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6430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docx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7672

高考文言文全程复习方案(共六课时)

教学园地

06-171452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实词含义及推断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掌握常用的18个虚词并在对比中辨别它的用法。

     3、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并能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方法。

     4、把握常见的偏义复词、古今同形异义词

     5、掌握文言固定结构

     6、把握筛选信息试题和综合试题答题技巧

  复习课时:

十课时

  复习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讲析汉字造字法及通假字

     一、汉字的构造

  1、汉字的特性

  汉字是含有表音倾向的表意类型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对本义的了解。

所以,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有必要了解汉字形体的构造。

  2、什么是“六书”?

  所谓“六书”,是秦汉间的学者分析汉字结构的特点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按照许慎《说文·叙》所用的名称和班固《汉书·艺文志》所排的顺序,它们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注、假借。

每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下面我们以许慎的定义、例字为基础来进行解说:

   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jíqū),日月是也。

”(所谓象形,就是画成那种物体,随着它的形体而曲折,日月二字就是这样。

   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所谓指事,就是看到它的形体就能够认识它,但是需要经过观察分析才可以领悟它的意义,上下二字就是这样。

   会意──“会意者,比(bì)类合谊,以见(xiàn)指撝(huī),武信是也。

”(所谓会意,就是把表示事类的字放在一起,并且把它们的意义合在一起,从而表示一个新意义,武信二字就是这样。

   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所谓形声,就是用表示事类的字作为意符,用在语言中接近于该词的声音的字作为声符,用声符配合意符而成,江河二字就是这样。

   注──“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所谓注,就是先立共同的义类,再注上表义的字为其类之首以统一之,使这些字同受意于这个标首的字,考老的关系就是这样。

   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所谓假借,就是对于某一个词本来没有表示它的字,找一个语言中的同音字用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训君之令与长上之长这二字就是这样。

   我们认为,六书中的象形、形声、假借这三类是最重要的。

那么,这三类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象形字是汉字造字的基础,会意字、形声字是在它的基础上造出来的;一部分指事字也是以它为基础而造出来的。

如:

日月,明,萌

   其次形声是一种最能产的造字法,形声字占了汉字总数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

最后假借字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它扩大了字的使用范围,使字获得了假借义,是不造字的造字。

第二,它有时也是创造新字的桥梁。

假借义一旦独占该字,那么本义只好另造新字,这也推动了新字的创造。

如:

新(取木也)其(其簸也)求(皮衣也)

   二、古字通假

   本有其字,古人临文时却用了同音或音近的字,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

这是读古书时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这种“本有其字”的通假,属于训诂学上的问题,与文字学上的“本无其字”的假借不是一回事。

   文字学上的假借,那是文字学家们要研究的问题,而大多数读者却可以不管。

假如要求普通读者在读古书时,遇到诸如“新”、“旧”之类的字也要想着“新,原本是指取木;这里当新近讲,是借来的。

旧,原本是指猫头鹰一类的鸟;这里当陈旧讲,也是借来的”的话,这未免太苛求于人了!

而事实上也无此必要。

所以,我们首先需要认真对待的应当是本有其字的通假。

   破通假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语音条件,二是文献条件。

所谓语音条件,就是在那个时代两字的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具体地说,就是两字的声母必须相同或相近,韵部也必须相同或相近。

所谓文献条件,就是在那个时代的其他文献中也有类似的用例,而不是孤例,这就是清儒所说的“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

 

   一种是音同或音近而意义也相通的两个字,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叫做“通用”,如,“县”通“悬”,“责”通“债”,“反”通“返”,“知”通“智”。

   另一种是借用音同或音近但意义毫不相干的字来替代某个语音或字,这种情况叫做假借。

假借字又有两种情况。

   

(1)“本无其字”的假借。

如:

古代原只有第二人称代词的读音而没有字,于是借一些读音与第二人称代词读音相通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样就不需另造新字了。

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中的“女”是假借字。

   

(2)“本有其字”的假借。

文字中已有某字,可是写的人偏不用,而借用一个与这个字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而这两个字的字形不一定有联系,意义也没有什么关系。

简言之,即“形异义异而音不异”。

如,“君子生非异也”(《劝学》)中的“生”通“性”;“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中的“得”通“德”。

这一类字又称为通借字。

   三、古今字

   所谓古今字,是指在某个意义上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字形,先出现的叫做“古字”,后起的叫做“今字”。

如:

莫-暮,然-燃。

  各组古今字内部的时间杠子是千差万别的。

如:

反-返,返字已见于公元前433年楚曾侯钟。

孰-熟,孰字加火,始见于《玉篇》(南朝梁、陈之间顾野王所著字书)。

  造成古今字的具体原因是:

  1、假借字久借不归,只得给原义另造新字。

如:

亦-腋。

  2、词的分化引起字的分别。

或加旁以别义,如:

辟-避、僻、譬……;或换旁以别义,如:

说-悦,赴-讣。

  今字的义项少,较单纯;古字的义项多,较复杂。

古字的义项大多等于今字的义项与它本形今保留义项的加合。

如:

     古“说”=悦+今“说”。

  对古今字问题,古书注释的规范是: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

  ×,×的古字。

  ×,今字作×。

  常见的古今字:

  卬-仰暴-曝被-披辟-僻避嬖譬采-彩睬差-瘥柴-祡陈-阵垂-陲错-措大-太当-挡到-倒道-导弟-悌第队-坠  

   反-返风-讽奉-捧俸孚-孵府-腑赴-讣感-撼告-诰共-供恭拱昏-婚火-伙或-国域惑贾-价结-髻解-懈廨介-  界景-影竟-境敬-警匡-筐框眶雷-擂利-痢厉-砺两-辆名-铭莫-暮内-纳其-箕齐-剂斋禽-擒顷-倾求-裘  

   取-娶全-痊然-燃沙-纱适-嫡受-授孰-熟属-嘱衰-缞蓑说-悦司-伺孙-逊台-怡唐-塘汤-烫田-畋听-厅  亭-停廷-庭童-瞳尉-慰熨罔-惘文-纹息-熄夏-厦箱-厢县-悬写-泻新-薪虚-墟畜-蓄厓-涯厌-压餍要-腰  

   益-溢亦-腋阴-荫爰-援原-源臧-藏脏责-债章-彰争-诤支-枝肢止-趾知-智州-洲尊-樽坐-座

  古今字与通假字辨:

  通假字,是本有其字,临时借他字表音。

通假字与本字只是音同或音近因而通用的关系,没有什么直接引申关系。

如:

蚤-早,原-愿,填-镇。

  古今字,在未有今字之前,就是由古字兼职。

在某个意义上,古今字其实是同一个字的先后不同的写法。

古今字中,古字其实才是本字,而加旁或换旁(或另造)的今字倒是后起的。

我们不能不顾事实,反倒说今字才是本字。

如:

说-悦,亦-腋,莫-暮,北-背。

   备课参考资料

   浅论汉字

   世界各国最初的文字都是象形方块字,但在社会活动中,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和加深,逐渐感到象形字已经无法满足社会活动的需要,于是很多国家都纷纷抛弃了象形字,而为字母拼音。

只有中国人,利用自己高超的智慧,始终没有放弃方块字,并且不断的深化,丰富,使汉字终于成了世界上唯一的形美,音美,意美,简练的文字。

如果将来有一天,世界要统一文字的话,我相信,肯定是选择汉字。

  中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了汉字的构造法,也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注、假借六种造字法,这就是六书。

下边我们就对六种方法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1、象形

  象形是摹拟事物的外部形状造字的方法,用象形法造出的字是象形字。

例如:

人体类:

人、手、口、舌、足、耳、目、女;日、月、山、水;鱼、鸟、艸、竹的篆书,和具体的物体很想象。

象形字容易辨认,但对一些复杂的事物和抽象的概念则无法表达,例如,“世界”,“天涯”等虽是实在的物象,却不宜用象形的方法表现,再譬如“思想”“气质”,“风度”这些抽象的词语就更难象形了。

   2、指事

  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的造字法,用指事法造出的字是指事字。

指事字分两种:

一种是纯象征性符号构成的,例如:

一、二、三、四、上、下等,这类指事字很少;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提示性符号构成的,如“刃”在“刀”加一点,表示刀口;“甘”在口内加一点,表示口中含有甘美的食物等。

指事字和象形字都是独体字。

   3、会意

  象形字容易看出造字的道理,但不能表达抽象的意思,于是古人便创造了另一种造字法,会意法—就是用不同的符号或是借用象形字加上一些符号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例如“不正”是“歪”,两棵树为“林”,三棵树为“森”,草生田中为“苗”,人靠在树旁为“休”,人在牢中为“囚”,上小下大为“尖”等。

会意字一般都是合体字。

   4、形声

  形声由表示意义类属的形旁和表示读音(韵母的音)的声旁组成,用这种造字法造的字叫形声字。

例如左形右声:

河晴;右形左声:

胡,剃;上形下声:

空芳;下形上声:

勇盛;外形内声:

阁固;内形外声:

闻问等。

形声字都是合体字,而且是汉字中占的比例最多。

   5、注

  语言中有些词有音无字,借用它已有的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

例如“考”字的解释是“老”(古时父亲为考、母亲为妣)反过来,“老”也是“考”的意思,所以是一对注字。

还有“少”和“小”,“万”和“方”都分别是一对注字。

   6、假借

  汉字经常使用的意义和构形的意义不同,而这具有同音词的关系。

例如,假借“簸箕”的“箕”表示代词的“其”,假借“乌鸦”的“乌”表示“呜呼”的“呜”等等。

上边这些例字都是采用象形法造的字,但是使用的意义都与所象之形没有关系。

因此,从使用来看,都属于假借字。

假借法启发了汉字的创造由形——义关系发展到音——义关系,从而启发了“形声法”。

假借法在汉字构形理性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不是所有的字都是由上述六种方法组成的,回答是肯定的。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觉有些字,无论用什么造字法都无法解释,这是由于古时候和今天的读音不同造成的。

例如徘徊的“徊”字,是形声字,“左形右声”左边的双人旁表示走路,读右边的回字的韵母的读音。

但是如果这样就应该读(paihui)而不是(paihuai)原来,回字古时候是读(huai¸怀)¸杜甫诗《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韵脚是哀,来,台,杯(杯字古时读bai),韵母都是(ai)。

还有贺之章的“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中也是如此。

直至今日,大理一带还保持着古时的读音把回字读(怀)。

   还有些字,不论你用那一种造字方法都无法解释,譬如“射”字,由“寸身”两字合成,应该是会意字,但却解释不清楚。

其实这是历史上弄错了的。

射字和矮字相互换错了,射字由“寸”和“身”组成,身子只有一寸,应该是矮。

而矮字由“委”字和“失”字组成,委是动词,表示放的意思,那么把“失”(箭)放出去,应该是射。

还有“出”字和“重”字也相互换错了,山上有山,表示重叠,两座山在一起,还表示很重,所以“出”字应该读重量的“重”,同时也读重叠的“重”。

而“重”字由“千”“里”两字组成,千里之外,表示人出去了,应该读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古今同形异义

   一、什么叫古今异义?

   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古今异义的种类:

     1、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

“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

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练习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古义:

中原地区。

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

母亲。

今义:

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③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古义:

父母兄弟等亲属。

今义:

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2、词义的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如:

“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练习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 古义:

崤山以东。

今义:

山东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

妻子儿女。

今义:

妻,与“丈夫”相对

   ③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  古义:

因此写作。

今义:

因果连词,表原因。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  古义:

求学的人。

今义: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词义移:

   所谓“词义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如:

“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移为偷窃。

又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练习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古义:

外交使者。

今义:

出门时带的包裹。

   ②颜色不少变    颜色  古义:

容颜、脸色。

今义:

色彩。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秋天  古义:

秋日的天空。

今义:

秋季。

   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春秋  古义:

年岁、年龄。

今义:

春天和秋天。

     4、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

如: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练习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约束  古义:

盟约。

今义:

限制。

   ②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举 古义:

攻克。

今义:

抬起。

   ③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走 古义:

跑。

今义:

行走。

   ④吾羞,不忍为之下   羞  古义:

羞愧、感到耻辱。

今义:

害羞、不好意思。

      5、词义强化: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

如:

“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练习5.结实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古代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今天表示品德低下。

   ②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

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现在表示为正义牺牲的人。

   ③(廉颇)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 宣言:

古代是扬言的意思,现在表示宣告,声明。

   ④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

古代是指给人看,现在是表示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

      6、感情色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如:

“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

“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

“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练习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 可怜:

这里是可爱之意,褒义词,今意是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

      ②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牺牲:

这里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

      ③天下云集响应  响应:

这里是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现在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

      7、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

如:

“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

    练习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股:

古代指大腿,现在已不用,指臀部、屁股。

    ②愿为市鞍马  市:

这里指买,现在已不用,指城镇、集市。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

古义指告戒、告诉,现已不用,用于指感谢。

   补充内容:

单音词和复音词

   一般来说,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现代双音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显著的不同。

   文言单音词到现代双音词的演变

   由单音词发展为双音词,大致有三种情况:

   1、原来的单音词后面或前面加上一个辅助成分(也称后缀或前缀),加后缀的如:

鼻-鼻子,石-石头;加前缀的如:

师-老师,姨-阿姨。

   2、在原来单音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作为语素之一)。

例如,率-率领,议-议论,亡-逃亡,恭-恭敬,予-给予,奇-奇怪,寒-寒冷,饥-饥恶,旗-旗帜,巩-巩固。

   3、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

例如:

岐-岔路,夷-平坦,傍-靠近,邦-国家,眠-睡觉,冥-昏暗。

   不要把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

   有时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连用和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双音词词形相同,往往容易被误认为一个双音词而用现代词义去解释,结果就歪曲了愿意。

如,“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地方”是两个词,地-土地,方-方圆,周围。

   文言中的复音词

   文言中也有小部分复音词,它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即字)组成,其构成情况大致如下:

   1、单纯的复音词。

这类词包括:

   联绵词:

有双声关系的,如:

踌躇、萧瑟、陆离、玲珑,辗等;

   有叠韵关系的,如,彷徨、逡巡、须臾、窈窕、仓皇、披靡等。

   译音词:

如,单于、可汉、葡萄、琵琶等。

   叠音词:

如,奄奄、翩翩、霏霏、区区等。

   这类词两个音节组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单个音节不表示任何意思,所以不能拆开解释。

   2、合成的复音词。

从构词方式上看,包括:

   联合式,如,社稷、旌旗、婚姻、殷勤、首领、干戈、倾覆等。

   偏正式,如,天子、布衣、足下、太息、横行等。

   附加式,如,阿母、森然、率尔等。

   偏义复词,这类词是指两个由意义相近或相对、相反的语素构成的双音词,在实际使用时,意义只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

如,“缓急”(《谭嗣同》)中的“冀缓急或可救助”)偏指“急”,“利害”(《〈指南录〉后序》中的“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偏指“害”。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

  如,以笔画最少的“一”字为例,常用义项就有六七个。

   一人,一桌(《口技》)               数目

   古今一也(《察今》)                 相同,一样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统一

   用心一也(《劝学》)                 专一

   上下天光,一碧万倾(《岳阳楼记》)     满,全

一至此乎(《史记·滑稽列传》)        竟,乃

   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

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词的本义是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的新的词义,假借义是借用作另外一个同音的词的意义。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偏义复词和二、三两课时练习

   一、偏义复词

   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异同:

偏义复词,不同。

   ②昼夜勤作息   作息:

偏义复词,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

偏义复词,离去。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种树的地方称园,种菜的地方叫圃。

既是窃桃李,当然是入园,“圃”无义。

   ②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

偏义复词,婆婆。

   ③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

偏义复词,指兄长。

  3.附偏义复词汇总表

例句

偏义复词

偏指义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出入

偏指出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

偏指入

吉凶未卜

吉凶

偏指凶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国家

偏指国

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

父母、弟兄

偏指母、兄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多少

偏指多

沿溪行,忘路之远近

远近

偏指远

死生,昼夜事也

死生

偏指死

房子内没有动静

动静

偏指动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成败

偏指成

 

   二、小练习:

区别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①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不过:

不超过,现为折连词。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从而:

跟随而且,现在是承接连词。

   ③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交通:

交错相通,现在指运输、邮政等部门。

   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祖父:

祖辈和父辈,现指父亲的父亲。

   ⑤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

偏义复词,进入。

非常:

不寻常,意外,现指很、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