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6763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20、军神(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备注

1、学会本课生字。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并组词。

  沃 刘 龄 匪 拒 醉 剂 施 哼 晕 勉 堪 承

  2、学生互相说说易错的字:

 容易少横的字:

龄 醉

 容易多横的字:

  注意字的笔顺:

  二、谈话导入新课

  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呢?

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

  板书:

  手术前

  手术经过

  手术之后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

  

(1)划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简单批注在书上。

  

(2)有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互相质疑。

  3、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并质疑。

  

(1)指名读划的相关的句子,简单说体会。

  

(2)解词:

  审视:

仔细看。

  肃然起敬:

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教学反思

20、军神(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备注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3、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课文中的“军神”是指(),这是()对他的敬称。

  2、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

二、品读课文,读中悟情

1、引读第一自然段,深情描述故事背景。

2、过渡:

刘伯承的眼睛被土匪打伤了,他化名刘大川请德国著名的外科医生沃克先生治眼睛。

沃克医生看了他的伤势,只是冷冷地询问。

但是,手术结束后,沃克医生却——(屏显:

沃克医生俯下身子亲切地注视着刘伯承)学生读屏幕上的话。

是啊!

为什么沃克医生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三至5自然段,想想是刘伯承的哪些举动使得沃克医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生读,读后简单交流:

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

师:

是的,就是因为刘伯承的惊人举动,打动了沃克医生,使得沃克有了180度的转变。

下面我们就一起回到做手术的那个场景中。

(一)手术前

1、马上要动手术了,这次手术是要摘除刘伯承的右眼球,并且得把眼眶里的腐肉挖去,对于这样的大手术,沃克医生像往常一样做好了准备工作,打算为刘伯承打麻醉药。

可是这时,年轻人却——(坚决不愿意使用麻醉药)

2、那么年轻人为什么坚决不愿意使用麻醉药?

3、他是怎么说的?

(恳切)恳切就是诚恳而殷切,自己练读,读出恳切的语气。

[板]恳切

4、听了他恳切的话,沃克医生——愣住了。

为什么沃克医生会愣住?

想一下,沃克医生会想什么?

[板]愣住

指导朗读“你,你能忍受得了吗?

”[板]意外

5、医生是如此惊讶,而年轻人却仍那么平静地说:

“能”,读好这句话。

6、小结:

看来刘伯承对手术不用麻醉药已经作出了充分的考虑,他为了能拥有一个清醒的大脑,继续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贡献,他将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

齐读第3自然段,感受一下用恳切的话语打动沃克医生的坚强的刘伯承。

(二)手术中

1、手术开始了,刘伯承是怎样表现的?

观看刘伯承手术的录象。

交流:

你有什么感受?

(屏示第4自然段)读读这一自然段,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2、指导读好“一声不吭、紧紧、汗如雨下、竟被抓破”这几个词。

[板]一声不吭

3、齐读第4自然段,体会这么痛却一声不吭的刘伯承。

4、面对这样一位年轻人,沃克医生在手术中是怎样表现的?

(双手微微颤抖)[板]微微颤抖

5、是啊,为什么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会双手微微颤抖?

6、这时沃克医生有点紧张,同时又被刘伯承深深地感动了,齐读第3、4自然段,感受意志坚强的刘伯承。

[板]感动

(三)手术后

1、手术终于结束了,读读这段话(屏显第5自然段),最让你震惊的是什么?

[板]一笑

2、不用麻醉药,在眼睛上划上72刀,这是多么可怕的手术啊!

每一刀划下去每一次就痛到心上。

一共72刀啊!

这是怎样的痛苦啊!

但是,刘伯承却是那样坚强,一声不吭,怪不得沃克医生失声喊道:

“”[板]失声喊

3、为什么沃克医生会把刘伯承称为“会说话的钢板”“军神”?

(生说)

4、难怪沃克医生会不由自主地喊道:

“”。

5、想想沃克医生会带着怎样的心情说这句话?

(惊讶、赞美、敬佩、激动)指读。

[相机板书]敬佩

6、怀着自己的感情对刘伯承说:

“”。

7、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对刘伯承说吗?

8、刘伯承以他超凡的意志打动了医生,也打动了我们,让我们齐读2至6自然段,再次感受刘伯承的军神风采!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录象,创设情境这一教学过程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了他们逻辑思维的发展,刘伯承的形象在反复的诵读中呼之欲出,学生的感受与文本传达的思想达到了共鸣。

三、小结写法,迁移习作。

为了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课文不仅以正面描写刘伯承的表现[屏显语句],还运用了大量的语言去表现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从侧面描写刘伯承军神的风采,今后习作时可以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把人物刻画得更生动。

四、拓展阅读、课外延情

1、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中国元帅——刘伯承的故事》,这本书中具体介绍了戎马一生、身经百战的故事,读读这些故事,在班里开一个故事交流会。

2、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和刘伯承一样有着坚强毅力的人。

“刮骨疗毒”这个成语故事,讲的就是和本课类似的故事,课后去读一读这个故事,看看讲的是谁。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资源可以说真正实现了为学生的生命奠基,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把课上所学的东西当作一个转盘的圆心,由“点”带“面”,可以引发很多东西,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20、军神

恳切愣住(意外)

一声不吭微微颤抖(感动)

一笑失声喊(敬佩)

教学反思

21、掌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备注

1、学习生字词,理解生词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

(板:

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习了渴望呢,知道文章写谁为谁鼓掌?

为什么事鼓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课后生字词。

  3、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里 愿意 投向 调来 情况 持久 讲述 交谈

  珍惜 慢吞吞 困境 残疾 犹豫 骤然 鞠躬 舞蹈

  理解:

  持久:

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

捆那的处境。

  犹豫:

拿不定注意。

  骤然:

突然。

  4、读课文。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小英因患有残疾而忧郁、自卑。

  ②老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小英上台演讲,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心:

人人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一段。

  三、书写生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生习字,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21、掌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备注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说出文章各段的内容。

  二、前后对比,感受小英变化

  1、小英曾经是怎样一个人?

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一段。

  2、小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胆小、自卑、没有勇气面对现实……)

 3、这样的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出示: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指名读这句话。

    3)她为什么坐在教室的一角?

    4)“默默地”说明了什么?

    5)你从“总是”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6)齐读这句话。

      可是不久以后,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变得怎样了?

    7)指名说。

    8)读读这一小节,出示:

“说也奇怪……”

    9)小英变得怎么样了?

(自信、勇敢……)

    10)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

谁来补充?

    11)是什么原因,使她变得判若两人?

(指名说)

  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

  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

(分组读1、5两段。

  4、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是……?

(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你认为是因为什么?

(掌声)

  过渡:

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

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学生自由读2、3、4自然段。

  2、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

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示掌声的词语

  3、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

大家来鼓掌(指名读)小英感受到了吗?

  谁来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力量?

  4、同学们的为什么要给小英这样的掌声呢?

在掌声响起来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5、出示: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

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谁来读第一段话?

  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在那一刹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齐读。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

(拿不定主意)小英犹豫什么?

(上去还是不上去)

  小英想上去吗?

(不想)为什么?

小英能不上去吗?

(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

痛苦、无奈)。

齐读。

  (3)师:

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引读)。

  是啊,同学们已经走进了小英的心里,关注着她。

其实同学们早已在关注她,这关注的目光里包含着什么?

  (4)小英终于走上了讲台,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什么?

包含着什么?

  (回顾前面的课文。

  (5)掌声渐渐平息,小英开始演讲了,她讲得怎么样?

听了演讲,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6、同学们把要对小英说的话用什么表达出来?

(第二次掌声)这时的掌声又是什么?

这时的掌声又犹如什么?

(学生自由说,并让说得精彩的同学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小英内心又是多么的——(生答:

感激)

  7、听到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小英怎样了?

  (出示):

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齐读。

  小英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心头涌动,她想说——(生答)小英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

  8、是啊,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再次引读)

  9、后来,小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给她的老师写来了一封信,想看看吗?

  出示:

  

(1)、指名读。

读课文就应该这样,把自己放进课文中读。

  四、总结升华,读背作者感想。

  这掌声仅仅是指这次掌声吗?

这掌声包含着什么?

(关爱、友情……)

  是呀,当别人需要你的掌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齐读这一段,把这一段话工工整整地抄下来,把这爱记在心里。

以后如果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就把这段话送给他;如果你自己遇到困难,你可以拿出来看看——记住:

还有很多朋友在关心你,爱护你!

教学反思

22、金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备注

1、学习生字词,理解生词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

金子,齐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见过金子吗?

金子是什么?

(一种贵重的金属)

  人们也常常用金子来比喻什么?

(珍贵的东西、美好的心灵或品质……)

  3、今天的课文跟金子有什么关系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自由练读。

  táo  jué   bǐ fú   ɡān fù mǎi  jué kēnɡwā   

 淘金者 绝大多数 彼得•弗雷特 不甘心 附近 买地 挖掘 坑坑洼洼

qiánpén  shuā  ruǎn rónɡ ruò wù bàn jiāo shí

 金钱倾盆大雨 冲刷平整 松软 绿茸茸 若有所悟 装扮 美丽 娇艳 实现

 指名示范读词,读后评议是否读正确了。

(注意:

“坑”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

  齐读生字词

  3、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纠正训练。

  三、了解课文梗概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围绕“金子”一词用几句话说一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2、金子

          绝大多数人  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 埋头苦干、灰心失望

         偶然发现、若有所悟、精心培育、找到真金

  2、讨论:

彼得•弗雷特到底有没有找到真金?

  (学生各抒己见)

  3、齐读课文。

  四、学写生字

  1、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口头扩词。

  2、交流记字方法。

  3、教师板书示范,揭示重点:

  甘:

笔顺为横、竖、竖、横、横

  附:

中间的“单人旁”应写在竖中线上。

  钱:

右边要充分展开,特别是斜钩要长一些。

  盆:

上面“分”中的一捺要展开,下面“皿”的最后一横要长,托住上面部分。

  4、学生在书上用钢笔描红。

  课后练习:

  1、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习字册。

教学反思

22、金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备注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后,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淘金者 绝大多数 彼得•弗雷特 不甘心 附近 买地 挖掘 坑坑洼洼 金钱

  倾盆大雨 冲刷平整 松软 绿茸茸 若有所悟 装扮 美丽 娇艳 实现

  (“坑”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二、回顾课文

  1、快速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题为“金子”,你能围绕课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围绕“金子”说几句话吗?

  (……)

  2、根据课文内容来把大家刚才说的整理一下。

  板书:

 绝大多数人    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   埋头苦干、灰心失望

  偶然发现、若有所悟、全力培育、找到真金

  3、大家看看课文的内容,前后比较一下,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

  

(1)为什么绝大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而彼得却找到真金?

  

(2)为什么彼得刚开始时埋头苦干,结果是灰心失望,最后却实现梦想,找到真金?

  问题是针对课文提出的,答案还得从课文中去找,让我们再来细细地读好课文。

  我们要逐步学会通过认真地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三、阅读理解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

  这一段中有个词“蜂拥而至”,什么叫蜂拥而至?

(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

  说明来的人怎么样?

(很多)

  为什么有这么多淘金者“蜂拥而至”?

(听说……希望……)

  所以他们——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

  结果如何?

(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2、谁能读好这一段,读出淘金者们从满怀希望到扫兴离去这样一种巨大的心理变化。

  (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三自然段

  1、在众多的淘金者中,彼得•弗雷特也是其中一员。

  指名读第2、3自然段

  2、你觉得他和其他淘金者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同样满怀希望,不同的是,他更吃苦耐劳)

  从哪里看出他更吃苦耐劳?

  (不甘心、默默地、埋头苦干几个月、翻遍)

  3、结果如何呢?

  (没有发现一丁点儿、失望、连……都没有、准备离开)

  4、读到这里,你对彼得的遭遇有什么想法?

  (……)

  是啊,命运真是太残酷了,对这样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却把他的希望完全敲碎。

  彼得•弗雷特开始时不甘心落空,正是因为他相信——

  (像他这样付出劳动,一定会有所收获,一定能实现梦想)

  而事实却敲碎了他的梦想,他不得不准备离开。

 (三)第四-七自然段

  1、命运真的如此不公平吗?

如果彼得就此离去,那么他的命运就会截然不同,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故事。

来,我们来读读接下去又发生了什么?

  自读4-7自然段。

  2、你们知道彼得最后怎么样了?

  (……)

  齐读第7段

  

(1)彼得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了唯一找到真金的人,你们觉得他的真金是指什么?

  (收获鲜花——财富——实现梦想)

  

(2)他说话时是怎样的心情?

(非常骄傲)

  对,也就是“不无骄傲”。

  3、那他为什么会成为唯一有所收获的人呢?

再读读4-6自然段,圈出你觉得能反映彼得之所以成功的原因的词和句。

学生交流:

(发现、若有所悟、全部精力)

  

(1)发现

  彼得发现了什么?

描述一下他所看到的情景(……)

若有所悟,他悟到了什么?

(……)

  你觉得他的想法有没有道理?

(很有根据……)

  你举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

  (有心人、聪明人)

  

(2)全部精力

  彼得不但是个有心人,而且非常吃苦耐劳,这点我们从上文已经感受到了。

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付诸行动。

想一想,培育花卉要做哪些工作,他会怎么做呢?

  (不怕辛苦平整土地、精心选择花苗、不分日夜照顾鲜花、四处奔波销售……)

  齐读4-6段

  4、现在你找到刚才我们提出的两个问题的答案了吗?

  

(1)为什么绝大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而彼得却找到真金?

  

(2)为什么彼得刚开始时埋头苦干,结果是灰心失望,最后却实现梦想,找到真金?

  学生交流(……)

  同学们说的真好,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能通过不断的阅读、思考、探究解决这些问题,你就是一个会读书的人。

  5、彼得从他的经历中明白了,生活有没有欺骗他?

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有没有亏待他?

  现在你对彼得最后所说的话有没有什么新的理解?

再来好好第七段。

  “真金”指什么?

(财富、美好生活、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6、看着彼得•弗雷特骄傲的笑容,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这样说:

  要想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彼得•弗雷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有什么梦想呢?

从彼得•弗雷特的故事中,你对实现自己的梦想有了什么想法?

  阅读后有所领悟,还能举一反三,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帮助,你不仅是一个会读书的人,还是一个把书读活了的人。

  课后练习:

写一写

  1、观察文中插图,想像彼得是如何付出全部精力来培育花苗并获得成功的,把它写下来。

  2、彼得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也可借用格言或故事的形式来表达。

教学反思

练习7(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备注

⒈认识几种常见的戏剧脸谱及代表意义,讲讲有关人物的故事;

  ⒉读背8个词语;

  ⒊朗读、背诵《古今贤文——劝学篇(下)》的片断;

  ⒋认真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练习7》。

  板书:

练习7

二、学习第一题:

处处留心

  ⒈激趣导入

   ⑴投影出示四张戏剧脸谱。

   ⑵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仔细观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⑶师述:

我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仅脸谱艺术就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不同的胜谱表示的人物质形象也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去作一个小小的探索。

  ⒉审题

   ⑴指名读题

   ⑵齐读

  ⒊指导

   ⑴读一读人物的名称,并和相关的脸谱相连。

   ⑵你能说说什么颜色的脸谱代表什么样的人物质性格吗?

  ⒋交流

   关羽应和红色脸谱相连,代表忠勇。

   包公应和黑色脸谱相连,代表正直。

   秦桧应和白色脸谱相连,代表奸诈。

   孙悟空应和猴脸相连。

  ⒌反馈

   你连对了吗?

  ⒍你最喜欢哪个人物?

讲讲有关这个人物的故事。

  ⒎评出“小小历史故事家”

三、学习第二题:

读读背背

  (一、)学习成语

1.审题,明确要求,指名读题

  2.要求生自读这8个词语,要读准字音。

  3.指名朗读词语,注意正音。

  4.大致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5.齐读这8个词语。

  6.练习背诵。

  7.反馈。

  (二、)学习古今贤文

  1.学生各自朗读这话,试着理解意思。

  2.请几名学生朗读这话。

理解这话的意思。

  3.师小结:

这话告诉我们要勤动脑、勤动手,做事专心,持之以恒。

  4.请同学们齐读这话。

四、写好钢笔字

  1.审题,明确要求。

指名读题。

  2.指名读这3个字并组词。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田字格中这3个字的间架结构,特别是捺的写法。

  说说捺为什么要写成点?

 4.师小结:

在书写汉字时,这种笔画的变化叫“让位”,目的是避免呆板,让汉字显得更美观。

  5.请同学们描红、临贴。

  师巡视指导。

  6.反馈。

教学反思

练习7(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备注

1、口语交际:

小小展销会;

2、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学习口语交际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今天非常高兴。

老师知道那是因为你们的桌上有许多自己喜欢的图书、玩具。

  (二、)练习读

  过渡:

那么,你们愿意别人也喜欢你们的东西吗?

怎样才能令别人喜欢你们的东西呢?

自己试着说一说。

  ⒈指名说。

⒉师小结:

要使自己的东西卖个好价,必须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东西的特点。

  下面请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东西的特点,看谁能将自己的东西卖掉。

  ⒊师生共同总结卖的注意点。

  (三、)练习买东西

  过渡:

要想从别人那儿买到喜爱的东西,又该怎么说呢?

  怎样才能了解别人的东西呢?

买时应注意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