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6300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分析.docx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分析.docx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分析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分析

姓名:

孙珅学号:

211205268专业班级:

机械设计制造与其自动化(4)班

摘要:

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网络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

如何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本文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网络犯罪的关键即网络管理;二是大学生的自身建设。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原因、预防熊猫烧香

一、大学生网络犯罪的主要原因

  导致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各种因素往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只有对引起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各种因素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1.网络自身的特点与存在的漏洞与缺陷,使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成为可能

  一方面网络自身存在的漏洞和缺陷,为网络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如线间侵入、背后侵入、暗门侵入以与制造逻辑炸弹、定时炸弹等破坏性程序,使网络失灵、数据遭受破坏,甚至造成网络崩溃瘫痪,这些是实施网络攻击、网络破坏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常用的方法和手段。

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的弱点,为大学生攻击网络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违法犯罪目标。

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传输快捷、交互方式多样、高科技化程度高等特点对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也极易激发大学生的挑战欲望,加之网络信息具有易攻击性,电子技术存在脆弱性、环境依赖性、易受干扰性,以与计算机具有信息易泄漏的特性等,使计算机网络系统较易成为受大学生攻击的目标。

此外,我国的网络使用者,普遍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重使用轻安全的现象。

由于将网络安全放在次要的位置,也就导致了安全管理、技术培训严重落后于使用水平,安全技术装备投入极少,缺少必要的安全管理员,缺乏安全管理的技术防范,没有定期的安全测试与检查,没有安全监控[1]。

这种网络安全防范技术落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以与网络管理存在漏洞的现状,是当前网络违法犯罪频频发生的重要因素。

  2.网络立法不完善,网络监管不严,对网络犯罪打击缺乏力度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与普与,我国的网络犯罪案件逐年增多。

为了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和加大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我国的网络立法工作也在逐步进行。

先后颁布实施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

《刑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文本,也有打击计算机犯罪、保护信息安全的条款[2]。

这对于加强网络监管,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在网络监管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实践中,相对网络犯罪的增长速度,网络立法较为滞后,存在网络监管不严,对网络违法犯罪打击缺乏力度的现象。

为此,要实现有效防控网络犯罪包括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必须加强网络立法。

  3.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诱发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

  网络信息庞杂,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错误、虚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的信息。

经常在网上冲浪的大学生难免不受到各种消极信息的腐蚀和毒害。

这不但增加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难度,而且极易使缺乏辨别力的大学生萌发不良的动机,有的甚至诱发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4.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使大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意识弱化现象严重

  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和虚拟性,网络行为极易出现道德约束的真空。

在虚拟世界中,大学生摆脱了现实社会中诸多伦理道德的束缚,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抛弃了社会责任,丧失了应有的道德感和法制观念,而只想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行为,结果造成了自由意识的泛化和破坏欲望的扩张,从而导致了一些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有的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散布反动言论,危害国家安全;侵害个人隐私,损害他人名誉;网上制作、传播、贩卖黄色信息;恶意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入侵网络,盗取帐号;甚至进行网络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

  5.校园网络管理乏力,网络队伍建设滞后

  目前,校园网络在我国各高校已迅速建立起来,为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但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校园网络,目前多数高校还缺乏科学的管理措施,在技术方面也没有建立更有效的监管机制以对网络实行监控和管理,高校固有的高科技资源优势没有在校园网络管理方面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也就不能对大学生的校园网络行为施加有效的监控。

此外,各高校校园网络队伍建设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尤其缺乏一支既懂网络技术又能在网上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致使不能对校园网络消极信息进行有效监控、过滤和清除,不能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也很难占据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

  二、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防范与治理

  大学生网络犯罪案件频频发生,其危害结果严重,社会影响巨大。

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保护公众的权益不受侵犯,实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的防范工作,以遏制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发展势头。

  1.加强网络技术防范和网络监管

  目前网络技术还不十分完善,有些部分比较脆弱,或存在技术漏洞,网络信息系统极易被侵入。

因此,必须加强网络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和网络监管工作。

首先,要重视技术的研发工作,完善技术防范措施。

主要是采取信息加密、防火墙、身份识别、访问控制、网上监控、安全审计、入侵检测、案件跟踪、灾难恢复等技术[3]。

利用信息加密技术,使非法用户无法获取关键信息;采用防火墙技术,可以阻止外界对系统的非法入侵。

其次,对有关信息系统进行自检,查找系统、程序可能存在的漏洞,进行与时修补,增强安全性能。

再次,要加强网络监管的力度。

网络信息繁杂,尤其是色情网站与日俱增,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影响极大,极有可能成为大学生实施网络犯罪的直接诱因。

因此,有关部门应经常对网站、网络信息进行排查,与时清除或取缔。

对网民的上网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建立预警系统与预警制度,对不健康的网络行为进行与时警告。

此外,应大力加强网络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制定计算机网络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制度,以与严格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

 

“武汉男生”,俗称“熊猫烧香”,2006年12月又化身为“金猪报喜”,这是一个感染型的蠕虫病毒,它能感染系统中exe,com,pif,src,html,asp等文件,它还能中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进程并且会删除扩展名为gho的文件,该文件是一系统备份工具GHOST的备份文件,使用户的系统备份文件丢失。

被感染的用户系统中所有.exe可执行文件全部被改成可爱金猪的模样。

2007年1月30日,江民科技反病毒中心监测到,肆虐互联网的“熊猫烧香”又出新变种。

此次变种把“熊猫烧香”图案变成“金猪报喜”。

江民反病毒专家提醒用户,春节临近,谨防春节期间病毒借人们互致祝福之际大面积爆发。

专家介绍,“熊猫烧香”2006年11月中旬被首次发现,短短两个月时间,新老变种已达700多种,据江民反病毒预警中心监测到的数据显示,“熊猫烧香”病毒2006年12月一举闯入病毒排名前20名,2007年1月份更是有望进入前10名。

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分别为:

广东、山东、江苏、北京和辽宁。

针对该病毒,江民杀毒软件KV系列已紧急升级,用户升级到最新病毒库即可有效防范该病毒于系统之外。

江民“熊猫烧香”专杀工具已同步更新,未安装杀毒软件的用户可以登陆江民网站下载杀毒。

此外,针对“熊猫烧香”变种频繁的特征,江民杀毒软件kv2007主动防御规则库可彻底防范“熊猫烧香”与其变种,用户可以登陆江民反病毒论坛下载使用。

病毒的作者叫李俊一个水泥厂技校毕业的中专生,一个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电脑爱好者,一个被杀毒软件公司拒之门外的年轻人,荼毒了小半个中国互联网。

李俊的父母一直在家乡阳逻娲石水泥厂上班,前几年双双下岗,他妈妈做了个小推车在街上卖早点,他爸爸则到了一家私人瓦厂打工。

52岁的李俊妈妈陈女士说,李俊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玩电脑,没事就到网吧去玩,因为怕他在外面学坏,家里就给他买了台电脑。

没想到到头来儿子却是因为“玩电脑”被警察抓走,陈女士感到悔恨不已。

李俊的父亲则说,四五岁时,李俊爱上了玩积木与拆卸家中的小机械,那时候,李俊将家中的收音机、闹钟、手电筒等凡是能拆开的物品,都拆成一个个零部件,歪着脑袋观察每个零部件后,又将零部件重新组装起来,恢复原样。

如果闹钟再次走动或收音机能发出声音时,李俊往往会拍手大笑,自顾自庆祝半天。

李俊的误入歧途令人惋惜。

  

(一)重在网吧管理和学生校外租住房管理

  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已基本上达到普与的程度,在校园网建设中,特别注意了对不良信息的监管和过滤。

因此,客观上基本消除了学生从事网络犯罪的可能性,大学生网络犯罪主要是在网吧上进行。

不难看出,每一所高校都是以多家网吧环绕为特征的,这就给大学生从事犯罪提供了理想的空间。

现在的管理体制是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看上去管理者众多,但实际上谁都没有到位。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成立联合管理办公室,将原来分散在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管理网吧的权限集中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网吧的有效管理。

同时,要从源头对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有关电信运营商进行严格要求,按照国家规定,对证照不全的网吧一律不许提供接入服务,并于每天零时至八时对所有网吧停止网络接入服务,这是最有效和最低廉的管理手段。

同时网络的安全监控软件也要在网吧里安装,一旦有浏览色情和非法网站,便自动地阻断。

  目前,高校学生校外租宿情况普遍,这样一来大学生在外租房的网络行为既不受学校的限制,又不在网吧管理的行列,因此,绝不能忽略这一重要事实,对这些大学生的管理,只有靠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则要承担起这份责任,要从关心学生生活出发,多多深入学生租住地,与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强化对大学生的教育

  1、加强法制教育。

面对日益增长的网络犯罪,国际社会早已开始着手与电子信息网络相关的立法工作,在初步建立有关电子信息网络标准化统一规则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开展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立法方面的工作,法国、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早,给我国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研究和借鉴提供了重要内容。

对于网络,我国颁布的条例和部门规章有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7年《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办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规定》;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1997年《刑法》的有关规定;2000年《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1年《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管理办法》;公安部1997年《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分类原则》等。

对大学生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网络犯罪、网络犯罪的危害、网络犯罪的处罚等,让法律法规真正起到震慑作用,也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能力。

  2、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具有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它使人们从内心形成道德情感、信念和善恶是非观念,从而支配人们的内心活动和动机,以此实现内在的自我约束。

在网络立法尚不健全的今天,提倡网络道德尤其必要。

因此,在加强传统道德教育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网络道德教育。

应当把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到高校德育教育的范畴。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正确处理虚拟和现实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道德观;引导学生合理取舍网络信息,努力规范网络行为;培养广大学生的自律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尽管大学生网络犯罪率相对于其他一些犯罪要低,但网络犯罪的隐蔽性、智能性、连续性、无国界性和巨大的危害性特点,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应该让他们远离犯罪,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