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7050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

《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docx

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检测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

第五课 达尔文:

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

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

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

〖JP〗

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

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那只给忘记了。

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

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

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

这个大学生就是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这种甲虫命为“达尔文”。

美字体

赏美文

达尔文的气度

达尔文是英国最著名的生物学家,从小就对生物学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后来他参加了英国皇家组织的一次环球航行,使他有机会对全球各地的不同生物有了一次详尽的考察。

在五年环球考察旅程中,他对沿途的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翔实的观察和资料采集。

后来回国后,他经过大量的研究,科学的分析,逐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观点,并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科学界的《物种起源》。

恩格斯将他的著名观点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然而就在他的《物种起源》出版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那是1858年6月18日,就在达尔文的研究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收到华莱士的一封信,信中附着一篇他自己的论文。

华莱士也是一位生物学家,与达尔文私交甚好,达尔文对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非常赏识。

此时的华莱士正在马来群岛考察,这篇随信的论文就是他在考察途中写的关于生物进化论的文章,想请达尔文审阅,如果有价值,就让他转给著名地质学家赖尔帮忙发表。

此前华莱士知道达尔文也在进行生物进化方面的研究,但是具体的细节,他并不清楚。

达尔文看到了这篇论文之后,感到非常震惊。

这篇论文的观点竟与自己研究二十多年的结论惊人的一致,文章中虽然没有提到过“自然选择”这个概念,但是文章论述的生物进化机制与自己的学说不谋而合。

然而事实上,华莱士的观点虽说与达尔文的学说有些相似之处,但是有些论述还是跟达尔文的观点有所区别的。

华莱士对能与达尔文共享荣誉,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也感到非常惭愧。

他很清楚,自己的论述还很粗浅、简单,只有达尔文才能用如此丰富、确凿的论据和雄辩的逻辑力量来证明生物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性,并使生物进化论观点在与顽固的神学论观点激烈的交锋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如果不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会被人们所认可,自己也不可能在学术界有如此高的地位,因此他总是把自然选择学说的荣耀归功于达尔文,并把它尊称为“达尔文主义”。

回到英国后的华莱士与达尔文站在了同一战线上,两个人成为亲密的朋友。

达尔文没有因为华莱士的身份低微而在意,不仅在学术上对他大加推崇,还经常接济出身贫寒的华莱士,而且还极力说服英国政府给华莱士提供丰厚的资助,解决他的生活问题,让他能潜心研究。

正是达尔文和华莱士的彼此谦让和通力合作,生物进化论学说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并且得到了极大的传播。

华莱士也成了达尔文学说主要的倡导者和捍卫者。

在达尔文死后的数十年间,学术界对达尔文学说进行了如潮般的批评,华莱士孤独而坚定地奋力应对,并在1889年出版了《达尔文主义》一书,他的努力使“达尔文主义”度过了漫长的暗淡时期,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达尔文学说重又大放异彩。

(选自《新湘评论》,2013年10期)

达尔文语言摘录。

1.“我怎么能丢下我的写作和实验呢?

”——由此可见他对科学探索的热爱与陶醉。

2.“我不过是对我的课题深深感到兴趣而已。

尽管我希望不像现在这样地看重虚名,不论是今天的还是身后的,都不要看重。

但是,我认为凡事都不要走极端。

我心里明白,即使我知道我的书永远得匿名发表,我也会同样苦干下去的,虽然不会有那么高的热情。

”——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

3.“是大自然否定了它。

我不过是把我的观察材料记录下来而已。

大自然是从不会扯谎的。

”——他捍卫真理、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4.“一个科学工作者不应有任何愿望,只应有铁石般的心肠。

”——他的恒心和执着。

5.“我宁愿像现在这样是一个不幸的、受人轻视的病人,也不愿过游手好闲的乡绅生活。

”——正视生活中的不幸,追求理想的人生。

阅读了华莱斯寄来的与自己书稿观点完全一致的论文后,达尔文有彷徨、有思想斗争,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坦白——表现了他的正直、诚实的高尚品质。

适用角度

本素材可用于“兴趣”“真理”“正直”“恒心”等话题作文。

示例

深入灵魂的热爱

深入灵魂的热爱是怎样的?

大概是深入骨髓,时刻挂牵,一丝波澜便可牵扯情绪。

能让一个人深入灵魂的爱是什么?

祖国,大自然,或者只是自己对某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对那个远在千里的家?

又或者只是你的一个兴趣爱好,读书,下棋,听歌?

其实不管怎样,一个人能找到自己终身热爱的事业或兴趣抑或只是一个情绪寄托,都是足够幸运的。

我的一个朋友,关于她所深入灵魂热爱的,是她一个偶像,一个长相帅气、才华横溢、舞蹈歌喉都过人而无不及的艺人。

开始时我对她的定义只是停留在浅显的表面,即一个“追星”族,甚至难以想通一个距离自己遥远的人有什么值得追捧,但她就是热爱,不许别人说他的不好,否则会生气。

凭借我对她的了解,她不该是脑残粉那一类,尽管我曾经的确默默地这样给她定义过,那也只是一种玩笑般的调侃,而后她给我推荐了那个艺人的一首歌,翻唱周华健的那首《一起吃苦的幸福》,她跟我说那些艺人曾经一起奋斗过的日子,说起他们的艰辛与成就,慢慢地似乎就理解她了。

其实很多时候,音乐更能说明得了一切,就是她讲述的关于他们的经历配上他们的音乐,渐渐让我感受到他们在奋斗历程中所散发的魅力与朝气。

而朋友对偶像的这种热爱也在冥冥中给予了自己某种力量,在这之后的成长过程中跟着偶像学会坚毅不屈的品格,这种热爱是深入灵魂,洗礼过灵魂的。

我常想,一个人之所以会有热爱的东西,与自己内心需要的寄托是有绝对的关系的,不管是哪一种寄托,那些热爱的东西总能给予迷茫疲惫的我们希望和方向,每个人内心都需要这样一种深入灵魂热爱的东西的,那也可以说是自己一个单独空间,为自己欣赏喜欢的世界,提起它内心是激动澎湃的,觉得不管生活怎样不堪,那一方宁静的领域,有自己爱着的东西,便是幸福满足的。

我们是需要这种热爱的,它让我们有理由一如既往地相信,世界的美好,与我们自己本身的美好。

愿你能早日寻到自己的所爱,愿你能坚持自己现在热爱的,愿我们的每一份深入灵魂的热爱,都给予我们生命的洗礼。

(2015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

美文欣赏

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普雷斯顿,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了爱丁堡大学学医。

但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

进到医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

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

达尔文对神学院的神创论等谬说十分厌烦,他仍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听自然科学讲座,自学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上。

热心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

他放弃了待遇丰厚的牧师职业,依然热衷于自己的自然科学研究。

这年12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达尔文经人推荐,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自费搭船,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

达尔文每到一地总要进行认真的考察研究,采访当地的居民,有时请他们当向导,跋山涉水,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挖掘生物化石,发现了许多没有记载的新物种。

他白天收集谷类岩石标本、动物化石,晚上又忙着记录收集经过。

1832年1月,“贝格尔号”停泊在大西洋中佛得角群岛的圣地亚哥岛。

水兵们都去考察海水的流向。

达尔文和他的助手背起背包,拿着地质锤,爬到山上去收集岩石标本。

一路上,达尔文把各式各样的石头敲下来放进背包,有黑色的、白色的,还有夹着一束花纹的。

一会儿,背包便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石头,背包带深深地勒进达尔文的肉里,他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了。

“达尔文先生,这些乱七八糟的石头,到底有什么用?

”看着吃力向前爬行的达尔文,助手不解地问。

“你看,石头是有层次的,每层石头里有着不同的贝壳和海生动物的遗骨,它能告诉我们不同年代的生物!

”达尔文喘着粗气说道。

助手总算明白了一些,赶忙从达尔文身上接过背包,背在自己的肩上。

在考察过程中,达尔文根据物种的变化,整日思考着一个问题:

自然界的奇花异树、人类万物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为什么会千变万化?

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些问题在脑海里越来越深刻,逐渐使他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产生了怀疑。

1832年2月底,“贝格尔号”到达巴西,达尔文上岸考察,向舰长提出要攀登南美洲的安第斯山。

舰长吃了一惊,急忙说道:

“这山又高又长,您怎么走得过去?

”“我就是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

”达尔文坚定地说道。

舰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要求,为了安全起见,又派了向导和骡马一同前往。

当他们爬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时,达尔文意外地发现了贝壳化石。

达尔文非常吃惊,他心中想道:

“海底的贝壳怎么会跑到高山上呢?

”经过反复思索,他终于明白了地壳升降的道理。

心中异常激动地说道:

“看来,这条高大的山脉,在亿万年前,原来是一片大海啊!

达尔文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带领大家一直往上爬。

到了安第斯山的最高峰,达尔文觉得轻松了许多。

他俯瞰山下,突然发现山脉的两边,植物的种类并不相同。

再仔细一看,即使同一种类,样子也相差很远。

它们为什么会有明显的差别呢?

达尔文脑海中一阵翻腾,对自己的猜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客观条件的不同而相应变异!

后来,达尔文又随舰横渡太平洋,经过澳大利亚,越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836年10月回到英国。

在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中,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回国之后,他一面整理这些资料,一面又深入实践,同时,查阅大量书籍,为他的生物进化理论寻找根据。

1842年,他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

1859年11月,经过达尔文20多年研究而写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终于出版了。

在这部书里,达尔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标志着进化论的正式确立。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

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

他们群起攻之,诬蔑达尔文的学说“亵渎圣灵”。

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

与此相反,以赫胥黎为代表的进步学者,积极宣传和捍卫达尔文主义。

指出:

进化论轰开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启发和教育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紧接着,达尔文又开始他的第二部巨著《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的写作,以不可争辩的事实和严谨的科学论断,进一步阐述他的进化论观点,提出物种的变异和遗传、生物的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重要论点,并很快出版了这部巨著。

晚年的达尔文,尽管体弱多病,但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坚持进行科学研究和写作,连续出版了《人类的由来》等很多著作。

1882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牛顿的墓旁,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

(摘自《世界上下五千年》)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誊写(ténɡ)   渎圣(dú)

屡次(lǒu)精湛(zhàn)

B.诋毁(dǐ)剽窃(piāo)

匿名(nì)徒步(tú)

C.惬意(jiā)伫立(zhù)

恶煞(shà)捍卫(hàn)

D.黏液(nián)蜷缩(quán)

堆积(duī)酝酿(yùnrǎnɡ)

解析:

A项“屡”读lǚ。

C项“惬”读qiè。

D项“酿”读niànɡ。

答案:

B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政府内部离心离德,已经“变天”的国会处处作梗,任期尚有两年的奥巴马急欲留下政绩,但迄今乏善可陈,倒显出________的窘境。

(2)在这年夏季反“扫荡”战役中,盐阜、苏中区军民在新四军军部的统一指挥下,多点开花,密切配合,使敌________,对粉碎敌之“扫荡”起到决定作用。

(3)面对网上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等金融互联网新模式,《巴塞尔Ⅲ》所确定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显得有些________。

A.左支右绌  捉襟见肘  顾此失彼

B.顾此失彼  捉襟见肘  左支右绌

C.捉襟见肘  左支右绌  顾此失彼

D.左支右绌  顾此失彼  捉襟见肘

解析:

左支右绌:

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

顾此失彼:

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

捉襟见肘:

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七大工程”,无一不是为了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投资,以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B.春晚好不好看,在于节目内容能否及时、深刻、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还在于有能让观众忍俊不禁且留下鲜明印象的语言类节目。

C.元宵节前后,学生、务工人员集中返程,全国铁路迎来节后新一轮客流高峰,仅3月5日就发送旅客635.2万人次,同比增长0.6%。

D.周迅在电视剧《红高粱》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气,加上曾经的作品中透露出来的鬼气、仙气,更是将她的演技地位继续稳稳地被锁定。

解析:

A项,成分残缺。

在“服务”后加“需求”。

B项,不合逻辑。

两面对一面,在“有”后加“没有”。

D项,结构混乱。

“将……锁定”和“……被锁定”杂糅。

答案:

C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科技安全既是科技的问题,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在科技领域是否会提出相似的发展策略?

①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各方面的交流打破了国家这个相对的封闭体

②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会认识到关于科技安全有很多问题值得讨论

③也是国家的问题,它还是个动态的问题

④例如,我们讨论的科技安全潜在前提是以国家为单位的

⑤在经济领域我国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亚洲合作发展思路

⑥那么,我们该怎样界定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科技安全问题

A.③②⑥①④⑤  B.③②④①⑥⑤

C.②③④⑥⑤①D.⑥③②①④⑤

解析:

要了解整个文段的意思,此文段围绕科技安全而展开。

“既”和“也”关联词联系紧密,可判断③在最前面。

“清楚了这一点”中的“这”指代③及其前面的内容,所以第二空填②。

④中的“科技安全”的例子紧承②,①中的“打破了国家这个相对的封闭体”是针对④中“以国家为单位的”来说的,①应紧跟④,⑥的内容紧跟①,⑤中的“在经济领域”和横线后面的“在科技领域”对应,所以最后一个空填⑤。

由此可判断选B项。

答案:

B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5~8题。

他用了1857年1月份的全部时间写完了第四章:

“在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由于是把材料按照严密的逻辑进行安排,这一工作的强度和紧张度把他搞得心力交瘁。

他向埃玛坦白说:

“我的身体不如以前了。

“你太拼命干了。

“有什么办法呢?

这本书的篇幅将会很长。

我的意思是尽可能把初稿写得完善一些。

我就像大财豪克罗苏斯一样,被淹没在我的万贯家财里了。

我一直在服用书刊上介绍的几种无机酸;我认为有点儿效。

埃玛建议他去距离这里只有40英里的慕尔公园的水疗胜地去度假,马上就去,而不要等到春天。

“我怎么能丢下我的写作和实验呢?

她仔细地端详着他的脸。

“查理,我的心肝,难道这一切不是有点儿自我主义的味道吗?

你恐怕不是想通过这本书来追求声誉吧?

查理把一侧的肩膀向下歪了一下,仿佛在说:

“谁知道呢?

他接着说:

“我不过是对我的课题深深感到兴趣而已。

尽管我希望不像现在这样地看重虚名,不论是今天的还是身后的,都不要看重。

但是,我认为凡事都不要走极端。

我心里明白,即使我知道我的书永远得匿名发表,我也会同样苦干下去的,虽然不会有那么高的热情。

5.达尔文“万贯家财”的比喻说明了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理解语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可以结合前面的书稿写作来分析,“万贯家财”显然不是使用的本意,而是它在文中的比喻义。

答案:

“万贯家财”的比喻一方面说明他占有的材料多,另一方面更说明他把研究材料看作是自己最大的财富。

这种精神追求是常人无法比拟的。

6.“我怎么能丢下我的写作和实验呢?

”表现了达尔文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关键语句来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的能力。

文中“怎么能丢下”自己的工作,表明科学研究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

答案:

达尔文身体健康状况堪忧,但“写作和实验”竟比健康与生命都重要,表现出达尔文对科学的痴迷与执着。

7.“即使我知道我的书永远得匿名发表,我也会同样苦干下去的”暗含了语段中所说的达尔文什么样的科学态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

这句话的本身表示不在乎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否得到认可,而是表现执着的科研精神,所以应从对科研浓厚的兴趣方面考虑作答。

答案:

不为名利而研究、写作,只为自己的研究“兴趣”。

8.语段中写到查理和埃玛的对话有何目的?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包括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这里侧重于描写人物的动作与神态。

这段对话主要围绕工作重要还是身体重要的问题,侧重表现达尔文的科研精神。

答案:

通过查理和埃玛的对话,说明达尔文完成《物种起源》的艰辛,身体垮了还是要工作,不为名利只为自己对科学的执着。

运用了动作、神态、细节描写。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一次盛会。

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

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

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帽儿,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

“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

”“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

”“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

”袁隆平笑着说。

那一次他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

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呀!

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

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定的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

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

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

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内疚。

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

”斯瓦米纳森爽朗地一笑,便竹筒倒豆子般地把那件往事兜底揭穿了。

“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

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

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

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不打不相识’。

这就像我们国际科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

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块阵地上竞争,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啊!

我和您一见面就‘打了一仗’,所以我们的友谊也将会更加长久,是不是?

”袁隆平说。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

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世界。

为此,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当选的理由是:

“袁隆平先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

“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

”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国外工作。

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

“您老人家送出去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

”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

“你们不要短见浅识。

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

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世界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

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

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摘自庄志霞《袁隆平传》)

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

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给他送来杂交水稻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国外工作。

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的博大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