼眶。

走到爸的身边。

说“爸,我知道妈在哪儿,我们给她送去!

”父亲欣然跟他走了。

他径直将车开到母亲的墓地。

车上,姐和朋友拦他:

“还是不去了吧,大喜的日子!

”“不,一定要去,这束花早就应该送给妈!

⑧母亲的墓前,父亲把花儿小心翼翼地放在墓碑下,从口袋里掏出手绢,仔细地擦母亲的相片,父亲满脸的微笑,边擦,嘴里边絮叨着:

“傻老婆子呀,我给你送花儿来了,你可得好好看,啊!

”“放心吧,没花钱,钱攒着,给咱儿子娶媳妇!

⑨那一刻,他的泪流了满脸,一转身,正遇上父亲微笑的脸,却看见,父亲眼里闪着晶莹的光,墓碑上的妈妈,满脸微笑,似在看着父亲,也似在看着花。

⑩那一刻,他知道,父亲一生没有送过花儿给母亲,那情义却比玫瑰花香更绵长。

⑪那刻,他懂得,这束长了腿的玫瑰,告诉了他,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凡俗的日子里,靠什么坚持一份无声的誓言。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7.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8.文章结尾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凡俗的日子里,靠什么坚持一份无声的誓言”。

请谈谈“什么”的含义。

19.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装点洞房的玫瑰,参加婚礼的父亲不见了巧设悬念,吸引读者。

B.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写父亲由“固执”到“欣然”。

表现了父亲对母亲的一往情深。

C.“放心吧,没花钱,钱攒着,给咱儿子娶媳妇!

”这句话交代了父亲以前没有给母亲送玫瑰花的原因,也体现了父亲的爱子情深。

D.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可亲可敬的父亲形象。

20.分析标题“长腿的玫瑰”的妙处。

【2-2020年四川省华蓥市中考一模】阅读《父亲的算盘》,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算盘

陈青延

①每次回乡下老家,看见老屋墙壁上悬挂的父亲遗像,我便想起了父亲用过的那把算盘。

而我每次对父亲悠长悠长的思念,都是从他的那把算盘开始的。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父亲在生产队里当会计,每当生产队里办“分配”时,算盘被他拨得“噼里啪啦”响,社员们分配的东西十分精准,没有丝毫差错。

父亲每算完一家农户的分配,用手提起算盘一甩,算盘的珠子就两队裂开,整齐分到了两边,回归到了原来的档位。

父亲使用算盘,加减乘除算数,娴熟、快速、准确,算盘的作用,经他的手一拨弄,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③1975年下半年,大队管委会研究,抽调父亲去大队部代销店当营业员,那把算盘在他手中运用自如,四舍五入,精打细算,大小生意,从没有错过一笔帐。

在他经营代销店的六七年时间里,每月关板子盘底都有盈余,做到了顾客和大队管委会双满意。

④在父亲经营代销店的那些年,正值少年的我,因嘴馋,经常跑到代销店玩耍,趁父亲不注意的时候,时不时地偷点糖粒子、花根、雪枣什么的,躲着吃。

父亲发现后,好几次罚我跪了算盘。

直到算盘珠珠把我的双膝顶得麻木酸痛了,父亲才让我站起来,完成了他对我的处罚教育。

⑤父亲心里打的算盘就是:

对孩子不能放纵,要从严教育。

他常常告诫我说:

“小来偷针,大来偷金。

”这种坏习惯,在孩子身上坚决不能存在,一定要戒除。

⑥可以说,在整个大队,数父亲的算盘打得最好,算盘算数最精通。

大队小学里有老师生病请假,经常请父亲去当临时代课教师,指导学生的珠算课。

“七去三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珠算的口诀表,对父亲来说,已烂熟于心。

⑦那时期,社会落后,没有教学的塑料算盘。

父亲把他那把木算盘挂在黑板上教学时,为了让拨上去的算盘珠子一时不掉下来,就事先到医院买了一些膏布,撕成条条,将珠子粘住,进子退子,示范教学。

父亲教珠算课,通俗易懂,深受学生们欢迎。

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在教育子女的家法中,都是采用跪算盘的方式。

他在心里盘算着:

子不教,父之过;父母不狠,孩子不强。

父亲常常对家里人说,要想孩子长大有出息,从小就要进行严格的教育,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奋发图强的精神。

⑨记得年少的时候,我有一种贪玩的野性,也就是那时人们所说的我是一匹“野马”,放学后不落屋,经常在外面“跳房子”、“滚弹珠”、“打陀螺”什么的,不到天擦黑不回家做家庭作业。

每每遇到我出现这种情况,父亲就牙齿咬得格格地响,只要我等我一回来,就罚我跪一时半会的算盘,让我长记性,改掉野性,发狠读书。

⑩一生中,父亲信奉的是“棍棒底下出好人”的严格教育。

在我年少的时候,有一次,我把父亲那把算盘的珠子拆了几粒下来,用一根线串联在一起,拿去“跳房子”,后来被父亲发现了,叫我整整跪了半夜的算盘珠儿,直跪得我双膝红肿,不能动弹,坐在一边不看我一眼的父亲才肯罢休。

⑪经过父亲严厉的家教,读中学后,我克服了坏毛病,刻苦读书,1979年考取了中专,毕业分配到了一家县级新闻单位,当上了一名记者。

⑫如今,社会快速发展,人们计算都不用算盘算数了,全都是用的电子计算器了。

小学里也大都没有开设珠算课了。

昔日的算盘已经淡去人们的视线,成为了一种即将消失的物品。

现在想来,若不是父亲的那把算盘伴随他,托起一家人的生活,我至今也许还没有走出乡村呢。

(摘自《仙女湖》杂志2017年第6期,有删减。

19.文章围绕父亲的算盘写了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

20.品味第②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每当生产队里办“分配”时,算盘被他拨得“噼里啪啦”响,社员们分配的东西十分精准,没有丝毫差错。

21.结合全文说说第一段的作用。

22.第④⑤段写父亲罚我跪算盘、对我严格教育能否删去,为什么?

【3-2020年四川省金堂县中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①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

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②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

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

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

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③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

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

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④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

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⑤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

“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⑥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

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děng)子里一称,正好。

继续一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⑦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

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⑧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

“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

”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⑨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

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⑩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

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

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⑪“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

”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

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⑫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⑬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⑭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⑮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

“你的,良民大大的!

”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

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⑯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去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⑰柳先生一脸淡然。

⑱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

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⑲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⑳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㉑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

“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㉒“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

”柳先生说。

㉓“那你干嘛又杀死他?

”翻译官追问。

㉔“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

”柳先生脱口而答。

(《小说选刊》2018年第5期)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完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的开端:

柳先生帮颜老爷医好花树,得到人们信任。

小说的发展:

①________。

小说的高潮:

②________。

小说的结局:

③________。

12.揣摩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

“你的,良民大大的!

”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

(划线的两个“笑”,分别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情感?

(2)“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

”柳先生说。

“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

(划线的两个“名声”,各自具体指什么,请简要回答)

13.通读小说,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这篇小说的结局独具匠心,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4.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4-2020年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中考二模】(三)

新年礼物

侯发山

①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

一街两行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

超市、商场门口的大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降价的信息扑面而来。

街口巷角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

过年了,城管也睁一眼闭一眼的,他们也知道弱势群体的不容易。

卖衣服的,卖年货的,还有现杀活羊的……都来了。

有商家门口的音响放着“新年好啊新年好”,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年味送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②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件礼物。

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旗袍,脸似乎比平时笑得还灿烂:

“欢迎光临!

③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件礼物。

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屎一把尿一把,既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

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洗脚盆。

还是李娟在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

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员,说白了,就是保姆。

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

这话也是雇主给李娟说的。

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

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

即使偶尔洗一次,也是用的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

第二年,给母亲买了一个袖珍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豫剧、曲剧,还有大鼓戏。

弟弟和弟媳在外打工,不常在家,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听听戏也不寂寞。

这玩意也是李娟在公园里见到的,不少城里老人都有,腰里挎着,手里拿着,口袋里装着,想听谁的就听谁的,比收音机方便多了。

④第三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按摩椅,母亲经常腰疼,都是干农活给累的。

这也是李娟看到雇主家里有这个,才想起给母亲买的……

⑤李娟东瞅瞅,西看看,给母亲买什么合适呢?

衣服?

平时没少给她寄,弟媳也给她买,到老也穿不完。

用的?

电视机,家里有,冰箱,家里也有,除了过年派上用场外,其他时间都罢着工。

洗衣机,在弟弟的屋里锁着。

李娟想再给母亲买一个,母亲不要,说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使用的却很少,都当成柜子塞满衣服了,说洗衣机老费电。

即便是给母亲买了,会不会用还得一说。

吃的?

母亲饭量不大,也不吃肉,说老了,吃啥都不香甜了。

开心果、核桃之类的坚果,她的牙也退化了,咬不动。

⑥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半天,也没想好给老母亲买什么礼物好。

她打通家里的电话,问问母亲还缺少什么。

⑦听到是她的声音,母亲在电话那端显得挺激动:

“娟,是你吗?

你五天都没打电话了。

家里啥都不缺……你啥时间回来?

”家里装的是座机,母亲却不会拨号,不能主动打电话,只能接电话。

⑧又是这句话。

每次打电话,母亲都问李娟啥时间回去。

李娟耐心解释道:

“娘,我最近工作忙,回不去。

”前不久,李娟刚换了雇主,这一家有一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媳妇都在国外,忙,没时间回来陪老人家,老太太晚上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晚上陪她睡觉。

老太太的儿子给的价钱也诱人,李娟就答应了。

⑨母亲在电话那端不说话。

⑩母亲似乎不高兴,李娟忙换了欢快的语气:

“娘,我弟弟他们回去了吧?

我们几天前通过电话。

我有时间就回去。

”弟弟他们回去了,这个年也就热闹一点,家里也不至于太冷清。

⑪“娟,给你寄的礼物你收到了吗?

”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

⑫给我寄礼物?

李娟感到新奇:

“娘,您老人家给我寄啥子礼物,真是的。

”母亲又说:

“我让你弟弟寄的,他说丢不了,你会收到的。

你弟弟他们今个儿去镇上赶集了……”

⑬电话挂断后,李娟就给弟弟拨通了手机,闲聊了一会儿,就问到正题:

“娘说给我寄的礼物,啥礼物?

⑭“姐,你别生气啊。

娘给我二百块钱,让我买张火车票给你寄去……我今天早上才在网上订购的,让他们直接送票去你那里,估计今天就会给你打电话,是腊月二十六的票。

姐,你几年没回来了,你就回来一趟吧。

你知道吗?

你给娘买的洗脚盆,她一直没拆封,按摩椅一次也没用……姐,你真的很忙吗?

娘想让你回来陪她睡一晚上……”

⑮弟弟的话音没落,李娟眼里的泪已悄然滑落下来。

14.小说第一段用大量笔墨来写越来越浓的年味,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15.小说第六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

16.小说第十一段中写“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请分析“怯怯”这个词语的内涵。

17.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李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18.一边已经答应了雇主帮助照顾老太太,一边是母亲寄来的回家的火车票。

你认为李娟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

【5-2020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一模】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涂口红的女老师

⑴年轻的女老师涂着口红上课,没什么稀奇。

⑵稀奇的是眼前这位已年逾不惑的半老徐娘,还要拼命揪住青春的尾巴不放,每天涂着口红前来给我们上课,而且涂得是那么的鲜艳,红得似乎在滴血。

更过分的是,她似乎还担心人家看不到她涂了口红,还特地用赭色的线条在嘴唇四周精心地细细地勾勒了一圈。

乍一看:

闭着,活像两片鲜红的花瓣;张开,这形容词就难听了,那就是一张血盆大口了。

⑶这就使我们这批刚升入初一的同学,有了一种少见多怪的惊讶,甚至有了一种莫名的不满:

你这是干什么呀?

一把年纪了,俩眼角都铺满放射状的鱼尾纹了,还涂什么口红、装什么嫩呀?

也许你对自己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化妆自我感觉良好,可知不知道底下就坐的观赏者们早都一个个不忍卒睹了呀!

⑷于是,课余班后,就有忍无可忍的同学们一拥而上,七嘴八舌地向我这个课代表大提意见。

有的要我代表大家向女老师提意见,请她以后上课再也不要用涂口红的形式来哗众取宠,惹人讨厌和恶心;有的干脆要我直接向学校教务处反映,再由教务处直接向女老师下令,彻底纠正她那种顶着石臼做戏——吃力不讨好的行为。

⑸面对同学们一片几近声讨的请求,我略一思考,打算代表大家给女老师写一封匿名信,用这种巧妙的方法来试着达到我们劝谏的目的。

同学们一致赞同。

⑹然而,就在我挑灯夜战准备起草匿名信的当天晚上,出事了。

晚间新闻中,本市电视台播放了一条感人的新闻:

一位老交警为抢救一位横穿马路的孩子,居然被肇事车辆撞飞,当场壮烈牺牲。

⑺随着新闻画面的转切,荧屏上出现了老交警的亲属与同事们。

令人目瞪口呆的是,老交警那位伤心欲绝的妻子不是别人,竟是我们那位涂口红的女老师!

⑻匿名信暂时不能写了,我不能在人家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

我相信所有看到这条新闻的同学们,都是能理解的。

⑼老交警因公殉职的第二天下午,有节英语课。

上课铃响后,正当我们猜度着今天会由谁来代替女老师上课时,忽然,教室门外出现了脸色苍白、神情憔悴的女老师。

然后,不等同学们中一片低低的惊讶之声平息,女老师已摇摇晃晃地走到了讲台前。

⑽“Goodafternoon,everybody!

”随着女老师一声“同学们下午好”的英语问候,全班同学的眼睛顿时全都睁了个滴溜圆,因为女老师今天非但依然涂着鲜红的口红,而且口红四周居然仍旧细心地勾勒着赭色的线条!

⑾丧夫的打击太沉重了,致使她的脸色异样苍白,把她那两片用浓墨重彩化妆过的嘴唇,衬托得格外刺眼。

⑿全体同学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

对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任何人在服丧期间,是绝对不能穿红戴绿与涂脂抹粉的!

然而她竟……

⒀顿时,满堂鸦雀无声,唯有我们困惑不解的呼吸声。

⒁“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了。

请大家在听我发音时,同时注意我的口型。

”女老师苍白的脸上努力挤出一丝笑容,用她那嘶哑的声音说道,“学英语,听的目的是让你们能够去模仿老师的发音;而注意老师的口型,则会帮助你们快速形成发音的习惯和英语的思维……”

⒂“轰”一下,不等女老师话音落地,满堂忽然由缓渐疾、由轻而重地卷起了一阵春潮涌来般的呼啸声。

啊,那是恍然大悟的惊呼声,是如梦方醒的叹息声呀!

春潮涌动过后,还传来了女生们感动至极的啜泣声。

⒃突然,不知是谁领了个头,顿时,满堂的同学们面向讲台齐齐站起,爆发出一阵发自肺腑的鼓掌声。

⒄在这一片雷鸣般的掌声面前,女老师总算明白了,她使劲地举起双手向下按动着,两片鲜红的口唇快速翕动,不知在说些什么。

⒅然而,此时此刻,在全体同学的眼中,她那两片涂着口红的不停开合的嘴唇,就像一朵在春风中摇曳的鲜花,格外美丽动人……

15.有人说把题目改成“谅解”更好,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16.文章多处出现女老师“两片涂着口红勾勒着赭色的嘴唇”属于什么描写?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7.赏析下面句子(可从修辞、文意、情感、主题等方面入手)。

她那两片涂着口红的不停开合的嘴唇,就像一朵在春风中摇曳的鲜花,格外美丽动人……

18.选文⒀段中,“满堂鸦雀无声”,却“唯有我们困惑不解的呼吸声”,是否矛盾?

为什么?

19.根据文章内容,请说说全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

【6-202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中考二模】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庹其五

石鸣

①庹其五是个茶客。

或者说,退休前,庹其五是个老师,退休后,庹其五是个茶客。

退休前,庹其五每周六天去学校上课;退休后,庹其五每周六天到巷子尽头老孙家的茶铺子里坐着喝茶。

②老孙家的茶铺子很小,茶几椅子就摆在院子里。

院里的照壁早就毁了,站在院外的路上往里看,一眼就能看个通透。

庹其五就坐在通透处的一棵银杏树下。

银杏高四五丈,郁郁苍苍,总有上百的年岁了吧?

庹其五有时抬眼望着银杏树,不免感叹一声:

“银杏自然是好,要是有这么粗大的一棵茶树立着,岂不更佳?

”听见的人就把老孙叫过来,对老孙说:

“老孙,改天你将银杏刨了,庹老师说,种棵茶树才更好呢。

”老孙听了,也抬眼看看银杏,对庹其五说:

“庹老师,这银杏可算得上是我爷爷辈的了呢。

”庹其五和喝茶的人就笑起来,庹其五对老孙说:

“老孙,他们说玩笑话呢。

这么好的一棵树,谁舍得刨?

③在老孙家茶铺子喝茶的,多是熟客,认得庹其五的,都叫他“庹老师”,不认得的,互相谈起来,问起姓名,庹其五就会蘸着茶水在茶几上写一个“庹”字,指点着说:

“很多人开口就念度,那不对。

这个字念庹,同稳妥的妥一样的音。

”同他难念的姓一样,有时他说的话也让人觉得突兀。

比如,有时侯庹其五将装茶叶的小瓶子从口袋里掏出来,将茶叶仔细放进茶碗,看着老孙一柱滚鲜鲜的开水注进去,就说: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说的是陆羽《茶经》的开首一句,但和庹其五一道坐着喝茶的人都不知道,所以接着话往下说的人很少。

一道喝茶的人听不懂庹其五说的那些话,庹其五常常是说几句就止住了。

④庹其五来老孙的茶铺子喝茶,总是喜欢自己带茶来。

老孙的茶太普通,没有他自己的茶好。

庹其五无儿无女,老伴也走了,生活清淡,钱的用途不多,说来算去也就是个喝茶。

庹其五也是有个儿子的,上山下乡的时侯,儿子到山区插队,一年夏天放牛,走在山沟里,遇上山洪,儿子忙着赶牛,却将自己留在了山洪里。

庹其五和妻子赶到儿子插队的村庄,站在山沟边一阵痛哭,又一阵痛哭,才移动步子,在山坡上种下一株远道带来的茶树,又沿山沟向下一路洒了五斤茶叶,乡下人都奇怪,以为是城里人在破旧,却不知庹其五是在给儿子安魂。

儿子喜欢茶,若不是来参加上山下乡的运动,本是该去农业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