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7074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9月月考考试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平坟是一种严重的人格侮辱,即使在今天,主流的社会文化依然认为,强制平坟的行为,是对人之为人的神圣基础的破坏,忽略了中国人历来珍视的人文精神价值,严重侵犯了中国人的信仰、情感与记忆。

2012年11月16日,国务院第628号令要求对《殡葬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进行修改,删除了“拒不改正的,可以强制执行”部分。

此次明确的制度规定固然来得及时,但知识界有必要对一个多世纪以来盛行的物质主义、激进地反传统、鄙夷人文精神价值的倾向进行深刻反思。

自近代传统社会解体以来,在激进的反传统的浪潮中,社会文化一直有这样一种倾向,就是只认为物质的、经济的价值是真实和重要的,而以往传统社会的礼俗、信仰等超验的价值则是虚伪和迂腐的,应该作为过时的、妨碍历史进步的东西而抛弃。

像保留坟头、厚葬先人等礼俗,都曾被当作愚昧和落后的陋俗被鄙夷,是移风易俗要革命的对象。

这一社会文化倾向在“破四旧”等政治运动中达到了顶峰。

近年以来,随着激进意识形态革命的终结,民间社会在更宽松的氛围中开始复苏和成长,人们开始重拾曾被抛弃的人文精神价值。

2008年,全国人大批准了关于恢复传统节日的议案,清明、端午与中秋正式被列为法定假日,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这一举措反映了一个更文明的社会对传统价值和社会共同情感的尊重。

传统社会的中国人常用“礼崩乐坏”来形容一个社会的败坏和崩溃,然而经过了半个多世纪激进运动的洗礼,社会普遍存在轻视“礼乐”等人文精神价值的倾向,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才有强制平坟这样的事情发生。

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礼俗究竟是不是无意义的迂腐?

这些无形的精神性投入,究竟有什么意义?

在中国文明史上,周公“制礼作乐”是中华文明划时代的大事,经过周公的改造加工,“礼”变得系统严密,成为国家的根本,礼治处于治国方略的核心位置。

综观中国历史,礼作为约束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准则和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规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而且成为华夏文明的标志,是文明社会区别于蛮夷莽荒之地的标志。

正是由于“礼乐”等人文价值的存在,使得国家和家庭具有了同构性,让社群有了相似的价值追求。

葬礼和坟头的存在,里面就包含了中国人所寄托的价值归宿意义。

然而在传统社会终结后,在世界性的启蒙思潮的洗礼下,对人文精神价值的看低,不仅仅是中国所独有,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马克斯·韦伯这样形容:

“那些终极的、最高贵的价值,已从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它们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验领域,或者走进了个人之间直接的私人友爱中……而在过去,这样的东西曾像燎原烈火一样,燃遍巨大的共同体,将人们凝聚在一起。

启蒙运动有激进的反传统的一面,但处理得当的国家之所以没有走向灾难,就在于他们在改变传统和移风易俗方面,充分尊重了人文精神的价值,让社会自发秩序去选择和扬弃。

一部近代史也告诉我们,如果以进步和启蒙之名,强行进行所谓文化革命,最终可能导致激进的暴力灾难。

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反思和铭记。

(摘编自李铁《重拾传统的人文精神价值》,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至今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制平坟被视为一种严重的人格侮辱行为,甚至是对人之为人的神圣基础的破坏。

这一行为忽略了中国人历来珍视的人文精神价值,严重侵犯了中国人的信仰、情感与记忆。

B.修改后的《殡葬管理条例》删除了“拒不改正的,可以强制执行”部分。

也就是说,民政部门不能对乱建的坟墓强制平毁。

C.社会文化一直认为物质的、经济的价值是真实和重要的,而以往传统社会的礼俗、信仰等超验的价值则是虚伪和迂腐的,应该作为过时的、妨碍历史进步的东西而被抛弃。

D.强制平坟事件的发生、《殡葬管理条例》的修改。

促使知识界对一个多世纪以来盛行的物质主义、激进的反传统主义、鄙夷人文精神价值的倾向进行深刻反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清明、端午与中秋等传统节日被正式列为法定假日,这一举措体现了人们开始重拾曾被抛弃的人文精神价值,反映了一个更文明的社会对传统价值和社会共同情感的尊重。

B.强制平坟等事件的发生,触及了一些民众的心理底线,伤害了民众的感情和信仰,导致社会普遍存在着轻视“礼乐”等人文精神价值的倾向。

C.“礼”之所以成为传统文化的主体、华夏文明的标志,是因为它在历史上形成了约束人们思想与行为的重要准则及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规范,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D.“礼乐”等人文价值使国家和家庭具有了同构性,让社群有了相似的价值追求。

葬礼和坟头的存在包含了中国人所寄托的价值归宿意义,清明扫墓也自然有“寻根”的象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改后的《殡葬管理条例》中删去了可强制平坟的规定。

这一做法体现了对激进意识形态与民族传统习俗冲突的正视,以及对国人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的尊重。

B.文中引用马克斯·韦伯的话印证了在传统社会终结后,在世界性的启蒙思潮的洗礼下,“人们对人文精神价值的看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世界普遍性。

C.在改变传统和移风易俗方面,如“破四旧”等政治运动,只有充分尊重了人文精神的价值,让社会自发地选择和扬弃,才可能使国家免于走向灾难。

D.一部近代史昭示,以进步和启蒙之名,强行进行所谓的文化革命,最终会导致激进的暴力灾难。

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铭记和反思。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4分)

江一鹤

张居祥

江一鹤是一代名厨。

他早年游历江浙一带,红案白案皆工,尤其是时鲜果蔬,在他手中更显奇妙。

据说他从杭州一位前辈手里得一古本,日夜揣度,终于悟得五代名尼梵正的风景拼盘的奥妙,将中国的花式冷盘、雕刻拼盘技艺推向一个高峰。

江一鹤凭这一身绝技,独步苏杭,不想六十岁那年,忽然遁身山城盱眙,打算在此安享晚年。

山城名店“金谷园”老板三番五次登门延请,终于说动江一鹤出任首席大厨,其实只是挂名。

金谷园是百年老店,资本雄厚,为了让江一鹤成为永远的金字招牌,老板特意给他辟个很雅致的小园子。

园子在半山坡上,南面正对淮河。

人在园中,晴看帆影,雨看流岚,山石林泉,风景绝佳。

可江一鹤将园子平整成一块一块菜地,不种奇花异卉,只种瓜果蔬菜。

春来绿韭铺畦,夏至豆角满架。

深秋时节,硕大的萝卜半截出土,像是正在捉迷藏的调皮小子,探出头来挑逗玩伴;冬天的大白菜,则在阳光下站成方阵,别有气势。

去过园子的人都说可惜了,好端端的一个花园,被江一鹤弄成了农家菜园子。

江一鹤平时除了偶尔下厨看看徒弟做活,其余时间大多一个人待在小园子里,侍弄他的瓜果蔬菜,有时喝茶听越剧,有时也画画,但从没有人见过他的画。

话说那年盛夏时节,苏浙沪三地书画界人士齐聚盱眙,举行华东书画名家邀请赛。

这是五年一度的盛事,虽是民间活动,但因名家云集,所以规格极高。

经过十天的角逐,山城书画名家汪遇农凭着一组《都梁十景图》的立轴力拔头筹。

汪遇农是康熙年间进士汪元任之后,早年师从齐白石先生的得意弟子李苦禅,下笔颇有些苦禅的影子,尤其是大写意花鸟、松竹梅兰,鱼鹰龙马等题材的作品更是意态纵横。

但他浪迹江南数年,并无建树,不免怅然。

了解他的人都说:

汪遇农学画,用情太深,得苦禅之形,终为苦禅所缚而难得其绘画之精神,可惜了!

汪遇农回到盱眙,终日悠游山水,参悟画意。

盱眙古称都梁,佳山秀水,天然一派地上画卷,“都梁十景”更是名闻遐迩。

汪遇农日日浸淫其中,如是十年,竟然跳出师门樊篱,自成一家。

那天,汪遇农将十幅《都梁十景图》立轴往金谷园展厅一挂,纸上风景,烟霞满室,其他作品顿时失色。

按惯例,大赛闭幕酒宴在金谷园大厅举行。

一时间,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金奖作品高悬大厅舞台之上,大家酾酒赋诗,飞觞论画。

金奖得主汪遇农被簇拥着,如众星拱月。

酒过三巡,正在大家酒酣耳热之际,忽见一个年轻的厨师,手持一特制竹质砧板,阔步登台,朗声道:

“诸位先生,在下金波,躬逢胜饯,得为各位前辈掌勺,不胜荣幸。

家师江一鹤先生为助雅兴,特制果蔬拼盘一道,敬请汪先生及诸位师友品鉴。

只见竹质一尺见方的砧板上各色果酱打底,随意涂抹,竟然涂出一片湖青山绿、天光云影。

然后以芹菜、豆芽、未熟的小蕃茄、黄瓜切片作材料,为树,为林,为亭,为草甸,为僧舍,为栏槛,拼成一幅绝妙山水画。

近水远山,平林含烟,峰峦叠翠;僧庐野径,人影竹影,浑然天成。

以果子酱为墨题款:

瑞岩庵清晓图,汪遇农先生雅正,都梁人江一鹤作。

大厅里人声顿寂。

汪遇农更是沉吟不语。

良久,转身,长叹!

随即,他猛然扯下那十幅《都梁十景图》当众撕碎,既而面带微笑,长揖不起:

“在下学艺不精,见笑了,诸位请回!

后来,汪遇农不再作画,他拜江一鹤为师,专攻果蔬拼盘,数年苦习,居然将地上山水、盘中风景与胸中丘壑融为一体,学会了都梁十景的拼盘。

闲时闭门读书,他对宋代陶谷《清异录》那段写梵正的文字尤为着迷:

“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鲈酢、脍脯、醢酱、瓜蔬,黄赤杂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

”他晨昏诵读,日夜研习,参照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之诗意,拼成二十道经典果蔬拼盘,复原出《清异录》中的“辋川小样”。

此外,他还将曾游历过的胜景一一化作盘中风光。

真可谓“菜上有山水,盘中溢歌诗”。

有人问汪遇农为何不再作画,他总是微微一笑说:

“我何曾停止作画?

(选自2015年8月23日《淮安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中比较详细地描写了江一鹤园子里的四季景象,充满田园情趣,既给读者直观具体的印象,也衬托出江一鹤清新脱俗的人格。

B.汪遇农在江南数年,在画艺上并没有取得成就,主要是因为他对李苦禅的作品并未用心领会,最终难得其神韵。

C.金谷园老板依仗雄厚资本,三番五次延请江一鹤出任首席厨师,甚至不惜为他开辟一个小园子,只因看中他的拼盘技艺,可见老板唯利是图的商人本性。

D.汪遇农舍弃作画而致力于学习拼盘技艺的故事耐人寻味,其中蕴含着作者对艺术家空谈理论而不注重创作实践的作风的批判,发人深省。

E.文中写汪遇农痴迷于《清异录》中梵正庖制之法的文字,看似闲笔,实则是汪遇农一贯潜心画艺的体现,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5.作者对江一鹤的直接刻画着墨不多,但人物个性鲜明。

请结合相关文字简要分析其人物形象。

(5分) 

6.本文题为“江一鹤”,但写汪遇农的文字远多于江一鹤,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这样安排的作用。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

“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

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

“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

“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

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

欲身不病,得乎?

”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

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

“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一日,帝从容问:

“蔡京何如人?

”对曰:

‘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

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

“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曰:

“吾府之积若干?

”曰:

“八千缗。

”蒙叱曰:

“安有更革而吾不知!

”明日,制下。

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

“侯蒙亦如是邪?

”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帝曰:

“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

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

汉武帝大怒,曰:

“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

”②子玉:

楚成王时为令尹。

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8.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文“汉武帝”“秦缪公”中的“武帝”“缪公”是谥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同治帝、光绪帝等。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

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

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

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

皇帝,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

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

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蒙晓之曰:

“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2)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

“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秋尽

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

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

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E.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

1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5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5分)

(1)《归去来兮辞》中描写诗人在庭院中观云赏鸟的两句是“,”。

(2)《滕王阁序》中通过“,”两句对天空的描写,为“落霞”“孤鹜”齐飞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4),抢榆枋而止。

(5)引壶觞以自酌,,,审容膝之易安。

(6)适莽苍者,,。

(7),烟光凝而暮山紫。

(8),蟪蛄不知春秋。

(9),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真正的长者并不是,他们常常通过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来儒化后学者。

②关乎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必须通过党委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如果个别领导干部,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③众人在名利色权的诱惑下迷失生活了方向,只有那些心中充满正气,禁得住考验的人方可。

A.师心自用好为人师抗颜为师

B.抗颜为师好为人师师心自用

C.好为人师抗颜为师师心自用

D.好为人师师心自用抗颜为师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干部下乡,就要“沉得下去”,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为原则,化解各种矛盾,切实给基层解决问题,真诚为群众办实事。

B.为推动解决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快及票中票等不规范现象,全国景区系统将组织开展“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创建活动。

C.在2015年亚洲女排锦标赛决赛中,中国女排直落三局完胜劲敌韩国,时隔4年再次重夺亚锦赛冠军,消息传来,国人振奋。

D.6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了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决定取消户籍、学历等限制,为创业创新创造条件。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走近绿色你会发现,那也许是一片班公柳。

,。

,。

无人能够预测这新绿能否长成,但这新绿却彰显了生命的不屈。

①在高原肆虐的寒风中裸露着白森森的胴体

②它们的树皮总是被残忍地撕脱了一部分、一半,甚至更多,甚至一丝不挂

③许多班公柳承受不住这样的残酷折磨死去了,而在残根断枝上又萌生出稚嫩的新绿

④高原生命的生存永远是那般艰辛

⑤几乎没有一棵班公柳的枝叶是完整的

⑥没有人知道班公柳的生命中经历了什么,只看到它经历残酷磨砺后的顽强

A.⑤④⑥①③②

B.②①⑥④⑤③

C.⑤⑥②①③④

D.④⑥⑤②①③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孟德斯鸠说:

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

为什么?

因为①______,所显示的是制度的恶劣,可以用来对待所有人,无人能保证自己幸免。

我想补充说:

对一个人的不义,②______。

为什么?

因为对一个人的不义,所显示的是人格的卑劣,这不只是在侮辱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在侮辱所有人的尊严,这个尊严是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的。

所以,看见不公,③______;看见不义,我们要当心小人。

18.下面是某中学转出团关系的流程图,请根据这个流程写一段介绍转出团关系的程序的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6分)

 

五、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一场电视访谈节目中,清华大学的学生梁某表达了他的人生迷茫:

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

针对梁某的困惑,三位嘉宾作出了这样的人生提示:

甲:

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乙:

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丙:

我觉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

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

答案

1.试题分析:

C.社会文化一直认为物质的、经济的价值是真实和重要的,而以往传统社会的礼俗、信仰等超验的价值则是虚伪和迂腐的,应该作为过时的、妨碍历史进步的东西而被抛弃。

根据对文意的理解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正在有意识的重拾传统的礼乐文化,选项中说“社会文化一直认为物质的、经济的价值是真实和重要的”理解过于牵强。

2.试题分析:

B.强制平坟等事件的发生,触及了一些民众的心理底线,伤害了民众的感情和信仰,导致社会普遍存在着轻视“礼乐”等人文精神价值的倾向。

前后没有因果关系,选项中属于强加因果。

点睛:

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3.试题分析:

D.一部近代史昭示,以进步和启蒙之名,强行进行所谓的文化革命,最终会导致激进的暴力灾难。

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铭记和反思。

本选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本中并没有这个意思。

4.选E得3分,选A得2分,选C得1分,选BD不得分。

B项“主要是因为他对李苦禅的作品并未用心领会”与原文“用情太深”相矛盾。

C项主体部分正确,但“可见老板唯利是图的商人本性”这一结论过于武断。

D项对主题的概括不正确,汪遇农也并非“空谈理论而不注重创作实践”。

5.【参考答案】①勤学好思。

日夜揣度古本,悟得拼盘奥妙。

②热爱田园生活。

金谷园老板赠与他小花园,却被他改种蔬菜瓜果。

③淡泊清雅。

平时主要独处园中,听剧画画,不为俗务所累。

④臻于化境(技艺精湛)。

能将画艺与拼盘技艺融会贯通,别创一格。

(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6.【参考答案】①人物刻画上,表面上重点写汪遇农,实质上是为了写江一鹤,以汪遇农的艺术追求折射江一鹤的艺术造诣;②刻画手法上,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避免平铺直叙,体现出作者的艺术匠心,使小说更有张力;③情节安排上,实写(明写)汪遇农,虚写(暗写)江一鹤,虚实结合(双线交织),使笔法摇曳生姿;④主题表达上,开始写江一鹤学艺有成,然后笔锋一转,写汪遇农学艺历程,最后二人合为一线,写汪遇农在江一鹤指点下领悟绘画真谛,巧妙突出主题:

真正高妙的艺术一定是浑然天成的,必须脱离名缰利锁,独创一格。

(任意答出三点给6分)

7.B试题分析: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根据文意来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标志词来判断,会事半功倍,题目中所给的一段的意思为:

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于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

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

其中标志词应抓住:

“齐魏”表示地点,前面省略了“于”,指的是宋江等人横行的地方。

“不若赦江”的逻辑主语应该是“皇帝”,与前句“青溪盗起”是因果关系。

解答本题时要分清每一个行为动作的发出者。

据此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8.A试题分析:

同治、光绪不是庙号,而是年号。

9.D试题分析:

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

10.

(1)侯蒙向他们说明:

“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

(2)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況。

侯蒙问答说:

“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敢做的事情。

试题分析:

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

关键字

(1)“无庸”、“辱”、“第”各1分,句子通顺2分。

(2)“谕”、“以”、“进”各1分,句子通顺2分。

【文言文翻译】参考译文:

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

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