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6132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docx

第一单元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课程名称:

《哲学与人生》第周次授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班级

1412.14131414.1415

学时

2

课程类型

理论+讨论课

课题或

章节题目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情感目标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教学要求

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教学重点

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教学难点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教学方法

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

教具

教案、多媒体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时间分配

(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

2'

74'

2'

1'

板书

设计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3.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二、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1.人生行动的含义

2.制约人生行动的因素

3.人生行动是物质力量和内在精神的统一

三、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1.不同的行动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2.行动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

3.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四、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1.勇敢地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2.遵循客观规律,积极行动

讨论

思考题

作业

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冰棱。

企鹅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聪明的企鹅是在将要上岸之时,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一直沉潜到适当的深度,借用水的浮力,迅猛向上,落于陆地之上。

企鹅的沉潜是为了蓄势,积聚破水而出的力量,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我们应该如何在逆境中行动?

教学

后记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

旁注

组织

教学

 

导入

新课

 

讲授

新课

板书

 

阐述

提问

分析

 

阐述

提问

分析

 

阐述

提问

分析

 

板书

 

阐述

 

提问

分析

 

板书

阐述

 

提问

分析

 

板书

 

阐述

 

提问

分析

 

板书

阐述

 

提问

分析

 

板书

阐述

提问

分析

 

板书

阐述

 

提问

分析

 

板书

阐述

 

提问

分析

 

板书

阐述

提问

分析

 

板书

阐述

 

阐述

 

提问

分析

 

板书

阐述

 

提问

分析

 

阐述

 

提问

 

分析

 

课堂

小结

 

作业

布置

上课准备,师生互相问好。

 

〈创设情景〉

案例1:

歌曲《山不转水在转》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没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蜘蛛吐丝画它自己圆,那太阳掏洞也要织它那条线,再深的巷子也能走出那个天。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没有流不出的水,没有搬不动的山,没有钻不出的窟隆,没有结不成的缘那小曲好唱,唱好了那也难,再长的路程也能绕过那道弯,也能绕过那道弯。

提问:

“山不转水在转”,这句俗语的寓意是什么?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

“山”、“水”、“云”、“风”、“心”都在不停地“转”,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让世界停止运动。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也说明,不管有多少苦难,有多少坎坷,只要用积极的行动去克服困难,总会有峰回路转、阳光明媚的一天。

案例2: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人,自小未曾读书,没有文化,别人都看不起他,称他“吴下阿蒙”。

他因此发愤学习,终成饱学之士。

人们对吕蒙的进步十分惊讶,吕蒙笑道: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毛主席曾经高度评价吕蒙道“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

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

提问: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人生也是运动变化的,不会停滞不前,我们要积极行动,开创人生的新局面。

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人,理解他人的不完善、不成熟。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的定义。

运动是绝对的。

案例1: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提问: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形象地说明了物质运动的哲学原理。

恩格斯曾评价说:

“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

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

案例2: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提问: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水不流动会发臭,木门轴不转就会被虫蛀,物质在运动中才能存在和发展。

物质世界因为运动而生生不息,人类社会在运动中由落后走向兴盛,由愚昧走向文明。

个体在运动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案例3:

刻舟求剑

提问:

刻舟求剑的错误在哪里?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定义

规律是客观的

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案例:

“圣神皇帝”的无奈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自称“圣神皇帝”。

民间传说,一日武则天在花园赏雪,忽然有花开的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腊梅开了。

武则天大悦,下了一道御旨,令园中各花跟腊梅一样为她开放。

百花仙子迫于武则天的权势,不敢违抗。

只有牡丹仙子坚强不屈,拒不从命。

第二天一大早,各处群花大放,真是锦绣乾坤,花花世界。

仔细看去,只有牡丹含苞未开。

武则天大怒,认为她平时对牡丹最厚,牡丹却如此负恩,传令将牡丹贬去洛阳。

“所以天下牡丹,至今惟有洛阳最盛。

提问: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自然界是有时有序的,花卉开放也各有其时,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让春、夏、秋、冬各种季节开放的花,同时开放,即使“圣神皇帝”也是办不到的。

因为这样做违背了自然规律。

然而在今天,人们通过科学研究,认识了百花的生长规律,懂得了花开取决于日照、温度,可以创造或破坏花开的条件,提前或延后花开。

这并不是人为地改变了它们花开的规律,恰恰是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为自己服务,让鲜花按照人们的愿望开放,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3.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案例: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慧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

《坛经》记载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慧能和尚到广州法胜寺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印宗法师在这里讲《涅槃经》,和尚们都在寺门内坐着静心听讲。

忽然一阵风,把悬挂在佛像前面的幡吹动了,飘过来,飘过去。

有两个和尚看见了,议论起来。

一个和尚说:

“你看,风在动。

另一个说:

“不对,那不是风在动,而是幡在动。

是风动还是幡动,两个人争论不休。

慧能听到了,便插嘴说,“那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提问:

慧能和尚的话对不对?

错误在哪里?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脱离了物质的所谓“纯粹”运动是不存在的。

慧能和尚认为,“心”,即人的主观意识就是一切,我的心是怎样的,外界事物就是怎样的。

由于我的心在动,所以才有风动、幡动。

推而广之,整个世界的运动也是由我的心动决定的。

慧能和尚离开物质谈运动,把意识当做是运动的主体,否认物质(风、幡)是运动的主体,最终走向唯心主义。

在实践中,我们只有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理解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运动观。

二、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1.人生行动的含义

什么是人生行动

案例:

马克思说:

“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提问:

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活、聪明的蜜蜂高明之处在哪里?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人生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

人生行动不同于被动、消极地适应外部世界的动物的本能活动。

第一,动物基本上是凭本能行动的,而人有自主的意识,是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的。

第二,人总是自觉地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的,因此,人类行动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

2.制约人生行动的因素

案例:

爱因斯坦的“梦想”

爱因斯坦小时候做梦都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

他一有空就练琴,可是连他的父母都觉得这个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的天赋。

一天,爱因斯坦去请教一位老琴师。

琴师说:

“孩子,你先给我拉一首曲子吧。

”他拉的是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首,简直破绽百出。

一曲终了,老琴师沉吟片刻问他:

“你为什么特别想拉小提琴呢?

”他说:

“我想成功,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出众的小提琴家。

”老人又问:

“那你拉琴快乐吗?

”他回答:

“我非常快乐。

老琴师把爱因斯坦带到自家的花园,对他说:

“孩子,你现在非常快乐,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对不对?

你拉小提琴是为了成功,获得快乐,而现在你已经是这样,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人呢?

你看,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可它们同样美丽,比如玫瑰,比如郁金香,它们在阳光下开放,虽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但这也就够了。

老琴师的这番话,让爱因斯坦恍然大悟。

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不再对拉小提琴那么狂热了,只把它当做调节生活的一种方式。

20年后,他成了名扬天下的物理学家。

提问: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人生行动要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果爱因斯坦不顾自身的先天条件,一味地蛮干,他将一事无成。

在行动中,我们不但要有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也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审慎地判断各种主客观因素,扬长避短,选择正确的行动方向,这样才能一步步踏上成功的快车道。

3.人生行动是物质力量和内在精神的统一

案例: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

“更快、更高、更强。

”这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

提问:

北京奥运会赛场上,最让人感动的瞬间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奥林匹克精神不仅表示在竞技运动中要不畏强手,敢于斗争,赢取胜利,还鼓励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于平庸,要朝气蓬勃,永远进取,超越自我,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三、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1.不同的行动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案例:

“熊猫烧香”

2006年底,一种叫做“熊猫烧香”的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任意肆虐,掀起了一场“黑色恐怖”。

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上百万个人用户、企业局域网用户被感染,损失不可计数。

“熊猫烧香”在网上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公安机关的重视,“熊猫烧香”的幕后黑手李俊最终被抓获。

李俊交代,“最初我设计病毒只是出于好奇和好玩,后来有网友找我买木马,我看靠这个能赚钱,就……”李俊不但设计了“熊猫烧香”病毒,还以自己出售和由他人代卖的方式,将该病毒销售给了120余人,从中非法获利10万余元。

当李俊被捕的消息传到湖北省娲石技术学校——李俊的母校时,老师们怎么也想不到,破坏学校局域网的病毒“熊猫烧香”,竟然是他们的学生李俊搞的鬼。

“李俊很爱学习,尤其是学习计算机,到了痴迷的程度。

”李俊的班主任胡毅老师痛心地说:

“可惜了、可惜了,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

提问:

李俊给了我们哪些教训?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世界浩瀚纷繁,生活瞬息万变,在精神与物质、道义与私利、理想与现实、现在与将来的坐标上,如何开展自己的人生行动,是每个有理想的人应该深思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舞台,同时也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遵守法律规范和社会道德,严厉惩罚那些违背社会规律,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我们在行动中要尊重社会规律,遵守法律和道德,使自己的行动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实现和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2.行动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

案例:

《我的大学》

高尔基早年丧父,11岁开始独立谋生,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

他16岁那年,抱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没有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

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

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

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高尔基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开始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

在革命者的引导下,他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

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提问:

行动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为什么?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大自然并没有直接给我们提供生存必须的衣、食、住、行,这些东西是人们通过行动,按照客观规律和自己的需要制造出来的。

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科学、文学、艺术等等精神财富。

而且,积极的人生行动还为人的全面发展注入活力,使人的体力、智力和意志在行动中得到锻炼和完善。

3.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案例:

舞蹈“千手观音”

提问:

喜欢舞蹈“千手观音”吗?

为什么?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2005年春节晚会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给我们以强烈的震撼。

“千手观音”舞蹈为什么这般美丽?

失聪的姑娘们听不到乐曲,然而她们用其他感官来感受节奏,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极富韵律感和表现力的动作。

可以说,“千手观音”的美源自于他们那纯洁而饱满的精神力量,以及他们用行动演绎出来的精彩人生。

四、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1.勇敢地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案例1:

林肯的一封信

尊敬的先生和夫人:

您还记得30多年前那个圣诞节前夜,那个捡煤屑的小伙子吗?

他当时乞求上帝赐予他一双鞋子,但是上帝没有给他鞋子,而是别有用心地送了他一番比黄金还贵重的话和一双袜子。

正是这样一双袜子激活了他生命的自信与不屈!

这样的帮助比任何同情的施舍都重要,给人一双袜子,让他自己去寻找梦想的鞋子,这是你们的伟大智慧。

衷心地感谢你们,善良而智慧的先生和夫人,他拿着你们给的袜子已经找到了对他而言最宝贵的鞋子——他当上了美国的第一位共和党总统。

我就是那个穷小子。

亚伯拉罕•林肯

案例2:

《为学》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案例3:

愚公移山

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

愚公说:

“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他的行为感动了天帝,天帝命大力神搬走两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提问:

这三则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成功离不开顽强和坚韧的意志。

人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需要具有火热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2.遵循客观规律,积极行动

案例1: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伽利略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发现了若干物理学定理,更重要的是,他把实验的方法与数学方法、逻辑论证相结合,开创了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他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

提问:

从伽利略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我们在认识规律的时候要有科学的态度,使用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案例2: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为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2005年,一个由世界226位知名气象学家组成的考察组,公布了一份当今“天”的状况的报告,显示:

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

提问:

1.分析“杞人忧天”的错误。

2.“杞人忧天”是“庸人自扰”,今日之忧“天”却不再是无稽之谈,为什么?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1.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局限,“杞人”对宇宙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正确的认识,他的担忧是多余的、毫无根据的。

2.人类在对自然界加以利用和改造时,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忽视了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和调节,因而违背了自然规律,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通过这次课程,让学生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思考

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冰棱。

企鹅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聪明的企鹅是在将要上岸之时,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一直沉潜到适当的深度,借用水的浮力,迅猛向上,落于陆地之上。

企鹅的沉潜是为了蓄势,积聚破水而出的力量,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我们应该如何在逆境中行动?

选择

1.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

B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

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

C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这说明(  )。

A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4.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图说明,学习中的记忆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  )。

A

A.按照规律办事

B.改变和废除记忆遗忘规律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可

D.创造记忆遗忘规律

5.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

A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

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

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6.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  )。

B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7.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力需求已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减少。

这意味着(  )。

D

A.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B.企业应不断扩大就业岗位

C.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D.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

8.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

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

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

这说明(  )。

A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

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  )。

D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实事求是

④学而不思则罔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1.B2.C3.A4.A5.A6.B7.D8.A9.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