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4853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6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docx

北师大一年级上数学教案

准备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

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观察。

(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

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汇报。

1. 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个数是1的有……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个数是2的有……双杠、跳绳、门柱个数是3的有……石凳、帽子个数是4的有……垃圾箱、国旗护栏 问:

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高楼、个数是6的有……花、大树、个数是7的有……小鸟、个数是8的有……小树个数是9的有……女同学个数是10的有……男同学(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 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

(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

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

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

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

数一数1 2 3 4 5 6 7 8 910

教学反思:

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

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下来之后感觉基本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较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大量的说1——10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比多少(共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

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故事:

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

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

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

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

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

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

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

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

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

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

“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

”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

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

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

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

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

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一)、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

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

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

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

我们就说:

小兔和砖头同样多。

(板书:

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

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

(随意比较)

(二)、操作(教科书第7页“做一做”第1题)

1、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

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

梨片有几个?

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

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

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

有没有多余的木头?

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

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

教师板书:

多、少。

 教师说明:

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

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

(随意比较)(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

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1、第1题:

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

(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

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

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

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

介绍你的方法。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板书设计:

和同样多多少

第二单元位置

教材内容;上下前后左右(“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经历上、下的位置关系形成过程,初步体验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准备:

交通情境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准备我最棒:

1、说一说。

数学书第9页上面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有什么?

他们在干什么?

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

请你试着说一说。

说得怎样?

能得几颗☆,请你的家长帮你涂上颜色:

☆☆☆☆☆

2、看一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马路上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

了解有关红、黄、绿灯的交通知识。

说的对吗?

能得几颗☆,请你的家长帮你图上颜色:

☆☆☆☆☆

二、探索研究我能行:

1、看一看,说一说。

联系生活实际,观察: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

(3)提醒:

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4)想象:

如果再往上看有什么?

再往上,穿透屋顶有什么呢?

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5)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

(6)想象:

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7)揭示上、下(板书)

2、想一想,说一说。

观察情境:

(1)图上都有些什么呢?

(2)他们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

(3)火车和轮船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

(4)我们说:

火车在轮船的上面,也可以说轮船的上面是火车。

(5)汽车和火车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

(6)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火车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呢?

小结:

上、下是相对的,它们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也就不同。

3、摆一摆,说一说。

做一做:

(1)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

谁在最上面?

谁在最下面?

(2)先摆语文书,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把文具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谁在最上面?

谁在最下面?

还可以怎么说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3)不停变换物品的摆放位置,学生说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4)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物体的位置关系。

4、找一找,说一说。

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在教室中认真观察。

说一说,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

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三、练习。

课13页练习二

四、盘点收获我很棒: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我给自己的学习整体表现记星:

☆☆☆☆☆(记几颗就涂几个色)

五、创新实践我能行:

找一找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第二课时前、后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及“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

2、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经历前、后的位置关系形成过程,初步体验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准备:

交通情境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我最棒:

1、说一说。

数学书第9页下面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有什么?

他们在干什么?

它和上面的图有什么区别吗?

请你试着说一说。

说得怎样?

能得几颗☆,请你的家长帮你涂上颜色:

☆☆☆☆☆

2、看一看。

绿灯亮了,汽车会怎样?

这是你能说说它们是什么位置关系呢?

说的对吗?

能得几颗☆,请你的家长帮你图上颜色:

☆☆☆☆☆

二、探索研究我能行:

1、想一想,说一说。

联系生活实际:

(1)明白“前、后”的含义。

(2)你能不能用“前、后”描述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呢?

面朝的方向是—前,的方向是—后

(3)看看我们的教室,有前、后的位置关系吗?

你能描述吗?

(4)我们班前面的班级有哪些?

我们班后面的班级有哪些?

(5)揭示课题:

前、后(板书课题)

2、看一看,说一说。

联系情境:

(1)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它们在干什么?

(2)察,轿车、货车、客车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3)说一说,轿车和货车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

(4我们可以说:

轿车在货车的前面,也可以说货车的前面是轿车。

(5)一说,货车和客车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

 

(6)什么货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7)会“前、后”的相对性。

小结:

前、后是相对的,它们参照物不同,前、后位置也就不同。

3、摆一摆,说一说。

(1)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

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

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

(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

换位置后再问:

现在呢?

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

现在呢?

面朝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师:

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2)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3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3)老师口令,请站在讲台前的5名学生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

(4)说一说,课间操时,你前面站的是谁,后面站的是谁?

第三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2、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经历“左、右”的位置关系形成过程,初步体验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正确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我最棒:

1、说一说。

数学书第10页的主题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有什么?

他们在干什么?

请你试着说一说。

说得怎样?

能得几颗☆,请你的家长帮你涂上颜色:

☆☆☆☆☆

2、想一想。

我们的两只小手可以做什么呢?

说的怎样?

能得几颗☆,请你的家长帮你图上颜色:

☆☆☆☆☆

二、探索研究我能行:

1、认识汉字“左”和“右”。

 

(1)板书“左、右”:

谁认识这两个字?

 

(2)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

你用右手做什么?

 2、介绍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1)同桌相互介绍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说一说它们可以帮你做什么?

 

(2)介绍自己身上像左手和右手这样成对的好朋友。

 3、小游戏:

“找朋友”。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藏起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肩膀动起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动起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动起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动起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动起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放下来。

4、摆一摆,说一说。

(1)同桌合作,摆放好的学习用品。

 

(2)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3),相互提问。

 

5、小游戏:

“拍手”

(1)、为什么我们的右手正好相反?

到底谁错了?

(2)学生讨论,判断对错。

 小结:

相对站着,右手刚好相反。

 6、上下楼梯。

 

(1)上下楼梯时,同学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请学生模仿,观察讨论。

 (3)除了上下楼梯靠右行走,我们还在什么时候也需要靠右呢?

7、练一练。

 

(1)全班起立,同桌之间相对。

指一指同桌的左边和右边。

 

(2)说一说,同学的右手搭在你的哪个肩上?

同学的左手搭在你的哪个肩上?

 (3)说一说,你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个肩上?

你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个肩上?

 提醒:

学生需要多动脑想,多实践操作。

 8、做一做。

(1)模仿书本第11页的第2题,小组操作完成。

 

(2)完成书本第12页的第5题。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共10课时)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

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

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

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

(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

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

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

小组活动。

五、学习写数:

1. 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

2. 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 师示范,生学写。

六、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12345

第二课时:

第几和写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的内容,第22页第7题、第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的认、读、写5以内的数。

2.会用5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重点:

能工整的书写5以内的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安排:

一.进一步练习数的书写。

1. 今天,我要请小朋友来做小医生。

(出示写错的数字)看看这些病号的问题出在哪里?

2. 学生回答。

3. 还会有人成为小病号吗?

4. 独立书写1-5各数。

5. 小组内交流、检查。

6. 展示优秀的作业。

二.教学第几。

1.出示4,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别用各种方式表示。

2.数字除了可以表示几个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

还可以表示第几个。

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

3.课本第18页在第几页后面啊?

18页上的填空你能填吗?

反馈

4.课本20页如果第一个阿姨票买好了,那么小明排第几呢?

5.P18做一做第2题先填空,再说一说如果从右数会怎么样,最后同桌合作说一说。

三.学生活动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

(请5名学生按顺序排好)

2.从左数,你来说

3.从右数呢?

4.小组内合作说一说。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些什么?

五.巩固练习:

1. P22第7题。

师可在黑板上画5个圈,放图片,让学生说。

2. P22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优秀作业,介绍想法。

六.课后练习:

练习书写1-5各数。

板书设计:

12345

第三课时:

比大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

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

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

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

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

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

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

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 

提问:

1.图上有哪些水果?

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

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

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

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

(板书:

“=”),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

(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

(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

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

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

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

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

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

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几和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19页内容、20页的做一做,练习二第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互相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纸带、5个红花片、学具棒、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4的组成① 老师这儿有4个红花片,你能分一分,有几种分法?

② 学生讨论,动作摆一摆。

③ 反馈情况。

44 4 3 12 21 3④ 读一读,集体读,个别读。

⑤ 游戏,猜一猜。

共有3个园片,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4个园片,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3个园片,左手有1个,右手有几个?

……先由老师和学生做游戏,再由同桌互做。

得出332122111

2.5的组成① 小朋友都有5根小棒,你能把5根分成2部分吗?

② 学生独立操作。

③ 小组交流,把组内意见记录下来。

④ 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⑤ 全班讨论得出5的组成 

二、巩固发展:

1.20页做一做第一题老师出示卡片5,同桌合作各拿出圆片或数字卡片使两人拿出的合并起来是5。

比一比哪一桌得出的最多。

2.找朋友24 4312 31学会如何找朋友,合并起来是5的,用直线连起来。

3.对口令游戏我说3,我说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