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中元节习俗及禁忌_3篇(共2页)13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73042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北京中元节习俗及禁忌_3篇(共2页)13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老北京中元节习俗及禁忌_3篇(共2页)13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老北京中元节习俗及禁忌_3篇(共2页)13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北京中元节习俗及禁忌_3篇(共2页)1300字.docx

《老北京中元节习俗及禁忌_3篇(共2页)13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北京中元节习俗及禁忌_3篇(共2页)1300字.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老北京中元节习俗及禁忌_3篇(共2页)1300字.docx

老北京中元节习俗及禁忌

  

  老北京中元节习俗

  在这一天,老北京有中元法会、拜三官、盂兰盆会、烧法船、祭祖、放河灯、点莲花灯、送面羊等民俗。

  老北京中元节习俗及禁忌:

祭祖

  老北京这天各家均祭祀已故之宗亲五代,以示“慎忠追远”。

清《北京岁华记》载:

“中元节前上冢如清明。

”清《帝京岁时纪胜》也说:

“中元祭扫,尤胜清明。

绿树荫枝,青禾畅茂,蝉鸣鸟语,兴助人游。

  一般皇宫内还要在太庙举行祭祖大典,民间百姓中元祭祖的形式有多种形式,有的亲到坟地烧钱化纸,有的则在家以装有金银纸元宝的包裹当主位,用三碗水饺或其他果品为祭,上香行礼后将包裹在门外焚化。

据明《帝京景物略》云:

“上坟如清明时,或制小袋以往,祭甫讫,辄于墓次掏促织。

满袋则喜,秫竿肩之以归。

”说明自元、明以来,中元上坟,带有秋季郊游的性质。

初秋之时,扫墓连带全家秋游,无疑是孩童们的一次出旅,孩子们早把“鬼节”抛之脑后。

  老北京中元节习俗及禁忌:

夜放河灯和点莲花灯

  夜放河灯和点莲花灯是中元节的重要习俗,也是继正月十五元宵灯节后,老北京的又一个传统灯节。

  放河灯的历史悠久,明人刘若愚的《明宫史》载:

“七月十五日中元,甜食房做供品,西苑做法事,放河灯。

”西苑即说的前三海。

放河灯亦做放荷灯,是自古以来流传下来超度亡人的一种习俗。

  老北京的荷花灯都是用天然的荷叶插上点好的蜡烛做成荷花灯。

那时也有用西瓜、南瓜和紫茄子等,将其中心掏空,当中插上点好的蜡烛,将这些灯往河里一送,顺水漂流自然而下,排成一队“水灯”,随波荡漾,烛光映星,相映成趣。

当时北京的什刹海、北海、积水潭、泡子河、东直门外的二闸、御河、护城河等地,到处是一片如昼烛光,月下百姓云集,热闹非凡。

电视剧《四世同堂》里祁老爷子在河边放河灯超度亡人的镜头,真实再现了老北京中元节的风俗。

  莲花灯则是用丝绸、丝纱、彩纸或玻璃制作的酷似莲花的一种花灯。

悬挂花灯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清乾隆年间每到七月十五的夜晚在圆明园,乾隆皇帝及后妃都要到西洋景的“迷宫”处,看众宫女提着绸制的莲花灯来走迷宫。

民国时期,七月十五这天点莲花灯也是必需的习俗。

四合院、大杂院里的孩子,都人手一只莲花灯。

市面上##市——##市场、隆福寺、##市、天桥、什##市场等,从七夕节后即有专门的铺面开始售卖莲花灯,其灯皆是用彩纸莲花瓣组成的各式花篮或鹤、鹭等飞禽动物,任人选购。

##市上及串胡同的小贩卖的就是及其便宜的荷叶灯了。

这些灯外形与河灯相仿,只是多根抵棍和线绳罢了。

一些穷孩子还有用大棵香蒿子缚上香头,或用莲蓬插上香头代替莲花灯的。

更为别致的是,茄子插香头而燃之,谓“茄子灯”;西瓜瓢内插蜡燃之,谓“西瓜灯”。

  老北京中元节习俗及禁忌:

送羊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

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

“羊,祥也。

”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

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

  旧京**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

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

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

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