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6765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44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docx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

开学第一课——前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树立远大人生理想抱负。

2、学习态度、作业要求。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历史学科及历史教学体系。

初一年级新生,第一次接触历史这门课程,所有历史知识仅是小学中零碎的、散乱的积累,要通过有效的前言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第一节课就吸引住他们。

2、推荐历史书籍,读史明智明理,增强对自己对祖国的责任感。

鼓动读历史书籍,与伟人名人交朋友,立大志、做大事。

【教学过程】

设置问题:

1、同学们,暑假怎么过的?

暑假都读了哪些书?

2、你们知道毛泽东主席在你们这个年代都读了哪些书?

做了哪些事?

教师启发:

同学们,毛泽东读的大多是历史书籍。

从毛泽东主席的伟大功勋看,读历史书籍有什么好处?

学生畅所欲言:

(励志、才华横溢、克服困难挫折、意志坚强、战无不胜,实现人生梦想、成就伟业,古为今鉴,少走弯路)

3、历史是什么?

4、你都知道那些历史事件、典故、成语等

5、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②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借鉴前朝的兴衰来比较现今的执政之得失。

(出自:

司马光·《资治通鉴》包含了司马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让统治者观古知今,以史为镜,从历代王朝的理乱兴衰之中鉴察得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巩固北宋的统治,而且也便于后世之人读史。

二、历史脉络

1、中国古代史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秦

战国

两汉西汉魏

东汉蜀两晋西晋北朝

吴东晋南朝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2、中国近代史:

3、中国现代史:

4、世界史:

三、学习要求:

    同学们,学习要端正态度,讲究方法。

    态度要认真,上课时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听讲。

    学习要得法。

要想学好中国历史,课前要预习,画出重点内容、不懂的问题;课上聚精会神听课,做好听课笔记,做到听懂了、记住了,讲究时效性;课后要巩固复习。

再记背重点知识。

四、作业要求:

    作业本:

用规范的正楷字认认真真地写好自己作业本上的名字,不能涂抹。

    作业:

每次作业要写好标题。

每一行写到头,反面不写。

五、预习新课:

 预习第一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

1、 人类是怎样诞生的?

2、 请你说说北京人是什么样子?

有什么能力?

考古是怎么发现的?

3、 旧时代人们是怎么生活的?

用什么工具?

4、 学习了第一课给你什么启示?

六、板书设计:

 1、历史脉络图

2、毛泽东16岁时励志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读书“贯通今古,融合中西”

【教学反思】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

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北京人及其发现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劳动创造人本身

【导学过程】

师: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

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

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

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

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

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

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

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

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

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

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

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

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回答:

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

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教师先介绍有关贾兰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失踪的经过,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引入一个考古学知识即只有发现了头盖骨才能复员古代人类的面貌。

这就是为什么元谋人的相貌不能够复员而北京人可以。

引起学生兴趣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2、距今年代:

约70万年至20万年。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让学生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并试着说一说北京人的的体质特征。

学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师补充。

4、生活情况:

⑴使用打制石器。

⑵已经使用天然火。

会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

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⑶过着群居生活。

让学生阅读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落,讨论:

北京人为什么过群居生活?

北京人群居生活的情况怎样?

学生结合课文和一些相关知识,应较容易地回答出答案。

(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

所以北京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几十个人在一起,依靠集体的力量打野兽,采集植物果实、根茎,过着群居生活。

)(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生活艰苦。

通过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逼迫类人猿为生存而斗争,制造简单粗糙的工具去获取食物,这个过程就是劳动。

劳动促进了人的发展。

如果不是环境险恶,类人猿不需劳动即能获得食物,人类也就不会出现了。

所以说:

劳动创造了人。

(三)山顶洞人

投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山顶洞人的生活”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图片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指出: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1.结合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指出,山顶洞人在体质特征方面有什么变化?

(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2.识“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说明山顶洞人在制造工具方面掌握了哪些先进技术?

并举例说明(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例骨针)

3.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获取火种的方法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

(会人工取火)

4.识“山顶洞人的生活”图,说明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怎样形成的?

(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

学生阅读课文自由回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归纳总结,填写图表。

 【合作探究】

1、结合下列有关材料和图片,思考北京人为何要过群居生活?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2、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对北京人来说有什么作用?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什么意义?

想像一下,北京人是怎么样取得天然火的?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

同学们应该从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等方面进行比较。

【小结提升】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依据板书图表提问、巩固强化。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云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地点

用火

工具制造

地位

元谋人

约170

万年

云南元谋县

知道用火

粗糙的石器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

约70-20万年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学会使用和长期保存火种(天然火)

打制石器

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山顶洞人

约3万年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人工取火

开始掌握磨光和打孔技术、骨针

【巩固练习】

1、下列那一项属于山顶洞人的生活(  )

A.用火烧烤食物B.使用打制石器C.过群居生活D.会使用骨针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A.会不会制造工具B.是否使用打制石器C.能否使用天然火D.懂不懂磨制石器

3、韩非子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C.懂得用火 D.过着群居生活

4、材料解析题

 上古之世……民食果爪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什么现象?

 

 

(2)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培养自己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我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

学生回答明确:

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你了解我国古代那些关于农耕的传说,谈一谈。

学生回答:

伏羲氏:

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神农氏:

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师: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展示:

《白虎通》原文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2)问:

我国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有了什么变化?

(3)讨论并得出结论:

人类由采集狩猎生活开始向农耕生活转变。

半坡居民的生活

1、地点: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2、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耒耜、石刀、渔叉等

4、农耕作物:

5、定居生活:

半地穴式房子

6、原始饲养业:

猪、狗

7、原始手工业:

陶器、纺线、织布、制衣

归纳总结:

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特点,林木茂密,气候温暖,适宜人类活动。

半坡遗址,原始农耕出现文明曙光。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农业生产等,会饲养家畜,狩猎,捕鱼,有时也采集野果,补充食物。

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过定居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原始农耕

1、地点: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2、时间:

距今约7千年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耒耜

4、农耕作物:

水稻

5、定居生活:

干栏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

家畜(猪)

7、原始手工业:

陶器、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讨论归纳总结:

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为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

河姆渡人开始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人工栽培水稻,住干栏式房屋,会打井,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骨哨等。

河姆渡人还运用雕刻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

归纳: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磨制工具的发展。

是原始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小结提升】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相关内容,我们一起总结一下本文所学内容。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区别。

原始居民

距今时间

地区

农业

家畜业

房屋

样式

生产

工具

手工业

河姆渡人

约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长江流域)

水稻

饲养猪

狗水牛

干栏式

骨耜

制作黑陶、玉器和乐器骨哨、使用天然漆、雕刻技术

半坡人

约6000年

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

(黄河流域)

饲养猪

狗等

半地

穴式

石器、

角器、

骨器等

制作彩陶、乐器、纺织、制衣等

3、原始农业的发展:

(1)时间:

9000-7000年前

(2)兴起地区:

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3)变化:

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巩固练习】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的国家。

2、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流域,已经是使用的石器,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住着的房子,能挖掘水井,饲养家畜。

制作陶器,玉器和原始。

3、生活在流域省西安附近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的石器,用石刀收割庄稼。

他们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住着的房子,用箭头、渔钩打猎捕食。

事实证明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

他们能够烧制,会纺线。

4、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___;地点____;出现___陶和____陶;在后期,出现了_____,原因是:

_______。

5、下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你能说出它的用途吗?

6、想象一下: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教学反思】

 

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

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感知历史的形象思维能力;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激发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逐鹿之战、禅让制、“人文初祖”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多媒体资料展示《黄帝陵》

教师介绍:

黄帝陵所在的桥山,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约一公里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清明节,都有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祭拜,被视为华夏子孙寻根祭祖之地。

逐鹿之战

炎帝和黄帝先后通过阪泉和逐鹿两大战役结成联盟,并在此基础上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最终炎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阅读教材,熟悉内容,思考:

(1)为什么后人尊崇炎帝和皇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2)华夏民族又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归纳:

炎帝、黄帝、蚩尤、少昊灯部落的斗争和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关于华夏族形成的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和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学生思考:

华夏族的形成有何特点?

炎帝:

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煮盐,通商交换

黄帝: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鼓励人民开垦农田,适时耕种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

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解除了黄河水患。

三过家门而不入

【合作探究】

1、你对神话(即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

认为哪些是可信的?

哪些带有神话色彩?

怎样看才更为科学?

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什么时候算起?

后世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你还听过哪些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

2.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3.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4.炎帝的发明:

教民开垦耕种,种植水稻,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民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5.黄帝的发明: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仓颉造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缧丝。

6.通过部落联盟民主会议推举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尧——舜——禹(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被成为“人文初祖”的是

A、黄帝B、炎帝C、蚩尤D、嫘祖

2、我国原始社会结束于

A、尧时期B、禹时期C、舜时期D、黄帝时期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桀B、启C、禹D、伯益

4、小明想了解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统治情况,你会向他推荐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4、史载: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这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B、实行分封制C、确立世袭制 D、推行郡县制

二、填空题

1、_____部落和____部落结成联盟,在_____(战役)打败了_____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___。

2、人文初祖是指________。

3、华夏族是________的前身。

4、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_____这一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大办法,历史上叫做“______”。

5、______年,_____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禹也从_____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_____。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__________社会开始了。

 

【教学反思】

 

单元小结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史实和末代君王的腐朽残暴统治,兴旺与统治者的关系;从夏商西周王朝的“家天下”统治观念,西周建立分封制并明确森严的等级制度,认识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其建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表格、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归纳夏商西周三产更替的史实,简述分封制

【教学难点】理解“家天下”的基本含义,明确贵族等级制度的层级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夏朝及夏朝的疆域

2.“禅让制”和“世袭制”

3.国之初——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8页的“材料研读”,思考以下内容:

(1)“天下”是什么,“天下为公”“天下为家”中“公”和“家”指什么?

(2)什么是“家天下”?

二、商汤灭夏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了商王朝,都城建在亳,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商朝为何又叫“殷商”?

(2)商朝是如何灭亡的?

【视频】:

牧野之战

2.夏朝的灭亡

三、武王伐纣

经历了牧野之战周军占领了商都,定都镐京,史称西周,那么建立了自己王朝的周武王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合作探究】

朝代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建立时间

重大事件

西周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从此,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2.禹死后,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夏朝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夏商西周的更迭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建立者

亡国

之君

都城

暴君

重大事件

约BC2070年

约BC1600年

阳城

牧野之战,

商灭周兴

约BC1600年

约BC1046年

盘庚迁都

西周

约BC1046年

约BC771年

周武王

周幽王

镐京

周厉王

国人暴动

4.西周分封制:

(1)目的: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为了巩固统治)

(2)内容: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实质:

确立的周天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

(4)作用: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巩固练习】

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给伯益B、禹传启家天下

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

2、商朝被后人称为“殷朝”,与此有关的事件是()

A、商汤灭夏B、牧野大战

C、盘庚迁殷D、武王伐纣

3、暴君亡国,明君兴政。

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是()

A、商汤B、商纣C、周文王D、周武王

【教学反思】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

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青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