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5946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docx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

1、概况

1.1工程概况

XX县FF路位于XX县城区,该路起于清江路,至于机场路,经解放路,全长1934.688米。

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1+934.688,全程路面宽为22米,其中车行道15米,两边各3.5米的人行道。

路面排水

道路北段排水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南段排水利用原有箱涵采用横连管直接排放,排水系统由雨水口、连接管,纵向排水管,检查井等组成。

路面排水主要通过路拱横坡漫流至行车道和非行车道边缘雨水口,然后集中流入雨水管中,浆路面集中排出路基范围外。

雨水口设置间距为30~40米,左右对称布置;雨水口通过连接管与检查井相连,连接管采用管径为400的混凝土管,设置坡度≥1%,雨水口和检查井均按形式施工。

道路南段排水利用原有箱涵采用直径为400的横连管直接排放,道路北段接入纵向雨水管道,检查井按施工图大样形式施工。

管道埋深依据纵坡控制,管道基础采用180度形式。

管道排水、排污、供水设施

根据城市规划,雨水与污水分离排放,在人行道内侧2.5米处设置纵向排污水干管,每隔40米设检查井,两侧居民生活污水通过支线集中到干管,经干管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污水纵向干管采用直径600mm。

钢筋砼排污管,排水主管与城市污水系统连成整体,每隔120米设一长5米;管径为直径400mm的混凝土管道接口。

雨水排水系统由雨水口、支管、干管、检查井组成。

雨水口设于行车道边缘处,通过雨水口支管与人行道下排水主管相接。

两侧人行道下设纵向排水干管,干管距人行道内侧边缘1.0米,干管设置不低于0.3%的纵坡,每隔40米设检查井一个,与雨水口配套,井深根据干管埋深确定,主管采用直径600mm钢筋砼排水管,支管采用直径400mm钢筋砼排水管,排水主管与城市道路排水洗头膏接车整体。

每隔120米设一长为5米;管径为直径300mm的混凝土管道接口。

给水管设在道路南侧人行道下,采用DN200聚乙烯(PE)给水管,管道垂直与水平转弯处应设置支墩,道路交叉处均设有预留接口。

给水管与城市供水系统互相连接,埋置深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室外消火栓沿道路设置,采用地上式消火栓,消防用水由市政给水管道供应。

消火栓布置方式单边布置,并宜靠近十字路口。

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120.0米;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0米,消火栓距路边部应大于2.0米,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0米。

强电设计是在道路人行道下设置专用电力电缆沟,并预留充分的扩展空间;道路每隔100米左右及道路交叉口出设电缆检查人孔井,每隔10米安装活动盖板一块,每隔200米左右及道路交叉口处设横向跨路管沟。

弱电设计是在道路人行道下预设管沟,并预留充分的扩展空间;道路每隔100米左右及道路交叉口出设电缆检查人孔井,每隔10米安装活动盖板一块,每隔200米左右及道路交叉口处设横向跨路管沟。

绿化设计

本项目部单独设置绿化隔离带,仅在人行道内侧0.5米处栽种樟木树,胸径为12~14,间距6米,用以降低噪音、吸纳废气,改善和美化环境。

照明设计

照明系统为城市道路的重要设施,按规范要求,路段平均照度不小于15LX,均匀度部大于0.35,功率密度值为0.29W/m2。

具体灯具、光源以及供配电设施的选用、选型和制作安装等由建设方采购时选型确定,由专业厂家和专业安装队伍完成。

1.2道路结构

1.2.1路基

填方路堤基底根据地形、土质、地下水位、填方边坡高度等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一般地段地面清楚表土,原地面压实应≥85%,夯实厚度按15cm计;如原地面潮湿,应采取工程措施,保证压实度;为保证路基边缘部分的压实度,路堤两侧填筑宽各在设计宽度的基础上增加30cm,最后削坡。

当地面横坡或沿路基纵向坡度陡于1:

5时,填路基前应将原地面宽度不小于2米,向内侧斜2%~4%的台阶。

路基设计回弹模量不得小于30Mpa基层顶面回弹模量不得小于100Mpa。

道路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必须采取拦截或排出路基以外的措施,对因水浸而软化的路基和地质条件相当差的地区或地段应采取适当技术措施作特殊处理。

路基压实要求填方区路槽底60厘米范围内为95~98%;60~150厘米内为90~95%;150厘米以下应达到80~95%;低填方及挖方区地面或路槽底30厘米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95~98%。

填方边坡效率:

高度小于或等于8米时,坡比1:

1.5,边坡高度不大于8米时,下部边坡采用1:

1.75,中间设1.0m平台。

填方高度超过20米时,须按特殊设计施工。

挖方路基:

挖方路堑边坡坡度根据地形、岩土性质、构造发育情况、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因素综合确定。

挖方边坡坡比采用1:

1,一般每10米一级,设1.0米碎落平台。

半挖半填路基:

横向陡坡地段的半挖半填路基,在挖方一侧宽度不足一幅行车宽时,应将路床深度内的原有土质全部挖出换填,以保证行车道内土基均匀性。

软土地地基处理:

沿线软土、淤泥主要分布于地势相对低平的水田、池塘、沟渠地段,软土对路基的稳定性不利,考虑到其埋藏深度不大,设计部分采用清淤换填碎石土的方法处理。

填石路堤:

填石路堤的施工应满足《城镇道路路基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CJJ44-91)的要求,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的要求。

填石路堤必须遵循先码砌后填筑的原则,填料选用石质均匀、不易风化的石料填筑,且要求石块逐层水平填筑,分层厚度不大于50cm,石料最大粒径不超过压实厚度的2/3,并采用具有较大功率的振动压实机具或重型夯实机具,分层碾压密实;边坡采用料径大于30cm的硬质石料码砌,码砌厚度不小于2.0米。

1.2.2路面

路面结构系按照使用要求,本着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养护的原则设计。

FF南路行车道路面结构层为: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20cmC30混凝土层+20cm5%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15cm级配碎石垫层;其余路段行车道采用: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20cm5%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20cm4%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15cm级配碎石垫层。

路床顶设计采用回弹模量≥35Mpa。

路面顶面设计弯沉值为28.4(1/100㎜)。

人行道:

3cm麻石人行道板+2㎝1:

2水泥砂浆找平层+6㎝C20混凝土基层+15cm级配碎石垫层。

1.3参建单位

1、建设单位:

XX侗族自治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监理单位:

湖南省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3、施工单位:

湖南省沅江市有为建筑有限公司

2、监理依据

2.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2.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2.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2.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3、施工工艺及监理工作流程

3.1施工工艺

竣工

验收

人行道及附属构造物施工

路面沥青施工

基层施工

水泥搅拌桩施工

路床整形

碾压

施工放样

 

3.2监理工作流程

3.2.1单位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监理单位签发“竣工移交证书”

 

3.2.2工程量计量流程

承包单位根据月(度)工程量统计填写月(度)工程量报表

监理工程师签认,在监理月报填写认证的工程量

现场核定量测认定承包单位统计报表的工程量

根据签发的工程验收认可书认定是否通过监理工程师验收

投资监控监理工程师

 

 

承包单位

建设单位

 

3.2.3投资控制流程图

投标书、合同

承包商提出付款申请

否总监理工程师组工程量签证

织审核工程量等设计变更等

同意

报建设单位审批

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

监理工程师统计工程费用情况

向建设单位通报费用情况

 

3.2.4进度控制的工作流程

确定工程项目总工期目标

 

承包单位在开工前提交施工

组织设计及施工进度计划

申报否

申报否

监理工程师审核

实施过程分阶段提交

详细计划和变更计划

否申报

监理工程师审核

责成承包单位采取措施

实施

监理工程师对实际值与计划值的比较滞后

与计划值的比较

按计划执行

 

3.2.5安全监理工作控制流程图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讲评总结

 

整改

 

4、监理施工准备阶段的监控要点

4.1熟悉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及有关技术资料,组织或协助业主组织图纸会审和设计技术交底;

4.2审批施工单位提报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审核、检查进度计划及质量目标控制计划,签返A3.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4.3检查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情况,检查、核实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到位及劳力进场情况;

4.4检查施工机具进场情况,施工机具性能和数量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签返A3.3《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使用报验单》;

4.5审查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资质及条件是否符合工程项目的要求;

4.6检查、复核施工单位测量控制点建立情况,批复《测量放线报验单》;

4.7核查施工单位各类材料的进场数量、质量(含质保书)及检测报告,签返A3.3《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使用报验单》;

4.8检查施工单位施工准备情况,批复A1《工程开工报审表》。

5、监理施工阶段的监控要点

5.1水泥稳定碎石层

5.1.1恢复道路中线,直线段每20米设一桩,并在路肩外设置指示桩,并在指示桩上标出高程线和把松铺线和压实后的设计标高定在边桩上,签返《施工放线报验单》。

5.1.2检查施工单位水泥稳定碎石层配料是否准确,含水量、水泥用量是否符合要求。

5.1.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用的水泥宜用标号较低的325#缓凝型水泥,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基层压实工作必须在水泥终凝前完成。

5.1.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cm,碾压应均匀、密实,用12吨以上压路机碾压,轮迹深度不应大于5mm。

5.1.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表:

序编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检验频率

范围

点数

11

当量回弹模量值或计算回弹弯沉值

不小于设计要求

取样检验

50m

2

22

压实度(重型击实)

不小于规定要求

用灌砂法测定

1000m2

1

33

厚度

±10%

用尺量

50m

1

44

宽度

不小于设计规定

用尺量

50m

1

55

横坡高程

≤±1%

水准仪测量

100m

3—7

66

纵坡高程

±10mm

水准仪测量

20m

1

77

表面平整度

10mm

用3m直尺量取最大值

50m

1

5.1.6养生:

在水泥稳定层经压实和压实度检验后,应立即并加强养护,经常保持水泥稳定层表面湿润,养护期不宜小于7天。

控制车辆通行,不使基层出现车槽。

基层如有损坏应在浇注砼板前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压实,严禁用松散粒料填补。

5.2高性能沥青路面施工

5.2.1设计总说明

高性能沥青路面所用材料必须同时满足我国相关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和设计所提出的对材料的各项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和监理应随时注意材料的变化情况。

必要时应通过试验确认材料规格和质量能够满足各项要求。

5.2.2

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粗集料首先要选择好轧石机械,采用反击式或立柱式轧石机进行破碎以减少针片颗粒。

片石要采用无风化、无表土的清洁片石,保证碎石的清洁。

筛孔的尺寸应与要求碎石的最大粒径相匹配。

必须使用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坚韧的、粗糙的、有棱角的优质石料,必须严格控制集料的扁平颗粒含量。

粗集料的质量应符合规范“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的规定(见表1)。

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1

指标

单位

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

试验方法

表面层

其他层次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

25

28

T0316

洛杉机磨耗损失不大于

%

28

30

T0317

视密度不小于

t/m3

2.60

2.50

T0304

吸水率不大于

%

2.0

3.0

T0304

坚固性不大于

%

12

12

T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

%

10

10

T0312

水洗法<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

1

1

T0310

软石含量不大于

%

1

5

T0320

石料磨光值不小于

BPN

42

-

T0321

石料冲击值不大于

%

25

-

T0322

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大于

4

T0616

具有一定破碎面积的

破碎砾石的含量不大于

%

一个面:

95

两个面:

90

T0327

注:

针片状含量颗粒的最小厚度(或直径)方向与最大长度(或宽度)方向的尺寸比例为1:

3。

如果工程所用上面层石料与沥青粘附性差,必须采取抗剥离措施。

抗剥离措施可采用抗剥落剂,也可采用其它抗剥离措施,但必须进过试验验证,以确定剂量和方法。

5.2.3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由于机制砂用坚硬岩石反复碾碎而成,有良好的棱角性和嵌挤性能,并具有一定的粗细级配,能改善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因此本项目细集料要求采用机制砂,其质量应符合“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

2)的要求。

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2

指标

技术要求

指标

技术要求

视密度不小于(T/m3)

2.50

砂当量不小于(%)

50

坚固性(›0.3mm)不大于(%)

12

棱角性不小于(%)

42

注:

1.细集料的棱角性是指小于2.36mm集料未压实空隙率。

试验方法见AASHTOT304.

2.细集料的砂当量即粘土含量,是指集料小于4.75mm的部分中粘土含量百分率。

试验方法见AASHTOT176.

5.2.4填料质量技术要求

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经磨细得到的矿料,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

矿料要求干燥、洁净,其质量应符合表3的技术要求。

严禁采用回收粉。

 

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表3

指标

视密度不小于(t/m3)

2.50

含水量不大于(%)

1

粒度范围<0.6mm(%)

<0.15mm(%)

<0.075mm(%)

100

90~100

75~100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1

塑性指数

<4

5.2.5施工

(1)施工前应按上述要求备好各类材料。

(2)正式施工前应准备好需用的沥青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压实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校验工作。

(3)铺筑下面层前,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喷洒透层油,同时立即撒布石屑,要求覆盖面积为50%,透层油采用改性乳化沥青,要求分两层洒铺,下面洒铺油水比为4:

6改性乳化沥青0.3kg/m3,上面洒铺油水比为6:

4改性乳化沥青0.4~0.8kg/m3,然后进行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施工。

同时面层与面层之间必须洒一层粘层油,粘层油采用改性乳化沥青,用量为0.25~0.4kg/m3。

透层油、粘层油洒铺必须采用智能洒铺车。

摊铺前必须将工作面清扫干净,如用水冲,必须晒干后才能进行下部作业。

(4)沥青混合料拌和与压实温度可按表4规定的范围选择。

为保证施工温度,应该合理配置混合料的生产、摊铺、碾压机械,保证施工作业连续,所有工序在混合料温度下降至110℃以前全部结束。

 

高性能沥青路面施工温度表4

施工工序

90号沥青

施工温度规定(℃)

使用改性沥青

SBS类

沥青加热温度

150~160

160-165

矿料加热温度

比沥青温度高10~30

190-200

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

150~165

165-180

混合料储料仓储存温度

储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

混合料废弃温度

190

不高于195

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

155

不低于165

摊铺温度不低于

150

不低于160

开始碾压温度不低于

140

不低于150

碾压终了时的表面温度不低于

110

不低于120

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

50

不高于60

5.2.6拌和、运输、摊铺

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与普通沥青混合料基本相同,施工时必须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于粗级配的混合料的拌和来说,特别需要集料要足够干燥,以减少拌和时间;同时硬的、相对密度较大的棱角性集料对设备造成的磨损较大,承包商应明白这些增加机械磨损的可能性,因此应加大监督,判断机械养护需要。

为了减轻离析,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在施工阶段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拌和厂要选择合理的振动筛筛孔,严格控制将超粒径料排除出去,拌和机要解决好漏粉问题,对拌和机的传感器要经常标定;

(2)拌和机每拌都应打印料仓和沥青的数量,记录集料和沥青和混合料的温度,并随时打印结果与设计值之间的差值有无大的波动,如由疑问必须立即停止拌和;

(3)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随拌随用,储存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储存期间温降不应超过10℃,且不得发生结合料老化、滴漏以及粗细集料颗粒离析。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应予废弃。

(4)严格控制摊铺机铺筑宽度,不得超过6~8m,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以防止摊铺过程中的离析。

摊铺速度2M/min—2.5M/min。

摊铺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粘度、气温、摊铺层厚度确定。

5.2.7压实工艺

某些设计的混合料不能满足压实要求,但这不是新问题,有许多常规HMA工程要满足压实要求也很困难,有时也达不到

满意的密度。

懂得设计的混合料如何与压路机配合作业是很重要的,并可由此获得最佳密度。

在压实细级配设计的混合料与常规HMA混合料时一般没有什么差别,但偶尔会有点差别,一个差别可能是设计的混合料破碎颗粒含量高,有点难以压实;另一个差别可能是混合料的体积设计比马歇尔混合料的体积设计得出的最佳沥青用量低。

较高的破碎颗粒含量和较低的沥青用量能形成更稳定的混合料,因而也更难于压实。

再加上改性沥青的使用,因此也增加了所要求的压实功。

对于具有高粗集料含量的粗级配设计的混合料,的确与细级配混合料不同,粗级配混合料冷却较快,缺乏足够的压实时间,这就需要增加压路机数量和更密切注意路面压实温度。

设计的混合料在温度93-115℃时可能发现有一个不稳定区,可以在这个温度以上或以下获得满意的压实效果,可是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是不稳定的,不能获得足够的压实,因此最好在达到不稳定区之前获得最佳密度。

5.3附属构造物

5.3.1检查路缘石、侧石及九格彩砖的质量是否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九格砖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5.3.2侧石、缘石必须稳固,并应线直、弯顺、无柝角,顶面应平整无错牙,侧石勾缝应严密,缘石不得阻水。

5.3.3卧底水泥砂浆的配合比及缘石背后的砼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3.4缘石背后砼必须密实,侧石背后回填必须密实。

5.3.5人行道路床的压实度及基层的质量,压实度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5.3.6砖铺砌必须平整稳定,灌缝应饱满,不得有翘动现象。

5.3.7人行道面层与其它构造物应顺接,横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积水现象。

监理工程师每日将工作记录于《监理日记》,对施工监理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签发《监理通知单》。

要求施工单位整改,经整改后,确认《整改复查报审表》,对需存证且需向业主专项说明的事项以《监理备忘录》报送有关单位。

6、质量通病的防治

6.1水泥稳定层

6.1.1混合料离析

6.1.1.1现象:

混合料粗细不均,局部骨料或细料比较集中。

混合料离析会造成平整度不好和结构强度不均匀等危害。

6.1.1.2产生原因

a、混合料拌合时含水率控制不好,过干或过湿;

b、混合料搅拌时间不足,粗细料未完全充分拌合均匀;

c、混合料直接用铲车翻拌,拌和质量难保证;

d、混合料未按规定配合比进行拌和或砂石料级配不好。

6.1.1.3防治对策

a、出厂前发现骨料离析,应采用铲车翻堆混合料拌均后出厂;

b、混合料由于集料级配不好或配合比控制不当而造成离析,则应通过增加细料或粒料进行复拌,以消除离析现象;

c、进入施工现场的混合料发现有离析现象时应在现场路床外拌匀后再摊铺,或者退料。

6.1.2施工平整度不好

6.1.2.1现象:

压实后表面平整度不好,不符合质量验评标准。

6.1.2.2产生原因

a、人工摊铺时没有按方格网控制平整度,机铺时不能均匀行驶、连续供料,停机点往往成为不平点;

b、混合料由几家单位供应,故级配区别较大,影响摊铺系数和压实系数,混合料的含水率不均匀,混合料离析,粗细不匀,均对平整度产生不良影响;

c、下卧层不平,混合料摊铺时虽表面平整,但压缩量不均匀,产生高低不平。

6.1.3.3防治措施

a、非机铺时,在基层两侧及中间设立标高控制桩,纵向每5米设一断面,形成网格;

b、机铺时要保证连续供料,匀速摊铺。

用铲车、推土机摊铺时其行驶路线应均匀,不应随意加铺混合料,以防松紧不一;

c、同一产家的料铺在同一段,不要混杂,不同厂家的料摊铺系数应由厂家确定,混合料配合比应确定;

d、下卧层的平整度应达到验收要求;

e、摊铺好以后,应进行摊铺层平整度修整,然后进行碾压。

6.1.4压实度不足

6.1.4.1现象:

压实度不合格或合格率偏低,开挖样洞可看到骨料松散,不密实。

6.1.4.2产生原因

a、碾压时,压路机吨位与碾压遍数不够;

b、下卧层软弱,碾压厚度过厚,超过规范规定的碾压厚度;

c、混合料配合比不准,混合料的实际配合比及使用的材料同确定最大干密度时的配合比及材料有较大差异。

6.1.4.3防治对策

a、碾压时,压路机按规定的碾压工艺要求进行;

b、下卧层软弱或发生“弹簧”时,必须进行处理和加固,严格控制压实厚度,一般不大于20厘米,最大不超过25厘米;

c、严格控制好混合料的配合比和混合料的均匀性;

d、加强现场检验,发现压实度不足,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对策。

6.2沥青路面

6.2.1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产生原因

6.2.1.1路面设计不合理

a、结构设计不合理

b、油路补强段的路面厚度考虑不足

c、岩石路段石质类型确定有误

d、路面厚度设计问题   

6.2.1.2路面施工方法不当

a、路面施工

b、基层施工

6.2.2防治对策

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防治必须从设计的合理性,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沥青路面成型的各阶段加强养护管理工作。

6.2.2.1沥青路面设计要合理

设计单位设计前要认真勘察研究路线的地质、水文情况、自然条件、当地材料,实事求是地对路面进行设计,保证路基、路面有足够的强度、整体稳定性和水温度稳定性。

6.2.2.2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施工方、监理方应严格控制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质量规范要求控制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a、路基填料及压实

路基路堤填料,应采用砂及塑性指数符合规范的土质。

液限>50、塑性指数>26的土质,一般不宜作为路基的填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