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6566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docx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要求部分)

 

学科名称环境科学

学科代码08300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部制

填表日期:

2006年11月8日

一、专业能力要求(限250字,宋体,五号字)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环保事业献身的精神。

2.系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及应用技术,了解学科发展现状和动态,熟练掌握环境科学的实验及应用技术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具备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具有独立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3.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能力,能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撰写科研论文。

4.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请自然科学类及人文与社会科学类中的管理学学科在下列课程中任选一门(打“○”)作为公共学位课:

1.多元统计分析○

2.高等工程数学

3.运筹学

4.应用数理统计

二、主要研究方向及其研究生导师(宋体,五号字)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和特色

招生导师

(姓名、职称)

1

环境化学

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化学变化规律,包括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形态、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以及迁移转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主要涵盖重金属、酸沉降、表面活性剂、有机农药等污染物在土壤水体系统中的污染特征与化学行为,以及污染物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生态毒性与治理机理。

本研究方向以土壤水体系统和土壤植物系统为中心,主要研究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累积释放、吸附解吸、形态变化等过程,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环境酸化过程,酸雨及其他因素对土壤重金属化学行为的影响,表面活性剂及有机农药在土壤系统中的吸附解吸和降解过程,特殊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技术及机理,重金属、表面活性剂、有机农药等污染物的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复合污染、污染物对动植物生长的生态毒性、污染物的环境容量和剂量效应关系、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目前的重点研究内容包括:

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化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与降解过程,酸雨作用下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复合污染及生态毒性,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与生物防治技术,以及表面活性剂对土壤重金属毒性的缓解作用和对水生植物的毒性作用。

吴晓芙,教授

廖柏寒,教授

王平,教授

李德良,教授

李科林,副教授

2

环境生物学

主要研究内容:

1)土水污染物质的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行为。

重点为污染物的吸附理论与有效性模型;微生物、植物与动物及其产物在污染物降解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与机理;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与生态学原理;土水污染的生物监测原理与手段。

2)土水污染的生物控制工程原理与技术。

侧重有效微生物种群筛选、驯化与应用技术;超积累植物(尤其是林木)的选育与应用技术;土壤与水生动物的筛选与应用技术;污水处理的湿地工程技术。

研究特色:

1)在基础与应用理论方面,除研究自然界中生物个体利用、降解和转化污染物质的作用与机理,进一步深入研究人工组合生态系统中生物群体的净化功能机制与生态学原理,包括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净化功能的关系;生物多样性及生物结构的复杂性与生态平衡以及去污能力的可持续性的关系,系统中能流与物流控制原理,依据营养级、生态群落分布规律的生物配置等。

2)在适用技术与方法方面,除致力于发展用于土水污染治理的高效生物种群的筛选、驯化、培育与应用技术,进一步深入开发利用组合生物种群在保护和美化生态环境中去污及美学、景观与休闲价值等综合功能。

吴晓芙,教授

廖柏寒,教授

王平,教授

蒋新元,副教授

3

环境规划与评价

环境评价的中心是环境影响评价,它既是环境规划和管理的组成部分和重要依据,又是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基本手段。

而环境规划则是实行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是环境保护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专业方向主要研究环境评价与规划的新理论与方法,研究环境规划与其它类型规划的关系,并应用于具体实践。

生态环境规划方面重点研究环境及绿地景观构建要素及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方法、环境规划与管理政策、绿地景观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

吴晓芙,教授

廖柏寒,教授

王平,教授

李科林,副教授

4

环境监测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环境生物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和环境噪声监测等。

研究特色:

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组成进行鉴定和测试,并研究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空间内环境质量的性质、组成和结构。

研究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包括生物、生态影响因子。

王平,教授

李科林,副教授

三、专业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院部

任课教师(职称)

10001003

污染生态学

2

40

2

林学院

吴晓芙,教授

10001016

环境化学

2

40

2

林学院

廖柏寒、李德良教授

10000542

高级生物化学

2

40

2

生科

王平,教授

11111188

高级环境生物学

2

40

2

生科

王平,教授

10000829

环境评价原理及方法

2

40

2

林学院

李科林,副教授

10001007

专业外语

1

20

2

林学院

吴晓芙,教授

 

11111249

第二外国语(日语)

2

80

3

外院

张静懿讲师

11111248

第二外国语(法语)

2

80

3

外院

李伯和副教授

10001008

水化学专题

2

40

3

林学院

吴晓芙,教授

10001009

环境科学新进展

2

40

3

林学院

廖柏寒,教授

10001010

环境毒理学

2

40

3

林学院

曾敏讲师

11111189

环境规划理论与方法

2

40

3

生科

王平,教授

10000334

现代仪器分析

2

40

3

理学

陈学泽,教授

10000837

环境工程原理

2

40

3

林学院

李科林,副教授

10000831

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

2

40

3

林学院

李科林,副教授

10000832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2

40

3

林学院

李芸,副教授

11111251

土壤污染与防治

2

40

3

林学院

彭佩钦,副教授

10000833

环境管理与环境认证体系

2

40

3

林学院

李科林,副教授

10001013

环境制图

2

40

3

林学院

石军南,教授

11111190

清洁生产专题

2

40

3

林学院

吴晓芙,教授

10001014

Matlab与应用

2

40

3

林学院

李际平,教授

10000260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

2

40

3

计信

杨卫民副教授

10000382

科技文献与论文写作

2

40

2

图书馆/期刊社

周理盛、邓白罗教授

培养环节

教学实践

1

3

林学院

中期考核

1

4

林学院

四、入学考试科目修改与设置(按二级学科统一设置考试科目,宋体,五号)

1、高等数学

或环境化学

2、环境学综合

复试:

环境监测

五、学位类型

学位论文按照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有关规定组织送审和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审查通过,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批准后,可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六、研究生文献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书目、专业学术期刊目录(宋体,五号)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作者或出版者

必读或选读

备注

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学报

生态学报

应用生态学报

环境工程

经济地理

生态经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科学研究

环境化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农村生态环境

城市规划汇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湿地科学

SCI、SSCI、EI相关期刊

环境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

生态环境与生态工程丛书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手册

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方法

环境管理与影响评价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管理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列丛书

 

同济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七、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开课学期:

2学分学时:

2学分,40学时

课程名称:

污染生态学课程类型:

学位课

英文名称:

PollutionEcology开课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讨论考试方式:

考试

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宋体,五号)

第一章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

了解有关生物对污染物吸收、迁移的基本概念,掌握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

(2学时)

第二章生物富集。

掌握生物富集的基本概念与机制,以及研究方法。

(2学时)

第三章污染物的毒害作用及机制。

掌握污染物的毒害作用,并了解其受害机制与条件。

(4学时)

第四章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抗性。

掌握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的抗性机制。

(4学时)

第五章生物对长期污染的生态效应与适应进化。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对污染的效应,明白污染条件下生物的分化与微进化。

(4学时)

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

了解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以及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的典型。

(2学时)

第七章水体污染及其生物防治。

了解污水灌溉、富营养化、氧化塘和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4学时)

第八章大气污染及其生物防治。

重点了解温室效应、酸沉降和臭氧层减少,以及生物防治。

(4学时)

第九章土壤污染及生物防治。

了解和掌握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监测,以及土壤污染的生物防治的方法。

(4学时)

第一十章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污染生态问题。

了解和掌握环境容量、环境评价及分区、人群健康环境影响评价。

(2学时)

第一十一章讨论与自学。

(8学时)

教材:

王焕校,污染生态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

主要参考书:

1、孙铁珩、周启星、李培军,污染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1

注:

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课程编号:

开课学期:

2学分学时:

2学分,40学时

课程名称:

环境化学课程类型:

学位课

英文名称:

EnvironmentalChemistry开课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讨论考试方式:

考试

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宋体,五号)

第一章水环境化学。

了解天然水的性质与组成,掌握水环境中的溶解、沉淀作用及配合作用,掌握电子活度和氧化还原电位,了解天然水体的pE-ph图,熟悉天然水中污染物的氧化还原转化,以及水环境中固-液界面的相互作用,了解有机毒物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式。

(8学时)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主要内容包括气相大气化学、液相大气化学和大气气溶胶。

要求掌握其基本原理,熟悉相应气相反应。

(6学时)

第三章土壤环境化学。

了解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掌握重金属、氮、磷以及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6学时)

第四章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和生态效应。

熟悉天然水金属形态及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理解微生物对水环境中化学物质的作用,掌握化学物质的生物吸收和生物浓缩机理。

(6学时)

第五章环境化学其它专题。

了解资源与工业生态、环境生物化学、有毒物化学等相关内容。

(4学时)

第六章专题讨论。

针对社会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从环境化学的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10学时)

教材:

王晓蓉,环境化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主要参考书:

1、刘兆荣、陈忠明、赵广英等编,环境化学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赵由才主编,环境工程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李书鼎,污染生态物理化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4、王九思、陈学民、肖举强等,水处理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5、王连生等译,环境有机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韦进宝、钱沙华,环境分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7、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注:

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课程编号:

开课学期:

2学分学时:

2学分,40学时

课程名称:

高级环境生物学课程类型:

学位课

英文名称:

HighEnvironmentalBiology开课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讨论考试方式:

考试

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宋体,五号)

第一章绪论:

环境生物学的任务;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我国的优先研究领域;环境生物学的发展动态。

(2学时)

第二章生物与受损环境:

自然环境与受损环境;受损环境的分析;生物与受损环境相互关系的综合分析。

(4学时)

第三章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生物对污染物的转化与排出;生物对污染物的积累;影响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行为的因素;生物放大。

(4学时)

第四章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和毒害作用:

污染物对生物的新陈代谢的影响;污染对生物生命活动的毒害作用;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对生物后代的远期影响。

(4学时)

第五章生态退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水土流失及其生态效应;土壤退化及其生态效应;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4学时)

第六章生物在受损环境中的响应:

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生物入侵;转基因生物的环境行为及其生物安全。

(4学时)

第七章全球变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全球变化及其研究进展;温室效应及其对生物的影响;臭氧层衰减及其对生物的影响;酸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长期污染适应与进化。

(4学时)

第八章生物对受损环境的监测:

生物对污染环境的监测与指示;环境预警与生物监测。

(2学时)

第九章生态退化环境的生物修复:

生物在水土流失防治中的作用;生物在退化土地恢复中的作用;沙尘暴的生物防治;湖泊生态功能的恢复重建。

(4学时)

第一十章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及其机理;污染环境生物修复的一般原则。

(2学时)

第一十一章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般原则;迁地保护;就地保护。

(2学时)

第一十二章讨论。

(4学时)

教材:

段昌群主编,环境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

1、孔繁翔主编,环境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丁圣彦主编,生态学—面向人类生存环境的科学价值观,科学出版社,2004

3、李博主编,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沈德中,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5、李洪远、鞠美庭主编,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注:

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课程编号:

开课学期:

2学分学时:

2学分,40学时

课程名称:

环境评价理论与方法课程类型:

学位课

英文名称:

开课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考试方式:

考试

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宋体,五号)

第一章环境评价的理论基础。

熟悉和掌握环境评价的生态学、系统学、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

(2学时)

第二章环境质量识别基础。

了解区域环境背景调查方法,以及环境质量监测系统,掌握环境监测数据处理的方法,把握环境质量变异性质的鉴别。

(2学时)

第三章环境质量预测基本数学模型。

了解数学模型的类型及建立过程,熟悉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运动特征。

(4学时)

第四章环境评价方法。

熟悉环境评价的主要方法并能运用。

(4学时)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了解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本程序,熟悉环境空气现状、水环境现状、土壤环境现状、环境噪声现状评价方法。

(2学时)

第六章污染源评价与工程分析。

了解污染源调查的内容与程序,以及污染源评价的方法,熟悉工程分析的原则与主要内容。

(4学时)

第七章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了解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与目的,熟悉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评价内容,掌握区域开发环境制约因素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4学时)

第八章生态影响评价。

了解生态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熟悉生态影响识别,掌握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程序,掌握生态影响评价方法,了解生态风险评价和生态完整性评价,熟悉森林环境评价、自然保护区评价。

(6学时)

第九章水土流失与荒漠化评价。

熟悉水蚀、风蚀影响因素识别,掌握水土流失的调查与评价方法,熟悉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掌握环境影响评价中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

(4学时)

第一十章规划影响评价。

熟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

(2学时)

第一十一章案例分析。

(6学时)

教材:

张征,环境评价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

1、陆雍森,环境评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曾贤刚,环境影响经济评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指南,中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4、国家环保总局监督管理司,化工、石化及医药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试用版),中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5、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6、包存宽、陆雍森、尚金城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实例,科学出版社,2004

7、石强、李科林、廖科,景区环境影响评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注:

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课程编号:

开课学期:

3学分学时:

2学分,40学时

课程名称:

现代仪器分析课程类型:

选修课

英文名称:

New’sInstrumentalAnalysis开课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讨论考试方式:

考试

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宋体,五号)

仪器分析是测定物质化学组成、状态、结构和进行环境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各种先进的分析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方法去解决他们所遇到的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不要求学生对复杂的各种仪器分析理论的深入了解。

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略去了复杂的理论讲解,而侧重于仪器分析的实践和应用,特别是在环境领域内的最新应用。

第一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电磁辐射;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1学时)

第二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应用。

(2学时)

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吸收基本原理;红外吸收光谱仪;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2学时)

第四章分子发光分析:

荧光分析法;磷光分析法;化学发光分析。

(2学时)

第五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发射光谱仪器;光谱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光谱定量分析;原子发射光谱的特点和应用。

(2学时)

第六章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原子吸收光谱仪器;原子吸收光谱的干扰和抑制;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原子荧光光谱法。

(4学时)

第七章电分析化学导论:

电分析化学方法分类;化学电池;电极电位与液体接界电位;电极的种类。

(2学时)

第八章电位分析法: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及响应机理;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测定离子活度的方法;电位滴定法。

(2学时)

第九章极谱分析法:

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极谱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循环伏安法;脉冲极谱法;溶出伏安法。

(4学时)

第一十章电解及库仑分析法:

电解分析法;库仑分析法。

(2学时)

第一十一章色谱分析法:

气相色谱理论基础;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分离方式的选择。

(6学时)

第一十二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核磁共振波谱主要参数;核磁共振波谱仪;核磁共振波谱波应用。

(2学时)

第一十三章质谱分析法:

质谱分析法原理和仪器;质谱图和主要离子峰;质谱分析法应用;色谱-质谱联用。

(2学时)

第一十四章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流动注射分析;拉曼光谱法;X-射线分析。

(1学时)

第十五章实验(6学时)

教材:

高向阳,新编仪器分析(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5

朱明华,仪器分析(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主要参考书:

1、田碧霞,仪器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钱沙华、韦进宝,环境仪器分析,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3、赵藻藩等编,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吴谋成,仪器分析,科学出版社,2004

注:

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课程编号:

开课学期:

3学分学时:

2学分,40学时

课程名称:

环境规划理论与方法课程类型:

选修课

英文名称:

开课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讨论考试方式:

考试

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宋体,五号)

第一章环境规划总论。

了解环境规划的类型与特点,掌握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熟悉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内容。

(4学时)

第二章环境调查与评价。

了解环境调查内容,掌握污染物排放的核算,熟悉环境评价的主方法。

(4学时)

第三章概念环境规划。

了解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保护战略的实质。

(4学时)

第四章大气环境规划。

了解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大气环境规划步骤和内容。

(4学时)

第五章水环境规划。

掌握水污染控制优化规划,熟悉水环境容量及其分配。

(4学时)

第六章固体废物管理规划。

了解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内容、模型与方法。

(4学时)

第七章生态环境规划。

熟悉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原则与编制程序,了解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生态建设规划等。

(6学时)

第八章案例与讨论。

(8学时)

教材:

马晓明,环境规划理论与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

1、郭怀成、尚金城、张天柱,环境规划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杨培峰,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

4、刘康、李团胜,生态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焦胜、曾光明、曹麻茹等,城市生态规划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6、刘天齐、黄小林、宫学栋等,区域环境规划方法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7、徐肇忠,城市环境规划,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8、杨志峰、李巍、徐琳瑜等,生态城区环境规划理论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9、车生泉,城市绿地景观结构分析与生态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10、袁中金、钱新强、李广斌,小城镇生态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注:

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课程编号:

开课学期:

3学分学时:

2学分,40学时

课程名称: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课程类型:

选修课

英文名称:

开课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讨论考试方式:

考查

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宋体,五号)

第一章概述。

了解环境监测的技术现状与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