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581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可知此时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且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符合了“人类意识”首次觉醒,A项正确。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是在秦始皇时期,这一现象摧残了中华文化,并没有体现“人类意识”首次觉醒,排除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出现在公元前2世纪的汉武帝时期,时间不符合,排除C。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出现在公元5世纪的隋朝,时间不符,同时隋朝的文化学术政策并没有起到决定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的作用,排除D。

2.《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告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

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孔子反对对饥民实施救助

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④充分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孔子没有反对对饥民实施救助,而是将救助与君主德政联系起来,①错误,排除AD。

孔子将救助与君主德政联系起来,显然将民生问题政治化,②正确。

孔子认为不同的人的救助体现出的意义是不同的,显然认为谁去救助也是有等级之分的,这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③正确。

救助能体现孔子仁的思想,但夹杂了等级观念和政治元素,所以用“充分”两个字不恰当,④错误,排除C。

所以②③正确,选B。

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

”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辩证地看待“直”与“屈”、“巧”与“拙”、“辩”与“讷”等信息,可知是道家的主张,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D项正确。

孔子主张仁、礼,与材料不符,排除A。

孟子主张仁政,与材料不符,排除B。

韩非主张以法治国,中央集权,与材料不符,排除C。

点睛:

本题考查的百家争鸣,解决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直”与“屈”、“巧”与“拙”、“辩”与“讷”等信息,可知符合老子的思想。

4.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

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结合儒学在中国发展的阶段特征可知d处表述错误,d处是儒学发展的又一高峰,应是宋明理学的发展;A、B选项两者描述应该互换才正确,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要求,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点睛:

解答本题的时候可以结合图表中下面的时间轴来分析判断。

本体比较容易的一点就是给出了具体的时间段限,比如秦汉之间很明显就是焚书坑儒,宋明时期的就是宋明理学,由此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5.“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

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①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

②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④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确立了儒学独尊的的地位,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则把理学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属于“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本题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6.《朱子家训》中有“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材料体现了

A.士人的道德观念增强

B.人臣为君父的忠君思想

C.强调读书的社会责任感

D.士人对科举的执着追求

【答案】C

.....................

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

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顾炎武反对不结合实际而谈理论,强调结合实际进行研究,主张经世致用,D项正确。

材料多次强调“清谈”,反对不结合实际而谈理论,但并非痛恨孔孟学说本身,排除A。

材料反对不结合实际而谈理论,强调结合实际进行研究,这并不是明朝灭亡的根源,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佛学,而是强调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排除D。

8.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材料意在说明明朝

A.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

B.僵化的程朱理学钳制了国人的思想

C.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发展

D.闭关锁国导致中西文化的隔绝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可知,社会环境压制人性的发展,阻碍社会的发展,结合李贽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史实可以知道,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发展,C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社会环境,而不是经济因素,且当时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排除A。

材料强调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发展,而不是僵化的程朱理学钳制了国人的思想,排除B。

材料强调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发展,而不是闭关锁国导致中西文化的隔绝,排除D。

点睛:

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比如说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一句话等。

本题考查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对思想、社会的消极影响,本题的题眼是“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根据对题眼的了解,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9.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宋代的文化和科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査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

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最能支撑李约瑟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古代应用数学体系的形成

B.中国四大发明的发展与定型

C.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优秀历法

D.中医药学的系统著作的诞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

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四大发明的发展与定型时期,故B正确。

中国古代应用数学体系的形成,属于《九章算术》,在东汉,故A排除。

世界上最早的优秀历法,属于《授时历》,在元朝,故C排除。

中医药学的系统著作的诞生,属于《本草纲目》,在明朝,故D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成就

【名师点睛】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

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0.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

王右仲评价道:

“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

”这说明

A.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

B.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

C.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

D.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文人画以诗入画,兼有唐诗的表意功能,故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正确,排除B,A项正确。

材料体现诗与画相通,但不能推断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排除C。

文人画和诗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文人画借唐诗写意,但不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排除D。

11.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把握。

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题选择D项。

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项。

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误。

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

12.清末有人说:

“西学之精,莫非原本中国……今精舍方言、格致两斋,通其言语文字,以造就译才,兼考求新理新物,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明中国实学,将以西学化为中学,非弃其学而从西学也。

”由此可知,此人

A.认为西方的“新理新物”不值得学习

B.反对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

C.认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D.主张从各个领域学习西方

【答案】C

【解析】材料“西学之精,莫非原本中国”说明此人认可中学的地位;材料“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明中国实学”说明此人认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就是“昌明”中学,故选C项;A和B均与材料主旨不符;D中各个方面说法绝对。

13.中国近代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引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在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B.戊戌变法彻底批判封建儒学,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C.戊戌变法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政治制度

D.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维新思想并没有结束

【答案】D

【解析】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但维新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故答案为D项。

维新思想宣传君主立宪,排除A项;戊戌变法未能彻底批判封建儒学,排除B项;在此之前人们已有所了解,C项错在“开始”,排除。

14.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要旨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由此可知,其主要目的是

A.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B.提高民众的政治地位

C.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D.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材料“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赶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为了防止出现“独占”即垄断,所以才主张“节制资本”,由此可见孙中山的出发点是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故A项正确;B项民权主义的内容,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D项没有体现出。

点睛:

材料“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赶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是解题的关键。

15.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

“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李鸿章

B.冯桂芬

C.康有为

D.陈独秀

【答案】D

【解析】题干话语的关键信息是“民国时期”“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由此可知上文相关的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材料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陈独秀,“启蒙的水”指民主科学,故D正确;李鸿章、冯桂芬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不符合“民国时期”,排除A、B、C。

16.毛泽东说:

“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

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

”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这一政治主张的提出说明了

A.救国救民道路新思想萌发

B.农民问题依然为革命重心

C.城市中心论从此无人问津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已完善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而应上山”可知是主张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A项正确。

材料中重点不是说要解决农民问题,而是动员农民,排除B。

城市中心论从此无人问津说法绝对,排除C。

材料属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萌发,故说错误,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运用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7.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写道:

“到了希腊人那里,我们马上便感觉到仿佛置身于自己的家里一样。

”这句话旨在说明希腊文明奠定了欧洲人的

A.社会习俗

B.道德规范

C.法律秩序

D.精神基础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项错误,社会习俗是特定社会的产物,古代希腊文明不可能奠定近代欧洲人的社会习俗;道德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与规范的总和,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罗马人的法律奠定了近代法律的基础,与希腊无关,排除C项;黑格尔说:

“到了希腊人那里,我们马上便感觉到仿佛置身于自己的家里一样,因为我们已经到了精神的园地”可知希腊政治文明对欧洲人精神层面的影响是深远的。

故选D项。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希腊文明对欧洲的影响

18.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

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要注意文艺复兴和维新变法时思想宣传的共同点.文艺复兴是借助复兴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而康有为则是借儒学的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所以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借助传统文化来宣传新思想。

A与维新思想不符,BC与文艺复兴不符,故选D。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名师点睛】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动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19.恩格斯说:

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

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它没有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B.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C.它没有把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出来

D.它仅仅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答案】B

20.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

“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甫和主教”。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就是神甫和主教

B.神甫和主教要从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

C.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信奉上帝

D.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是在上帝面前权利平等的教士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

AC两项表述逻辑错误,排除。

B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从材料看,马丁·路德认为,尽管每个人工作、职务不同,但他们都可以是“神甫和主教”,即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

也就是说,上帝面前人人平等,D项正确。

故选D。

21.有学者指出:

“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

”该学者旨在强调

A.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发生地区的不同,这也反映出两者的一些差异。

材料中说“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说明文艺复兴适用人群仅是富庶地区,而宗教改革则是一场比较深刻的思想革命,因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变革,所以C选项正确。

A选项错在“都”字上,材料只提及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不能代表所有的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两者的斗争对象的问题;D选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

22.“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这段话肯定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科学社会主义

D.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文字“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的含义可以判断出恩格斯是在高度评价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和人权主张,所以依据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答案选D,A,B,C皆错误。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

23.“对大多数人来讲,现实社会完全缺乏理想和希望,它沉溺于过时的自满,陶醉于物质与消费,”……精神空虚迷茫,处在异化的非人性发展状态”,其在艺术上突出表现为

A.古典主义

B.浪漫生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以材料形式考查19世纪以来的文学这一知识点。

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精神空虚迷茫,处在异化的非人性发展状态”,可见非常态和迷茫绝望的表现,符合这一特征的是D项。

古典主义是指将古典时代的品味作为标准,并试图模仿其风格,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浪漫主义是指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不符合材料的“缺乏理想和希望”,故排除B项;现实主义力图真实表现现实生活,不符合材料的表现,故排除C项。

考点:

20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20世纪以来的文学·现代主义

【名师点睛】19世纪以来的文学形式主要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备考中要从背景、特点及代表作品等角度全面把握,并且对不同文学形式进行分析比较。

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它的主要特点:

(1)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2)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19世纪中叶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力图真实表现现实生活,深入剖析揭示社会矛盾,对现存社会秩序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又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

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

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24.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是

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其经典力学标志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框架形成

C.爱因斯坦——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D.普朗克——量子理论诞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近代以来的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的掌握。

伽利略是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传说中他在比萨斜塔上做了小球实验,证实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因此A选项正确。

牛顿是建立了经典物理学体系,但是标志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框架形成的事件是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提出,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革命,因此C选项正确;普朗克提出的量子态假说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因此D选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第25题12分,第26题22分,第27题18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古代儒家思想著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表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董仲舒

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韩愈

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朱熹

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王阳明

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促进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黄宗羲

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结合上表信息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变迁与儒家思想”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至少须有两个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答案】见解析

【解析】评分参考:

1,论题要包含社会变迁和儒家思想两个方面且形成一定的关联(3分)。

2,论述部分至少包含两个方面、层次或时期(6分)。

3,总结部分要有自己的认识(3分)。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

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

根据材料“古代儒家思想著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表”“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等相关信息,围绕主题可概括观点为儒家思想适应了社会变迁不断发展变化,根据该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26.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