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6534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docx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原卷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手不释书(_______)众皆弃去(__________)破之(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你搜集到的司马光的资料整理一下,选择你觉得最为重要的几条,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一背,填一填,答一答

群儿戏于(),一儿()瓮,足()没水中。

()皆()去,光()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5.按课文原文填空。

6.下面的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①光/()石/击瓮/破之。

②光()/石击瓮破之。

7.我从本文中感受到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个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小古文阅读。

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①走②,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③矣!

[注释]①竞:

比赛。

②走:

跑。

③至:

到达。

8.下面对“龟与兔竞走”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龟/与兔竞走B.龟与/兔竞走

C.龟与兔/竞走D.龟与兔竞/走

9.“龟行迟,努力不息。

”下面对这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跑。

B.虽然乌龟迟到了,但仍然在努力。

C.乌龟越跑越慢,但仍然在努力。

D.乌龟跑得慢,却不停地休息。

10.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速度决定胜负。

C.马虎是成功路上的拦路虎。

D.比赛的时候不能偷懒。

小古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②.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智:

聪明,这里的意思是“认为……聪明”。

②坏:

毁坏。

③亡:

丢失。

11.富人家被盗是因为( )

A.雨天损坏了墙壁,使贼人有了方便之门。

B.邻居是小偷。

C.这家的孩子很聪明,预料之事,变成现实。

D.富人有很多钱。

12.“其家甚智其子”,下面对这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

B.这家人很聪明,包括他的儿子。

C.这家人怪罪这个聪明的孩子。

D.这家人怀疑儿子和邻居一起偷了钱。

13.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道边苦李

王戎七岁,尝(曾经)与诸小儿游(游玩),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各位)儿竞(争着)走取之,唯(只有)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确实这样)。

14.读画线的句子,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标上“/”。

15.根据文中括号里的注释,给句子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_____)

A.王戎七岁时,尝试着跟小伙伴们游玩。

B.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玩。

C.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泳。

②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

(______)

A.(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B.(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断了。

C.(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16.用横线画出文中说明王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称象

曹操得巨象。

欲知其轻重,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欲知其轻重。

________

②使水及原痕。

________

18.“欲知其轻重”中的“其”指的是________。

1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置  象  于  船  上  刻  其  水  痕  所  至。

20.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群儿戏于_____,一儿____瓮,足跌没水中,____皆____去,光____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此文言文选自《宋史》,原文前面还有下面这段话: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光生七岁,凛(lǐn)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注释:

(凛然)稳重的样子。

(指)通假字,通“旨”,主要意思。

(至)至于,甚至

22.按原文填空。

23.请选择,读“足跌没水中”哪一种停顿更合适?

填序号()

A.足/跌没水中B.足跌/没水中

24.读到“光生七岁”我想到了古诗《山行》中的一句“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生”的意思是_______,我猜想“光生七岁”的意思是:

__________。

25.我心中的司马光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小古文阅读

有一大虫,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脔①,欲衔之。

忽被猬卷着鼻,惊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觉昏睡,刺猬乃放鼻而走。

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②,乃侧身语云:

“旦③来遭见贤尊④,愿郎君且避道!

(注释)①脔(luán):

切成小块的肉。

②橡斗:

带壳的橡果。

③旦:

早上。

④贤尊:

对他人父亲的敬称。

26.(理解词语)读一读,填一填。

(1)读完古文后,我知道文中的“大虫”是指______。

(2)联系生活,结合语境,文中“觅食”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7.(分析内容)为什么老虎把橡树的果实当成了刺猬的孩子?

()

A.因为老虎头昏眼花,看不清楚。

B.因为老虎不认识带壳的橡果。

C.因为老虎被刺猬刺了一下,鼻子还疼着,看见浑身是刺的东西就紧张不已。

28.(领悟道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道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事应该冷静分析,弄清究竟,三思而后行。

B.要对事物进行准确的分析,不要被表象所蒙蔽。

C.只有像故事中的老虎一样吸取教训,才能避免再次受到伤害。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②,初竖执之不可入③,横执之,亦④不可入,计无所出⑤。

俄⑥有老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⑦而入?

”遂⑧依而截之⑧。

注释:

①鲁:

鲁国,在今山东。

②者:

代词,指“……的人”。

③不可入:

不能进入(城门)。

④亦:

也。

⑤计无所出:

指想不出办法。

⑥俄:

不久。

⑦中截:

从中间截断。

⑦遂:

于是。

⑧之:

代词,指竹竿。

29.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初:

________至:

_______依;_________

30.文中这个人为什么不能进入城门?

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用横线画出老夫想出的办法,并翻译所画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对文章说明的道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到问题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和固执。

B.遇到问题不要自作聪明、好为人师,否则可能会给别人造成误导。

C.遇事要多动脑,为了达到目的可以采取任何方式。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孔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nìnɡ)④,损矣。

注释:

①〔谅〕诚信。

②〔便辟〕表面上正直威严,实际上却虚伪邪恶。

③〔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

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

33.益者三友是:

友______、友______、友______。

34.损者三友是:

友______、友______、友______。

35.下列属于益友的做法是(____);属于损友的做法是(____)。

A.指出朋友的缺点,劝告朋友改正错误

B.当面夸奖朋友,背后却说朋友的坏话

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①年四十矣。

一日见②颐,颐偶③瞑④坐,时与游酢⑤侍⑥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释)①盖:

大概。

②见:

拜见。

③偶:

偶尔。

④瞑:

打瞌睡。

⑤游酢:

北宋著名的哲学家。

⑥侍:

在尊长旁边陪着。

36.运用学过的方法,写出下列字在文中的意思。

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下列对文中“杨时见程颐于洛”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时在洛阳看见了程颐。

B.杨时在洛阳接见了程颐。

C.杨时在洛阳拜见程颐。

38.用自己的话写一写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本文写了杨时和游酢不懂礼貌的事。

(____)

(2)本文写了杨时等人不懂得变通,只知道固守礼仪的事。

(____)

(3)本文写了杨时等人谦虚好学、尊敬师长的事,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____)

参考答案

1.放下离开代词,指瓦缸

2.从此手不离书,(热爱学习)到了不知道饥渴寒暑的地步司马光抱起石头去砸水缸,砸破了水缸,水喷涌出来,掉进水缸的小孩得救了

3.爱读书(爱学习);聪明机智,善于利用身边的条件去解决问题

4.曹冲称象;瓦特发明蒸汽机

【分析】

参考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

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儿小孩失足跌进了院子里那只装水的大缸里,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司马光应声而出,手执石块将缸击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来了,那个小孩也得救了。

1.

本题考查了文言字词的解释。

根据原句意思来理解。

手不释书:

书不离手。

释:

放下。

众皆弃去:

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

去:

离开。

破之:

(手执石块)将缸击破。

之:

代词,指瓦缸。

2.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有:

自是:

从此;释:

离开;至:

达到。

句子意思是:

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

②重点词语:

持:

抱起,拿起。

之:

代词,指瓦缸。

句子的意思:

司马光抱起石头去砸水缸,砸破了水缸,水喷涌出来,掉进水缸的小孩得救了。

3.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梳理材料内容,抓住人物描写的语句或结合评价性的语句来分析即可。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司马光是一个爱读书、聪明机智,善于利用身边的条件去解决问题的人。

学生据此作答即可。

4.

本题考查对本文内容理解后知识的拓展。

做好此题,要认真理解本文按题目要求结合译文联系所学过的知识来回答。

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

如:

曹冲称象。

聪明的曹冲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

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划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分而治之,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的解决。

5.庭登跌众弃持

6.①

7.聪明机智、沉着冷静

【分析】

译文:

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5.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背诵默写。

要对学过的课文内容及时巩固复习,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混课文内容即可。

6.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朗读划分,结合语境的含义进行分析。

本题中朗读停顿恰当的是①句,“光持石击瓮破之”意思是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所以断句应该是光/持石/击瓮/破之

7.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文段中关于司马光的描写并结合译文进行分析,文段中关于司马光的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聪明机智,遇事十分冷静的人。

8.C

9.A

10.A

【分析】

参考译文:

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走,等到兔子醒来,乌龟早就到了终点了。

8.

本题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

要读懂诗句含义,注意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关系。

划分朗读节奏有两种方法:

一是按音节划分,划分诗词的朗读节奏一般采用这种方法;二是按意义单位(相当于句子成分),划分文言文的朗读节奏一般采用这种方法。

“龟与兔竞走”意思是乌龟跟兔子赛跑。

故朗读节奏划分为:

龟与兔/竞走。

9.

本题考查了文言文词句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息:

停止。

句子意思是:

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跑。

10.

本题考查了文章主旨。

本文中的乌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踏踏实实,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所以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而文中的兔子自恃跑得快而骄傲自大,因此失败。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1.A

12.A

13.我想对富人说:

要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有偏见。

【分析】

译文: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

“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11.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宋有富人,天雨墙坏”意思是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可以得出富人家被盗是因为雨天损坏了墙壁,使贼人有了方便之门。

12.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其家甚智其子”意思是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

应该选择A项。

13.

本题考查的是开放性题目。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从“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意思是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可以得出富人相信自己孩子说的话,却怀疑别人说这种话就是偷了自己家的钱财。

可以得出不要对别人有偏见,要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

14.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15.BA

16.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李树在路边,上面结了这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分析】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

“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14.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意思是:

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所以节奏划分为: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15.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玩。

②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

(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16.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根据译文可知“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是王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意思是:

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17.想赶上,等到

18.巨象

19.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20.再称出这些物体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21.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

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

再称出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分析】

参考译文:

曹操获得一只大象,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没办法称出来。

曹操的小儿子叫曹冲,跟曹操说:

“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记录水痕到达的地方。

取出大象,将同样重量的物体放到船里,让水位赶上原先所刻的地方。

而后再称出这些物体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17.

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

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

①欲知其轻重。

欲:

想。

整句意思:

想要知道它有多重。

②使水及原痕。

及:

赶上,等到。

整句意思:

刻其水痕所至。

18.

此题考查“其”的用法。

“欲知其轻重”中的“其”指的是巨象。

19.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的意思是:

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

正确划分节奏应为: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20.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

意思:

再称出这些物体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21.

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

学生能了解文本内容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

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

再称出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22.庭登众弃持石

23.B

24.产生司马光长到7岁的时候

25.聪明勇敢

【解析】

2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与识记。

此文言文选自《宋史》,原文为: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停顿的来理解与识记。

按语义来分析,“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失足跌落水中,所以将足跌分至一个语义,在“跌”后画停顿符号。

24.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在不同语句中的意思,白云生处有人家选自唐代杜牧的《山行》,全文为: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其中“生”的意思是产生。

在“光生七岁”中的生的意思是生长到。

2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通过学生了解到司马光救人的过程,可以知道司马光不仅勇敢,而且还聪明。

26.老虎寻找食物

27.C

28.C

【分析】

有一只老虎,想到野外寻找食物,看到一只刺猬仰面躺在地上,以为是块肉,便想叼走它。

忽然老虎被刺猬一卷身,刺住了鼻子,吓得老虎狂奔起来,不敢停息,一直跑到山里。

老虎又困又累,不知不觉昏睡过去,刺猬于是放开老虎的鼻子走开了。

老虎一觉醒来十分开心。

走到橡树下面,低头看见地上带刺的橡果,赶紧侧身躲在一旁说:

“今天早上曾碰见过令尊大人,希望公子暂且给我让让路!

26.

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

大虫:

指的是老虎,在《水浒传》武松打虎中提到过。

觅食:

其中“觅”是寻找的意思,“食”是食物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寻找食物的意思。

27.

此题考查的是内容分析。

根据文章的内容可知,老虎把橡树的果实当成了刺猬的孩子,因为老虎被刺猬刺了一下,鼻子还疼着,看见浑身是刺的东西就紧张不已。

28.

此题考查的是文章的主旨。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遇事应该冷静分析,弄清究竟,三思而后行,要对事物进行准确的分析,不要被表象所蒙蔽。

29.开始时。

来到。

依照。

30.因为这个人的竿子太长了,竖着拿,横着拿,都拿不进去。

31.何不以锯中截⑦而入?

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32.C

【详解】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

“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33.直谅多闻

34.便辟善柔便佞

35.AB

【详解】

译文:

孔子说: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36.离开。

睡醒。

37.C

38.本文主要写了杨时和游酢拜见程颐时,程颐碰巧在睡觉,他俩为了不打扰程颐休息,一直在门外面等候,等到程颐睡醒了,外面的积雪已经很深了的事。

39.× ×√

【详解】

译文:

杨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杨时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他去求见程颐,程颐正坐着小睡,杨时与游酢站在外面等待而不离开,程颐发现以后,门外的雪有一尺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