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5036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docx

苦李树煤矿矿井防治水措施学位论文

织金县苦李树煤矿

 

矿井防治水措施

 

2014年1月8日

1、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1、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黔国土资储备字[2007]686号,《关于<贵州省织金县三塘镇苦李树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和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探院2013年4月提供的《贵州省织金县三塘镇苦李树煤矿水文地质补勘报告》,矿区范围内地势为中高山地形地貌,地势起伏较大,东南高,西北低,最高点位于煤矿区东南部边界处双羊岩头山顶,海拔标高2254.2m,最低点位于煤矿区西南部拐点附近,海拔标高1900.0m,相对高差354.2m,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约为1910m。

苦李树煤矿地处长江上游的乌江流域上游的化冲河支流,煤矿区内地表冲沟发育,多呈树技状分布,切割较深。

矿区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河流,仅西北部发育有一条马场小溪,流向由东北向西南迳流,小溪常年有水,流量一般小于10l/s。

区域范围内地下水主要分为碳酸盐岩溶水、裂隙水、部分为滑坡水。

碳酸盐岩溶水分布于裸露及半裸露岩溶山区,泉水流量大;裂隙水为大气降水渗入风化裂隙、构造裂隙而形成,泉水流量小。

2、主要含(隔)水层

地层富水性(由下至上)简述如下:

(1)茅口组:

煤矿区内未出露,主要分布在煤矿区外西北面较远处,岩性以灰岩为主,本段总厚约220~255m。

该组地层岩溶遍布,地下岩溶管道发育,地下水水量十分丰富,具有埋藏深,迳流远,集中排泄的特点,垂直循环带厚,溶洞成层性明显,泉点稀少。

流量约0.5~1.5l/s,富水性强,是开采下部煤层的主要充水含水层。

水质为:

重碳酸、硫酸钙型。

(2)玄武岩组:

煤矿区内无出露,出露于含煤地层底部,由凝灰岩、杏仁状玄武岩组成,本组进度307.37~347.16m。

属基岩风化裂隙水,浅部含有少量风化裂隙水和坡积泉水,深部据钻孔资料,裂隙不发育,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泉点稀少,平水期泉水流量0.537~0.569l/s,延沟谷排泄。

泉水动态变化剧烈,暴雨之后流量较大,旱季绝大部分断流。

本组富水性弱,为含煤地层与茅口组含水层间的相对隔水层。

(3)龙潭组:

分布于煤矿范围内大部分地区,占煤矿区面积约75%。

一般厚度260m。

岩性以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煤层。

含水段由细砂岩、粉砂岩及少许碳酸盐左右岩组成,其分层厚度0.50~20m,上、下由于泥质岩、煤层相隔,使地下水具承压性。

据小窑观测资料,旱、雨季流量为0.02~1.52l/s。

个别点流量较大,季节性泉亦较多。

富水性弱。

(4)大隆、长兴组:

分布于煤矿区东南部,厚约40m。

岩性为硅质岩、燧石灰岩、石灰岩和碎屑岩互层组成。

该层段溶洞、裂隙发育,泉点出露较多,流量0.004~5.747l/s,部分富水性极强,属裂隙含水层,为开采上部煤层时的主要充水含水层。

水质为:

碳酸钾钠型。

(5)飞仙关组第一段:

分布于煤矿区的东南部,厚约140m,以灰绿色钙质粉砂岩、钙质泥岩为主,夹数层薄层状灰岩、泥灰岩,泉眼稀少,流量0.21~0.822l/s,富水性弱,属浅层风化裂隙水。

可视为上覆地层与煤组的隔水层段。

(6)飞仙关组第二、三段:

分布于煤矿区外东南部,面积较大,多以浑园状山峰出现,厚约240m,岩性由薄层状灰岩、泥灰岩、钙质泥岩组成,夹数层泥岩、泥质粉砂岩。

三段以层间裂隙出露为主;二段溶蚀洼地、溶斗、溶洞、落水洞等发育,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泉眼较多,泉水最大流量13.048l/s,富水性中等,属裂隙溶洞水。

水质为:

碳酸、硫酸钙型。

(7)飞仙关组第四段:

分布于煤矿区外东南部,厚约100m,以灰色、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夹数层泥岩、泥质粉砂岩、砂质灰岩和泥灰岩。

溶斗、落水洞、岩溶管道及地下伏流较为发育。

由于薄层泥灰岩和砂质灰岩溶蚀性欠佳,在此界面往往形成地下岩溶管道。

地下水经通道沿河流、溪沟两岸泄出地表。

泉眼较多,泉水最大流量16l/s,富水性强,属裂隙溶洞水。

水质为:

碳酸、硫酸钾钠型。

(8)飞仙关组第五段:

分布于煤矿区外东南部,厚约100m,以紫红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数层薄层状灰岩、泥灰岩,含有浅层风化层间裂隙水,地表多有洼地,特别是与永宁镇组地层交界附近洼地较多,雨季积水,旱季成为沼泽。

溪沟流水也常在交界处由明流变为洞流,在水文地质图上,本段的顶界、底界附近,有较多的井泉点分布,实际上应该是永宁镇组和飞仙关四段的地下水露头点,富水性弱,可视为隔水层。

雨季水质为:

碳酸钙镁型。

(9)第四系孔隙水:

煤矿区内覆盖的第四系,出露于槽谷、洼地、缓坡地带,以坡积、残积为主,次为陡岩之下的崩积物,山间洼地中的沼泽沉积。

岩性多为亚粘土、砂砾、碎石等,厚度0~16.59m,泉点多有泉水出露,少数为积水。

在煤矿区内分布较广,有一定的蓄水量,一般流量1l/s,水质为:

硫酸、碳酸钙型水,富水性弱。

3、邻近矿井和小窑积水情况以及废弃的矿井、小窑老塘积水情况

区内老窑和小煤矿分布广泛,且开采历史悠久,大部分都被关闭。

老窑大多有积水。

老窑采空区冒落带会造成地表开裂、塌陷,致使地表水及降雨由裂隙渗入老窑蓄积。

因此,开采浅部煤层时,应预防老窑突水。

根据煤矿生产情况及矿提供的资料,对煤矿进行了实际调查,其采空区已垮塌,巷道已密闭,无法进行实测,以煤矿区实际采空范围圈定采空区。

截止到2007年6月底,7号煤层采空区平面积约134000m2,16号煤层采空区平面积约485000m2,30号煤层采空区平面积约21000m2,32号煤层采空区平面积约18000m2,共计约658000m2。

矿井单位面积含水率KF枯水季节时为4.04×10-4m3/m2,雨季时为9.07×10-4m3/m2。

则枯水季节时7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量约为:

54m3,16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量约为195m3,30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量约为8m3,32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量约为7m3;雨季时7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量约为:

121m3,16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量约为440m3,30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量约为19m3,32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量约为16m3。

地表水体、断层、裂隙、陷落柱等地质构造的导水性

地表水体:

苦李树煤矿地处长江上游的乌江流域上游的化冲河支流,煤矿区内地表冲沟发育,多呈树技状分布,切割较深。

矿区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河流,仅西北部发育有一条马场小溪,流向由东北向西南迳流,小溪常年有水,流量一般小于10l/s。

断层:

在煤矿区范围内发育有三条断层:

中部有一正断层F21,断距约5m,倾向东南,倾角约45°;东部有一正断层F20,倾向西南,断距小于5m;北部发育一逆断层F22,倾向南东,断距小于3m。

区内地表无褶曲。

井下发现个别小断层及小褶曲,断层破碎带均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及其碎屑紧密充填而胶结,透水性一般。

局部出露季节性泉水,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

未来矿床开采中,人工采矿裂隙大量出现,改变了断层带附近应力场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地表水、地下水就有可能沿断裂带流入矿井。

4、充水水源

大气降水:

是主要的充水水源。

含煤地层裸露,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充水强度和降水的强弱及持续时间有着密切联系。

地表水:

区内冲沟发育,切割较深。

有些冲沟常年有水,枯季流量较小,雨季暴涨。

因此,在上述地表水体下采煤应注意地表水溃入。

老窑水:

区内老窑和小煤矿分布广泛,且开采历史悠久,大部分都被关闭。

老窑大多有积水。

老窑采空区冒落带会造成地表开裂、塌陷,致使地表水及降雨由裂隙渗入老窑蓄积。

因此,开采浅部煤层时,应预防老窑突水。

第四系孔隙水:

岩石破碎,透水性较强,特别在雨季时水量增长速度较快。

断层带水:

断层破坏了地层的完整性、连续性,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度。

含煤地层主要以塑性岩石为主,受力后发生塑性变形,破坏以剪断为主,常形成微张开甚至闭合的裂隙,断层带岩石胶结性中等,缺少对地下水储存和运动的有效空间,含水性和导水性不强,但上覆地层断层带有一定含水性,可能连通含煤地层上部的中强含水层或地表水,加之未来矿床开采中,人工采矿裂隙大量出现,改变了断层带附近应力场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地表水、地下水就有可能沿断裂带流入矿井。

下伏茅口组强含水层:

与含煤地层之间有玄武岩相隔,一般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但开采深部煤层时,应作好探、防水工作。

5、水文地质类型

根据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探院2013年4月提供的《贵州省织金县三塘镇苦李树煤矿水文地质补勘报告》,各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断层导水性及动态变化特征,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条件良好,准采水平+1820m,低于最低侵蚀基准面90m左右。

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为东边界拐点附过,标高约+1910m。

综上所述,本区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及采空区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6、矿井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

根据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2007年7月提交的《贵州省织金县三塘镇苦李树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矿井枯水季节时涌水量Q为240m3/d(10m3/h),雨季时:

Q为539m3/d(22.5m3/h)。

7、矿井水文地质特点、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分析、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和突水量预计

矿井水文地质特点

(1)矿井开采标高范围为+2050m至+1820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区域内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910m。

开采煤层大部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一采区可采煤层全部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

(2)矿井位于贵州高原的斜坡地带,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

(3)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

以裂隙为主、矿床直接进水、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裂裂隙及采空区充水矿床。

(4)下伏茅口组强含水层:

与含煤地层之间有玄武岩相隔,一般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但开采深部煤层时,应作好探、防水工作。

(5)老硐积水对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应预防。

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分析

(1)地表水

区内冲沟发育,切割较深。

有些冲沟常年有水,枯季流量较小,雨季暴涨。

因此,在上述地表水体下采煤应注意地表水溃入。

(2)洪水

矿区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河流,仅西北部发育有一条马场小溪,流向由东北向西南迳流,小溪常年有水,流量一般小于10l/s。

地面主场地标高为+1975m,高于矿区范围西部外围常年性小溪沟,其标高+1910m,井口及工业场地位于山坡沟谷缓坡地带,因此,应防止雨季山洪对矿井的危害。

(3)老空及采空区水

区内老窑和小煤矿分布广泛,且开采历史悠久,大部分都被关闭。

老窑大多有积水。

老窑采空区冒落带会造成地表开裂、塌陷,致使地表水及降雨由裂隙渗入老窑蓄积。

因此,开采浅部煤层时,应预防老窑突水。

(4)裂隙及断层水

井下发现个别小断层及小褶曲,断层破碎带均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及其碎屑紧密充填而胶结,透水性一般。

局部出露季节性泉水,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

(5)承压水

下伏茅口组强含水层:

与含煤地层之间有玄武岩相隔,一般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但开采深部煤层时,应作好探、防水工作。

综上分析,矿区部分处于沟谷以上,受水患威胁较少;部分处于标高以下,可能受沿裂隙、采空塌陷区域渗水、透水影响较大,因此,矿区为裂隙及采空区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初期开采不存在突水淹井危险。

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和突水量预计

根据煤矿生产情况及矿方提供的资料,以煤矿区实际采空范围圈定采空区。

截止到2007年6月底,7号煤层采空区平面积约134000m2,16号煤层采空区平面积约485000m2,30号煤层采空区平面积约21000m2,32号煤层采空区平面积约18000m2,共计约658000m2。

矿井单位面积含水率KF枯水季节时为4.04×10-4m3/m2,雨季时为9.07×10-4m3/m2。

则枯水季节时7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量约为:

54m3,16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量约为195m3,30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量约为8m3,32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量约为7m3;雨季时7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量约为:

121m3,16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量约为440m3,30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量约为19m3,32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量约为16m3,是浅部矿井开采的重要充水因素,在开采浅部煤层时,采空区积水易渗入矿井而成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

根据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矿井后期开采形成冒落带会造成地表开裂、塌陷,致使地表水及降雨由裂隙渗入老窑蓄积,估计积水量共计可达90m3。

小窑井口位置详见“井上下对照图(1:

2000)”。

二、防治水措施

1、矿井开拓开采所采取的安全保证措施

(1)矿井开拓工程位置及层位选择

根据矿井现状、地形地貌及煤层的赋存情况,矿井采用综合开拓,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

主平硐、一采区副斜井穿层布置。

一采区回风井、上山利用原有巷道,布置在煤层中。

井筒、上(下)山等主要巷道布置在龙潭组岩层内。

消防材料库、采区变电硐室等硐室均布置在龙潭组煤层底板岩石内。

回采巷道布置在煤层内。

(2)采掘工程所采取的防治水措施

矿井在采掘过程中必须采取“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有疑必停”的防冶水措施,同时坚持“有疑必停”的原则。

1)矿井应编制矿区水害防治规划、年度水害防治计划和水害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水害预测预报制度。

2)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和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井上、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田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积水情况等。

3)针对主要含水层(段)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并制定相应的“探、防、堵、截、排”综合防治措施。

4)在矿井受水害威胁的区域,进行巷道掘进前,应当采用钻探、物探和化探等方法查清水文地质条件。

矿井工作面采煤前,应当采用物探、钻探、巷探和化探等方法查清工作面内断层、陷落柱和含水层(体)富水性等情况。

井巷在采掘过程中必须掌握前方水文情况,若发现有水患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待确认安全后才向前掘进,并将出水点位置标于井上下对照图或采掘工程平剖面图上。

井巷揭露的主要出水点或地段,必须进行水温、水量、水质等地下水动态和松散含水层涌水含砂量综合观测和分析,防止滞后突水。

5)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出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6)井下和地面排水设施保证完好,所设沉淀池、水沟要及时进行清理,每年雨季前必须清理一次。

每年雨季前对矿井防治水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成立防洪抢险队伍,并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

7)矿井雨季前必须进行水泵排水联合试运转,并编制联合试运转报告。

8)必须先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渗漏情况,与水力有关的水利工程,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

9)严禁在各种防、隔水煤柱中进行采掘活动。

10)要加强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提前预测和查清采掘工作面前方“断层、裂隙、陷落柱等构造导水性”的基本情况,以便提前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水措施。

11)当矿井开拓到设计水平后,只有在建成防、排水系统后,方可开始向后突水危险地区开拓掘进。

12)矿井应当观测“三带”发育高度,当导水裂隙带范围内的含水层或老空积水影响安全开采时,必须超前探放水并建立疏排水系统。

13)矿井应配备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

(3)防治水煤(岩)柱的留设

主要巷道两侧各留设20m防水煤柱。

各种防水煤柱留设见下表。

防水煤柱留设表

序号

名称

煤柱尺寸(m)

备注

1

断层煤柱

30

2

煤层露头煤柱

40

3

井田边界煤柱

40

4

水平、采区煤柱

30

5

水淹区四周煤(岩)柱

30

6

小窑、老硐防水保护煤柱

30

(4)区域、局部探放水措施及设备

1)探放水原则

必须作好水害分析预报,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还必须做到“有疑必停”的探放水原则。

①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区或相邻煤矿时,井巷出水点的位置及其水量,有积水的井巷及采空区的积水范围、标高和积水量,必须绘制在采掘工程平剖面图上。

在水淹区域应标出探水线的位置。

采掘到探水线位置时,必须探水前进。

②有与溶洞、含水层及与之有水力联系的导水断层、裂隙(带)、陷落柱时,必须查出其位置,并按规定留设防水煤柱。

巷道必须穿过上述构造时,必须探水前进。

如果前方有水,应超前预注浆封堵加固,必要时预先建筑防水闸门或采取其他防治措施。

③打开隔离煤柱前必须探放水。

④煤系底部有强承压含水层时以及采、掘工程接近其它可能突水段时必须探放水。

经探水确认无突水危险后,方可向前掘进。

每年雨季后,上部采空区的积水情况都在变化。

一定要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

⑤接近有水的采煤工作面时;与接近含水层、导水层和裂隙带等时必须探放水。

⑥接近未封闭又可能突水的钻孔;与接近不明井巷时必须探放水。

⑦煤层顶板有含水层和水体存在时,应当观测“三带”发育高度。

当导水裂隙带范围内的含水层或老空积水影响安全开采时,必须超前探放水并建立疏排水系统。

⑧必须作好水害分析预报,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1)接近积水地区掘进前或排放被淹井巷和积水前,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危害等安全措施。

(2)探水眼的布置和超前距离,应根据水头高低、煤(岩)层厚度和硬度以及安全措施等在探放水设计中具体规定。

⑨探放水注意事项

1)进行探放水施工作业前,矿技术负责人必须结合探水巷道的实际,另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明确探放水作业人员一旦面临突水威胁时的避灾路线。

2)进行探放水施工作业前,必须提前撤出可能受探水作业地点突水威胁的其它采掘工作面和其它工作地点的所有作业人员。

3)安装钻机探水前,要遵守下列规定:

①加强钻场附近的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拦板。

②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

探水钻孔位于巷道低洼处时,必须配备与探放水量相适应的排水设备。

③在打钻地点或附近安设专用电话。

④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孔位置时,由测量人员进行标定。

负责探放水工作的人员亲临现场,共同确定钻孔的方位、倾角、深度和钻孔数量。

⑤在预计水压大于0.1MPa的地点探水时,预先固结套管。

套管口安装闸阀,套管深度在探放水设计中规定。

预先开掘安全躲避硐,制定包括撤人的避灾路线等安全措施,并使每个作业人员了解和掌握。

⑥钻孔内水压大于1.5MPa时,采用反压和有防喷装置的方法钻进,并有防止孔口管和煤(岩)壁突然鼓出的措施。

4)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和顶钻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派人监测水情。

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探放老空水前,应当首先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

探放水孔应当钻入老空水体,并监视放水全过程,核对放水量,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

当钻孔接近老空时,预计可能发生瓦斯或者其他有害气体涌出的,应当设有瓦斯检查员或者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随时检查空气成分。

如果瓦斯或者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有关规定,应当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井调度室,及时处理。

6)钻孔放水前,应当估计积水量,并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放水流量,防止淹井;放水时,应当设有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定水量和水压,做好记录。

如果水量突然变化,应当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矿调度室。

7)排除下山的积水以及恢复被淹井巷前,必须有矿山救护队检查水面上的空气成分,发现有害气体,必须及时处理。

排水过程中,如有被水封住的有害气体突然涌出的可能,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8)探水钻孔应保持适当的超前距、帮距和密度,见图。

探水工作采用“探水~掘进~探水”方式进行,探水钻孔为巷道掘进探明一段安全距离后,巷道允许掘进一段距离,然后再探再掘,确保掘进安全。

①超前距:

为探水钻孔终孔位置应始终超前掘进工作面的一段距离。

取a=30m。

②允许掘进距离:

指经探水后,证实无水害危险,最短钻孔长度与超前保护距之差。

③帮距:

为使巷道两帮与可能存在的水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即呈扇形布置的最外侧探水孔所控制的范围与巷道帮的距离,其值与超前距相同,取30m。

④钻孔密度:

指到允许掘进距离终点的探水钻孔之间的间距,一般不超过3m。

⑤探放老空水、陷落柱水和钻孔水时,探水钻孔成组布设,并在巷道前方的水平面和竖直面内呈扇形。

钻孔终孔位置以满足平距3m为准,厚煤层内各孔终孔的垂距不得超过1.5m;

⑥探放断裂构造水和岩溶水等时,探水钻孔沿掘进方向的前方及下方布置。

底板方向的钻孔不得少于2个;

⑦竖直扇形面内钻孔间的终孔垂距不得小于1.5m;水平扇形面内各组钻孔间的终孔水平距离不得大于3m。

⑧煤层平巷钻孔布置:

钻孔呈扇形布置在巷道两帮。

薄煤层一般布置3组,每组1~2个孔;厚煤层一般布置3组,每组不少于3个孔。

⑨倾斜煤层上山巷道钻孔布置:

钻孔呈扇形布置在巷道前方,薄煤层一般布置5组,每组1~2个孔;厚煤层一般布置5组,每组不少于3个孔。

由于本矿属于中厚煤层,故钻孔布置3组,每组3个孔。

见下图。

探水钻孔的超前距、帮距、允许掘进距离示意图

上山巷道探水钻孔呈扇形布置在巷道两帮和前方示意图

水平巷道探水钻孔半扇形布置在巷道两帮和前方示意图

探水钻孔布置断面图

⑩水害预测要求

对于采掘工作面受水害影响的矿井,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进行充水条件分析,并遵守下列规定:

1)每年年初,根据每年的采掘接续计划,结合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分析水害隐患,提出水害分析预测表及水害预测图;

2)在采掘过程中,对预测图、表逐月进行检查,不断补充和修正。

发现水患险情,及时发出水害通知单,并报告矿调度室,通知可能受水害威胁地点的人员撤到安全地点;

3)采掘工作面年度和月度水害预测资料及时报送矿井总工程师及生产安全部门。

11、探水钻孔超前距离和止水套管长度,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探放老空积水的超前钻距,根据水压、煤(岩)层厚度和强度及安全措施等情况确定,但最小水平钻距不得小于30m,止水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0m;

2)沿岩层探放含水层、断层和陷落柱等含水体时,按下表确定探水钻孔超前距离和止水套管长度。

水压(MPa)

钻孔超前钻距(m)

止水套管长(m)

<1.0

1.0-2.0

2.0-3.0

>3.0

>10

>15

>20

>25

>5

>10

>15

>20

12、探放老空水措施

探放老空水前,应当首先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

探放水孔应当钻入老空水体,并监视放水全过程,核对放水量,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

当钻孔接近老空时,预计可能发生瓦斯或者其他有害气体涌出的,应当设有瓦斯检查员或者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随时检查空气成分。

如果瓦斯或者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有关规定,应当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井调度室,及时处理。

探放水方法的确定

1、探水起点的确定

为了确保采掘工作和人身安全、防止误穿积水区,将积水范围、积水标高、积水量等资料填绘在采掘工程图上,经过分析划出三条界线。

1)积水线:

积水边界线(小窑采空区范围)。

2)探水线:

根据积水区的位置、范围、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及其资料可靠程度、采空区和巷道受矿山压力破坏情况等因素确定。

具体规定如下:

(1)对采掘工作造成的老空、老巷、硐室等积水、如边界准确,水文地质条件清楚,水压不超过10kpa时,探放线至积水区的最小距离:

煤层中不得小于30m;岩层中不得小于20m。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