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调节知识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3034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6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液调节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体液调节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体液调节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体液调节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体液调节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体液调节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体液调节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体液调节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体液调节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体液调节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体液调节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体液调节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体液调节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体液调节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液调节知识点.docx

《体液调节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液调节知识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体液调节知识点.docx

体液调节知识点

必修三知识点(三)激素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促胰液素的发现历程

1、沃泰默的实验:

 

2、斯他林和贝里斯的实验:

二、激素调节

1、概念: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2、激素: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的统称

★注:

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

(1)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促胰液素

(2)高等动物主要激素的分泌器官、功能及相互关系

★注:

①激素根据化学化学本质分类可分为三类:

a、蛋白质类:

由下丘脑、垂体以及胰腺分泌的激素(此类激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b、固醇类:

性激素(即可注射也可口服)

c、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即可注射,也口服)

②激素作用的靶细胞(靶器官)

a、促××激素释放激素——垂体

b、促××激素——对应的腺体(例如:

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就是甲状腺细胞)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

d、甲状腺激素——全身细胞

e、胰岛素——全身细胞、主要作用于肝脏和肌肉的细胞

f、胰高血糖素——肝细胞

g、肾上腺素——全身细胞

③植物产生的叫生长素,而动物产生的叫生长激素

④并非所有激素的受体都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

(3)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注:

①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有协同作用,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发育,生长激素主要促进生长;②甲状腺激素在正常情况下缓慢地调节代谢,进而影响体温,肾上腺素在应急状态下快速调节代谢,进而迅速影响体温,因此又有“应急激素”之称

②拮抗作用:

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4)激素、酶、神经递质的区别与联系

内容

激素

神经递质

产生部位不同

由内分泌腺产生

所有的活细胞均可产生

在突触小体中产生

运输途径不同

通过血液循环运输

在细胞内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在细胞外通过导管运输(如:

消化酶)

通过胞吐从突触前膜释放

功能不同

传递信息,调节生命活动

催化作用,加快化学反应的进行

传递信息,将兴奋传至下一神经元

联系

①、均有生物活性;②均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③都不供能,不组成细胞结构;④激素和神经递质起作用后均会失去活性(但是酶不会)

(5)验证激素生理作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及常用实验模型

①减量法实验模型:

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出现相应的病理症状→添加某激素后恢复正常→推知相应激素的生理功能

②加量法实验模型:

过量补充激素→出现相应的病理症状→推知相应激素的生理功能

★注:

常见的两种实验模型

①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性腺和性激素

常用实验方法是:

切除法、饲喂法、注射法。

实验:

如探究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

组别

实验动物

实验处理

观察指标

实验组

A

幼小动物

切除甲状腺

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

B

切除甲状腺+注射甲状腺激素

对照组

C

幼小动物

不做任何处理

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

D

只切开皮肤,不切除甲状腺

 

②生长激素和垂体,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胰腺)

常用实验方法:

切除法、注射法。

实例:

探究胰岛素对血糖调节的影响

组别

实验动物

实验处理

观察指标

实验组

饥饿处理的小鼠

连续注射一定量胰岛素

小鼠生活状况

对照组

A

连续注射一定量胰岛素→出现低血糖症状→补充糖类

B

不注射胰岛素,定期补充糖类

 

3、激素的神经调节

下丘脑

由模式图可知:

在此种调节方式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除直接感知血糖变化的刺激外,也可直接接受有关神经的调控。

还可通过下丘脑、垂体间接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4、激素的分级调节

(1)由模式图可知:

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2)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解读

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直接调节。

②下丘脑可以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实现对甲状腺的间接调节。

③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活动受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影响。

由此说明,甲状腺激素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负反馈调节。

④大量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都增加;大量注射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减少;大量注射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都减少。

(3)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着与甲状腺激素相似的分级调节机制。

5、激素的反馈调节

(1)反馈调节: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2)分类:

正反馈调节与负反馈调节。

(3)正反馈:

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等。

(4)负反馈:

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

★注: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受反馈调节,如

6、生命活动模型分析※※※

(1)若该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则a、b、c、d、e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a、b、c、d、e分别表示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3)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则a表示下丘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的变化,分泌b(抗利尿激素),并由c(垂体后叶)释放,通过d(体液)运输后,作用于靶器官e(肾小管和集合管)。

(4)若该图表示血糖的神经调节途径,则a表示下丘脑,b、c、d、e分别表示有关神经、胰岛、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靶器官或靶细胞。

(5)若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则a、c、e分别代表DNA、RNA、多肽链(蛋白质),b、d分别代表转录和翻译。

7、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

1、体液调节:

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传递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①地位: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结构基础和物质基础

反射弧、神经递质

主要是激素

反应速度

迅速、准确

较缓慢

作用范围

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调节方式

反射

通过体液完成

②区别:

 

③联系:

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此时体液调节可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正确区分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

调节机制

举例

神经调节

由激素引起的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完成

各种反射活动

体液调节

体液中激素等化学物质直接对生命活动起作用

激素、CO2、H+等的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影响影响

神经活动体内激素水平行为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刺激刺激

血液中CO2呼吸中枢呼吸反射

体液调节神经调节

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四、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1)主要来源是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糖类;其次还可以来源于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2)主要去路为机体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体现了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其次还可以用于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例如:

脂肪,以及某些非必须氨基酸)

★注:

①合成糖原时,可同时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但糖原分解时,肝糖原才能分解用于补充血糖,肌糖原不能

2、调节方式:

神经—体液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主要的方式)

3、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注:

下丘脑作用于胰岛细胞是通过有关神经实现的,并不是通过促激素释放激素实现的,因此在此过程中胰岛细胞是作为效应器存在。

4、人体饭后三曲线变化解读:

a表示血糖浓度、b表示胰岛素、c表示胰高血糖素

*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可表示为:

进食→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含量升高→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血糖浓度升高

5、糖尿病及其治疗

(1)症状:

“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2)危害: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终身治疗,往往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

(3)治疗:

没有根治办法,常用调节和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例如:

注射胰岛素等),还需限制能量物质的摄入和加强锻炼。

五、人体的体温调节

1、体温恒定的调节:

①低温环境②高温环境

 

(1)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而炎热条件下主要是神经调节。

寒冷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而肾上腺素增多则是神经调节。

(2)①产热途径:

主要是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安静时主要由内脏器官产热,其中肝脏产热最多;运动时,骨骼肌产热最多

②散热途径:

主要借助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

(3)体温调节的中枢:

下丘脑

(4)产生冷觉和热觉的中枢:

大脑皮层

(5)体温调节的感受器位于:

温度感受器包括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不只分布在皮肤中,还广泛分布在粘膜和内脏器官中。

(6)体温调节的效应器有:

下丘脑、骨骼肌、汗腺、皮肤毛细血管等

(7)体温恒定的原因:

产热量=散热量。

体温调节是一个动态过程,要用变化的观点去理解。

例如,发热过程中(体温持续升高),机体产热大于散热;退热过程中(体温持续下降),机体散热大于产热;只要体温恒定,散热就一定等于产热。

(8)体温调节有关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

(9)特别提醒:

①在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调节体温;

②在炎热环境下,机体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调节体温;

2、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

保证了酶的活性,维持了内环境的稳定,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六、水盐平衡调节:

1、调节过程:

 

2、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食物中的水和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3、水的去路:

①主要去路:

肾脏排水②皮肤排汗③肺呼出水蒸气④大肠排便

4、渗透压感受器位于:

下丘脑

5、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

下丘脑

6、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调节

(1)神经调节途径:

①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传出神经→下丘脑分泌细胞

②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传出神经→主动饮水

(2)体液调节途径:

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

7、参与的激素:

主要为抗利尿激素

(1)产生(分泌)部位:

下丘脑

(2)释放部位:

垂体后叶

(3)作用部位: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功能: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七、下丘脑的功能:

1、作为感受器:

如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升降,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2、传导:

如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

3、作为效应器的分泌功能

(1)水盐平衡:

(2)体温调节:

4、作为神经中枢:

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等。

5、下丘脑与激素分泌调节的三种类型

(1)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分泌调节属于甲类型,即:

(2)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乙类型,即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

(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丙类型,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