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312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附图目录

附件:

1、项目真实性声明

2、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3、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4、建设项目选址意见

5、项目土地使用证明

6、环境影响评价意见

7、建设项目招标方案

附图:

1、卫生服务中心平面图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某县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单位名称:

某县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法人代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三、项目主管单位

某县卫生局

四、建设地点

某县西环路西、高庄路北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济宁正道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工程咨询资格等级:

丙级

资格证书编号:

工咨丙

发证机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通知》(卫规财发[2006]340号);

2、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定;

3、某县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4、《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方法参数》(第三版);

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基础资料。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二、建设场地和建设条件

三、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

四、工程设计方案

五、环保、消防与安全防护

六、节能

七、实施计划与进度安排

八、招投标方案

九、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十、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

第四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服务人口

万人

14.3

现有业务用房面积

m2

现有业务用房

全部是租赁的

建设规模

1

门诊楼、病房楼级配套建筑面积

m2

3200

2

占地面积

m2

19980

3

建筑层数

3

总投资

万元

450

1

其中:

工程费用

万元

416

2

其他费用

万元

25

3

预备费

万元

9

资金来源

450

山东省革命老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万元

450

建设期

18

 

第五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本项目拟建设3层门诊楼1座、3层病房楼1座,总建筑面积3200m2,占地面积19980m2,同时配套建设水、电、暖通、消防、通讯等设施。

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450万元,其中:

工程费用416万元,其他费用25万元,预备费9万元。

申请山东省革命老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450万元。

建设期为18个月。

该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关于卫生事业发展的相关规划,也符合当地的总体规划。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缓解当地及周边群众就医难的局面,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提高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卫生服务中心的吸引力,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在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项目的实施是必要且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建设单位简介

某县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1年底由原某镇卫生院改制而成,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现有业务用房全部是租赁的。

现有干部职工69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6人,初级职称51人。

设有内科、外科、五官科、精神科、公共卫生科、妇产科等科室,其中精神科是全县唯一的一处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室。

承担着14.3万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2013年业务总收入743万元,创历史最高。

第二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多年来,我国卫生事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为提高我国国民健康水平做出了贡献,也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对于拉动内需,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

但是,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我国的卫生事业,就会发现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

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发展成果、看政府管理能力、看党风政风建设、看社会和谐公平,而我国目前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

某县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适应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的发展措施和改革措施,注重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从细节抓起,不断开展新的医疗项目,服务中心门诊量和业务收入逐年增加。

随着近几年门诊人次的日趋增长和社区人民就医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就医难的矛盾日渐突显,服务中心现有业务用房一直是租赁的,发展受限的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急需规划建设。

因此,为进一步缓解群众就医难的问题,改善患者就医条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某县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研究决定实施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完善重大疾病防控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扩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积极预防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逐步建立农村医疗急救网络。

普及健康教育,实施国民健康行动计划。

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

70%以上的城乡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孕产妇死亡率降到22/10万,婴儿死亡率降到12%。

加强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

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达到2人。

加快推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形成各类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格局。

完善区域卫生规划,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2、《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到“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新增资源重点向社区农村,加快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服务网络体系,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建设,落实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3、《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中提到“积极发展卫生事业,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到2015年,全市每个县区至少有一所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每个乡镇和社区至少有一所规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符合某县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

某县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2011-2015年)“发展目标”中指出“到2015年,全县形成较为完善的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的,融医疗服务、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于一体的新型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逐步实现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发展目标,使居民健康水平与卫生服务指标,达到省内中等水平。

二、符合产业发展政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鼓励类“三十六、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中“24、预防保健、卫生应急、卫生监督服务体系”。

可见本项目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

三、有利于某县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身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就医条件需求的持续不断增长,某县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临着改善病人就医环境与条件,提高医术与工作效率等诸多问题。

门诊楼、病房楼是医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病患者使用频率较高的空间。

所以,门诊楼、病房楼建筑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医生护士的医疗和看护效率以及病人的治疗、康复进程。

而目前某县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部业务用房都是租赁的,且总面积不足、造成病人就医困难,制约了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

该项目的实施,将很好地改善卫生服务中心的就医条件,为患者营造一个舒心的就医环境,同时扩大了卫生服务中心承接病人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从而有利于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

综上,该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关于卫生事业发展的相关规划,也符合当地的总体规划。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缓解当地及周边群众就医难的局面,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提高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卫生服务中心的吸引力,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在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项目的实施是必要且可行的。

第三章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

第一节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占地19980m2,位于某县西环路西、高庄路北。

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周围环境较好,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

第二节主要建设条件

一、地理位置

规划建设的某县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某县城西北部,离县城中心仅2公里。

某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南临牡丹之乡菏泽,东接郓城,西、北两面跨黄河与中原油田和河南濮阳市毗临。

海拔46米至50米,南北长37公里,东西宽32公里,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422个行政村,8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0.1万,耕地98万亩。

二、地形地貌

某县区域地貌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自西南向东北微倾。

最高海拔56米,最低海拔46米,坡降1/5000~1/7000,微地貌类型分为:

河滩高地、河槽洼地、背河槽状洼地、缓岗地、浅平洼地和缓平坡地六种。

其中缓平坡地分布全县,面积33338.87公顷,占全县面积的42.38%。

三、水文

某县境内自然河流有三条:

分别为黄河、吉山河、临卜沙河。

黄河:

流经该县的西北境内,境内长达52.5公里,流域面积978平方公里,河床一般高出地面5~7米,为地上悬河,每年平均含砂量为20公斤/立方米。

吉山河:

位于该县的北部,境内长达32.5公里,流域面积360平方公里,为引黄灌溉季节性河流。

临卜沙河:

位于该县的南部,系1935年黄河决口形成的自然坡河,境内全长28.8公里,流域面积103公里,为季节性河流。

人工河渠五条,分别为金堤河、华营河、三分干河、徐河、鄄郓河,其作用主要是引黄灌溉和防洪排涝的季节性河流。

四、气象

某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季节变化明显,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13.5℃,极端最高温度41.5℃,极端最低气温-20.3℃,从而形成了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

多年平均降雨量616.8毫米,降雨量季节性差异极大,降雨集中在7~8月份,平均降雨量为369~404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61%~66%,蒸发量很大,多年平均蒸发量2173毫米,从而形成春旱夏涝,晚秋又旱,旱涝交替的气候特征。

全年日照时数为2635.4小时,历年最大冻土深度50厘米,主导风向为南风和北风。

五、地质

根据拟建场址周边建筑物岩土工程勘探报告,该区域地壳稳定性良好,未发现有明显活动的断裂构造,场区内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存在,属相对稳定的地质体。

综合判定,该拟建场区是稳定的建筑场地,无软弱土层,适宜建筑。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某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六、配套条件

1、交通通讯

本项目建设地址交通便利,通讯网络发达,完全能够满足本项目建设需要。

2、建筑材料供应

本项目建设所需要的建材有钢材、木材、铝材、水泥、墙地砖等,可由当地生产厂家或专业批发市场供应,某县建筑材料品种齐全,原料充足,市场发达。

完全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3、市政配套条件

(1)供电

某县电力供应充足。

本项目供电由城市电网引入,确保项目用电需要。

(2)供排水

卫生服务中心生活用水水源来自来水管网,消防用水水源来自来水管网加消防水池。

(3)供暖

卫生服务中心将采用集中空调系统供暖,能够满足提前供暖、延迟供暖等特殊要求,项目建成后,采用多联机系统供冷供热,独立运行,不受集中供热运行时间的限制。

(4)通讯

某县现有通讯系统完善,可满足现有工作的需要。

本项目投用后,约需增加100个电话分机。

(5)交通

本项目紧挨县城西环路,交通便利。

第四章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第一节建设原则

一、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

为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各项设施要统筹安排,充分考虑不同科室的要求和功能,合理布局,同时充分考虑人流和物流进出,合理规划洁污路线,避免各功能区交叉感染。

二、以人为本、方便病人。

在满足门诊楼、病房楼各项功能基本需要的同时,应注意改善患者的就医条件和员工的工作条件,实行统一技术规范,做到功能适用、装备适宜、安全卫生、经济合理。

三、布局紧凑,管理方便。

按照厉行节约、避免浪费的原则,集中布置相关功能科室,做到流程科学、管理便捷。

第二节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一、医院病床数

某县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床位40张,病床使用率98%,现有职工69人,其中执业医师占60%。

某县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既承担着为广大群众提供预防、医疗与康复保健服务的任务,又对所辖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

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卫生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近几年心脑血管疾病、各类肿瘤疾病的增多和新农合的启动,住院病人日益增加,病人就医难的矛盾日渐突显,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受限的问题十分突出。

项目建成后,床位数将达到55张。

二、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考虑到卫生服务中心现状和资金筹措的可能性,本项目的主要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为:

新建3层门诊楼1座、3层病房楼1座及配套业务用房,总建筑面积3200m2,新购置部分仪器设备,同时配套建设水、电、暖通、消防、通讯等设施。

第五章工程设计方案

第一节总平面布置

一、平面布局

规划建设的某县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某县西环路西、高庄路北,门诊楼、病房楼在该区域中心位置建设。

二、交通组织及出入口设置

本项目主出入口朝向县城干道。

本项目内部设有车行道,将院区交通与功能布置有机结合。

三、绿化景观设计

院区采用以园林绿化为点,以视觉走廊、绿化直廊为线,结合以带状绿化,楼前小硬地,形成疏密有致、多层次的适合不同特点的完整绿化系统。

门诊楼前以停车为主,病房楼前以绿化休息为主,配以庭院绿化,小品建筑及停车带绿化,创造出环境优雅,气候宜人的现代化卫生服务中心。

四、停车场

停车场主要设在门诊楼前,规划停车面积满足要求。

五、人防

卫生服务中心规划人防设施满足人防要求。

项目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第二节建筑设计方案

一、平面设计和功能分区

依据项目总体规划方案和基地平面特点,拟建门诊楼、病房楼均座北朝南,位于项目区中心位置,东西长约40m,南北宽约14m。

建设3层门诊楼1座,面积1600m2,3层病房楼1座,面积1300m2并配套部分业务用房面积300m2,总建筑面积3200m2,设计标准为框架结构。

各楼层布置详见下表:

门诊楼各层设计表

楼层

层高

建筑面积(m2)

功能分区

备注

1

3.6

531.33

挂号处、收款处、中西药房、内科门诊、外科门诊、妇产科门诊等

2

3.6

531.33

化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公共服务科等

3

3.6

531.33

精神科门诊、五官科门诊、会议室等

合计

1600

病房楼各层设计表

楼层

层高

建筑面积(m2)

功能分区

备注

1

3.6

431.33

医生值班室、护士值班室、中西药房、记账收款处等。

2

3.6

431.33

精神科病房、妇产科病房等。

3

3.6

431.33

内科病房、外科病房等。

合计

1300

二、立面设计

根据有关建设标准要求,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应贯彻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

某县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楼、病房楼建筑造型设计应简洁明快,力求创造提拔、雄伟的气息,体现时代感。

色彩以乳白色为主色调,与医院大环境相协调。

三、竖向设计

门诊楼、病房楼设计均为3层,依据楼房的性质和功能要求,每层层高均为3.6m。

四、装修设计

装修标准不宜过高,力求经济、美观、大方,尽量采用当地建筑材料。

1、室外装修:

以涂料为主。

2、室内装修:

统一采用水磨石地面。

内墙面顶棚采用混乱砂浆抹面,平刷乳胶漆涂料。

3、公共部分:

走廊采用水磨石地面,卫生间采用防滑地板砖贴地面,卫生间墙面采用釉面瓷砖贴面。

卫生洁具洗涤池采用耐腐蚀、易清洁的建筑配件。

4、照明设施:

采用节能灯。

5、门窗:

门厅入口采用钢化玻璃门,其他内门采用木质门。

窗户采用铝合金窗。

6、墙体材料:

外墙为240厚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内隔墙除防火墙外,其它内墙采用180厚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

卫生间等部分房间及管井隔墙采用12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第三节结构设计方案

一、技术条件

1、依据现行国家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

2、荷载取值

序号

荷载类别

标准值

(kN/m2)

序号

荷载类别

标准值

(kN/m2)

1

手术室,彩超室

3.0

6

设备管井、库房

4.0

2

门诊、办公

2.0

7

电梯机房、空调机房

7.0

3

走道、卫生间

一至三层

2.5

8

不上人屋面

0.5

4

楼梯

人流密集

3.5

9

上人屋面

2.0

其它

2.5

10

有分隔的蹲厕卫生间

8.0

5

悬挑阳台

2.5

二、本项目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及规定

序号

名称

代号

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4

2

建筑结构可行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年版)

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7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50105-2001

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9

其它国家现行标准、规范及规程

三、设计方案

本工程为7度设防的乙类建筑,地震作用按7度计算,抗震措施按8度设计。

1、主体部分

地上3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依据现行国家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7度抗震措施下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要求,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2、楼盖体系

本工程各层楼板均采用次梁单向布置的主次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体系。

3、柱网尺寸

主要柱网尺寸:

6.6m×4.9m,6.6m×5.1m。

4、主要构件截面尺寸

(1)楼板板厚:

大洞口附近楼板为150mm,其余均为120mm。

(2)柱、梁截面

柱截面:

1-3层:

800mm×800mm;

主要次梁:

250mm×550mm,采用单向布置。

5、主要建筑材料材质及强度等级

(1)混凝土

垫层:

采用C15混凝土;

构造柱、过梁、圈梁:

采用C20混凝土。

基础至三层:

C40混凝土;

(2)钢材:

为减少工程投资,钢筋均采用HRB400级钢筋,钢板采用Q235B钢板。

(3)焊条:

HRB400钢筋焊接:

E55系列。

(4)砌块和砂浆:

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小于MU5.0,混合砂浆的强度不小于M5.0。

第四节给排水及消防

一、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给水排水管网现状及方案设想。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3、乡镇卫生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7、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8、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

2004)

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二、给水系统工程

1、水源:

生活用水水源来自来水管网,消防用水水源来自来水管网加消防水池。

2、生活用水标准及用水量,见上表:

用水部位名称

单位

用水量标准

数量(床/人)

小时变化系数

每日使用时间(h)

日设计用水量m3

年用水量(m3)

(最高日)(L)

医护

每人每班

200

50

1

24

3.00

1080

病房

每病人每次

100

200

1.5

24

3.00

1080

未预见水量

 

10%

 

 

 

216

合计

2376

3、给水系统

室外给水:

在本建筑室外设DN150环状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管网,管网上设地上式消火栓和适量的绿化洒水栓。

有两条引入管分别与院区给水管网连接。

引入管上设水表和倒流防止器。

室内给水:

给水分区竖向为一个区,其利用市政自来水管网直供,要求市政水压不低于0.30MPa。

三、排水系统工程

1、室内排水系统采用污、废合流制伸顶通气管系统。

2、污水排水量按照给水量的90%计,约为2138m3/d。

3、屋面防水等级二级,屋面雨水采用重力排水系统。

四、消防系统工程

1、室外消防给水管网与生活给水管网合用为环状管网,在管网上设地上式消火栓,供消防车取水及向水泵接合器供水。

2、消防用水量计算

消防用水量表

消防范围

消防系统

设计用水量(L/S)

消防历时(h)

一次消防用水量(m3)

室内

消火栓系统

20

2

14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0

1

108

室外

消火栓系统

20

2

144

本建筑消防一次用水量为396m3。

3、室内消火栓系统

消火栓系统由院区内消防水泵房内的消火栓给水泵组和室外地下消防贮水池联合供水。

消防水池有效容积400m3。

水池需定期加氯片消毒。

室内消火栓系统为环状供水,消火栓选用SN65的消火栓(19mm水枪,L=25m水龙带),动压超过0.5MPa的消火栓选用SNJ65型室内减压稳压消火栓。

消火栓要求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消防水泵房内设置消火栓给水泵两台(一用一备),系统工作压力约为0.8MPa。

消火栓给水泵由消火栓箱上的启泵按钮、消防值班室启泵按钮直接启动。

室外设两个DN100消防水泵接合器。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本工程除手术室等不宜用水扑救的部位外,均按中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