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文物民俗社会实践报告(共4页)25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73734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专业文物民俗社会实践报告(共4页)25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行政管理专业文物民俗社会实践报告(共4页)25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行政管理专业文物民俗社会实践报告(共4页)25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行政管理专业文物民俗社会实践报告(共4页)25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行政管理专业文物民俗社会实践报告(共4页)25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专业文物民俗社会实践报告(共4页)2500字.docx

《行政管理专业文物民俗社会实践报告(共4页)25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专业文物民俗社会实践报告(共4页)2500字.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行政管理专业文物民俗社会实践报告(共4页)2500字.docx

行政管理专业文物民俗社会实践报告

  

  兴国禅寺##市南约2.5公里处的千佛山上,坐落在千佛山阴山半腰,南依峭壁,北面泉城,是千佛山的主体建筑。

创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

唐贞观年间,经扩建,改称为“兴国禅寺”。

自元代始,“三月三”,“九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

明代寺院扩建,遂成香火胜地。

建寺初期原有佛像一千尊,这是济南较早的佛教造像群,对研究我国隋代佛教文化,颇有价值。

  一、调查目的

  **乡文物与民俗的认识与了解,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二、调查方式

  访谈、照相、图书文献

  三、调查时间

  XX年1月30日——XX年2月3日

  四、调查内容

  通过寺内主持的讲解及各种记载资料,了解佛像的发展历史、保护情况和兴国禅寺的民俗风情:

  1、兴国禅寺的发展历史

  兴国禅寺创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

唐贞观年间,经扩建,改称为“兴国禅寺”。

宋末明初,因连年战乱,寺院“殿堂蓁芜,无存一砖一瓦”。

明成化四年(公元XXXX年),苏贤捐资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及僧寮、库房等全部予以重修,殿内塑释迦牟尼、地藏王菩萨、十八罗汉、四大天王等像。

清朝嘉庆至咸丰年间(公元XXXX年一XXXX年)又加以修葺,并增建观音殿等建筑。

现存寺庙主要是明清时格局和规模。

“文化大革命”中,佛像遭到人为破坏。

XXXX年3月,市政府拨专款,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组织专业人员按原样进行修复,再度生辉。

近几年来,全体僧众在佛底方丈的带领下,积极筹款维修寺庙,保护文物古迹。

XXXX年,兴国禅寺被国务院确定**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XXXX年10月交给僧人管理使用,XXXX年1月,在这里成##市佛教协会筹备办公室。

1月20日,兴国禅寺僧人及周围信徒约六十人在这里举行了“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佛教活动,4月20日开始对外开放,接待四方信众及中外来宾。

XXXX年开始修复钟、鼓楼及大雄宝殿,现已全部竣工,殿内佛像也得到修整,恢复原貌。

  作为一近千年的古刹,兴国寺在历史的考验下,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模样。

走入其内,古树佛像经历时间的洗礼,焕发出了岁月唯有的魅力。

身在其中,总不自觉的被时间的厚重所吸引,不禁感叹:

历史的光彩是无以伦比的,这种独特性一经破坏就无法恢复,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兴国寺虽经修复,基本恢复原貌,但后期的加工与灿烂文化相比总是格格不入。

还记得寺口售票人员不经意向我说起,原有的一千尊佛现在只剩一百多个,可悲啊!

不知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说起这句话,但我却体会到话语中无尽的无奈,即使我们现在努力,那也只是后期的恢复,原有的破坏无法复原。

一个文物记载了近千年的历史,这笔财富无可估量,就像寺内师傅所说:

这是全人类的宝藏,我们都应该用尽毕生心血珍爱它。

  2、兴国禅寺具体文物保护情况

  千佛崖,在兴国禅寺院内南侧,崖上有隋开皇七年至开皇十五年(公元587~595年)所镌刻的佛像。

各佛像有的高居壁顶,有的举手可及,有的一二尊成窟,有的**区,参差错落。

据记载,这些佛像雕刻精致,刀法纯熟,线条流畅,体态丰腴,栩栩如生。

有的身着锦衣,有的手拈莲花,有的凝神蹙眉,有的结跏趺坐,有的合掌禅定,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现尚存的佛像只有少数可以看清面貌。

(见照片2)

  极乐洞是其中的主窟,“文化大革命”中,佛像遭到人为破坏。

壁中原刻有佛像一百多个,至今大多佛像已模糊不清。

(见照片3)

  寺内刻有金刚经、般若经等的石碑在多次破坏及风吹日晒后也已字迹模糊。

(见照片4)

  据兴国禅寺的主持心现大师说,兴国寺原有佛像九百余个,现只剩一百三十多个。

心现师傅在三十年前来到兴国寺,从此就将保护佛像看做在自己的使命。

临行时大师感慨道,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文物,或许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就会流传下去。

按心现大师的理解,佛教只有在经济发达的时候才会得到发展,我们可以欣慰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佛教文化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3、兴国禅寺的民俗文化

  自元代始,兴国寺在“三月三”,“九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

届时四方信众来庙参拜,与寺内大师讨论佛法。

寺内的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对华亭、千佛崖、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吕祖洞都是人们必游之地。

(见照片5)每年庙会我们都可以欣赏到风筝扎制、木版年画的制作、陶瓷加工及剪纸、鲁绣、面塑甚至织布纺纱、打铁这些工艺制作,在体会民俗风情的同时,还会有千佛山说书会民俗表演。

地方特色的小吃也成庙会的另外一个特点。

  千佛山“三月三”庙会历史悠久,古时是人们踏春赏花、瞻拜赶会的节日,后演变为集中展示民俗文化、**乡土气息的民间盛会,以展示民俗魅力、体现民俗精彩为使命,蕴含着此地由来已久的民俗风情。

  重阳节千佛山庙会也是历史悠久。

深秋季节,满山红叶流丹,黄花撒金,松柏泻翠,于山巅“赏菊崖”上正可欣赏宜人美景,所以每年“九九”重阳节,便有大批文人骚客,携茱萸酒,拎菊花糕来登山赏菊。

元代曾定三月三、九月**县通告祭祀三皇——伏羲、燧人、神农。

此间,寺内僧人举办佛事活动,香烟缭绕,经声佛号,钟磬扬韵。

是日,达官贵人,善男信女,咸来焚香叩拜,然后游山赏景,平民百姓也来虔诚祷告,乞求神灵庇佑。

为应祭祀需要,商贾便带着应时的商品进山来。

从此,千佛山也就由单纯的文人登高,变成了各阶层群集的庙会了。

  五、调查体会

  兴国禅寺创建于隋唐时期,每一处历史文化遗存,都承载##市的历史信息,##市的历史记忆,可以说,##市的文脉和灵魂,起##市历史,##市发展进程的作用。

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对##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品位,具有特殊的意义。

历史文化遗存也是一种资源,保护好它,进而利用##市的旅游事业以及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一点,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化会越来越明显。

  当前,我们必须看到,我们幸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存就那么一点,而且还是那么的不完整。

即便如此,它们有许多仍然面临着随时被破坏的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在历史演变的同时永远消失。

形势实在是非常之严重!

历史文物就如同民俗风情一样,经历了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它们的魅力正在于历史的沉淀与积累,一旦破坏将不复存在。

这样做的结果,##市的文脉,##市的灵魂。

保护全人类的财富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必须马上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