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6071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

心理学复习提纲

08公共课心理学复习提纲

(九大部分:

心理学概观心理的身理学基础动机学习认知过程情绪、压力与适应意识智力与创造力人格)

心理学概观

1.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目标:

描述——在适宜的水平上客观的描述行为

解释——揭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间的前因后果

预测——估计某种事物或现象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

控制——采取措施,使事物朝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个案法:

又称为临床法

调查法:

问卷法;访谈法

观察法:

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

观察者效应、观察者偏差、拟人化错误

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

安慰剂效应、实验者效应

相关法:

(夜间睡眠时间与第二天下午瞌睡程度)

3.自变量与因变量(实验法里边的)

变量:

是指可以量化的因素,特征或情景。

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

由实验者操纵的变量,它被假定为影响行为的可能原因。

因变量:

是自变量所造成的结果。

无关变量:

除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可能影响因变量的条件。

4.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现代心理学的三大派别及其主要观点与代表人物p17-20

A行为主义:

人物:

华生;斯金纳

观点: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目标:

揭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确定关系

强调环境决定论:

个体行为非与生俱来,而是被动学习的结果

“给我一打健康的人类婴儿,让我在由我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无论他们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的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或盗贼。

B精神分析学派

人物:

弗洛伊德

如果一个人的伟大可以用他所影响的范围来衡量的话,那么无疑弗洛伊德是最伟大的心理学家。

观点:

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研究对象为潜意识,潜意识的内容大多与性冲动有关,

目的是了解个人当前的观念与行为的潜意识根源

主要的方法是自由联想法

潜意识与文明社会道德冲突,因为被压抑但不能消除这是心理疾病的原因。

行为动力:

生本能、死本能

人格结构:

本我、自我、超我

C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罗杰斯

批评行为主义为幼稚心理学(动物、儿童),精神分析伤残心理学,反对决定论认

研究对象主张研究为性的积极方面

研究目的主张促进为的潜能实现

研究方法主张以问题为中心,强调现象学的方法

主张人性本善,对人性抱乐观的看法

需要层次理论与自我实现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体,代谢和营养中心;树突,接受从感受器或其它神经元发出的刺激;轴突,将神经冲动传导到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2.神经冲动的传导p29-30

a)静息电位

b)全或无原则

c)突触:

突触前膜(含有事囊泡或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神经系统的结构p30

a)中枢神经系统:

脑与脊髓

b)周围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与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拮抗性质

4.大脑皮层的分区

a)感觉皮层区p35-36

b)运动皮层区

c)联合皮层区p37

i.布洛卡区—说话(言语运动区)

ii.威尔尼克区—理解他人的话

5.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p37:

左半球,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右半球,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

6.双生子研究的意义p48-49

动机

1.动机的定义、功能p52

动机(motivation)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功能:

始动功能——引起某种活动

导引功能——促使活动朝向特定的目标进行

维持和调节功能——维持某种活动直至达到目的,并在这一过程中调节有机体活动的强度和具体途径

2.需要、动机、驱力、诱因p53-54

需要:

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为行为的基本动力)

诱因:

除了内部的因素,有时外部的刺激,也会引起动机,从而激起某种行为。

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称为诱因(incentive)。

驱力:

有机体缺乏某种东西所引起的内存促动力量,迫使有机体去获取某种东西。

正诱因:

凡是引起个体趋近或接受并由之获得满足的刺激(奖励);

负诱因:

凡是引起个体躲避或逃离,并因避离而感满足者(惩罚)。

诱因的来源:

直接诱因,替代诱因,自我生成的诱因。

(班杜拉自我效能认为,是否有表现已有习得行为的动机,取决开情景中是否在在积极的诱因)

动机不仅指需要、驱力等内部的推动力,也包括诱因这样的外部拉动力量。

3.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叶克斯-多德森定律p54:

倒U型曲线

4.母性动机——瓦顿实验p62-63:

母性动机的生理基础:

泌乳激素(脑垂体分泌)

瓦顿的老鼠实验:

动机强度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在各种生理动机中,母性驱力最为强烈。

5.成就动机的心理结构p69-70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方向彼此相对的心理因素构成:

一种是希望成功的动机(hopeforsuccess);一种是害怕失败的动机(fearforfailure)。

前者使人趋近目标以追求成功,后者使人回避目标以避免失败。

一事当前,这两种力量往往同时起作用。

追求成功的众的两种目标:

学习目标和表现目标。

6.习得性无助实验的过程(塞里格曼)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p71-72

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

指因一系列失败经验而造成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

观察他人的无助经验,也能产生习得性无助。

对失败的解释方式:

乐观的解释方式VS悲观的解释方式:

可以努力发展一种乐观的解释方式,通过检察环境中的随机因素,有利于避免对失败采取消极地,不变的和宿命论的方式,不要让暂时的挫折损害我们的成就动机。

7.韦纳的归因论p76-77

归因(attribution):

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原因给予解释的心理过程。

主要代表人物:

海德、罗特、韦纳

观点:

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同时人们活动的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三:

A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

B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其以后的动机。

C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积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能力高→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失败→缺乏努力→内疚/相对的对成功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消积的归因模式:

成功→运气→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愿望。

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避免或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

8.班杜拉的自我效能论p77-78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个人对某种活动有过一些成败经验后,对自己相应的能力所形成的一种评估。

自我效能感强则动机强:

“艺高人胆大”。

自我效能的高低和正确与否来源:

直接以验,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体能训练。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p78-80

马斯洛研究了他所能接触到的一些杰出人物,包括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和优秀的大学生。

同时他还研究了一些历史人物,包括斯宾诺莎、歌德、林肯、爱因斯坦等人。

通过这些研究,马斯洛归纳出自我实现的人所具备的16种人格特征

需要的层次性是以力量的强弱和出现的先后为根据的。

越是低层次的需要,力量越强,越力求优先得到满足。

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

占优势的需要也是依次出现的。

占优势的需要支配人的行为。

越是高级需要,越能体现人的特征和人的价值。

缺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

前者由缺乏所引起,如果得到满足,紧张就减弱,后者是为了不断地获得新的满足,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更多的发挥

●人的基本需要具有似本能的性质:

似本能:

与生俱来的,不是本能.本能是动物性的,无意识的本能是与理性相对的,排他的、邪恶的(注:

此处的本能指本能论者的观点)

●自我实现论:

自我实现作为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指一个人希望自己潜能得以发挥,希望干适合于他干的事情,希望成为他能够能为的人。

即个体使自己身心各个方面的潜能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马斯洛将其视为人性的本质。

自我实现者经历着心灵满足的最高境界:

高峰体验。

自我实现的体验是一种高峰体验。

学习

1.学习的定义p82-83与分类p85

学习是基于经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三个基本含义:

基于经验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相对持久的。

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A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分类标准:

学习进行的方式

接受学习是指传授者将学习的内容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传授给学习者;发现学习需要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学习的内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B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分类标准:

学习材料及其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

意义学习就是要让符号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已有知识结构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没有理解新知识的真正含义,或者学习材料本身不具有可理解的意义(如26个字母)的情况下,单凭死记硬背进行的学习。

2.经典条件作用p87-93(巴甫洛夫实验){行为主义学习观}(两个事件之间建立联系,并用一个事物的出现来预测另一个事物的出现、)

A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应,通过联结作用而形成的对一些刺激做出反映的现象称为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应(unconditionedresponse,UCR):

由无条件刺激引发的反应

B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通过学习,中性刺激(一些原本不具备引发无条件反应的能力的刺激)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后就成了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任何能够自然引起有机体反射性行为的刺激(食物)

C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

消退:

若多次呈现条件刺激,却始终没有无条件刺激与之相伴出现,有机体的条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再反应。

自发恢复:

已经消退的条件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通常能够再次被条件刺激激发而出现。

进化心理学家认为消退和自发恢复都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意义。

D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系统脱敏法:

(还有对抗性条件作用,满灌疗法)是在来访者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让他慢慢面对带来恐惧的刺激,最后以一系列逐步接近的程序令其对该刺激不再产生恐惧。

刺激泛化(一朝被蛇蛟,十年怕井绳)刺激辨别(后来不怕了)

高级条件作用。

3.操作条件作用{行为主义学习观}(用来说明有机体是怎样学到在特定的情境中自发地调整行为来适应环境)

A桑代克的著名实验-效果律p94:

(猫逃离迷笼实验)指出了行为结果对行为表现的影响。

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为和动物的学习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将从众多的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这种影响反应的联结即为效果律。

B斯金纳的实验-操作条件作用论p94-95:

(想找出环境条件如何影响有机体的操作行为在以后的表现)证明了一种操作行为在将来出现的可能性,可以通过操纵行为的结果而得到有效的控制。

(老鼠压杠杆给食物的实验)。

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发生改变的学习形式,就是操作性条件作用。

(用“强化”代替桑代克的“满意效果”)

强化:

伴随行为出现的任何能够增加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

是通过控制行为发生后伴随的刺激来实现的。

正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是在行为发生之后,呈现或增强某种刺激从而使行为在将来出现的概率增加(如当学生认真听课时老表扬)。

负强化(negativereinforcement)是在行为发生之后,撤销或减弱某种刺激从而使行为在将来出现的概率增加(如学生认真听课时作业取消)。

惩罚:

伴随行为出现的任何能够降低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

正惩罚:

在一个行为之后呈现或增强某种恶性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减少。

(当学生在课堂上讲话时批评);负惩罚:

在一个行为之后移除或减弱某种良性刺激,从而使某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减少。

(当学生在课堂上讲话时取消大红花)

D正强化、负强化、惩罚的区别p97-100

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和的变化,而强化和惩罚则是增强或减弱反应概率的手段。

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发生乡改变的学习形式就是纳金斯的操作条件作用。

C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条件作用的比较p9

4.顿悟学习p102-103:

(黑猩猩在面对困境时是怎样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的:

用木棒获取食物实验)

学习不是依靠盲目的尝试、偶然的成功,而是由于对情境或事物间的关系的领悟、理解、直觉,而突然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苛勒实验) 顿悟与经验有关。

{认知学习观}

5潜在学习--认知地图p103-104:

(托尔曼的老鼠走迷冿实验:

一组有食物强化,另一组没有食物强强化)强化并不是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老鼠同样能够产生学习,只是这种学习可能是潜在的,不在特定情况下不会表现出来,这种已经发生却没有从行为中展示出来的学习,{认知学习观}

5.观察学习--替代强化的含义及其对教育的影响p104-107:

(班杜拉的三组儿童看是电影:

电影里一个成人的攻击行为得到的不同认可或否定。

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非通过直接经验产生的学习。

因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强化的情况叫替代强化

对教育的影响:

注重榜样的作用。

在观察学习中,做出某种反应并为个体所观察到的有机体称为榜样。

6.行为主义学习观与认知学习观的比较p107:

7.依据学习原理探析行为习惯的养成或消除

认知过程

1.感觉的含义p11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并将信息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完成信息属性分辨的过程。

任何感觉的产生都离不开刺激物和感觉器官

2.心理物理法对感觉的测量p112-115:

心理物理学(费希纳):

研究物理刺激强度和感觉体验大小之间的关系。

A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阈限,刚刚能辨别出的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B韦伯定律:

I为标准刺激,△I为差别阈限,K为常数,即韦伯常数。

3.基本的感觉现象p116-117:

(了解)

a)后像:

当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

b)感觉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c)感觉对比:

4.颜色视觉的三种属性p118:

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5.色彩混合的加法混色与颜料混合的减法混色p118

6.听觉的三种属性:

音高、响度与音色p120

7.知觉的定义及其与感觉的联系p122:

人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解释并赋予整体意义的加工过程。

感觉提供了我们体验世界的线索,知觉提供了我们体验世界的方式。

联系:

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感觉的有机综合;感觉和知觉两者同时发生,合称感知。

8.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p123(知觉对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9.知觉的特性p122-127:

相对性,理解性,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

10.列举空间知觉的几种主要的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p129-130

11.运动知觉现象p132:

似动: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几种主要形式:

自主运动,动景运动,诱导运动。

自主运动,刺激物本身静止而观察者知觉其移动的心理现象;诱导运动,由于一个刺激物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刺激物看上去运动的知觉现象,如云动让为觉得是月亮在动。

相对运动:

由于我们自己身体移动而觉得并未移动的物体在移动的现象。

如火车上树木后退。

12.列举几种主要的错觉现象p133:

图形错觉,大小错觉,方位错觉,形重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

13.记忆及记忆的基本环节p134:

人脑对经验的保留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14.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p134:

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检索的过程

15.感觉记忆的容量、编码、储存时间p135:

0.25-2s

16.短时记忆的容量、编码、储存时间p136-137:

听觉代码,视觉代码,语义代码。

7+-2个块。

5s-2min

17.短时记忆遗忘消退理论与干扰理论p137-138:

消退说:

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于信息痕迹的自然消退。

干扰说:

遗忘是由于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其它无关信息的干扰。

干扰有两种:

前摄抑制:

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

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克服倒摄抑制,需要减少识记之后的其他心理操作,并且及时复述。

克服前摄抑制,需要加大先识记的内容与后识记的内容之间的区别。

18.长时记忆的类型与储存方式p138-140:

陈述性记忆(记单词);程序性记忆(打字)。

储存方式:

陈述性记忆的储存方式绝大部分是以语义代码来储存的,其模型是激活扩散网络模型。

程序性记忆的储存方式一般认为是产生式系统,即“如果—那么”的规则。

19.长时记忆的遗忘p14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影响遗忘的因素:

时间,材料的性质,系列材料的位置(序列位置效应),学习程度,加工深度,动机。

20.思维的分类p142:

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分类,辐合思维:

求同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方向思考并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发散思维:

求异思维,从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21.影响范畴三段论推理的心理因素p145-146:

气氛效应,逻辑前提换位,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干扰。

22.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p147-148:

表征,定势,功能固着(刀子也可以用来转动螺丝),认知结构。

情绪、压力与适应

1.情绪的概念与三种表情p152:

一种以生理唤起水平、表情和主观感受的变化为特征的心理现象。

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表情,言语表情。

2.四种基本情绪p153:

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3.情绪表达的三个特性p154-157:

表情的先天性,表情的普遍性,表情的文化特性。

4.几种主要的情绪理论

a)詹姆斯-兰格的躯体反应理论p157-158:

(情绪的外周主义理论)观点:

情绪刺激引起躯体反应,而躯体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①詹姆斯:

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②兰格:

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b)坎农—巴德的中枢神经过程理论:

外界刺激导致感官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大脑对这些神经冲动进行信息加工后,同时激发自主肌肉活动和产生情绪体验。

c)沙赫特和辛格的认知评价理论p159-160:

情绪状态实际上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共同的结果。

认知的参与以及认知对环境和生理唤醒的评价过程是情绪产生的机制。

5.恐惧反应发生时的身体变化

6.生活压力的含义p163:

个体在生活情境中面对某种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时,面对这种无法消除的威胁,感到很大的压力

7.生活压力的来源p163-165:

日常烦恼,生活改变,心理因素(挫折、冲突、非理性信念、A型行为模式),

8.心理冲突p166:

冲突,指人在由相互对立的因素引发两个或多个行为趋势时所产生的矛盾心理状态,以及处于冲突之中所产生的感受。

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在心理上引起的后果最为严重),多重赵避冲突。

9.非理性信念与生活压力p166-167,176:

埃利斯提出,错误的认识即“小题大做”式的信念。

10.生活压力的应对策略p170:

压力调节变量,是指那些可以改变个体对于压力源的反应的心理变量。

主要调节变量有:

对压力情境的认知评估,自我效能预期(自信的作用),心理刚毅和控制感,幽默感,社会支持。

11.社会支持p174:

指一种弛为提供的应对资源。

来源包括:

情感关怀,工具性支持,信息支持,认同支持,社会化支持(注重交流与交往的作用)

12.应对压力的主要心理学方法pp175-178:

压力思想灌输训练(即建立与以前的自败性认知不同的反应和自我陈述,记日记可以增加个体对自己行为的可控感),控制非理性信念,降低唤醒水平(渐进式放松法、生物反馈训练法、静修法),坚持身体锻炼。

意识

1.意识的含义:

(背下来)是一种高级心理过程,意思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意识是对环境的感觉觉知,意识是选择性注意,意识是内部指向觉知。

2.意识状态p180-181:

正常条件下的意识状态:

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睡眠状态;非正常条件下特殊的意识状态如催眠,通过药物作用。

3.意识的层面pp181-182:

焦点意识,边缘意识,半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4.睡眠的五个阶段与快速眼动睡眠p183-184:

过渡期,轻睡期,三四阶段为沉睡期(梦游、梦呓和尿床出于此期),REM阶段(做梦在此阶段)也即快速眼动睡眠(年龄越小,所占的比例越高)。

一晚上要经过4—6次循环。

5.梦的内容与特征p186-187(记住)内容:

大多数的梦具有一般的世俗性质,往往是将家庭、朋友、同事等某些特征加以联系组成,梦里的角色多是我们的同学、朋友、邻居。

各类人物,各类动物,为际间交往,幸遇与悲遇,成败经验,户内与户外活动,空间与物体,情绪反应。

6.弗洛伊德关于梦的主要观点p187:

A,心理可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B,梦是欲望的满足。

C,通过分析梦可以帮助了解神经症的根源。

7.失眠症p191(选择题):

情景性失眠(暂时性失眠,如亲人去世,改变睡眠环境),假性失眠(由于自己的睡眠时间少于他人而产生的失眠感),失律性失眠(时差造成的失眠),药物性失眠。

8.催眠及其机制193-194: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催眠性易感与催眠诱导。

9.催眠状态下的意识变化p195:

主动性反应降低,注意层面趋窄化,旧记忆还原,易受暗示性,扮演反常角色,知觉扭曲与幻觉,催眠后遗忘,催眠后暗示。

10.对催眠的理论解释p196-197。

角色扮演理论(反应定势理论),意识分离理论。

11.心理药物对意识的作用p202:

镇静剂,兴奋剂,致幻剂。

智力与创造力

1.智力的含义205-206:

智力是有目的的行动、理性的思维和有效地应对环境的能力(韦克斯勒)

2.智力理论p206-211:

二因素论(斯皮尔曼):

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群因素论(瑟斯顿)

3.心理年龄、智力年龄、比率智商、离差智商的含义p213-214

4.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的测量方法及其优缺点p213-217

a)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智商:

b)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离差智商

c)瑞文推理测验

5.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p218-220

6.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p221-224:

遗传的作用,环境的作用(弗林效应)

7.创造力的含义p225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有知识,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8.发散思维的特征p226:

流畅性(用词、联想、表达、观念)变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