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5788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Word版含答案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教材第43页活动

1.教材的资料从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给出了正反两方面的说明。

(1)输出煤会减轻本地环境污染,而造成使用地的环境污染;输出电会增加本地的环境污染,而减轻使用地的环境污染。

每一种方式对生产地和使用地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从输出成本来看,输电成本低,而输煤成本高。

(3)山西缺水,燃煤发电消耗大量水资源。

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不是简单地肯定一种而否定另一种,它们是各有利弊的,正因为如此,这两种方式一直并存。

2.资料揭示的内容如下:

(1)“西气东输”将使晋煤失去部分市场;

(2)“西电东送”将使晋煤在东部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3)今后核电和水电的比重将大幅上升,晋煤的比重将减小;(4)山西煤炭的开采因种种原因不具优势。

以上资料的引申信息:

山西煤炭工业将面临市场缩小、其他能源竞争的压力。

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不采取预防措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山西经济将不可能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产业结构十分单一。

这种以出售原材料为主的经济结构,首先对运输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更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国内能源市场需求减小,将对山西以煤为主的经济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山西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围绕能源的开发构建了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产品的附加价值。

教材第46页活动

1.从煤炭资源蕴藏量和品种看,山西省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为2700多亿吨,储量丰富,矿种齐全,煤质优良,埋藏浅;内蒙古东部地区煤炭探明储量640多亿吨,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10,矿种单一、煤质中等,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厚、埋藏浅。

从开采条件看,两地都较优越,适宜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2.山西地处我国中部,有京包、石太等铁路经过,邻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城市相距不远,煤、电输送都较近便。

内蒙古东部紧靠能源有缺口的东北重工业基地,有滨洲线、京通线、通霍线等铁路经过,邻近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等工业中心,运输煤炭也较近便。

3.内蒙古东部除煤炭资源外,还有石油、天然碱、铅、锌、铁、萤石等。

这些矿产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需要煤作燃料,有些和煤的副产品共同作为化工原料,为内蒙古煤炭的综合利用提供了资源条件。

内蒙古也应改变其将煤作为燃料输出的单一经济模式,充分利用褐煤的特点,形成煤—发电—有色金属冶炼—输出有色金属制品;煤—气化、液化—输出煤气、液化气;煤—化工原料—输出肥料、吸附剂等多条产业链。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能力,努力增加煤炭的附加价值。

[课堂小结]

读“我国某种矿产品运输线路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矿产品输出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工业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

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及铝系列制品方向发展

C.建材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化学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

2.该矿产品的运输能够(  )

A.改善输入地区的环境质量

B.缓解输入地区能源不足的压力

C.改善输出地区的环境质量

D.有利于能源的综合利用

解析:

第1题,从图中资源分布和运输路线可以推断出该矿产品为煤炭。

该地区石油工业薄弱;建材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化学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第2题,该地区煤炭外运具有“双赢”效益。

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而言,输入煤炭能缓解其能源不足的压力,但会产生大气环境问题;对于输出地而言,能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但单一的煤炭输出不利于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时,煤炭开采时可能会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

答案:

1.B 2.B

下图是我国1978年和2007年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1978年和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构成的共同特点是(  )

A.以煤炭为主    B.以石油为主

C.以新能源为主D.以清洁能源为主

4.2007年我国原油产量在能源生产构成中比重减小的原因是(  )

A.原油的需求量减小B.天然气产量增大

C.能源生产总量大增D.新能源的大量使用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78年能源生产构成中煤炭占70.3%,2007年能源生产构成中煤炭占76.6%,能源生产构成均以煤炭为主。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大增,故原油产量在能源生产构成中所占的比重减小。

答案:

3.A 4.C

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完成5~6题。

5.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B.劳动力

C.原料D.交通

6.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

解析:

第5题,图中显示产业链的中心环节是煤炭开采,同时利用煤炭作为原料发展焦化、液化等产业链,利用煤炭作为能源发展炼铁、发电等产业链,故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原料。

第6题,煤炭外运对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用煤炭发电后,输送电能可有效缓解交通运输压力;但这样会使本地大气污染更严重。

答案:

5.C 6.B

7.“引黄入晋”主要是为了缓解下列哪些城市的严重缺水局面(  )

①大同 ②朔州 ③太原 ④天津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

万家寨水利枢纽的北支干线和南支干线分别缓解大同、朔州和太原的严重缺水局面。

答案:

C

8.读山西省(1980—2000年)产业投资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图显示________投资比重大,体现了________的地位,以便充分发挥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

(2)B图显示电力投资比重已接近煤炭工业的投资比重,在煤和电之间,突出____________,其意义在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图显示在冶金工业中比重明显向耗能大的______工业倾斜,此工业在山西省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

(4)D图反映出的产业链是________。

(5)图中的投资情况说明,山西省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是_____,并且________工业逐步超过________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解析:

(1)题,山西省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原煤生产、电力工业都属能源工业,在山西省当属主导产业。

(2)题,近年来,变输煤为输电是重要变化。

一是为了减轻原煤外运压力,二是为了提高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

第(3)题,山西除了煤炭资源丰富外,还有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高耗能的炼铝业。

第(4)题,能够体现出以煤为原料发展化工的产业链条。

第(5)题,由单一的原煤输出变为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一直是山西能源基地的努力方向。

答案:

(1)能源工业 主导产业

(2)电力 改善能源工业的结构 变输煤为输电,减轻煤炭外运压力 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增加收益

(3)有色冶金 电力充足;铝土矿丰富

(4)煤—焦—化

(5)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多元结构 原料 采掘

1.下图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

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  )

A.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B.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均有增加

C.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

D.新能源消费增幅最大

解析:

读图可知,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仍占绝对优势,A选项错误;水电消费有所增加,C选项错误;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与2005年的增比均为正值,说明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有所增加。

答案:

B

读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回答2~3题。

2.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  )

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 ③加强国际合作 ④积极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3.2000年以后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煤炭出口量增加

B.原煤价格高导致消费量减少

C.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D.煤炭利用率提高

解析:

第2题,从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始终低于能源消费总量,因而要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从国外进口能源等。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后原煤生产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与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的差值越来越大,这可能与煤炭出口量增加、利用率提高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等因素有关;根据图中能源消费总量和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可以计算出煤炭的消费量在增加。

答案:

2.D 3.B

读图,回答4~5题。

4.据图所示,山西省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

A.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酸雨区

B.土地盐碱化面积迅速扩大

C.灰霾天数减少

D.日照时数减少

5.造成山东省能源产出平均比重大,但废气排放平均强度较低的原因是(  )

A.拥有较丰富的煤炭资源

B.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

C.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D.高科技企业的比重较大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山西省的能源产出平均比重最大,废气排放的平均强度也较高,在于它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基地,所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因此可能会使当地灰霾天数增加,日照时数减少;煤炭的开采可能会造成土地荒漠化加剧;因该地的降水较少,并没有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酸雨区。

第5题,山东能源产出平均比重大,但废气排放平均强度较低,和能源的构成及利用率有关:

石油资源丰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高。

答案:

4.D 5.B

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在方框图中填注适当的工业部门,完成煤炭生产的产业链。

该产业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多选)(  )

A.废气污染B.水体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D.辐射污染

(2)未来中国将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一战略会导致图示地区______工业的衰落,下列属于该地实施并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措施的是(多选)(  )

A.加强交通建设,提高外运能力

B.建设了一系列引水工程,缓解水资源不足

C.扩大煤炭开采量

D.一方面建坑口电站,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并向外输出焦炭

E.延长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F.大力发展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

(3)为做到“环境友好”,该地进一步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措施。

解析:

(1)题,结合矿产资源的分布和相关的产业即可正确作答。

(2)题,虽然扩大开采量、加强交通建设和提高外运能力都属于能源基地建设的内容,但不利于该地产业转型和升级。

第(3)题,主要考查能源基地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答案:

(1)自左到右,自上到下:

发电 炼铝 焦化 化工 炼铁 炼钢 ABC

(2)煤炭 BDEF

(3)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调整产业结构 “三废”的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