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7315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docx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docx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

利用孩子关键期培养孩子读课外书 

一、读课外书的好处。

     

    不少家长甚至部分老师都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觉得学生看课外书是看"闲书"。

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这种想法,其实还是应试教育衍生出的怪胎。

    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

    有专家研究证明:

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语文能力。

在这个方面,特级教师窦桂梅堪为典范:

她所带的一个班自小学一年级开始,至六年级毕业,学生积累了100多个寓言,200多条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诗辞,1000多条成语,因而她的学生文笔流畅,出口成章。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

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

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

的确如此,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

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对话。

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

杜甫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我们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

当然,读课外书的好处还有好多,我想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都能深切地体会到。

    总之,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就会终身受益。

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

如果一个人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他就是一个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

二、考考你,你擅长指导指导孩子读书吗?

    下面10道题选择题,家长可以试着做一做,看看你在指导孩子读课外书时,存在哪些误区。

1、给婴儿和读书是浪费时间。

(对 错)

2、阅读时一目数行,对一般孩子来说是不可能的。

(对 错)

3、读书可不是轻松的事情,必须吃苦,不要企图享受。

(对 错)

4、孩子因为不想读书,所以才不会读书。

(对 错)

5、孩子读书的兴趣变来变去,这非常不好。

(对 错)

6、孩子放假了,对孩子要求:

“这个暑假,必须读完三十本课外书。

(对 错)

7、教育成绩好才是孩子成才,有个好前途的关键,课外阅读只是补充而已。

(对 错)

8、孩子读课外书可以,但必须是作文书、名著或者是父母指定的书。

(对 错)

9、为了使孩子全面发展,要尽量满足他买课外书的要求,多多益善。

(对 错)

10、经常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是有必要的。

(对 错)

(答案:

1~9题答错,第10题答对。

--------------------------

2008-08-1310:

00:

57

*.*.*.*

  

  

花火流年

  头衔:

伯爵

  注册日期:

2008-04-29

  发贴数:

1219

  精华数:

50

  

2楼取地址

接上

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合读哪些书。

    因为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不一样,所以专家认为:

    小学一二年级,因为识字不多,拼音不熟练,学生读的书可以以图为主,字大一点,书簿一点,最好选的书是拼音版本的。

童话与神话故事书这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最爱,还有笑话书、卡通书等。

    因为孩子小,不会选书,所以家长要帮着孩子参谋着选书。

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了书,发现孩子不爱看,就以为孩子不喜欢看课外书,诸不知有时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长自己身上。

有可能是家长选的书不适合孩子看,二是选的书难度高于孩子的阅读水平。

    低年级家长,尤其是一年级家长替孩子选书时要注意三点:

    一、最好是图文并茂的,图多对开发孩子右脑有好处。

可以丰富孩子头脑中的表像,对孩子今后创造力的发展有好处。

    二、书尽量选簿一点的,最好是一本书里只有一两个故事的,这样孩子很快能读完一本,内心就能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

下次就还会想读。

如果家长为了省钱,给孩子买那种少图的、故事多的,很厚的书,孩子就会丧失读书的兴趣。

(举我的孩子读一年级时,读安徒生童话,很厚,结果孩子不想读了。

    三、最好先帮孩子扫除书里生字的障碍。

要么是买拼音版本的,一本书里不认识的字最好控制在20%以内,这样孩子读起来才不会磕磕巴巴,才会乐意读下去。

否则的话,就建议父母与孩子一起读,最好是识字与读书同步进行。

    小学三四年级,可以读一些深刻的童话书,像科学童话与故事,知识类图书(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科学、宇宙之谜、动物知识等)、伟人故事与历史类的书,还有儿童报刊等。

    小学五六年级可以读一些漫画书、寓言、儿童小说、儿童报告文学、科幻小说、探险故事、人生智慧、为人处世、少儿百科全书等等。

    初中时期最适合读的书是名人传记、谈人生、以及人生智慧方面的书。

因为初中时代是一个人奠基立志的时代,有特别强烈的模仿倾向,特别崇拜心中的偶像,如果孩子在初中时代没有机会接触这些名人传记方面的书,他就会去追名星,歌星。

另外还可以看一些科普的、青春期知识方面的、大众流行读物等。

四、别错过阅读关键期。

    1935年,奥地利著名的生态学家、诺贝尔获得者洛伦兹经过发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像小鸭、小鹅这类动物,总是喜欢在破壳的前两天追逐它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的物体。

比如:

第一次见到的是母鹅,就追母鹅;第一次见到的是人,就追人,以为人就是自己的妈妈。

并且这个习惯会长期保持。

如果在这一两天内,将它与母鹅或人分开,那么过后,母鹅或人与小鹅再怎么接触,它也不会追逐母鹅或人了,这是由大脑的结构决定的。

洛伦兹把这种现象叫“印刻现象”,把小鹅的这个时期,叫关键期。

    再比如小羊刚出生后的几天不在妈妈身边,以后它就不再合群而总是乱跑。

如果小鸟出生后的头几周不在鸟群生活,它将永远不能唱出动听的“歌声”。

    有一个印度男孩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被狼叼去哺养,8岁时才被人从狼窝中救出来。

由于多年来与狼生活在一起,错过了学习语言、行走、运动等关键期,她不会走,不会用手拿东西,只会爬。

她的习性是白天潜伏,夜间活动,午夜嚎叫,只会用嘴叼吃生肉。

人们努力教育她去掉狼性,恢复人性,但收效甚微。

一个简单的站立她学了2年时间,走路学了6年时间。

17岁临死时才学会了十几个单词,智力仅相当于4岁的孩子。

    我国“猪孩”王显凤从小被继父遗弃在猪圈中吃猪奶长大。

她学会了在猪槽中抢食、啃草根树皮、扒土、蹭痒。

一直到8岁才被人发现,,救出来后,发现她不会说话、穿衣、吃饭,跟猪的习性一样,专业人员运用各种方法对她教育、训练了3年,她仍然只有68的低智商。

   “狼孩”、“猪孩”都是从8岁被人发现、解救,再由专业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施以专业的救治、矫正。

但是,再好的教育条件,也没能使她们恢复“人性”,她们落下了“弱智”的终身残疾,原因就是错过了学习的“关键期”。

    经过脑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自然界的所有动物,包括人,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发育计划时间表:

在哪一个阶段哪些功能先发育,哪些功能后发育。

如果家长抓住了这个大脑发育时间表,在孩子哪些大脑功能正在发育的高峰期,对孩子适时实施教育,则效果就要好的多。

反之,错过了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再对孩子实施教育,效果就要差许多。

    与此相反还有一个例子:

二战时,一名叫横井庄一的日本士兵,在东南亚大森林里迷了路。

他只好独自一人,像野人一样生活了28年,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可是获救后,他只用了82天,就完全恢复了原来的能力,原因就在于,在他的成年之前,他没有错过受教育的那些“关键期”。

    做为一个称职的父母,在教养自己的孩子时,就应该认识关键期,不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关键期。

把握住了“关键期”,教孩子就会事半功倍,错失了“关键期”去教孩子,就会事倍功半。

    那么孩子有哪些关键期昵?

    1、感官关键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

因此要充分让孩子聆听、触摸、观察、尝嗅、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增长智慧。

    2、形象视学发展的关键期(4岁以前):

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

这时候的孩子,一般喜欢“上公园”、“出去玩”,这是因为那里有丰富的室外自然风光、鲜明的画面。

这时,除了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之外,在室内的时候,还要给他多看图画书、动画片,开阔孩子的视野。

    3、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3—5岁):

如果要培养孩子的音乐智能,一定不要错过3~5岁的音乐智能关键期,可以让孩子多听听古今中外名曲,多参加音乐活动。

    4、语言关键期(3~6岁):

这个时候是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父母要经常跟孩子说话、讲故事、提问,鼓励孩子多说,促进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3—12岁):

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段时期,再开始学外语,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学好。

    6、秩序关键期(2—6岁):

2岁到6岁是教孩子知晓、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

在这个时期,父母应逐渐引导孩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多与别的孩子交朋友。

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训练他们养成自律的能力,以便以后适应社会规范。

    7、想像力关键期(2—8岁):

这个时期,家长要让幼儿多听孩子喜欢的童话和科学幻想故事,多看图画,多看动画片、科幻片,识字后多读书。

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可以让孩子看画编故事,或续故事,或与家长轮流讲故事,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

    8、文化敏感期(小学1—4年级):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而到了6—9岁,即在我国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

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

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而对学校的课程,感觉“吃不饱”。

父母可以在他兴趣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包括对于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的资源,满足他们如饥似渴的文化需求。

如果这个时候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很可能孩子这方面的渴求会转向其他方面,比如捣乱、多动等。

许多聪明孩子在课堂上有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等等毛病,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9、黄金阅读期(8—14岁):

5岁左右,是儿童开始由看图发展到识字,是孩子的阅读启蒙敏感期;5—7岁,应该进入大量识字的阶段;8—10岁,应该进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

在经历了幼儿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建立阅读兴趣的基础,在小学中年级(3~4年级),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

    这是每一个人在其一生中,由于生理、心理、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个最佳阅读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这个时期对于大多数中国孩子来说,主要在8~14岁,具体依据每个人的教育环境、个性喜好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根据一个人的成长规律和中国教育升学考试制度,一个人一生中奠定人生观、价值观、知识基础、阅读兴趣的大量阅读,在10~14岁(即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不到五年的时间。

由于教育条件和个体条件的不同,这个时间有的人长一些,有的人短一些。

因为四年级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可以进行文字书籍的阅读;而到了初二下学期,各学校又为了中考普遍增加了师生的学习时间、习题数量,没有时间阅读,到了大学阶段,又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英语考级、教研、就业、实习打工压力,也没有时间集中阅读。

    因此,在10—14岁四年多的时间里,如果学生掌握了高效的阅读方法,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书籍,就为他今后的人生观的确立、专业的选择、人生目标的确定、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错过了这一黄金阅读期,那么,今后中学、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就会暴露出难以弥补的“先天不足”,那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突击补课,将很难奏效。

    但是,令人痛心的是,这几年时间,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在各种补习班、各种特长班中奔忙,学生的大量阅读时间,就这样被一个个补习班、特长班给“抗兑”了。

    如此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分数而分数,又为孩子们带来了什么呢?

    阅读的贫乏,带来了明显的后劲不足。

结果,孩子越学越吃力,越到高年级,负面影响越大。

最终的的表现是,许多大、中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逐年下降,尤其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许多学生在中考和高考中束手无策,不仅直接影响了语文成绩,同时也影响了英语的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的成绩。

虽然结果表现在中考和高考,但根源却在于小学阶段的阅读缺陷。

    所以,让学生从疲惫不堪的补习牢笼中走出来,还孩子们一个广阔的阅读天地,是许多仍然迷信文化补习家长的当务之急。

五、怎样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都知道:

“读书破万卷”,“开卷有益”,那这个“读书”的习惯,如何培养?

   

    有一句话说得好:

“几乎所有的习惯,都开始于兴趣。

    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水边,但你无法让它喝水;你可以逼迫孩子每天、每月坐到书桌前,但他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如果他对对所读的东西不感兴趣的话。

    几乎所有的习惯,都开始于兴趣。

    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书,他才会愿意去阅读,并且容易在内心里打开情感闸门,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几乎所有的习惯,都需要重复。

    孩子在阅读中有这份快乐作为收获,就愿意去反复阅读各种各样的书。

明智而聪明的父母,常会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兴趣点,找到诱导的时间、地点和内容,这比一千遍一万遍的说教更加有效。

一旦把理性的目标结合进来,读书就成为孩子主动选择的习惯。

    一、和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感受阅读的乐趣

   儿子一生下来,对我写的书法字很感兴趣,每次抱着他,他总爱仰着头看着墙上的黑字。

儿子没讲话之前,我们常唱儿歌给儿子听,儿子除了笑,不会跟我们发一个字音。

儿子两岁半了,妻子买回一叠无图的生字卡,教儿子读。

儿子不出声,只是睁大眼睛认真地看,感觉他也在竖着耳朵听。

教了两三遍,妻子把字撒在地上,让他“拣”回指定的字,儿子可以全部“拣”对;让他把指定的字送给谁,他也绝对不会“选”错字,也绝对不会送错人!

    这点发现,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我们乐极了,常常陪儿子玩各种花样的识字游戏。

儿子学得很带劲,很轻松。

不久,儿子终于开“金口”了,更是可爱,带他去大街上,只要看到有字,他就会停下来认字,读字,不会的字就问。

这样,儿子认的字多了。

当孩子认识的字到800个常用字了,这个时候的父母就可以陪孩子一起读一些简单的书了。

    

    接着,我们就开始正式地和儿子一起读故事书。

慢慢地,越读越多。

儿子认识的字也多,到了四、五岁时,我经常从书店买回许多图文并茂,字很大的那种小人书。

像《武松打虎》、《哪咤闹海》、《狼和小羊》、《小红帽》……,最好是一个故事一本书的那种,这些书籍很适合儿子看,每天我和妻子总要抽出一段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或者把书中的故事绘声绘色的讲给孩子听。

读完和看完一本,就告诉孩子,我们又读完一本书喽,孩子感到很自豪!

然后又从故事中抽出三五个字,又玩识字游戏。

有时,因为识了一些字,儿子也会捧着书,一个人读一读。

    后来,慢慢过度到读故事。

很多时候,我会抱着儿子坐在腿上,用手指着书上的字慢慢读给儿子听。

读的故事多了,儿子无意中认识的字也多了。

于是我们又用“随文识字”的方式教儿子认字。

    随着儿子的识字量慢慢的增大,可以自己读一些简单的儿童故事了,但我们并没有放弃和儿子一起读书的乐趣。

很多时候,我会和儿子坐在一起,我伸出一只手,儿子伸出一只手,共同拿起一本书。

我读一段,儿子读一段,我读一段,儿子读两段。

同时,我又从音像店买来很多的故事磁带给儿子听。

我记得我买的各种故事磁带有几十本,比如:

《康拉德》、《多立德医生历险记》、《奇妙的绿宝石城》、《宝莲灯》……都是那种只有声音的,没有图象的,这主要是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把握语言美!

而且故意把声音开小一点,让孩子尖起耳朵听。

所以我孩子从小专注力很好,因为他想扣清楚,所以必须集中注意力听,听完后,再从书店里找到有一样故事的书籍给儿子看,儿子很喜欢这种方式。

    二、带儿子逛书店,给孩子选择书的权利

    “人是环境之子。

”对于孩子来讲,书店就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好地方。

俗话说得好: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那么“常在书店逛,哪有不沾书香”的。

书店就像一个“气场”,孩子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产生了“场效应”。

因为在书店里看书的孩子也很多,或坐或趴,都在翻看着自己喜爱的书籍。

带儿子到这样的环境中逛逛,自然而然地加固了他看书的习惯。

    两年来,我和儿子逛遍了衡阳市区大大小小十几个书店。

渐渐地,逛书店成了我和儿子的共同爱好。

最初去书店,我还要经常跟着儿子,观察儿子在看哪些书,必要的时候给予一些引导。

后来,我俩一进书店就“分道扬镳”各看各的书去了。

    对于儿子选择的书籍,我给了他充分的自由度。

在我看来,在孩子还没真正喜欢上阅读的时候,首要的任务应是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阅读兴趣,而不是用诸如应该读什么、不应该读什么、什么书读了要没收,这样的“禁令”来扼杀他们的阅读兴趣。

    

    我认为,凡是书店里的书,只要孩子乐意看,就让他尽情地看,我基本上不干涉。

至于买书,我则给儿子立了一条规矩:

漫画书可以在书店看,但不买。

理由是漫画书字少,一本书有时不到半小时就看完了,买了划不来。

其余的书,只要儿子喜欢就买。

    当然,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往往与家长们的愿望很大程度上是合不上拍的。

现在经常在网上和书上看到教育专家和学者为小学生和中学生开出的必读书目。

许多家长就照着这些“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去给孩子们买书。

还有的家长更厉害,要求孩子必须看作文书,买教辅书,而孩子们对这些书并不感兴趣。

    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老师和家长在不知道孩子兴趣的前提下,不要硬性给孩子开出书目,使孩子失去了阅读兴趣。

”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有一次,我和儿子在书店看书,旁边一位年轻妈妈带着一个小女孩到书店买书。

小女孩看到书店里有那么精美的好书,非常高兴,精挑细选了几本故事书和童话书。

没想到年轻的妈妈看到了,气不打一处来,一把夺过小女孩手中的故事书,拉长着脸说:

“就知道买这些书。

看这些闲书有什么用,对你写作文又没有什么帮助。

你怎么不去买几本作文书呀,也好学学别人怎么写作文呀。

”结果,那小女孩兴致全无,一脸的无奈。

不用说,家长把读书看成是考学,为了提高成绩。

此时的小姑娘呢,她已视“读书”为一种负担。

    

    还有一次在书店,年轻的妈妈带了一个读一二年级的孩子来买课外书。

看到孩子又去翻看《机器猫》、《虹猫蓝兔》等漫画书,妈妈气不打一处来,妈妈从书架上搬来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塞给孩子,对孩子说:

“整天只知道看些没用的书,就不能看看这些书?

”。

这个妈妈的心太急了,她不知道从《机器猫》到《红楼梦》需要有个过渡,孩子是不可能一下子对那些名著产生兴趣的。

    三、给孩子建立阅读表,激励儿子多读书

    

    为了进一步激发儿子看书的兴趣,我专门为儿子设计了一张读书表,并为这张表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做个快乐的啃书虫。

儿子每看完一本课外书,我都会让儿子把书名填在表上。

每看完15本课外书,我们就会给儿子一点小小的奖励。

然后是30本、45本、60本、80本、最后是100本,儿子每完成一个阶梯的小目标,都很高兴。

当然精神方面的奖励更多,我经常当着亲朋好友的面,表扬儿子书看得多。

每次有朋友到我家来玩,我都有意让他们欣赏儿子的那张阅读登记表。

朋友们赞不绝口时,儿子心里更高兴了。

    我还对儿子说,哪天当你看完一百本书,我和妈妈一定要好好给你庆功,完成你一个大的心愿。

在这个目标的激发下,儿子更喜欢看课外书了,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后,都会自觉地抽出20分钟或者半个小时看一会书。

渐渐地,儿子读书的习惯养成了,到现在儿子已经看完100本书了,现在儿子渐渐开始对历史书感兴趣了,比如现在就在看《资治通鉴》、《三十六计》,最近在看大人的书《恰同学少年》。

    而且,最近这两周,儿子在书店看名著,我故意逗儿子,比如看《雾都孤儿》、《多立德医生的马戏团》、《列那狐的故事》、《会飞的教室》等书,看起来这本书有100多页,实际上因为字比较大,又有拼音,还有很多插图,所以实际上内容含量并不大,一本书标价10元,我就对儿子说:

“你看书速度快,干脆就坐书店看得了,还能替老爸省钱。

”儿子就真的坐在书店看,一本书半个小时就看完了,然后再看一本,这样坐在书店一个小时多一点,就看了两本,然后很高兴、很自豪地对我说:

“老爸,我今天替你省了二十块钱呢!

”。

    然后下个礼拜,又到书店来,再抓紧时间看几本,然后又会跟我说:

“我又替你省了多少钱。

”这样逼得儿子注意力高度集中,阅读的速度更快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