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5073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4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20l8级高三校际联合考试

生物学试题

一、选择题:

1.无论在细胞结构中还是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蛋白质常常与其它物质结合形成复合物来发挥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能具有信息传递作用

B.蛋白质与DNA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能存在于大肠杆菌

C.脂质—蛋白质—脂质组成的三层复合物参与构成了几乎所有的生物膜

D.宿主细胞中的蛋白质与RNA形成的复合物中的蛋白质可能来自病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膜结构

探索:

(1)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细胞膜模型的假说:

所有的细胞膜都有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他把细胞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2)1970年,科学家分别用绿色和红色的荧光染料标记小鼠和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并将两细胞融合,一段时间后发现融合细胞中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从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3)1972年,辛格和尼科尔森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详解】A、糖蛋白具有识别和信息传递的作用,A正确;

B、大肠杆菌的DNA在复制时,会有解旋酶等蛋白质与DNA结合形成的复合物,B正确;

C、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组成的三层复合物参与构成了几乎所有的生物膜,C错误;

D、宿主细胞中的蛋白质与RNA形成的复合物中的蛋白质可能来自病毒,如艾滋病病毒的逆转录酶,D正确。

故选C。

2.椰酵假单胞杆菌污染食品后,会产生毒性极强的米酵菌酸(C28H38O7),米酵菌酸会抑制人体细胞内线粒体的功能,引发中毒。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椰酵假单胞杆菌与人体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不同

B.椰酵假单胞杆菌与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的组成单位相同

C.米酵菌酸不是分泌蛋白,但需要高尔基体将其分泌到胞外

D.发生米酵菌酸中毒后,机体细胞中的无氧呼吸可能会增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椰酵假单胞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细胞核和复杂细胞器。

人体细胞为真核细胞,含有细胞核和复杂细胞器。

【详解】A、椰酵假单胞杆菌为原核生物,为二分裂,而人体细胞为真核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A正确;

B、椰酵假单胞杆菌与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糖核苷酸,B正确;

C、椰酵假单胞杆菌为原核生物,不含高尔基体,C错误;

D、米酵菌酸会抑制人体细胞内线粒体的功能,所以发生米酵菌酸中毒后,机体细胞中的无氧呼吸可能会增强,以产生能量满足机体需要,D正确。

故选C。

3.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pH对甲、乙两种生物消化道内的蛋白酶a、b的活性,其他条件保持最适,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蛋白酶活性之间的差异是由于不同pH造成的

B.催化蛋白质水解时,蛋白酶a提供

活化能比蛋白酶b提供的多

C.若实验时的温度降低10℃,两种蛋白酶的最适pH会下降

D.pH过高或过低会使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导致活性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为pH和生物的种类,因变量为两种生物体内蛋白酶活性。

由曲线可以看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pH增加,甲生物的酶活性更高且变化幅度更大。

【详解】A、本实验存在两个自变量,由图可知,当pH相同时,两种生物体内蛋白酶活性不同,说明不同生物体内蛋白酶本身的催化能力就不同,当pH不同时,两种酶活性不同,说明是pH及其自身催化能力不同共同导致的,A错误;

B、酶催化作用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能提供活化能,B错误;

C、温度变化不影响酶的最适pH,C错误;

D、pH过高或过低会使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导致活性降低甚至失活,D正确。

故选D。

4.小鼠(2n=30)的毛色有黑、白、黄三种,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把三只不同颜色小鼠卵裂期的胚胎细胞提取出来,构建了一个“组合胚胎”,再经过胚胎移植后获得了一只三色鼠。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三色鼠含有三种基因组成的体细胞

B.该三色鼠的体细胞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

C.该三色鼠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含有60条染色体

D.该三色鼠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分析,“组合鼠”是由黑、白、黄鼠的三种胚胎细胞组合而成的,若黑、白、黄毛性状由等位基因控制,则“组合鼠”同时具备三种基因型;组合鼠”是三种不同的细胞组合形成的,而三种细胞并没有融合,所以”组合鼠“的后代有可能是黑或白或黄性状,但不会是三色组合性状,即“组合鼠”的性状不会遗传。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组合胚胎”是由黑、白、黄鼠的三种胚胎细胞组合而成的,细胞并未发生融合,“组合胚胎”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三色鼠,所以该三色鼠含有三种基因组成的体细胞,A正确;

BC、由于并未发生细胞融合,所以该三色鼠的体细胞中仍含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仍为30条,即该三色鼠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含有30条染色体,BC错误;

D、由于该三色鼠的细胞中仍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所以减数分裂时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正常联会,D错误。

故选A。

5.酒精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试剂。

下列有关不同浓度酒精应用的分析,错误的是(  )

研究目的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低温诱导染色

体加倍

绿叶中色素

的提取

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酒精的浓度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②

无水乙醇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酒精的作用

洗去浮色

洗去卡诺氏液

A.①处: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B.②处:

酒精应与盐酸混合使用

C.③处:

使色素溶解在酒精中

D.④处:

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1、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

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实验步骤:

固定(卡诺氏液)→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漂洗→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制片→观察。

2、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变为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鉴定用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的鉴定用苏丹Ⅲ(苏丹Ⅳ),呈现橘黄色(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5)甲基绿能够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详解】A、①处的目的是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A正确;

B、②洗去卡诺氏液无需与盐酸混合使用,直接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就可以,B错误;

C、③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可以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加无水碳酸钠,C正确;

D、④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起到解离的作用,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D正确。

故选B。

6.烟草是雌雄同株植物,存在自交不亲和的现象,这是由S基因控制的遗传机制所决定的。

S基因分为S1、S2、S3……等15种之多,如果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而完成受精,如下图所示。

研究发现,S基因包含控制合成S核酸酶和S因子的两部分,前者在雌蕊中表达,后者在花粉管中表达,传粉后,雌蕊产生的S核酸酶进入花粉管中,与对应的S因子特异性结合,进而将花粉管中的rRNA降解。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S基因之间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S基因的种类多,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C.S基因在雌蕊和花粉管中表达出的蛋白质不同

D.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子代S1S3个体占1/3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示和题干可知,烟草无法完成自交的原因是:

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因此烟草没有纯合子。

【详解】A、S基因分为S1、S2、S3……等15种之多,为一组复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A错误;

B、S基因的种类多,它们之间互为等位基因,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可见S基因在雌蕊和花粉管中表达出的蛋白质不同,C正确;

D、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由于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所以二者只能杂交,S1S2和S2S3正反交,,其中含S2基因的花粉管不能伸长,从而不能参与受精,故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S1S2∶S1S3∶S2S3=1∶2∶1,故S1S3个体占1/2,D错误。

故选C。

7.穿梭育种是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优良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目前穿梭育种已经在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作物上取得了成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穿梭育种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B.不同地区作物种群的基因库之间存在着差异

C.人工选择作用的本质是提高作物种群中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D.穿梭育种打破了地理隔离,实现了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杂交育种:

(1)概念:

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3)原理:

基因重组。

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可知,穿梭育种利用的主要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

B、两个地区的环境不同,导致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使不同地区作物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差异,B正确;

C、人工选择作用的本质是提高作物种群中优良基因的基因频率,有可能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C错误;

D、穿梭育种打破了地理隔离,实现了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D正确。

故选C。

【点睛】

8.碘摄入量过低、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缺陷等可导致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可能是垂体分泌活动增强所致

B.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

C.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缺陷患者可能会表现出畏寒的症状

D.口服甲状腺激素制剂可以缓解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答案】B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如果外界条件寒冷,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机体既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详解】A、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可能是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A正确;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B错误;

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促进机体产热,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缺陷的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怕冷的症状,C正确;

D、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口服甲状腺激素可以缓解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D正确。

故选B。

【点睛】

9.在肿瘤发生早期,细胞自噬作用促进癌细胞发生凋亡以抑制肿瘤发生;而在肿瘤发生晚期,肿瘤细胞要借助细胞自噬作用对抗营养缺乏、缺氧以及放射造成的损伤。

肿瘤细胞抑癌基因DNA甲基化可能具有调节细胞自噬的作用,例如,NOR1是一种抑癌基因,鼻咽癌细胞中NOR1的启动子呈高度甲基化状态,导致NOR1蛋白含量很低,此时,鼻咽癌细胞借助较高水平的细胞自噬作用来维持能量代谢和细胞活性。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肿瘤发生早期,细胞自噬对机体有利;肿瘤发生晚期,细胞自噬对癌细胞有利

B.高度甲基化会阻碍DNA聚合酶与NOR1的启动子结合而影响NOR1基因的转录

C.抑制NOR1基因的表达会促进癌细胞的自噬作用从而维持其能量代谢和细胞活性

D.用DNA甲基化抑制剂处理鼻咽癌细胞后,癌细胞的增殖和生存能力可能会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由题意可知,肿瘤发生早期,细胞自噬能促进癌细胞发生凋亡和抑制肿瘤发生;肿瘤发生晚期,肿瘤细胞会借助细胞自噬对抗营养缺乏、缺氧以及发射造成的损伤,推断合理,A不符合题意;

B、高度甲基化会阻碍RNA聚合酶与NOR1的启动子结合而影响NOR1基因的转录,推断不合理,B符合题意;

C、由题意可知,NOR1基因的启动子由于呈高度甲基化状态而被抑制表达,此时,癌细胞借助高水平的自噬作用维持能量代谢和细胞活性,推断合理,C不符合题意;

D、用DNA甲基化抑制剂处理鼻咽癌细胞后,抑癌基因得以表达,癌细胞的增殖和生存能力可能会降低,推断合理,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10.热习服是指机体在长期、反复的暴露于热环境下时,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反应。

下图是在34℃、相对湿度为89%的环境下未热习服和已热习服的人的直肠温度和出汗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据图分析,运动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运动时,已热习服人的体温变化比未热习服人变化大

C.已热习服的人运动时汗腺分泌加快,有利于降低体温

D.经过热习服训练后,机体调节体温恒定的能力会增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详解】A、据图分析,运动过程中直肠温度在上升,因此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A正确;

B、从图可知,运动时,已热习服人的体温从37℃上升到38.3℃,未热习服人的体温从37.5℃上升到40℃,已热习服人的体温变化比未热习服人变化小,B错误;

C、已热习服的人运动时汗腺分泌加快,有利于散热,降低体温,C正确;

D、经过热习服训练后,机体调节体温恒定的能力会增强,D正确。

故选B。

【点睛】

11.人偏肺病毒(hMPV)是新发现的一种呼吸道致病病毒,会使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为探究药物A对该病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为两组,先用等量的hMPV感染两组小鼠,然后甲组注射生理盐水、乙组注射等量的药物A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两组小鼠体内抗体、吞噬细胞和效应T细胞增加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hMPV入侵机体后,效应T细胞、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均能抵御病毒

B.药物A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强机体的第一道防线

C.药物A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分化为T细胞,特异性识别hMPV

D.药物A可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进而提高抗体的数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人体的三道防线:

①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

②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③第三道防线:

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组成①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

②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免疫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③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详解】A、hMPV入侵机体后,效应T细胞、吞噬细胞等均能抵御病毒,但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

B、通过图中甲、乙两组吞噬细胞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药物A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数量,但吞噬细胞不属于机体的第一道防线,B错误;

C、通过图中甲、乙两组效应T细胞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药物A不能提高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是在胸腺中增值分化形成的,B细胞是在骨髓中增殖分化形成的,C错误;

D、通过图中甲、乙两组抗体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药物A能显著提高抗体的数量,进而说明药物A可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进而提高抗体的数量,D正确。

故选D。

12.粉蚧是一类主要以热带水果和花卉等植物的汁液为食的农业害虫,其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会终生生活在枝叶或果实上,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

动植物检疫人员己从输入的凤梨中检出三种粉蚧:

大洋臀纹粉蚧、新菠萝灰粉蚧和南洋纹粉蚧,截获的凤梨常用一定量的辐射处理使粉蚧雌虫丧失繁殖能力。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资料中涉及的各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

B.三种粉蚧的输入可能会延长食物链从而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C.三种粉蚧的输入可能会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D.辐射处理可能会诱发粉蚧雌虫发生突变而使其丧失繁殖能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粉蚧是一类主要以热带水果和花卉等植物的汁液为食的农业害虫”,说明粉蚧和植物之间是寄生关系;

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粉蚧是一类主要以热带水果和花卉等植物的汁液为食的农业害虫”,说明粉蚧和植物之间是寄生关系,不存在捕食关系,而不同种的粉蚧之间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

B、能量传递效率在相邻营养级之间为10%-20%,三种粉蚧的输入可能会延长食物链,但不影响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三种粉蚧的输入导致植物生长受到损害,可能会灭绝,所以降低了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截获的凤梨常用一定量的辐射处理使粉蚧雌虫丧失繁殖能力”,说明辐射处理可能会诱发粉蚧雌虫发生突变而使其丧失繁殖能力,D正确。

故选D。

【点睛】

13.生态足迹是指现有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中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大值。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餐厨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可以减小生态足迹

B.改善饮食结构、减少肉食摄取比例可以缩短食物链从而减小生态足迹

C.建立沙滩保护区、K值强度的捕捞量等均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

D.培育农作物良种、建设生态农业等措施均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同种生物的生态承载力不是固定不变得,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生态承载力会在平均值附近波动。

【详解】A、餐厨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可以减小生态足迹,A正确;

B、改善饮食结构、减少肉食摄取比例可以缩短食物链,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从而减小生态足迹,B正确;

C、建立沙滩保护区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持续K值强度的捕捞量会降低生态承载力,C错误;

D、培育农作物良种、建设生态农业等措施可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生态承载力,D正确

故选C。

14.研究人员用一定量的紫外线辐射消除某烟草细胞的细胞核,获得保留细胞质且具有链霉素抗性的烟草细胞甲,去除烟草细胞甲和烟草细胞乙(无链霉素抗性)的细胞壁,将二者进行融合,获得杂种细胞丙。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去除细胞壁前需要对烟草细胞甲和乙进行灭菌处理以防杂菌感染

B.经纤维素酶处理得到的原生质体需置于等渗溶液中以维持其活性

C.在添加链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能进行增殖的细胞只有杂种细胞丙

D.杂种细胞丙需要经过脱分化、再分化等过程才能够获得杂种植株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又称原生质体融合,是指将植物不同种、属,甚至科间的原生质体通过人工方法诱导融合,然后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杂种植株的技术。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未脱壁的两个细胞是很难融合的,植物细胞只有在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才能融合,所以植物的细胞融合也称为原生质体融合。

【详解】A、去除细胞壁前需要对烟草细胞甲和乙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杂菌感染,若为灭菌处理则会使细胞失去活性,A错误;

B、经纤维素酶处理得到的原生质体由于失去了细胞壁的保护作用,易吸水涨破,所以需置于等渗溶液中以维持其活性,B正确;

C、烟草细胞甲含有链霉素抗性,但不含细胞核,不能增殖,而烟草细胞乙无链霉素抗性,但含有细胞核,能进行增殖,所以在添加链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能进行增殖的细胞只有杂种细胞丙,C正确;

D、杂种细胞丙需要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再分化等过程才能够获得杂种植株,D正确。

故选A。

15.养殖池中存在的有毒物质主要是氨和亚硝酸,这两种物质可由硝化细菌吸收利用。

研究人员从养殖池池泥中分离出硝化细菌并进行了计数。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需配制一定浓度含氨盐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以分离硝化细菌

B.配制的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通常还需要调节pH才能使用

C.涂布时,用涂布器沾取少量菌液并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的表面

D.使用涂布平板法统计得到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1)平板划线法:

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

在化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

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因此培养硝化细菌的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有机碳源,则培养基中不能加入牛肉膏蛋白胨,A错误;

B、培养基制备过程中应先调节pH,在经过高压蒸汽灭菌,B错误;

C、用滴管或移液管取少量菌液滴到培养皿上,然后用经过灭菌的涂布器将菌液均匀的涂布在培养基表面,C错误;

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形成一个菌落,这样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D正确。

故选D。

二、选择题:

16.真核细胞中,RNA剪接是指从DNA转录出的RNA前体中除去内含子编码序列,并将外显子编码序列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成熟mRNA分子的过程,该过程中剪接异常的RNA会被分解。

研究还发现,mRNA中的碱基序列会控制该mRNA在细胞中的存在时间,不同mRNA在细胞中的存在时间不同。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mRNA在细胞中的存在时间与对应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有关

B.RNA剪接过程中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需要DNA连接酶的参与

C.mRNA的存在时间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量,这是基因表达调控的方式之一

D.分解剪接异常的RNA可阻止异常蛋白的合成以利于维持细胞的相对稳定

【答案】ACD

【解析】

【分析】中心法则:

(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

(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详解】A、题干信息表明“mRNA中的碱基序列会控制该mRNA在细胞中的存在时间”,根据中心法则,mRNA是由基因转录而来的,所以mRNA在细胞中的存在时间与对应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有关,A正确;

B、RNA前体加工时,去除内含子编码序列要断裂磷酸二酯键,将外显子编码序列连接要形成新的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催化DNA片段连接的酶,而不是催化RNA片段连接的酶,B错误;

C、mRNA是翻译的模板,存在时间越长,合成的对应蛋白质越多,C正确;

D、异常蛋白的合成模板是异常RNA,所以异常RNA被水解,会减少细胞内的异常蛋白的合成,有利于维持细胞的相对稳定,D正确。

所以选ACD。

17.独脚金内酯(SL)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