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6021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docx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三进三同报告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报告

(2011年7月27日——2011年8月5日)

——山东聊城小分队

活动简略概括

具体工作

人员安排

内容概括

工作时间

施肥、体验劳动

刘冠庆、王秀圆

温鲁阳、宋玉新

帮助农民施肥种地、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7月27日

摘辣椒、体验收获

张善凯刘群

徐庆刚孙静静

帮助农民收获辣椒

同吃同住同劳动

7月28日

关爱农村五保户

高昌桢、苏杭

李玉梅、孙静静

杜明磊

关爱老人、送去关爱

7月29日

关爱留守儿童

杜明磊、陈绪兵

刘丽华、李玉梅

对黄东村留守儿童进行支教及家访

7月30日

采访新生代民工

李玉梅、张芮祎

苏杭、高昌桢

了解新生代民工的生活状况

7月31日

农村消费观念调查

刘丽华、付宇豪

尹林、刘群

潘庆全、安泽龙

了解农民消费观念、关爱农民

8月1日

与农村高中生交流

宋玉新、苏杭

张芮祎、付宇豪

关注教育的现存地区教育不平衡问题

8月2日

义务支教

刘丽华、孙静静

陈绪兵、杜明磊

走进农村、义务支教

8月3日

同龄农村青年交流访谈

徐庆刚、刘丽华

尹林、刘群

潘庆全、石鑫

同龄农村青年交流访谈、走进他们的生活

8月4日

走进敬老院、关爱老人

徐庆刚、杜明磊

苏杭、温鲁阳

孙静静、安泽龙

为他们整理衣物、与他们谈心、为他们送去温暖

8月5日

 

7月27日·山东聊城东昌府区沙镇黄东村·活动第一天

社会实践报告日记

刘冠庆

2011年7月27日,我们山东聊城“三进三同”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始在东昌府区沙镇黄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此时正值玉米施肥阶段,社会实践的第一天便是要完成施肥这一重要任务。

天一破晓,我便起床,和我的队友温鲁阳、王秀圆、宋玉新一同去田地施肥。

因为天气原因,要避开中午炎热的温度,所以,农户们尽量地将干农活的时间安排在早上,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效率。

这用老农的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这个施肥可不能马虎,从肥料的选择上,还有从施肥的科学性上都有很大的讲究。

来到田地时,这里的农民几乎也都开始了各自一天的忙碌。

我们也从之前好睡懒觉的状态中调整过来,积极参与到繁忙的农活中去了。

由于之前没有经验,所以我们的动作显得很笨拙,有了农户大叔在一旁的耐心教导,传授经验,我们才得以快速地掌握了施肥的大致流程及所需的工具结构和使用方法。

我们一组四人便一步一步地开始施肥,逐渐地变得得心应手,看着老农和他家人娴熟的施肥,而且已经超了我们一大截了,我们也不由得脸红了,本来是帮忙施肥的,可竟然耽搁了老农的时间,我们决不能再拉后腿了,于是,我们四人信心十足,不留丝毫犹豫,一鼓作气将施肥进行到底。

最终我们确实增加了施肥进度,使施肥完成的时间比老农预计的提前了半个小时。

由于施肥结束的早,所以我们和老农也可以早些休息了。

通过这次的施肥,我们明白了在农村,他们有着他们自己的作息时间,虽然这时间不是规定好的,但是他们的勤劳促使他们不敢有丝毫地松懈,丝毫地怠慢。

土地是他们的经济来源,在广袤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户们以他们的勤劳换取了财富。

并且近来几年,国家政策真正地朝着惠民方向迈进,让老百姓,更让广大的农民们尝到了甜头。

这是党的明智,这是党紧密联系群众,为人们服务的表现啊!

 

7月28日·山东聊城东昌府区沙镇黄东村·活动第二天

帮农民伯伯摘辣椒

—同吃同住同劳动

2011年七月二十八日,我们一行四人(徐庆刚、刘群、孙静静、张善凯)来到聊城市沙镇黄东村农民马秋昌家,黄东村是一个蔬菜之乡。

到处都是大棚,到处都是人们劳动的身影。

希望我们四人能通过这次的活动可以帮到他们。

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毅力,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可以更好的体会到农民的辛苦和自己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经过马大爷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这个村的大多数人家都是种的塑料大棚。

大棚里面种的主要是西红柿、西葫芦、青椒、茄子等。

而马大爷家主要种的西红柿但是有一亩的青椒,西红柿的培育与采摘技术含量大,我们这四人以前都没有接触过,于是马大爷让我们去青椒的大棚里采摘青椒。

我们是下午去的田里。

现在温度特别的高,但是我们看到地里已经有很多人了。

我们四人中的孙静静是位女生,这么热的天有点坚持不住。

于是我们让她去凉快的地方先歇歇,我们男生先干一会儿。

我们干起来也不是很顺利,我们一边学着马大爷教我们的,我们一边摸索着该怎么摘。

可是还是赶不上马大爷的速度。

马大爷一人给我们一个袋子不是很大。

让我们一边摘一遍走,摘满袋子就放下来再拿一袋子摘。

摘辣子还挺轻松,辣子还不怎么重。

我们与马大爷闲聊,我们问今年收成怎么样。

马大爷有点伤心的说,今天辣椒下来的晚,菜价一直不高,以前第一遍摘能卖到两块钱一斤,今年才一块钱,整整少卖一半。

今天这个大棚是刚搭建的,以前是一个竹披小拱棚,花了一万多搭建,今年的辣椒钱刚够这个棚钱,连肥料钱都没收回来。

肥料还特别的贵,还要打农药。

我们也只能叹息,以前在学校里看新闻就知道“农卖菜,贱。

民买菜,贵。

”现在看来确实如此。

这是一种中国现状。

就好像有些在中国制造的东西,在国外买比在国内买还要便宜。

把商品从上海运到美国比运到内陆(比如重庆)花的钱都要少。

这是个社会难题。

下午采摘的差不多后,马大爷让我们把每一个小袋子运到地头,然后再倒到一个大袋子里。

准备明天一早去拉到蔬菜收购市场去卖。

我们问了一下现在的青椒是什么价位的。

马大爷叹了口气说,现在啊,更不行了,才一毛。

我们没有再多问,就和马大爷一起回家来了。

来到家马大爷还拿出来他自己写的每次卖辣椒的账本子让我们看。

字体歪歪扭扭的,但是很清楚的记得每次卖的斤数和价位。

晚饭我们一起帮马大爷的家人做饭,虽然不是很丰盛但是很可口。

马大爷家的洗澡的地方也很简陋,还不如学校寝室的。

但是马大爷说这样的在农村的还不错了。

以前都去东边坑里洗澡。

现在过上这样的日子也感到满足了。

后记:

农民每天都过着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现代化对他们来说那么的遥远。

我们这个小队对生活又有了新的认识。

在学校吃饭经常剩下饭菜,这次看到蔬菜要经过这么艰辛的劳动才能得到我们想以后再剩下饭菜时想想现在吃得苦,也许会把剩下的饭菜吃完。

全程总结:

“三下乡”活动就这样结束了,总是感到恋恋不舍。

我家也是农村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很深入的了解。

但是这次学校组织的我们学生的“三下乡”活动让我能更好的全面的了解农村现状。

现在的农村很不乐观。

首先农村的基础设施很差有的村连最基本的水、电都不能很好的保障。

农村的教育问题,有很多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这些老人没有什么文化也只能看着孩子,不能教孩子。

虽然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假期补习班,但是也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

农村的消费观念也很不好。

总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总是要留给孩子,得了病不看,就为了省钱。

农村的早婚早育问题相当严重,我的小学同学只要是没上大学的基本都结婚了。

早婚必然导致早育,相关部门的监管相当差,导致农村人口增多而且还没有户口。

这些问题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一时没有好的政策,这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来改变。

 

摘辣椒、摘出一份收获

—“三进三同”之采摘蔬菜

七月二十八号这天,我们队长带我们来到沙镇袁楼村马大爷家。

让我们体验摘菜的生活。

我在家的时候就没怎么干过活,这次可以真的体验一下了。

经过简单的安排,马大爷就很爽快的答应我们,带我们去地里。

他家的地全是种的大棚,全是那种很高的大棚。

也不用拆,拖拉机都可以进去地。

不久我们就来到地里,大热的天,棚上的塑料纸还没撤下来。

大爷说这是防雨的,即使下雨也照样在地里干活,不碍事。

我们来的这个棚是大爷刚搭建的,花了马大爷一万多。

但是听男同学问马大爷今年收成不好,成本都没挣回来。

马大爷还有个上大学的孩子,学费还没着落。

开始干活了,马大爷给了每人一个布袋,让我们把采摘的辣椒放到袋子里。

我摘了没多久就不行了,有点中暑,因为本来天就很热,再加上上边还有个塑料薄膜,就更加热了。

我的队友都是男孩子,身体比我好多了,他们就让我去地头歇着了。

我的任务就被男同学给分担了。

他们学的很快,摘的也很好。

但是在摘的时候经常把秧子弄断。

显得笨手笨脚,而马大爷马大娘就显得那么熟练。

他们一会就采摘一袋子。

我看着他们干活,心里感慨万千。

这就是中国的农民,付出的最多,收获的最少。

从地里回来的路上我想了很多。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必须解决。

我还在农村的墙上看到一句这样的话:

农业的唯一出路是机械化,现代化。

现在农村的机械化程度就很底,就更不用说现代化了。

回到家马大爷还给我们用麦子换了西瓜给我们吃。

我们感到西瓜特别的甜!

晚上我们一起和大婶做饭吃,大婶和我们讲了许多农村的事。

比如村东头的河早就断水了,家东的地还旱着呢,庄稼比其他地方的都长的慢。

河里还扔了很多垃圾没人管,整天臭气熏天的。

以前可不是这样。

以前都能去那洗澡洗衣服,还能抓鱼呢。

大婶说了很多现实的问题,让我们感觉农村在变化,在变的很脏,不再是没有污染的天地。

三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真的很不想离开,不想离开那里善良的人们,不想离开那蔬菜之乡。

两个小时的车程很快就结束了,回到家也不可能会忘记这次经历,我会把这次经历放进脑里,让它变成我永远的回忆。

后记:

我感觉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这些难忘的经历都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这次的“三下乡”,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农村。

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

以后我们能够更合理的安排一些事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能够更认真的工作,能够更有目的的学习,我希望我们的明天会因而更美好,更辉煌。

全程总结:

“三下乡”是我们学校服务村民的一项特殊活动,在本次“三下乡”中,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从中得到很多体会。

我们得到不仅仅是我们一份喜悦,更多的是来自心灵的一种感受,来自村民的一片热情。

因为那是他们对我们工作,对我们服务的一种认可。

当然对于自己来说,更是自己对知识运用到实践、能力提高的一种体现。

当然我们在学习中更多的是一种理论,在学校真正实践的东西并不是很多,然而“三下乡”这样的活动对我们说恰是一种实践,也是一种锻炼。

不过在这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有句话这样说的“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

在我们所搞的这些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些让人头疼的时候,毕竟我们所学的知识有限,对村民的一些产品,我们也只能望洋兴叹、爱莫能助。

有时感到的也是一种无奈,这也正是我们今后努力学习的动力。

总之,我们这次三下乡活动还不错,我们所取得每一个人都有很深的体会。

 

7月30日·山东聊城东昌府区沙镇黄东村·活动第四天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

通过前几天的调查了解,我们小分队了解到沙镇黄东村有二十多名留守儿童。

于是在2011年7月30日,我和队友杜明磊、李玉梅、刘立华带着我们事先买好的一些学习用品和课外书来到了留守儿童徐晓曦和赵刚的家中。

通过村民的指导,我们首先来到了徐晓曦的家。

当时她正在写作业,家中只有两张床、两张桌子和一台电视机,可谓是家徒四壁。

她和爷爷奶奶弟弟住在这不到其实平米的房子里。

她的爸爸妈妈都去广东打工了。

她和弟弟还都在读小学,已经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平时在家里种地,爸爸妈妈只有到春节的时候才会回家但每个月都会寄钱回家补贴家用。

看着如此简陋的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我们拿出了给她买的课外书和新书包,她高兴坏了,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关心了一下她的学习情况和平时的生活状况,她的回答真的很令我们感到惊喜,她比我们以前了解到的关于留守儿童的情况要好得多。

与她聊了两个多小时,讲了平时生活学习中的趣事,就与她依依惜别了。

与晓曦告别之后,我们就再村民们的热心指导下往赵刚家走去。

没想到的是,在路上就遇到了正与伙伴们玩得兴高采烈的赵刚。

听到我们找他,他感到很意外。

现在刚刚十五岁的他已经辍学在家了。

可能是因为是男孩子的缘故,比较叛逆,父母不在身边,平时他都跟伯伯在一起。

我们问他为什么这么早就辍学,他回答说因为平时成绩不是很好,越来越感觉上学没有意思,还受到束缚。

不如不上学了,还省钱爸妈也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就可以经常回家来看看。

听到他这么说,我想可能他还没有意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懂的为父母分忧,只是不知道这种并不是父母所期待的方式。

问道他对以后的生活有什么打算,他说现在还没有,就先在家里帮伯伯干点活吧,可能以后会出去打工吧。

两个不同的孩子,不同的道路。

留守儿童的生活面貌总体而言是一致的,但有各有差别。

我们只希望他们能够真正的快快乐乐地成长,虽然这有点不太现实。

但是相信,在我们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空,让他们能够和他们的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心的体会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面临挑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虽然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总体而言他们都是应该备受我们社会各界关注的弱势群体。

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部分留守儿童性格行为上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有些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变得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等。

留守儿童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

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许多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

因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历经十天的“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确实让我收获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更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肩上扛的责任。

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始终是社会应该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农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可以说我们是由一个农业发展起来的国家。

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农业或许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不再那么突出。

但“三农”问题仍旧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在我国,农村人口占有绝大多数的比重,解决好“三农”问题也就至关重要。

以人为本,是我们现在实行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农民问题,也就是“三农”问题的根本。

大家有目共睹,现在农民的生活环境、生活现状。

现在国家越来越多地推出了惠农政策,但是农民的收入比重却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对于农民而言,耕地收入本应理所当然的是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占到了他们收入的绝大部分,单纯的农业收入确实微薄得很。

真是因为这种收入比重的差别,使得农民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出现。

故而,解决“三农”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

社会上对农民工的不公平待遇问题仍然很突出,虽然我们现在强调注重社会公平。

但是社会公平的真正落实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只有真正实现了社会公平,社会才能真正地发展,才会更加和谐。

 

走进农村·情系留守儿童

2011年7月30日,我们山东聊城“三进三同”社会实践小分队继续在东昌府区沙镇黄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之前的了解,我和我们的队友陈绪兵、刘立华、李玉梅四个人来到了留守儿童徐晓曦的家。

徐晓曦的父母都在广东打工,每年只有春节的时候才会回家。

春节假期一过就又要离开家外出务工。

现在她的家里只有她已经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和小她两岁的弟弟徐宁。

当我们来到徐晓曦家的时候,她的爷爷奶奶都不在家,只有她趴在只有一平米的小方桌兼饭桌上写作业,家里只有一台小型风扇,汗水几乎浸透了她的衣

服。

看到我们的到来,她感到很惊奇,不知道为什么,眼睛里流露出迷茫的眼光,甚至说是有点惶恐。

我们不知道她的那种如此复杂的眼神从何而来,虽然以前了解过关于留守儿童的资料,但是看到这样的晓曦还是感觉到很震撼。

我们说明了我们的身份,她才表现出同龄人所应该具有的表现。

晓曦今年才十二岁,暑假过后就要上六年级了。

“想不想爸爸妈妈?

”这个问题我们刚问出来,晓曦就已经泪盈满眶了。

“非常想,但是爸爸妈妈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

他们在外面要挣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我们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就行。

”听着这么懂事的话,我们真的很感动。

“你们平时跟爸爸妈妈怎么联系?

多长时间联系一次啊?

”她说:

“有时候半个月左右爸爸妈妈才会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家里没有电话,他们就把电话打到邻居家。

有时候我也会写信给爸爸妈妈,但是他们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给我们回信。

”“你和弟弟平时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啊?

”“我每天都带着弟弟一起去上学,我现在能在班里排到八九名左右,弟弟我不知道,我们不在一个年级。

”“平时在学校有没有同学问你们的爸爸妈妈的事情啊?

比如说是你们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之类的话?

”晓曦犹豫了好大一会儿,才支支吾吾地说:

“有的同学会说,开始的时候我和弟弟都很伤心,以为爸爸妈妈真的不要我们了。

后来,爸爸妈妈给我们讲了一些道理,也就慢慢就习惯了,对那些小孩和同学说的话也就不在意了。

听到晓曦的回答,我们无疑是震撼的,据我们以前了解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从晓曦身上我们看到了她的成熟,当然不是她这个花季年龄所应该具备的成熟。

我们在对晓曦表示同情的同时,也为她的爸爸妈妈感到欣慰,有这样懂事的女儿,他们应该会很高兴。

心的体会

留守儿童是我们社会的一个热点关注问题,他们的父母都为了生计而外出打工而不得不把自己年幼的孩子独自留在家里和年迈的爷爷奶奶或者亲戚住在一起。

也正是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家里临时的监护人监督不力,使得留守儿童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自闭,自卑,叛逆等等心理问题也比较突出。

对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但是,在众多的留守儿童之中也不乏一些早熟的孩子,他们的心理相对于同龄人而言比较成熟,更学会了承担。

或许这对于以后他们的成长道路会有所帮助。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早熟使得他们的心理都比较敏感,在看似成熟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敏感这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方面。

现在全国各大省市都针对留守儿童采取了措施,但是还有很多方面有待加强。

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我们也应该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关注留守儿童,尽自己的全力为他们奉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全程总结

在这将近十天的实践从亲身体验干农活,与留守儿童交流,支教,去敬老院等一系列活动,我们收获了很多东西。

在烈日下的劳作,使我真正领会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新奇的同时也是沉重的。

想想全国上下那么多农民,将自己大半生甚至一辈子的时间都耗费在了自己的那些为数不多的土地上,可是他们又收获了多少。

去除每年耕种所需要的成本,他们每年能有多少收益?

他们靠着那些微薄的收入来养育儿女,赡养父母,教育,医疗等等各个方面的开支。

每年勤俭节约,甚至可以说是在牙缝里抠钱,好几年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

纵使这样,他们的日子依然过得很艰难。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农民选择外出务工,舍弃自己心爱的儿女,而她们可能还只有几岁,更有甚者,刚刚结束母乳。

于是更多的留守儿童产生了,这不仅仅是对孩子们的伤害,对于他们的父母而言又何尝不是呢?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留下来陪你每个春夏秋冬。

你要相信我,再不用多久,我要你和我今生一起度过。

”这是时代的流行歌手献给农民工父母的歌。

他们的辛酸和无奈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体会?

在和留守儿童们交流过程中,我们同情那些孩子同时也敬佩那些孩子。

因为没有的父母的庇护,他们不得不学着自己长大,承担起他们这个年纪不应该承担的责任。

因为社会、学校、政府、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他们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但是这是由他们的生活环境所决定的。

他们的早熟是被逼无奈的,谁想被逼着长大?

面对他们的无助,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可能地帮助他们,为他们带去那为期不长的短暂的快乐。

看过聊城大学的学生拍摄的一段视频《一米阳光》,就因为一句承诺,那个叫小乐的小男孩每个周末守在村口不断地眺望,只是希望那个给予他承诺的姐姐能够准时地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

当有一天,那个姐姐没有来的时候,他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骗子,你们都是骗子!

”这是他当时的简单一句话,效果却是震撼的。

想想这种孩子的心灵是多么地脆弱和敏感。

他们学会了坚强,但是在看似坚强的外表下却是一颗受伤而又脆弱的心,他们更加渴望关怀。

所以,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对这些孩子轻易许下承诺,如果能让他们在有你的日子里真正地感受到快乐,这或许就足够了。

毕竟,现在的我们还没有那个能力去彻底地改变他们的生活面貌。

农村的条件无疑是艰苦的,不论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环境。

在我们支教的那些天,看着五个年级的孩子在一间大房子里同时上课,那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但是面对孩子们那种求知的渴望,我们真的非常感动。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讲,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城市和农村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的差距,农村的孩子学习纵使再刻苦,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无法跳出“农门”。

于是,代复一代……

现在,全国新农村建设开展地如火如荼,希望我们的新农村能够享受到更多国家的优惠政策,让农民、农村的孩子们能够真正享受到实惠,使他们的生活能够得到实质地改善。

 

 

7月31日·山东聊城东昌府区沙镇黄东村·活动第五天

与90后农民工交流反思

——90后一代

关于农民工,我们通常想到的是:

皮肤黝黑,穿着朴素,吃着简单的饭菜,住着租来的简陋小屋,甚至有时候千辛万苦讨薪水的一群人,他们属于第一代农民工,通常是我们父辈年龄的人。

第二代农民工经历了时代的转型时期,即出生于80年代的80后们。

然而,这次走访,我们小分队了解了新生代农民工——90后一代。

2011年7月31日,我和队友苏杭、高枫、张芮祎几个人走访了多个地方,与90后一代农民工进行了交流。

一整天的时间过去了,队友们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从中我们了解到一些相关内容。

90后,也算是第三代农民工。

近几年增加的农民工主要是这部分人,估计有4000万人左右。

由于其特殊性和今后的成长性,引起了社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

纺织行业小王告诉我们,他们同事中绝大部分员工学历仅有初中文化,也有少数读过高中,工作时间在九个小时以上,而且工资在1500元左右。

可是,尽管劳动辛苦,收入较低,很多人却是这个时代的高消费人群:

喝酒抽烟、穿名牌服装、去高档娱乐场所,几乎常年做着“月光族”。

由于90后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一代,他们享受着比80后或父辈们更为富足的物质生活,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比较娇惯,生存压力不大,故而缺乏进取精神。

更加追求个性、重视自由。

因此,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择业观,认为“钱少一点没关系,但工作不能太累,如果忙的没时间玩,那多没意思。

”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他们更强调:

及时行乐。

而很少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也没有个更多创造财富的想法,进取心不强。

在很多人眼中,90后中的不少人,有着不少的自身缺陷,比如说:

好高骛远、流动性强不稳定、吃苦耐劳性差、心理抗压能力差等,但是同时,90后们维权意识几乎都很强,感觉不合己意,就要报警、投诉。

90后农民工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网络时代的兴起;加上来自社会的诱惑,孩子过早的接触外面的世界;认为读书辛苦,大学生多如牛毛,也难以就业,读大学不是唯一出路,出来打工也是一条路;很多90后父母还停留在他们自己的年代,认为读书用处不大;心理成熟早,思想更加开放,非法同居,偷食禁果,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连锁反应,早婚早育现象比较突出,试想还是孩子的他们怎样能照顾好即将面临家庭,这又将变成父母的担子,这一群孩子又将变成留守儿童,继而这种家庭压力也成为社会压力的来源。

90后,早熟、个性张扬、独立且不羁,他们是最具争议的一代。

与80后一样,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时代变迁,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现实与压力,他们该如何昂头阔步向前走?

谁来关注90后农民工?

这将成为一个个社会问题引领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

然而,采访中还是有一部分敢闯敢拼,勇于尝试的创业者们。

我们也从中领悟到很多,学知识、学技术、学管理,开阔眼界,为未来铺平脚下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