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风景区导游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6529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山风景区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赤山风景区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赤山风景区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赤山风景区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赤山风景区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赤山风景区导游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赤山风景区导游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赤山风景区导游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赤山风景区导游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赤山风景区导游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赤山风景区导游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赤山风景区导游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赤山风景区导游词.docx

《赤山风景区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山风景区导游词.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赤山风景区导游词.docx

赤山风景区导游词

赤山风景区导游词

【篇一:

石岛赤山法华院导游词】

石岛赤山法华院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的行程是威海石岛赤山游。

下面我把景区大体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赤山景区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中国首届魅力城市——威海市东南部的石岛海滨。

整个景区前期基础建设投资3.2亿元,景区占地12.8平方公里,山海相连。

2005年4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当年就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威海三大景区之一和山东旅游新热点,也是韩国和日本游客来山东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赤山海拔370米,雄峙黄海之滨。

这里以“东方神山”、“佛教胜地”、“海岛民俗”、“森林公园”而著称。

整个景区踞赤山山系,与黄海相连,三季花香,四季树绿,森林覆盖率95%以上,气候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1.4摄氏度,空气中负离子浓度高达69028个/立方厘米,被誉为“天然氧吧”;山中园林设计非常到位,曲径通幽,溪水潺潺,林间花木弥香,百鸟婉转。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为英名远播的日韩的赤山明神就出生于在赤山红门洞,自古这里又有“海外仙山”、“神之故乡”之美誉。

景区现有威海最古老的佛教寺院——赤山法华院;

世界唯一的观音动感音乐喷泉广场——极乐菩萨界;

世界最大的锻铜神像、中国第一海神像——赤山明神(大明圣境);

反映胶东历史变迁事象的民俗博物馆——荣成民俗馆;

记述韩国民族英雄、海上贸易家张保皋生平壮举的张保皋传记馆等10大景区。

由于景区面积较大,为方便游客配备了舒适的旅游观光车,大家可以坐旅游车方便快捷的到达各个景点。

早在春秋时期,赤山因山体岩石发红得名,并成为沟通中韩日南亚商业贸易的北方名山。

隋唐时期,更有天门院、竹林寺、红尼庵等寺院闻名。

公元807年,新罗人(今韩国)张保皋应征唐朝军队,因武艺超群,作战勇敢,功勋卓著而成为“武宁军小将”。

当时,与韩国一衣带水的石岛湾众多村庄居住的新罗人,几乎人人信仰佛教,为了家乡人的精神寄托,张保皋征得唐王同意,于唐穆宗四年(公元824年),在赤山浦(今石岛湾)建立寺院。

因建院时请来的首批僧人属于天台宗,诵读的是《法华经》,故取名“法华院”。

公元828年,张保皋回新罗平定海盗之后,开辟新罗、中国和日本三国之间的海上通道,致力于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显赫一时的“海上王”和新罗的民族英雄。

公元837年,日本高僧、日本天台宗第三代座主圆仁法师,为天台宗未解教义入唐求法。

圆仁入唐求法九年零七个月,期间往返赤山三次,滞留时间共达两年九个月。

他根据亲身经历用汉语所著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被后人列为东方三大旅行记之一,是研究唐代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史料。

张保皋和圆仁的到来,遂使赤山成为佛教胜地和中韩日三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地。

景区的圆仁入唐求法馆主要展示了隋唐佛教发展史、圆仁法师入唐求法及归国后在日本建立赤山禅院的过程。

位于景区东端峰顶的赤山明神铜像高58.8米,重380多吨。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锻铜神像,据史料记载,赤山明神是中国古代北方及沿海的地域保护神。

其威力广大,能保佑人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公元847年,圆仁法师由赤山浦渡海回国。

途中突遇风浪。

危难之时,赤山明神现身施法,海面

顿时风平浪静。

圆仁一行化险为夷。

得以顺利回国。

他圆寂后,弟子遵其遗嘱,修建了后来成为日本京都七大古都之一的赤山禅院,供奉的主神就是赤山明神。

景区中心的极乐菩萨界,是运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集雕塑、音乐、喷泉、瀑布、焰火于一体,生动演绎古老佛教文化的动态音乐广场。

它以水幕环绕衬托,高25.8米、重200余吨的锡青铜铸造的滴水观音位于广场中心,观音自转一周,莲花座下的金童玉女手托金盘,从徐徐开启的门中走出,承接观音菩萨抛洒的甘露。

护法的四大金刚力士口中喷出五彩火焰,供养菩萨翩翩起舞,池边的9条金龙紧跟着行云布雨,喷出水柱,阳光下水幕喷泉中折射出神奇的七彩霓虹,整个演示过程15分钟,其设计之新颖,规模之庞大,效果之独特,意境之殊胜,实属世间独一无二,非佛之宝地难得一见。

法华院:

胶东半岛最早的佛院之一,也是目前威海唯一的佛教寺院,公元824年由新罗人张保皋所建。

因建院时请来诵经的首批僧人属于天台宗派,诵法华经,故此院命名为法华院。

1988年该院重建,1989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院名。

整个寺院由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殿、三佛宝殿等组成。

古刹掩映在碧树秀林之中,四周层峦叠嶂。

常年云笼霞罩,庙宇香火旺盛。

荣成民俗馆:

位于法华院南,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共设有山海耕牧、城乡情韵、劳逸人生3大展厅及沃野追梦、沧海弄潮、乡舍问俗、古城寻风、手上营生、逸趣闲情6个展区。

主要通过实物、图片、雕塑模拟等手段,反映荣成近代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事象及传承变化,展示荣成的风土人情和荣成人民的勤劳智慧。

张保皋传记馆:

位于莲花山南侧,占地1.3万平方米,总投资2100万元。

共设大唐追梦、武宁从军、缘定赤山、清海沉浮、源远流长五个展厅及一个影视厅。

主要展示张保皋入唐背景、参加武宁军作战、建立赤山法华院、设立清海镇、扫平新罗海盗、禁止奴隶买卖、开展海上贸易活动等内容。

展馆建筑为仿唐风格,雕梁画栋,气势宏伟。

院内矗立着8米高的张保皋铜像。

四周长廊环绕水榭迂回,翠竹繁花掩映其中。

在张保皋传记馆后的莲花顶上,矗立着高15米的张保皋纪念塔,由韩世界民族联合会捐资建立,韩国前总统金泳三题写了碑名。

赤山明神:

为目前景区最大的景观点,占地2.6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

由大明圣境石牌楼、仙人棋盘、东峰观景台、赤山明神铜像及其他附属建筑组成。

其中大明圣境石牌楼高12.48米,宽26.98米,由著名书法刘炳森题字。

赤山明神像为亚洲最高的锻铜坐神像,高58.8米,总投资4500万元。

据史书载,赤山明神是中国北方之保护神。

他不仅是中国民间的保护神,也是韩国,日本、甚至波斯、大食(阿拉伯)等诸多国家民间的保护神。

尤其是韩国、日本的许多禅院里如今供奉着赤山明神(新罗神)。

法华塔:

位于赤山禅院后的赤山西侧,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高48米,共七层,该塔耸立于郁郁葱葱的密林中,气势恢弘,登塔远眺碧海蓝天,翠峦奇谷,鸟韵交啼,百卉异香。

十大景观区空间序列清晰、功能完备,特色鲜明。

赤山法华院、赤山禅院、极乐菩萨界、大明圣境、天后宫现已形成了山东最大的宗教文化景观建筑群,每年的佛教道教节日,这里都举行盛大的法会,场面之壮观,规模之宏大,香火之鼎盛为胶东佛教界之最。

钟灵毓秀的石岛赤山以碧海蓝天、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人文资源,每年吸引着大批的中外游人。

【篇二:

南洞庭湖湿地景区导游词】

南洞庭湖湿地景区导游词

南洞庭湖湿地景区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一路辛苦了。

欢迎你们来到风光秀美的南洞庭。

今天的行程是这样为您安排的我们将乘船游览南洞庭中的七星洲,登凌云塔,观赏万顷芦苇,洞庭神树,体验洞庭渔村风情,品尝洞庭全鱼席和洞庭四珍。

今天的行程主要是在水上,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洞庭湖是1亿年前的地层断裂塌陷而成的,现有面积3999平方千米,分为东、西、南三个部分,我们看到的南洞庭湖区域面积超过1680平方千米。

2002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湿地名录。

南洞庭湖区是一处集湖光水色、岛屿汀州、珍稀物种和动人传说于一体的神奇之地。

各位游客,大家现在看到的洲岛湖汊就是美丽的七星洲,远远望去,它就像北斗七星散落湖中,七星洲也由此而得名。

洞庭湖形成于1亿年前的燕山运动后期,是传说中的云梦之泽。

洞庭湖是世界上水位落差最大的内陆湖泊,最大落差达13米。

湿地内河网交错,季节性变化大,水涨为湖,水落为洲。

七星洲在丰水季节为一片汪洋。

各位游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洞庭湖上仅存的两座石塔之一的凌云塔(另一座为镇江塔),洞庭双塔是我国水工建筑的杰出代表。

(登塔)凌云塔建造于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

塔高33米,七层、八方,为中空楼阁式石塔,塔基由松木和煤炭填充而成,塔身由16700多块花岗岩砌就,塔一层门联是文星磊落昭银汉,笔阵嵯峨焕彩霞,二层北门刻有挺书一支挥翰墨,连登七级会风云。

登凌云塔,你们会不会有曲曲层层皆人画、晴晴雨雨总宜人的感觉呢?

凌云塔修好以后,清代名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和彭玉麟相邀登塔游览,并各吟诗一句,联成七言绝句一首

洞庭秋水砚池波,

拿过君山当墨磨。

宝塔倒悬权作笔,

苍天能写几行多。

凌云塔至今保存完好。

198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游客上船时)大家请看我的左手边这条江,这就是资江。

(船驶入江后)大家看到的广阔湖面是南洞庭18个大湖中的万子湖。

万子湖是在洞庭湖南移过程中形成的,它在明朝以前只是一条河,叫青草河,相传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每到阳春三月,都要相邀到这里来踏青吟诗,因古代文人名字后边多带子,故名万子湖,指文人骚客游览之地。

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6000~8000年前,人类开始在这里种植水稻。

2000多年前的屈原流放到此,仍忧心于楚国的安危,行吟于芷草幽兰间,写下了《楚辞》、《仇歌》、《天问》、《橘颂》、《涉江》等不朽诗篇。

范蠡抛却荣华富贵,与西施泛舟于湖光山水间,隐居于赤山岛。

三国时期的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率兵在此鏖战。

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王昌龄、朱熹等文人墨客的足迹至今可寻。

范仲淹感叹洞庭湖之胜状,发出了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

南宋时期的钟相、杨幺在这里喊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呼声,凭借广阔的湖面,纵横交错的水网,迷宫般的芦苇荡与官兵抗争10多年。

等会我要带大家游览的就是洞庭湖四岛中的莲花坳和撂刀口,这两个岛均是因杨幺起义而得名。

(登莲花坳)莲花坳村是我省仅存的几个自然渔村之一,小岛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居住着30多户以捕鱼捞虾为生的渔民,这里保存着比较完整的洞庭渔家风俗。

大家可以在这里感受杨树底下系小舟的诗情画意;还可以看到数百年来洞庭渔民的捕鱼工具;品尝洞庭渔民特有的姜溶茶和洞庭四珍。

(过洞庭神树)这棵就是洞庭神树,它的学名叫乌桕树,已经有近200年的寿命了。

我给大家提个问题,有谁知道,这棵树为什么会长在湖中吗?

还是我来告诉大家吧!

明朝以前,这片地方是陆地,这棵树的旁边就是洞庭龙王庙,由于南洞庭湖地质塌陷,许多年后,龙王庙沉下去了,我们还可以从树的根部和岛的四周,看到庙宇的砖石等遗存。

据科学考证,南洞庭每年的沉降速度为5-10毫米。

洞庭神树是洞庭湖地质变迁的有力佐证。

各位游客,我们即将登上的是南洞庭上的自然渔村撂刀口,传说是南宋农民起义领袖杨幺被岳飞军队战败后沉刀的地方,故此得名。

大家可以上去走走,感受渔村渔民的生产生活。

(观天鹅凼)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南洞庭最有视觉冲击力的著名景点——天鹅凼,这是鸟类的天堂,在此处越冬和栖息的水禽有10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水禽6种:

白鹳、黑鹳、白鹤、白头鹤、大鸨、中华秋沙鸭,它们在此越冬栖息。

(观湖上草原)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大家一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

水草肥美,一望无边,真正的大草原也比它逊色多了。

湖州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季节性水位变化大,植物分布依水位梯度变化而呈带状分布,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洲滩裸地植物,主要优势植物群落有:

莲群落、辣蓼群落、芦苇群落、蒿草群落、鸡婆柳群落、苔草群落。

这片水中草地还是亚洲最大的淡水鱼繁衍基地。

(回航)南洞庭湖融国际重要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及全球生物多样性于一体,蕴藏着十分丰富、具有突出价值的世界遗产资源,南洞庭湖以内陆湖泊湿地和渔耕文化为核心,是一处具有世界独特意义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沅江地处南洞庭腹地,千年湖湘灿烂文化和独特的湖泊湿地生态环境,璀璨丰富的人文古迹和天生丽质的湖泊湿地美景,构成了南洞庭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现已开发南洞庭湿地生态风景区、胭脂湖休闲度假区、赤山岛风景区和两江五湖景区等四个特色各异的旅游景区。

各位朋友,感谢大家的合作与支持,顺祝各位旅途愉快。

【篇三:

方山风景区导游词】

方山风景区导游词

讲解线路:

方山概况——方山石牌坊——定林寺——定林寺斜塔——天印宫花园——南天门、天池——紫雾茶园、长寿村——火山口、玄武岩墙——洞玄观、古生物化石、洗药池

【方山概况】

各位游客,欢迎来到方山风景区参观游览。

方山风景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中部,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海拔209米。

从远处看,方山风景区山体呈方形,山顶平坦,所以被称为方山。

在古代,方山也被称为天印山。

方山由于四角方正,四四方方,就像一枚玉印从天而降,所以也叫“天印山”。

关于“天印山”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据说,有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闲暇无事,正在无意识地把玩自己的金印。

谁知一不小心,金印掉到脚下,未等弯腰拾起,金印又骨碌碌落下凡尘,不偏不倚正掉在今方山这个方位上,化为一座大山。

玉帝本想派天兵天将将这颗金印收回,但转念一想,自己贵为天帝而丢了大印,若传了出去,岂不惹人笑话?

他于是将错就错,传下圣旨说:

“而今天下太平,金印闲置无用,朕赐金印下凡,为水乡泽国增添一个山景吧。

”同时,他又派殿前侍卫青龙、黄龙下凡看守,防止金印被人偷去。

金印下凡形成天印山,双龙下凡使天印山上长出一个圆圆印纽,纽上盘着两条龙,一南一北,昂首窥视着过往行人。

而山外四周仍是水乡泽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龙藏浦,也就是今天的秦淮河,再说这天印山以外的大片土地都是黑泥灰土,唯有这山脚周围却是红色土壤。

据说那就是粘在印底下的红印泥。

南京周边多山,但像方山这样孤立地立于平地之上,且如此正正方方的却是绝无仅有。

传说方山的形成和秦始皇有关,当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途径秣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发现这里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具有帝王之气,为了防止南京诞生帝王威胁到自己的帝位,秦始皇决定凿方山,断长陇,引淮水以破帝王之气,于是抽出腰间的神鞭,对准方山,使劲拦腰猛抽了一鞭。

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惊天动地,飞沙走石。

只见方山齐腰断裂。

上半截向东南飞去30多华里,落一大湖之中,因山通体赤色,后人叫作“赤山”。

说来也怪,鞭后的方山顶上平平整整、四四方方,就像一冲田,可以栽茶种粮。

那赤山脚与方山顶正好一样大小,正是鞭飞出去的上半截方山以及顶上的龟形印纽。

而且在方山与赤山这两个红土山之间,黑肥田土中还有一条若断若续的红土带,那正是当时顺鞭洒落下来的。

再说秦始皇回鞭时,鞭梢上又带回一些土石,较大一块落在方山西北约10华里外,成为今

天东山街道的“土山”;较小一块就成了今东山街道南边的“竹山”。

在秦始皇鞭山之际,盘在印纽上的青龙、黄龙一开始就被吓得丧魂落魄,糊里糊涂地跟着印纽落到了赤山湖中。

二龙在湖中乱窜寻找出路,最后冲出湖面直向西北方狂奔逃命,沿途山崩地裂,湖水溢泻,形成了九曲十八弯的溪流,汇集为后来的秦淮河。

二龙见闯祸,不敢再回天庭,便在长江边兴风作浪,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过瓦棺阁,淹没街市,祸害生灵。

天上王母娘娘发现后,扔下一颗金珠。

二龙立即拼死抢夺金珠,不知厮打多久后,分别化作青龙山、黄龙山。

二山之间,嵌着一个滚瓜溜圆的在汤山坟头村附近的珠山。

经过一番拼抢肠斗,青龙腰断了,那青龙山最高峰如同断成两截,俗称“半边山”;青龙眼也伤了,一直流淌着滚热的泪水,这就是汤山温泉。

方山与其它地区的山地风景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南京地区著名的死火山之一,也是华东地区著名的火山地貌区之一。

据地质部门考证,约在距今300万至1000万年之间的上新世纪时期,方山发生过两次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山体。

此后数百万年来就一直没有再喷发过,但是独特的火山地质景观和珍贵的第三纪杏仁状玄武岩和火山角砾岩,不但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也同样具有鲜明的审美价值。

方山风景秀丽,以其独特的火山地貌留下了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山脚蜿蜒流淌的九曲秦淮一起,组成了集山、水、林、寺为一体的迷人风光带。

从三千年前泰伯奔吴、两千年前秦始皇镇金陵王气,到六朝繁华旧事,方山凝聚了半部金陵文化史。

明代大诗人许谷所作的《登方山绝顶》对方山的美景作了很好的概括,“天印山高四遥望,振衣同上兴飘萧。

深岩芨草秋仍茂,绝顶清池旱不消。

”在清代,方山胜景就被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即“天印樵歌”。

今天的方山风景区在原有美景的基础上修复扩建百余处景点,相信这次方山之行一定会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方山石牌楼】

方山入口处是一座高大的七门八柱冲天式水景石牌楼,牌楼是钢筋混凝土建筑,仿古代木结构形式建成,高15.86米,宽30.4米,水景范围宽19米,长38.2米,是北入口处景观大道亮点工程之一,是目前为止我国最大的水景牌楼。

大家请看,整座牌楼,出檐的顶柱巍峨入天,柱础则为长方形石须弥座,构件均由榫卯相扣,下片横额又饰有石雀替,整个建筑浑然一气,庄重气派。

尤其是坊额正中金光闪闪的“方山”两字更是引人注目。

牌坊依水而建,只有中间的大门才可供通行。

牌楼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一般而言,只有达官贵人才

可以从中门进入,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前的牌坊棂星门,虽然只有四柱三门的小体例,却只有皇帝和新科状元才可以从中门进入。

今天各位都是我们的贵客,尊贵的程度不亚于当年的帝王,让我们一起昂首阔步从中门进入吧!

【定林寺】

入北大门后,位于我们正前方的这组明黄色歇山式寺庙建筑群,这就是千年古刹定林寺。

提及南京的寺庙,大家一定会联想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既是人们对南朝佛教兴盛的追忆,也是南京以佛教文化兴盛的佐证。

据不完全统计,在南京历史上曾先后兴建过上万座寺庙,其中有名可考的就达到1300多座。

丰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众多的佛教文化遗存,以及流淌在南京城市血脉中的佛教精神,在在见证了南京与佛教的殊胜因缘以及南京佛教中心的地位。

南京的佛教文化源起于六朝。

六朝是对历史上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总称,距今已近两千年,其中,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又合称“南朝”。

六朝时期,虽然政治纷扰、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却是佛教大发展的时期。

在灿若明珠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中,东吴时期的建初寺(今大报恩寺遗址)、南朝刘宋时期的定林寺、南朝梁武帝建立的同泰寺(今鸡鸣寺)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三座寺庙。

其中建初寺毁于战乱,被瓦官寺取代,后又改建为大报恩寺;同泰寺也毁于战火,后在此地另建了鸡鸣寺。

只有定林寺的香火延续至今。

今天,我们将非常有幸地参拜这座千年古刹,祝各位鸿运高照,吉祥如意!

定林寺始建于南朝刘宋元嘉十六年(439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为南朝宗教文化圣地、金陵名刹之一。

其前身为钟山上定林寺,由外国高僧昙摩蜜多建于钟山之阳。

建寺伊始,禅房殿宇郁尔层构、肃然深远,高僧云集,昙摩蜜多、道嵩、法献、僧佑、傅弘等先后在此弘扬佛法,当时人喻之为释迦牟尼说法的灵鹫山圣地。

南朝梁武帝萧衍统治时期,来自天竺的达摩祖师驻锡建康期间,也曾来此举行佛寺活动,并留下“达摩崖”等遗迹,至今佛教界仍有“南定林,北少林”的美誉。

定林寺建寺六百余年后,寺殿逐渐倾废。

直到南宋乾道年间(1164~1173),高僧善鉴云游到方山时,见这里林木郁郁葱葱,便驻留于此,不再云游,没过多久,远近的信众们相继慕名而来。

善鉴于是请求官府将钟山定林寺移址于方山,在方山北麓选址建寺。

方山定林寺的选址颇有讲究,它坐南朝北,与我国传统建筑坐北朝南的选址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则秦淮河的两大源流在方山脚下汇合后,向北而去,寺庙选址方山北麓,依山临水,符合风水学的建筑原理;二则方山定林寺由钟山定林寺移址而建,钟山定林

寺位于钟山之阳,面南而居,方山定林寺位于方山之阴,面北而立,正好两两相对,寓意两座寺庙之间的渊源关系。

现在的地质勘测也显示,两座寺庙正好位于同一经度上,这也可算是古代建筑的一大奇迹。

从南宋建寺,迄今800余年间,定林寺一直香火鼎盛。

明朝葛寅亮编《金陵梵刹志》时专列篇章介绍方山定林寺,可见定林寺的影响非同一般。

定林寺内不仅高僧云集,而且人文荟萃。

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刘勰,皈依佛门后,在定林寺内久居十余年,完成了享誉世界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

宋代政治家王安石、诗人陆游旅居南京时,都曾到寺中拜访,并留下诗篇。

清代文学家袁枚辞官归隐金陵后,也常至寺中寻访美景,子才尤爱寺中的秋海棠,曾作诗曰:

“窗前红湿处,万点海棠幽。

”中国文人的隐士生活有三重境界,“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定林古刹居金陵城郊,闹中取静,是文人士大夫隐居生活的绝妙去处。

无怪乎乾隆帝南巡至方山时,感慨曰:

“方阜常栖隐者流,秦淮经下水悠悠。

贺循赢得因张闿,曾几分禆克复谋。

”以东晋隐士贺循受重臣张闿举荐后出仕为官为例,暗示那些隐居于寺中的文士们,走出山林,效力朝廷。

由于清末战争的破坏,定林寺在上世纪只剩下了几间破旧的佛殿和定林寺塔,其他的建筑都毁于战火之中了。

幸运的是,随着近年来地方宗教文化的兴盛,这座千年古刹得以在原址上复建,今天的方山定林寺占地面积500亩,现有僧人20余人,由得道高僧心融大师任住持,是南京著名的佛教圣地。

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进入寺庙参观吧。

(天王殿)

拾级而上,眼前的第一座殿宇是天王殿。

殿中奉弥勒菩萨,与弥勒背面相对的是韦陀菩萨,东西两旁奉四大天王。

弥勒菩萨名“阿逸多”,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佛教认为他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是佛教的未来佛。

定林寺中的弥勒造像以印度弥勒为原型,头戴天冠,身披璎珞,身材修长,与我们经常见到了袒胸露腹、喜笑颜开的弥勒造型有所不同。

四大天王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佛教把整个宇宙划分为“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

有欲望的所有芸芸众生、包括人类都生活于有情欲的欲界之中,欲界中有六层天,称之为“六欲天”,第一层为“四王天”,由四大天王把守。

左边第一尊,是“东方持国天王”:

因能护持国土、维护道场安宁而得名。

身着白色、穿甲胄、持琵琶,表明他是用音乐来感化和劝导众生断恶从善。

左边第二尊,是“南方增长天王”:

因能使他人增长善根而得名。

身着青色、突甲胄、持宝剑,表明他是用武力来惩恶护善。

右边第二尊,是“西方广目天王”:

因能用净眼观察裟婆世界而得名。

身着红色、穿甲胄,早期塑像多为手持一种名叫“绢索”、专门用来捕捉敌人的网,现在的基本上都塑成手持的是龙。

但是不管怎么塑,都是表明他惩恶护善的办法不是靠杀,而是把敌人捉起来后强迫他改邪归正。

右边第一尊,是“北方多闻天王”:

因福德闻名四面八方而得名。

身着绿色、穿七宝庄严甲胄、配长刀、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表明他是一边引导众生向善,一边用武力来降魔伏怪,伞司雨。

这四大天王手中所持的兵器,其作用和意义合并起来为“风调雨顺”。

这表示着佛门“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伟大情怀和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慈悲心愿。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

由于四大天王的法力武功都非常高强,所以未来佛在给他们颁发兵器也是法器的时候就留了一手。

给他们颁发的是无弦琴、无鞘剑、无须龙、无骨伞。

以便他们既能够维护佛教道场的安宁和保卫未来佛,又能被未来佛所控制。

天冠弥勒背面为护法神韦驮,在中国的寺院里,原来具有印度血统的韦陀已经汉化了,成了一名地道的中国武将。

他英俊威武,身披铠甲,手持金刚杵,降魔去妖,威风凛凛。

韦陀,一般具有两种站立的姿态:

一种是横杵于腕上,直挺而立;一种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

前者双手合十,表示此地是十方丛林,欢迎来客,远游的行脚僧可安心住下。

后者则表示本寺不接待来僧挂单,行脚僧不要自讨没趣,最好另投山门。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我们面前的这尊韦陀像是哪一种站姿呢?

(钟楼、鼓楼)

天王殿左右两边的附属建筑分别是钟楼和鼓楼。

古人划一昼夜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到时击鼓报时,让民众知道。

但因为鼓声传的范围有限,齐武帝(483年-493年)时,为了使宫中都能听见报时声,就在景阳楼内挂了一口大铜钟,改为白天撞钟,晚上击鼓。

这口大钟也因此得名为“景阳钟”。

南朝灭亡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