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6048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1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

《GPS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资料

《GPS数据处理》

实验指导书

(供测绘工程专业用)

(2013年)

 

戴吾蛟编

 

二零一三年四月

中南大学测绘与遥感科学系

前言

GPS数据处理实验是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实验的设置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和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强化GPS数据处理算法及流程。

实验内容

本门课程必做的实验有(在VisualC++.net2008环境下):

1.GPS卫星位置计算程序设计;

2.伪距单点定位程序设计;

3.GPS数据质量分析;

4.GPS工程控制网数据处理;

实验1GPS卫星位置计算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熟悉导航文件数据格式及参数意义;

∙掌握利用导航星历数据进行卫星位置计算的详细步骤;

∙掌握卫星位置计算程序设计技巧;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设计一个卫星位置计算的函数;利用已有的RINEX格式导航电文数据读写函数(NavFileRead.h,NavFileRead.cpp),从导航文件中读取数据,调用自己设计的卫星位置计算函数计算每颗卫星在星历发布时刻的卫星位置(doubletranstime;//电文发送时间(GPS星期秒)),并保存至一个文件中。

 

计算的详细步骤:

1.计算真近点角fs

(1)计算平均角速度

 

(2)计算归化观测时间tk

tk-以参考时刻toe为基准的归化观测时间。

 

 

t'-为观测时刻卫星的钟面时

t-经卫星钟差改正的观测时刻

 

(3)计算观测时刻t的平近点角Ms和偏近点角Es

 

令Ms=Es进行迭代计算

(4)计算观测时刻的真近点角

 

 

2.计算升交距角及轨道摄动改正项

参考历元的升交距角:

u0=s+fs

摄动改正项

 

3.计算升交距角、卫星的地心距离及轨道倾角

 

4.计算卫星在轨道坐标系中的坐标(x,y,z)

 

5.计算观测时刻升交点的经度

 

6.计算在协议地球系中的空间直角坐标

 

 

实验2伪距单点定位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熟悉RINEX观测文件的读写;

∙掌握卫星发射时刻位置的计算;

∙掌握伪距观测方程列立;

∙伪距观测方程系数计算及单点定位程序设计详细步骤。

二、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伪距单点计算的函数,并用测试数据进行测试。

,其中RINEX格式导航电文数据读写函数(NavFileRead.h,NavFileRead.cpp)、RINEX格式观测数据读写函数(ObsFileRead.h,ObsFileRead.cpp)已给出,卫星位置计算函数为实验一设计的函数,电离层和对流层改正暂略。

单颗卫星观测数据结构体及一个历元观测数据类如下:

//单颗卫星观测数据结构体

typedefstruct

{

shortsatID;

doublevCA;

doublevY1;

doublevY2;

doublevL1;

doublevL2;

doublevD1;

doublevD2;

floatelevation;

floatazim;

}observation;

//一个历元的观测数据类

classCEpochObs

{

public:

CEpochObs(void);

~CEpochObs(void);

public:

shortnSatCount;//卫星数

doubleGpsWeek;//观测时间GPS周

doubleGpsSecond;////观测时间GPS秒

observation*Obs;

boolSetSize(shortnSat);

};

//按照Rinex标准格式(2.0以上)读取一个历元的数据

shortReadStandardEpochObs(FILE*pObsFile,CEpochObs*pEObs,char**ObsType,short&ObsTypeCount);

//民用时至GPS时转换函数

voidDateTimeToWeekTOW(shortyear,shortmonth,shortday,shorthour,shortmin,doublesec,long*Week,double*TOW);

具体计算步骤:

1.将导航文件中所有卫星的星历全部读取,并存入ephemeris数组中;

2.调用相关函数读取一个历元的观测数据;

3.从ephemeris数组中找出当前历元第一颗观测卫星的导航数据,(注意一个导航文件中对一颗卫星来时可能有不同时间的星历数据,因此要查找当前历元最相近时间的星历数据)

4.计算卫星的钟差(dt),调用卫星钟差改正函数Dt();

5.计算信号发射时刻

TTrans=TTag–(C1/C+dt)

6.计算信号发射时刻卫星位置(调用实验一设计的函数)

7.计算卫星至测站之间几何距离(考虑地球自转改正)

do

{

r0=sqrt(pow(*rx,2.)+pow(*ry,2.)+pow(*rz,2.));

theta=r0/C*W;

//对距离分量进行地球自转改正

*rx=satx-recx+theta*recy

*ry=saty-recy-theta*recx;

*rz=satz-recz;

*r=sqrt(pow(*rx,2.)+pow(*ry,2.)+pow(*rz,2.));

}while(fabs(r0-*r)>1.e-3);//迭代求解

8-计算常数项(闭合差,不考虑对流层及电离层延迟)

W=C1–(Ro2-(cdt))

9.计算误差方程系数(设计矩阵)

A1=-Rox/Ro2

A2=-Roy/Ro2

A3=-Roz/Ro2

A4=c

10.重复3~9步,计算全部所有卫星观测方程的系数阵A和常数项W

11.组成法方程矩阵N=AtA与方程常数项U=ATW,权阵为单位阵,即P=I;(使用已有的CMatrix类)

12.测站点初始近似坐标与接收机钟差近似值设为0,进行迭代计算,求得测站点坐标及接收机钟差;

13.进行精度评定。

先计算观测值残差,再计算单位权中误差;

,u=4,n为观测历元数;

14.保存伪距单点定位结果至文件中;

15.循环读取下一历元观测数据,并重复3~14步完成该历元伪距单点定位计算;直至观测文件数据全部计算完毕。

实验3GPS数据质量分析

一、实验目的

∙熟悉GPS数据质量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掌握TEQC软件的使用

∙熟悉TEQC软件分析结果的报告。

二、实验内容

1.利用DOS版TEQC软件剔除GPS+GLONASS双系统观测文件中GLONASS观测值;剔除高度角低于25度的观测数据;剔除某一颗卫星(任选一颗卫星)的观测值;提取单频GPS观测数据。

teqc–Rsource.**o>GPS.**o

teqc–Gsource.**o>GLONASS.**o

禁用卫星。

命令为:

teqc–G#source.**o>result.**o

在对对流层和电离层进行延迟分析或者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时,需要控制卫星的高度角。

命令为:

teqc–set_mask#source.**o>result.**o

对于各种观测值类型,依据个人的需要进行观测值类型的定制。

命令为:

teqc–O.obsP1+P2+L1+L2+casource.**o>result.**o

2.利用DOS版TEQC软件对一观测数据文件进行数据质量分析,查看数据质量分析文件;

lite模式需要的文件是:

O文件。

命令为:

teqc+qcsource.**o

生成的文件有7个:

*.**S,*.iod,*.ion,*.mp1,*.mp2,*.sn1,*.sn2。

full模式需要的文件是:

O文件和N文件。

命令为:

teqc+qcsource.**o

生成的文件有9个:

*.**S,*.iod,*.ion,*.mp1,*.mp2,*.sn1,*.sn2,*.azi,*.ele。

**.ionL1-L2电离层延迟;

**.iod电离层延迟的变化率;

**.mp1/**.mp2L1上的C/A码或P码多路径观测误差和L2上的P码多路径观测误差;

**.sn1/**.sn2L1/L2观测值的信噪比;

**.ele卫星的高度角;

**.azi卫星的方位角。

3.安装并使用WinTEQC软件,熟悉WinTEQC的各项功能,重点学习其数据质量分析功能。

针对算例数据进行数据质量分析;

4.利用WinTEQC的数据预处理功能处理一观测数据文件,然后再对预处理前后的数据文件进行质量分析,对比预处理前后数据的结果。

 

具体实验步骤:

详见《TEQC使用说明》、《WinTEQC》软件说明书

 

实验4GPS工程控制网数据处理

一、实验目的

1.熟悉GPS基线解算基本步骤及参数设置含义;

2.掌握中海达GPS控制网数据处理程序操作;

3.掌握高精度基线解算质量控制策略及基本技巧;

4.掌握GPS控制网平差基本步骤;

5.掌握GPS高程拟合;

6.熟悉GPS控制网基线解算及平差报告。

二、实验内容

利用中海达控制网数据处理软件,完成两套GPS控制网的基线解算、网平差及高程拟合的计算,并编制GPS控制网成果报告;具体包括:

(1)GPS基线解算;

(2)GPS三维网、二维网平差;

(3)GPS高程拟合

 

实验步骤:

六、实验步骤

1.新建项目

2.项目属性设置

选择控制网等级,基线解算与网平差将根据该设置值进行检核。

3.导入文件

先把相应的观测文件拷贝到工程文件夹中。

4.检查观测文件

重点检查天线高与天线类型,检查是否有同一点但命名不同

当所用天线在天线列表中不存在时,可用天线管理器进行编辑。

5.坐标系统设置

如果当前坐标系统中没有所需坐标系,则可以新建坐标系。

新建坐标系的椭球一般为BJ54或XA80,投影方式一般为高斯投影,关键是中央子午线与投影高程面。

保存新建的坐标系

6.静态基线解算

6.1静态基线解算设置

6.2处理基线

基线处理为自动过程,无需人工干预。

6.3检查基线处理结果,处理解算失败的基线

失败原因:

Ratio值<3;固定解误差(RMS)大于相应等级的要求。

处理方法:

删除质量较差的观测值,根据残差图选定删除的数据。

删除完后,重新处理选定基线,直到成功为止。

6.4基线质量检核

重复基线较差、异步环闭合差、同步环闭合差。

主要是异步环闭合差,当异步环闭合差不满足条件时,要找出误差较大的基线,然后重新解算或者禁用该基线。

6.5三维无约束平差

主要用于检查质量较差的基线

X检验:

先验精度与验后精度是否一致,通过调整比例因子。

T检验:

不通过时,说明该基线的误差还比较大,需进一步解算该基线

7.网平差及高程拟合

网平差设置

设置已知点

二维平面已知点,输入XY,高程拟合的水准点H,平面与高程都已知的为XYH

平差计算:

当设置好后,处理为自动进行。

平差后中误差超限的基线可以通过重新解基线提高精度,或删除基线。

 

网平差平面点已知数据

已知GPS点(54北京坐标系高斯3度带投影中央子午线114度)

点号

X坐标

Y坐标

等级

备注

GD01

3117854.249

394388.584

D级

可用

0743

3118305.975

392906.474

D级

可用

GE01

3116181.927

396454.714

E级

可用

高程拟合用已知水准高程

点名

H(m)

备注

GE02

35.1041

GE03

33.4390

GE04

34.5178

GE05

45.1226

GE06

35.3699

GE07

38.9238

GE09

44.21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