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章绪论
1.1工程概况
XX小区工程位于XX路北侧、XX西侧,其西侧和北侧为XX小区。
项目规划净用地面积XX㎡,总建筑面积XX㎡,其中地下总建筑面积为XX㎡,地上总建筑面积XX09㎡。
拟建工程包括住宅、商业用房、物管用房、门卫室、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用房以及纯地下室等。
本工程地下室设计结果:
根据《XX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1.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2.1地理位置
该拟建场地位于XX北侧、已建成的XX期XX安置小区东侧和南侧。
1.2.2地形地貌
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Ⅰ级阶地,为岷江冲洪积堆积平原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XX北侧、已建成的XX东侧和南侧,场地地势有一定起伏,钻孔孔口最高地面高程XX3m,最低地面高程XXm,平均地面高程XXm,最大高差约XXm。
1.2.3地层结构及分布
根据地勘钻探揭露,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以及第四系全新统河流相冲洪积层(Q4al+pl)之粉土、细砂和卵石等。
现将各土层分别描述如下:
1-1)杂填土(Q4ml):
杂色,松散,稍湿~湿。
主要由碎砖块、砼块和粉土组成,含少量的植物根茎、卵石、生活垃圾等。
回填时随意堆积、未经分层碾压,结构松散,为近年附近建房、修路等新近堆填,未完成自重固结。
本次钻探揭示层厚0.50~8.0m,场地内大部分区域均有分布。
1-2)素填土(Q4ml):
灰、灰褐色,松散,稍湿~湿。
主要由粉土组成,含少量的植物根茎和卵石等。
回填时未经分层碾压,结构较为松散,为近年附近建房、修路等堆填,欠固结土,揭示层厚0.70~7.30m,场地内大部分区域均有分布。
2)粉土(Q4al):
灰色,稍湿~很湿,稍密~密实状态。
局部夹薄层粉细砂,部分地段含少量氧化铁斑点,不能搓成土条,其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顶板埋深0.50~5.80m,层厚0.60~4.60m,以层状、似层状分布于场地内,部分区域缺失。
标贯击数N一般为2.8~4.0击,平均击数为3.3击。
3-1)细砂(Q4al):
灰色,稍湿,松散。
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及暗色矿物等,部分地段夹薄层粉砂。
分布于卵石层顶部。
顶板埋深1.70~6.20m,层厚0.30~3.80m,以层状、似层状及透镜体分布于场地内部分区域。
标贯击数N一般为1.8~2.9击,平均击数为2.3击。
3-2)中砂(Q4al):
青灰色,湿~饱和,松散。
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暗色矿物等,局部地段含10%~40%的砾石或卵石。
顶板埋深8.00~13.80m,层厚0.40~1.80m,以似层状和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中。
4)卵石(Q4al+pl):
灰色~青灰色、灰白色,成分以花岗岩、闪长岩为主,次为石英岩、灰岩、砂岩等,以圆砾和砂土为主要充填物,含少量粉粒和黏粒,局部地段夹薄层状中砂。
颗粒圆状~次圆状,磨圆度较好,微风化为主,少量中等~强风化。
全场地分布,按其颗粒组成、充填物含量、密实程度及《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卵石可分为以下四个亚层:
4-1)松散卵石:
卵石含量50%~55%左右,一般直径2~8cm。
被中细砂充填。
颗粒交错排列,部分接触。
层厚0.40~2.60m,以透镜体状分布于场地内。
N120修正后击数一般为1~4击,平均击数为3.8击。
4-2)稍密卵石:
卵石含量55%~60%左右,一般直径4~8cm。
被中粗砂充填。
颗粒交错排列,部分接触。
层厚0.50~2.20m,以透镜体状分布于全场地。
N120修正后击数一般为4~7击,平均击数为6.2击。
4-3)中密卵石:
卵石含量占60%~70%左右,一般直径4~10cm,含少量漂石,被中粗砂和砾砂充填。
颗粒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
层厚0.40~5.60m,以层状、透镜体状分布于全场地。
N120修正后击数一般为7~10击,平均击数为9.1击。
4-4)密实卵石:
卵石含量〉70%,密实状态,一般直径10~20cm,含较多漂石。
被中粗砂和砾石充填。
颗粒交错排列,连续接触。
最大揭示厚度17.20m,以层状、透镜体状分布于全场地。
N120修正后击数一般〉10击,平均击数为14.2击。
1.3基坑周边环境条件概述
(1)XX。
第二章编制依据及范围
2.1编制依据
2.1.1工程建设法律法规
本工程编制参考的国家、省、市主要法律、法规、条例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4.《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5.XX省地方建筑、结构施工及验收相关规程
2.1.2技术标准与规范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15)
7.《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8.《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
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
1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6.《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
17.《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18.其它地区相关规范及地区施工经验。
2.1.3相关文件资料
1.《XXX方案设计》(XX司)
2.《XXX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XXX)
3.施工现场踏勘资料及周边环境情况调查。
4.拨地红线图。
2.2编制范围
按总包单位技术要求及所附工程图纸的范围,编制本项目的基坑降水、土石方开挖及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
第三章基坑支护结构及降水设计说明
3.1基坑设计情况
基坑支护采用锚拉桩支护形式,设计桩径XXmm,桩心间距XX0~XX0mm,桩长XX,A-G段设置锚索,共布置排桩XX根,桩身配筋及锚索结构详见结构图;
基坑设计概况一览表
序号
分段编号
基坑深度(m)
桩顶标高(m)
支护桩编号
桩长(m)
桩数(根)
桩主筋
锚索排数
1
AB
一排长19米
2
BCDE
两排长22、18米
3
EF
一排长22米
4
FG
两排长22、20米
5
GH/JKLA
无锚索
6
HIJ
无锚索
3.2基坑支护降水
3.2.1降水井结构设计参数与技术要求
1.降水井采用内径为300mm的钢筋混凝土井管;
2.XXm深降水井,上部XX根井壁管,下部X根缠丝间距3mm过滤管、底部1根沉砂管(注:
每根井管长度均为XX米,详见井管结构图)。
3.成井时要求井孔圆整垂直,井管焊接牢固,安装垂直;
4.填砾规格6~12mm砾石,如遇特殊砂层应选择适当砾径以便更好地隔砂滤砂;
5.洗井采用活塞和空压机联合洗井,确保成井质量,达到正常出水时含砂率小于XX,以保证抽水设备正常运行。
3.2.2降水排水
本项目修建金马河畔二期农民安置小区工程,工程地址位于成都市双流区金桥镇绕镇路金马河畔地段,经地下水位勘测,本工程基底地下水位低于金马河床水位,地下水较少,水位低于施工平面,按工程平面要求,布设XX口井,分批、分次进行降水作业,预计降水周期为XX个月,XX个月后停止降水,根据地下水位情况,采用XXkw潜水泵,其出水流量为XXm³/小时,即可满足施工要求。
降水井水泵抽取的水通过布设的排水管汇总至沉砂池,抽出的水经过沉砂池沉淀过滤后再集中排入市政雨水管道中。
沉砂池制作位置靠近市管网接入口的下水道。
3.2.3降水对周边建筑物影响及应急措施
1.降水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降水可能会诱发周边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或开裂等危害,会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2.采取预防措施
一般的预防措施有两类:
a.采用回灌法,即回灌井点,回灌砂沟,以防止土层失水后产生沉降,使邻近建筑物的沉降量减小到最低限度。
b.减缓降水速度,可采用调小离心泵阀,让水缓慢流出且不间断,达到降水曲线较平缓。
3.2.4特殊情况下应急措施
1.进入雨季或出现新的补给源时,应增加观测次数。
2.根据实际抽水情况,研究降水设计的可靠程度或提出调整措施,查明抽水过程中的不正常状态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组织排除。
3.遇有大雨或暴雨,应及时排除地面和基坑积水以减少下渗,保证降水。
4.配置施工现场可能停电的应急电源。
第四章工期计划
4.1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要求该项目计划总工期为XX天。
4.2工期管理
(1)在工程任务确定以后,立即着手开始施工和生活暂设的建设工作,及早作好人员、机具调遣及物资供应保障工作,确保工程按时开工,逐步形成施工高潮。
(2)作好工程技术准备工作,尤其是加强同设计部门合作,认真组织及时沟通信息,做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掌握施工中所发生的设计变更情况,尽可能减少在施工后因现场过多设计修改所造成的损失。
(3)部署充分和优良的人力、机具力量,并针对该工程的特点,提前组织专业培训,确保工程全面展开。
4.3工期保证措施
(1)组织一个强有力的项目领导班子,配备优秀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从劳动力和施工机具上给予充分保证。
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组织施工,以工作质量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为工期准点实现提供可靠保障。
(2)工程开工前,充分做好施工准备,根据工程特点、技术和管理要求,进行有计划的上岗前培训,适应本工程的需要。
(3)根据合同要求,结合材料到货和图纸交付、现场条件,运用计算机软件编制切实可行的工程总体施工进度网络计划,以及配套的资源调配计划。
并在每个单项工程开工前7天,向甲方提交审批完善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按合同规定期限提前报送工程材料、设备用料计划,以确保单项工程进度计划顺利实施,并能满足总体进度的关键控制点。
工程开工后,分阶段编制项目施工总体统筹计划(重点部位详细施工网络计划)、项目总体实施计划、月度计划、周计划以及与各阶段计划相对应的设备、材料需求计划,强调计划的严肃性,三期滚动,以周保月,月保总体,从而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同时将单位工程工期控制点,分解到各施工班组,并通过设“控制点”奖和控制点完成评比台等方法,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以提高控制点实现的可靠性和群众基础。
(4)加强现场指挥和领导,建立强有力的现场指挥机构,集中现场办公,直接指挥施工生产。
加强协调,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开好每周一次的施工调度会、材料平衡会及不定期的各种专题会,认真检查落实调度会及其它会议纪要。
加强同建设、监理单位及设计院间的联络和配合,以主人翁责任感及时、正确决可能出现的供料矛盾或设计问题,努力减少因外部关系对进度的不利影响。
(5)编出单位工程详细的作业计划,落实到施工班组,并指定专人负责实施,做到当天任务当天完。
(6)根据施工规程、标准,编写科学、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积极推广和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强化安全、质量管理和控制,促进和保证工程施工进度。
(7)加强施工计划检查与监督力度,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设专人每日、每周、每月进行现场施工实物量统计,把施工进度动态信息及时反馈,以供施工指挥人员及时掌握施工进度,便于施工现场的调度或进行必要的资源调整。
(8)当因客观原因影响计划的实施时,在总工期不变的情况下,采取积极措施,重新调整总体计划,采取平行流水、立体交叉的施工方法,以求确保总工期。
在现场工作面可能的情况下,采取增大劳动力投入,尽量使工作面达到饱和状态,并选拔精兵强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突击;在工作面狭窄、劳动力饱和的情况下,采取延长工时、加班加点、倒班作业,集中作战,确保总工期按期完成。
(9)充分发挥公司现有精良装备优势,常规施工机械保持供给,并在现场建立机械维修站,为提高机械完好率和利用率提供保证。
(10)搞好职工生活,调动职工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作用。
(11)公司定期组织对工程项目部施工管理及工期进度控制的评检,促使项目部通过抓管理促进工程建设进度。
(12)对不能中断的工序采用加班加点轮班连续作业的方法,确保工期和工程质量。
(13)为确保施工工期,施工工地原则上没有休息日,但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工人可以轮班休息。
(14)公司要准备足够的备用金,确保工程按工期顺利。
第五章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5.1施工前期准备
5.1.1施工现场准备
1.平整施工场地,清除场地内的建筑垃圾,为确保基坑支护和降水工程的顺利进行,施工前本项目经理部要积极与业主联系,并根据业主提供的地下障碍具体位置进行复核,采取绘图、拍照和现场察看等形式,将施工中发现的地下障碍及时报告业主和监理确定破除方案。
2.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临时用水、用电布置,根据场地具体情况选好临时材料、板房的布置场地。
3.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对周边的环境条件及设计单位提供的坐标点进行复核,以确保满足基坑支护施工正常进行。
5.1.2施工技术准备
1.组织技术、施工管理人员熟悉图纸,学习有关施工规范和技术规程。
组织各专业工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图纸会审,进一步熟悉施工组织设计,按照施工阶段编制桩间网喷、旋挖桩、冠梁、降水井等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
2.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本工程开工前需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技术交底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其目的是通过交底使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对工程技术及安全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科学地组织施工和按合理的工序、工艺进行施工。
技术交底采用三级制,即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专业工长→各班班长。
技术交底均有书面文字及图表、交底签字,技术负责人向专业工长进行交底要求细致、齐全、完善,并要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讲述交代,工长接受后,应反复详细地向作业班组进行交代,班组长在接受交底后,应组织工人进行认真讨论,全面理解施工意图,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3.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进行平面轴线及高程复核,重要控制点要做成相对永久性的标记。
5.1.3施工人员、机械、材料准备
1.我单位针对此工程工期要求主要投入的施工机械见下表所示
主要投入的施工机械表5.1
2.我单位针对此工程工期要求主要投入的劳动力见下表所示
机械施工劳动力计划表5.2
3.本项目的主要材料是水泥、砂、商品混凝土、钢筋、钢绞线和柴油。
为了确保按期完成本项目,支护桩施工所需的商品混凝土、钢筋等主要材料将在施工前期准备充足,其材料的资金也将在施工前期准备充足。
为了防止因为材料不到位影响本项目施工工期,我公司将投入充足的资金,力争在施工准备阶段将施工需要的水泥、砂、钢材和商品混凝土全部采购到位。
4.本工程基坑开挖选用反铲挖土机,配备自卸汽车运至场外,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运距较远,我们将选择5台WY-220S型反铲挖土机、25辆自卸载重汽车和一台ZL-50型装载机作业,根据基坑进度计划安排,配备数量随时调度。
同时还配备足够的大中型潜水泵和2台高压水枪冲洗载重汽车轮胎。
投入机械设备详见表4.3
本标段的主要机械、设备表表5.3
5.1.4基坑支护作业部署
基坑支护工程由XX台钻机,一台从A点向XX点方向施工进行,一台从XX点往XX方向施工;XX段当土方挖到负一层是开始施工。
降水井以及冠梁施工顺序按照桩的总体施工顺序走。
如图所示:
5.2施工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5.2.1测量概述
我们将成立由测量工程师和技术员等组成的测量小组,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并制定详实的测量方案,专门负责支护结构的定位及标高的测设,保证支护结构的定位满足设计要求。
5.2.2平面控制
本项主要工作内容是支护桩定位和土方开挖施工,工程的平面控制体现在支护桩和基坑边线的定位。
根据总平面控制网中给定的控制点,采用GPS和50m长钢尺,使用极坐标法和直角坐标法测量方法,测定各施工控制点的平面位置。
在放出支护桩桩位后,应进行核准后才能开始支护桩的施工。
5.2.3高程控制
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施工阶段高程控制的主要内容是:
支护桩桩顶标高、冠梁顶标高、锚索
的施工标高以及基坑坑底标高的确定等。
所有控制点的标高由现场建立的水准控制网,引用水准仪、塔尺传递高程,用全站仪进行复核。
5.2.4测量控制点埋深要求
1.永久性测量控制点应设置在不会被破坏,不会产生移动、变形,同时条件好,对测量精度控制有利,便于使用的地方,同时要便于埋设。
2.控制点的埋设应符合规范要求,采用预制方桩,桩顶钢筋刻画十字,有条件时直接制作可以安装测量棱镜的钢制构件(可以完全消除对中误差)。
3.控制点埋设深度不小于1.0m,下部采用素土夯实,上部0.3m采用水泥砂浆或素混凝土现场浇筑,确保控制点的稳固性。
5.3旋挖桩施工方法与技术要求
5.3.1施工工艺及流程
旋挖钻机将整体自重置于可自动行走的履带式底盘上,以自带柴油发动机输出动力来提供施工现场所需要的大功率电源,利用筒式钻斗底部的斗齿,在液压油缸的加压下钻进,切削土体,并压入容器内,然后由钻杆提出筒式钻头,至孔口后快速回转倒土。
护壁泥浆采用优质膨润土、烧碱、纤维素等根据地质情况按一定比例配置而成,并随着旋挖钻进用泥浆泵持续注入孔内,起到静压护壁作用,以保证水头压力,如此反复循环完成成孔作业。
成孔达到设计深度和质量要求后,安装钢筋笼和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
施工工艺及流程如下图所示:
5.3.2施工准备
1.平整场地
将场地平整到适宜旋挖机施工。
2.机械就位
施工场地平整处理,保证旋挖钻机底座场地应平整、夯实,避免在钻进过程中钻机产生沉陷。
2.护筒埋设
护筒埋设:
护筒由厚度4-6mm钢板制成,护筒直径比桩基孔径大200mm,每节护筒长度1.5-4.0m,护筒至少高出地面30cm。
以防止杂物、泥水流入孔内。
旋挖钻机在埋设护筒时,应由人工进行辅助配合,护筒埋设利用旋挖机的钻斗挤压作用做相应的调整。
4.钻孔施工
成孔前必须检查钻头保径装置,钻头直径、钻头磨损情况,施工过程对钻头磨损超标的及时更换。
成孔中,按试施工确定的参数进行施工,设专职记录员记录成孔过程的各种参数,如加钻杆、钻进深度、地质特征、机械设备损坏、障碍物等情况。
记录必须认真、及时、准确、清晰。
旋挖钻机配备电子控制系统显示并调整钻杆的垂直度,同时在钻杆的两个侧面均设有垂直度仪,在钻进过程中有专人观察两个垂直度仪,随时指挥机手调整钻杆垂直度。
通过电子控制和人工观察两个方面来保证钻杆的垂直度,从而保证了成孔的垂直度。
钻孔过程中根据地质情况控制进尺速度:
由硬地层钻到软地层时,可适当加快钻进速度;当软地层变为硬地层时,要减速慢进;在易缩径的地层中,应适当增加扫孔次数,防止缩径;对硬塑层采用快转速钻进,以提高钻进效率;砂层则采用慢转速慢钻进并适当增加泥浆比重和粘度。
施工时,必须按要求测试进、出口泥浆指标,发现超标及时调整。
成孔达到设计深度时,要测量机上余尺,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第一次清孔。
5.钢筋笼制作安装
旋挖钻机的一个显著优点就是成孔快,且成孔后孔底沉渣很少。
在钢筋笼制作、安装上采取合理措施,避免安装时钢筋笼刮伤孔壁,就可以大大地降低沉渣厚度,有效防止塌孔的发生。
钢筋笼制作方面严格控制,重点是钢筋笼外径和直线度,主筋搭接、纵横筋交叉点的焊接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笼的吊装应3点起吊,保持笼轴线重合。
入孔时,始终需保持垂直状态,对准孔位徐徐轻放,保持稳定,避免碰撞孔壁,一旦遇阻立即查明原因,禁止晃动和强行冲击下放。
6.下导管
导管要定期进行水密性试验,下导管前要检查是否漏气、漏水和变形,是否安放了“O”形密封圈。
导管要依次下放,全部下入孔内后,应放到孔底,以便核对导管长度及孔深。
7.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是最后一道关键性的工序,施工质量将严重影响灌注桩的质量,所以在施工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导管必须严密,长度适中,保证底端距孔底30~50cm;
②混凝土拌和必须均匀,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首批混凝土必须保证封底成功;
③混凝土浇筑必须连续作业,严禁中断浇筑;
④浇筑过程中应有专人记录,以防导管提升过猛或导管埋入过深,造成断桩
⑤灌注桩的顶面标高应比设计值高100cm,以确保桩顶混凝土的质量。
5.3.3施工技术要求
1.桩位的测量放样
由甲方将坐标控制点移交予我方,采用全站仪坐标法来进行桩的中心位置放样,放样后进行复测,误差控制在20mm以内。
桩位用木桩及铁钉作为桩的中心点,施工时应核对桩位是否和图纸基本相符,核对一致后方可施工。
2.护筒的埋设
针对填土较厚区域或者易垮孔桩位,应埋设护筒处理。
埋设时,先放出桩位中心点,然后采用旋挖钻出比护筒大60cm的圆坑,深度约3.0m~5.0m,然后将护筒用钢丝绳对称吊放进孔内,在护筒上找出护筒的圆心(可拉正交十字线),移动护筒,使护筒的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最后在护筒周围回填含水量适合的粘土,分层夯实,夯填时要防止护筒的偏斜,当中心偏差符合要求后,可钻机就位开钻。
3.钻孔
(1)钻机就位
旋挖钻机底盘为伸缩式自动整平装置,并在操作室内有仪表准确显示电子读数,当钻头对准桩位中心十字线时,各项数据即可锁定,勿需再作调整。
钻机就位后钻头中心和桩中心应对正准确,误差控制在20mm内。
(2)钻进
当钻机就位准确即可进行钻进,钻进时每回次进尺控制在60~80cm左右,刚开始要放慢旋挖速度,并注意放斗要稳,提斗要慢,特别是在孔口5~8m段旋挖过程中要注意通过控制盘来监控垂直度,如有偏差及时进行纠正。
同时应根据不同地质情况调整泥浆指标和旋挖速度。
在钻孔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可以选用2种钻头:
挖土钻头、挖砂钻头。
其成孔性能分析如下:
①挖土钻头:
是最常用的钻头,在钻头底部有两扇仅可向斗内方向打开的合叶门。
当钻进时,斗齿切削孔底土,经合叶门将土压入斗中,当回次进尺完成提升钻头时,斗内的土在自重作用下将两扇门关紧,防止土掉入孔内。
出孔口后,通过钻杆上压盘挤压钻头上弹簧螺杆,使合叶门打开到出斗中土。
②挖砂钻头:
用于钻进砂性土地层,也可用于孔底清渣。
整体结构与挖土钻头基本一样,只是在底部为双层,双层底可以相对旋转一个角度,实现进土口的打开与关闭。
钻进时进土口为打开状态;进尺结束,钻头反向旋转一个角度,进土口关闭,钻头成完全密封状态,将土取出。
这主要是基于砂性土无粘结力而设计。
(3)清孔
钻孔结束后对孔底进行清理是保证砼灌注桩质量的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采用优质人工泥浆护壁,并备有平底清渣钻斗清渣,使孔底沉碴厚度小于20cm,清孔验收后30分钟内应灌入第一斗混凝土。
(4)成孔记录
旋挖钻机钻进施工时应每天填写《旋挖施工记录表》,主要填写内容为:
旋挖根数、旋挖孔深、浇筑混凝土理论方量和实际方量等。
(5)成孔检查
a.孔径、孔形和垂直度检测
孔径检测是在成孔后,下入钢筋笼前进行的,是根据桩径制做笼式探孔器入孔检测。
探孔器用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