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学习系列16异常值处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4344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R语言学习系列16异常值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R语言学习系列16异常值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R语言学习系列16异常值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R语言学习系列16异常值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R语言学习系列16异常值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R语言学习系列16异常值处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R语言学习系列16异常值处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R语言学习系列16异常值处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R语言学习系列16异常值处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R语言学习系列16异常值处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R语言学习系列16异常值处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R语言学习系列16异常值处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R语言学习系列16异常值处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R语言学习系列16异常值处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R语言学习系列16异常值处理.docx

《R语言学习系列16异常值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语言学习系列16异常值处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R语言学习系列16异常值处理.docx

R语言学习系列16异常值处理

16.异常值处理

目录:

一.用箱线图检测异常值

二.使用局部异常因子法(LOF法)检测异常值

三.用聚类方法检测异常值

四.检测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异常值

五.基于稳健马氏距离检测异常值

正文:

异常值,是指测量数据中的随机错误或偏差,包括错误值或偏离均值的孤立点值。

在数据处理中,异常值会极大的影响回归或分类的效果。

为了避免异常值造成的损失,需要在数据预处理阶段进行异常值检测。

另外,某些情况下,异常值检测也可能是研究的目的,例如,数据造假的发现、电脑入侵的检测等。

一、用箱线图检测异常值

在一条数轴上,以数据的上下四分位数(Q1-Q3)为界画一个矩形盒子(中间50%的数据落在盒);在数据的中位数位置画一条线段为中位线;用◇标记数据的均值;默认延长线不超过盒长的1.5倍,之外的点认为是异常值(用○标记)。

盒形图的主要应用就是,剔除数据的异常值、判断数据的偏态和尾重。

R语言实现,使用函数boxplot.stats(),基本格式为:

[stats,n,conf,out]=

boxplot.stats(x,coef=1.5,do.conf=TRUE,do.out=TRUE)

其中,x为数值向量(NA、NaN值将被忽略);coef为盒须的长度为几倍的IQR(盒长),默认为1.5;do.conf和do.out设置是否输出conf和out

返回值:

stats返回5个元素的向量值,包括盒须最小值、盒最小值、中位数、盒最大值、盒须最大值;n返回非缺失值的个数;conf返回中位数的95%置信区间;out返回异常值。

单变量异常值检测:

set.seed(2016)

x<-rnorm(100)#生成100个服从N(0,1)的随机数

summary(x)#x的汇总信息

Min.1stQu.MedianMean3rdQu.Max.

-2.7910-0.7173-0.2662-0.11310.59172.1940

boxplot.stats(x)#用箱线图检测x中的异常值

$stats

[1]-2.5153136-0.7326879-0.26620710.59292062.1942200

$n

[1]100

$conf

[1]-0.47565320-0.05676092

$out

[1]-2.791471

boxplot(x)#绘制箱线图

多变量异常值检测:

x<-rnorm(100)

y<-rnorm(100)

df<-data.frame(x,y)#用x,y生成两列的数据框

head(df)

xy

10.414523530.4852268

2-0.474718470.6967688

30.065993490.1855139

4-0.502477780.7007335

5-0.825998590.3116810

60.166989280.7604624

#寻找x为异常值的坐标位置

a<-which(x%in%boxplot.stats(x)$out)

a

[1]788192

#寻找y为异常值的坐标位置

b<-which(y%in%boxplot.stats(y)$out)

b

[1]2737

intersect(a,b)#寻找变量x,y都为异常值的坐标位置

integer(0)

plot(df)#绘制x,y的散点图

p2<-union(a,b)#寻找变量x或y为异常值的坐标位置

[1]7881922737

points(df[p2,],col="red",pch="x",cex=2)#标记异常值

二、使用局部异常因子法(LOF法)检测异常值

局部异常因子法(LOF法),是一种基于概率密度函数识别异常值的算法。

LOF算法只对数值型数据有效。

算法原理:

将一个点的局部密度与其周围的点的密度相比较,若前者明显的比后者小(LOF值大于1),则该点相对于周围的点来说就处于一个相对比较稀疏的区域,这就表明该点是一个异常值。

R语言实现:

使用DMwR或dprep包中的函数lofactor(),基本格式为:

lofactor(data,k)

其中,data为数值型数据集;k为用于计算局部异常因子的邻居数量。

library(DMwR)

iris2<-iris[,1:

4]#只选数值型的前4列

head(iris2)

Sepal.LengthSepal.WidthPetal.LengthPetal.Width

15.13.51.40.2

24.93.01.40.2

34.73.21.30.2

44.63.11.50.2

55.03.61.40.2

65.43.91.70.4

out.scores<-lofactor(iris2,k=10)#计算每个样本的LOF值

plot(density(out.scores))#绘制LOF值的概率密度图

#LOF值排前5的数据作为异常值,提取其样本号

out<-order(out.scores,decreasing=TRUE)[1:

5]

out

[1]42107231699

iris2[out,]#异常值数据

Sepal.LengthSepal.WidthPetal.LengthPetal.Width

424.52.31.30.3

1074.92.54.51.7

234.63.61.00.2

165.74.41.50.4

995.12.53.01.1

对鸢尾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利用产生的前两个主成分绘制成双标图来显示异常值:

n<-nrow(iris2)#样本数

n

[1]150

labels<-1:

n#用数字1-n标注

labels[-out]<-"."#非异常值用"."标注

biplot(prcomp(iris2),cex=0.8,xlabs=labels)

说明:

函数prcomp()对数据集iris2做主成份分析,biplot()取主成份分析结果的前两列数据即前两个主成份绘制双标图。

上图中,x轴和y轴分别代表第一、二主成份,箭头指向了原始变量名,其中5个异常值分别用对应的行号标注。

也可以通过函数pairs()绘制散点图矩阵来显示异常值,其中异常值用红色的"+"标注:

 

pchs<-rep(".",n)

pchs[out]="+"

cols<-rep("black",n)

cols[out]<-"red"

pairs(iris2,pch=pchs,col=cols)

注:

另外,Rlof包中函数lof()可实现相同的功能,并且支持并行计算和选择不同距离。

三、用聚类方法检测异常值

通过把数据聚成类,将那些不属于任何一类的数据作为异常值。

比如,使用基于密度的聚类DBSCAN,如果对象在稠密区域紧密相连,则被分组到一类;那些不会被分到任何一类的对象就是异常值。

  也可以用k-means算法来检测异常值:

将数据分成k组,通过把它们分配到最近的聚类中心。

然后,计算每个对象到聚类中心的距离(或相似性),并选择最大的距离作为异常值。

kmeans.result<-kmeans(iris2,centers=3)#kmeans聚类为3类

kmeans.result$centers#输出聚类中心

Sepal.LengthSepal.WidthPetal.LengthPetal.Width

15.9016132.7483874.3935481.433871

25.0060003.4280001.4620000.246000

36.8500003.0736845.7421052.071053

kmeans.result$cluster#输出聚类结果

[1]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30]22222222222222222222211311111

[59]11111111111111111113111111111

[88]11111111111113133331333333113

[117]33313131331133333133331333133

[146]31331

#centers返回每个样本对应的聚类中心样本

centers<-kmeans.result$centers[kmeans.result$cluster,]

#计算每个样本到其聚类中心的距离

distances<-sqrt(rowSums((iris2-centers)^2))

#找到距离最大的5个样本,认为是异常值

out<-order(distances,decreasing=TRUE)[1:

5]

out#异常值的样本号

[1]99589461119

iris2[out,]#异常值

Sepal.LengthSepal.WidthPetal.LengthPetal.Width

995.12.53.01.1

584.92.43.31.0

945.02.33.31.0

615.02.03.51.0

1197.72.66.92.3

#绘制聚类结果

plot(iris2[,c("Sepal.Length","Sepal.Width")],pch="o",col=kmeans.result$cluster,cex=0.3)

#聚类中心用"*"标记

points(kmeans.result$centers[,c("Sepal.Length","Sepal.Width")],col=1:

3,pch=8,cex=1.5)

#异常值用"+"标记

points(iris2[out,c("Sepal.Length","Sepal.Width")],pch="+",col=4,cex=1.5)

四、检测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异常值

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异常值检测,先用函数stl()进行稳健回归分解,再识别异常值。

函数stl(),基于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LOESS),对时间序列数据做稳健回归分解,分解为季节性、趋势性、不规则性三部分。

f<-stl(AirPassengers,"periodic",robust=TRUE)

#weights返回稳健性权重,以控制数据中异常值产生的影响

out<-which(f$weights<1e-8)#找到异常值

out

[1]799192102103104114115116126127128138139140

#设置绘图布局的参数

op<-par(mar=c(0,4,0,3),oma=c(5,0,4,0),mfcol=c(4,1))

plot(f,set.pars=NULL)

#time.series返回分解为三部分的时间序列

>head(f$time.series,3)

seasonaltrendremainder

[1,]-16.519819123.18575.3341624

[2,]-27.337882123.421421.9164399

[3,]9.009778123.6572-0.6670047

sts<-f$time.series

#用红色"x"标记异常值

points(time(sts)[out],0.8*sts[,"remainder"][out],pch="x",col="red")

par(op)

五、基于稳健马氏距离检测异常值

检验异常值的基本思路是观察各样本点到样本中心的距离,若某些样本点的距离太大,就可以判断是异常值。

若使用欧氏距离,则具有明显的缺点:

将样本不同属性(即各指标变量)之间的差别等同看待。

而马氏距离则不受量纲的影响,并且在多元条件下,还考虑到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对均值为μ,协方差矩阵为Σ的多变量向量,其马氏距离为

(x-μ)TΣ-1(x-μ)

但是传统的马氏距离检测方法是不稳定的,因为个别异常值会把均值向量和协方差矩阵向自己方向吸引,这就导致马氏距离起不了检测异常值的所用。

解决方法是利用迭代思想构造一个稳健的均值和协方差矩阵估计量,然后计算稳健马氏距离,这样异常值就能正确地被识别出来。

用mvoutlier包实现,

library(mvoutlier)

set.seed(2016)

x<-cbind(rnorm(80),rnorm(80))

y<-cbind(rnorm(10,5,1),rnorm(10,5,1))#噪声数据

z<-rbind(x,y)

res1<-uni.plot(z)#一维数据的异常值检验

#返回outliers标记各样本是否为异常值,md返回数据的稳健马氏距离

which(res1$outliers==TRUE)#返回异常值的样本号

[1]81828384858687888990

res2<-aq.plot(z)#基于稳健马氏距离的多元异常值检验

which(res2$outliers==TRUE)#返回异常值的样本号

[1]81828384858687888990

上图为在一维空间中观察样本数据。

说明:

图1-1为原始数据;图1-2的X轴为各样本的稳健马氏距离排序,Y轴为距离的经验分布,红色曲线为卡方分布,蓝色垂线表示阀值,在阀值右侧的样本判断为异常值;图2-1和2-2均是用不同颜色来表示异常值,只是阀值略有不同。

若数据的维数过高,则上述距离不再有很大意义(例如基因数据有几千个变量,数据之间变得稀疏)。

此时可以融合主成份降维的思路来进行异常值检验。

mvoutlier包中提供了函数pcout()来对高维数据进行异常值检验。

data(swiss)#使用swiss数据集

res3<-pcout(swiss)

#返回wfinal01标记是否为异常值,0表示是

which(res3$wfinal01==0)#返回异常值的样本号

DelemontFranches-MntPorrentruyBroye

2367

GlaneGruyereSarineVeveyse

891011

LaValleeContheyEntremontHerens

19313233

MartigwyMontheyStMauriceSierre

34353637

SionV.DeGeneve

3845

注:

对于分类数据,一个快速稳定的异常检测的策略是AVF(AttributeValueFrequency)算法。

主要参考文献:

《R语言-异常值处理1-3》,银河统计学,博客园

.cnblogs./cloudtj/category/780800.ht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